问题解决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0:46:55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范文篇1

一、增强党性锻炼,筑牢思想基石,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信念不坚定的问题

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实现共产主义感到渺茫,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有的盲目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有的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精神空虚,到封建迷信和其他消极行为中寻求精神寄托。因此,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问题,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永恒课题来抓。坚定理想信念,端正思想认识是前提。领导干部要通过深入学习,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实践过程,客观看待社会变革时期出现的复杂社会现象,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客观规律,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锻炼是关键。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干部要把是否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是否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是否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在突发事件、关键时刻的考验面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试金石。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基石是根本。领导干部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增强明辨是非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全方位体现先进性。

二、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为民不尽责的问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政治文明进程逐步加快的新形势下,一些领导干部对群众疾苦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有的片面追求所谓政绩,把对上负责与对群众负责对立起来;有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甚至与民争利。这严重背离了党的宗旨,损害了党群关系,影响了党的先进性的发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领导干部牢记宗旨,执政为民,必须正确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始终做到时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一致性,领导意愿和群众的一致性,制定决策和群众要求的一致性,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必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一方面努力创造条件,为实现群众的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而奋;另一方面努力满足群众当前的切身利益,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当前,既要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问题,又要关心和救助弱势群体,解决好农民增收难、群众就业难、看病难、孩子入学升学难等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干事创业与淡泊名利的关系。要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大于一切,为人民的利益尽职尽责,奉献一切。把名利看淡些,把得失看开些,以群众之得为得,以群众之失为失,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问题解决范文篇2

一、对「问题」的理解

对「问题」的理解与关于甚么是「问题解决」的分析直接相关,讨论和研究「问题解决」的一个主要困难就在于对甚么是真正的「问题」缺少明晰的一致意见。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美籍匈牙利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Polya)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曾给出问题明确含义,并从数学角度对问题作了分类。他指出,所谓「问题」就是意味着要去寻找适当的行动,以达到一个可见而不立即可及的目标。《牛顿大词典》对「问题」的解释是:指那些并非可以立即求解或较困难的问题(question),那种需要探索、思考和讨论的问题,那种需要积极思维活动的问题。

在1988年的第六屇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问题解决、模型化及应用」课题组提交的课题报告中,对「问题」给出了更为明确而富有启发意义的界定,指出一个问题是对人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没有现成的直接方法、程序或算法的待解问题情境。该课题组主席奈斯(M.Niss)还进一步把「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常规的数学问题;另一类是数学应用问题。这种界定现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我国的张奠宙、刘鸿坤教授在他们的《数学教育学》里的"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中,对甚么是问题及问题与习题的区别作了很好的探讨,根据他们的思想观点,我们可对「问题」作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问题是一种情境状态。这种状态会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产生内部矛盾冲突,在当前状态下还没有易于理解的、没有完全确定的解答方法或法则。换句话说,所谓有问题的状态,即这个人面临着他们不认识的东西,对于这种东西又不能仅仅应用某种典范的解法去解答,因为一个问题一旦可以使使用以前的算法轻易地解答出来,那么它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并不包括常规数学问题,而是指非常规数学问题和数学的应用问题。这里的常规数学问题,就是指课本中既已唯一确定的方法或可以遵循的一般规则、原理,而解法程序和每一步骤也都是完全确定的数学问题。

*问题是相对的。问题因人因时而宜,对于一个人可能是问题,而对于另一个人只不过是习题或练习,而对于第三个人,却可能是所然无味了。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数学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原先是问题的东西,现在却可能变成常规的问题,或者说已经构不成问题了。例如,学生在学习因式分解之前,对于「求方程﹕x3-6x2+5x=0的解」,构成问题,而在学习了因式分解之后,已熟练地掌握了abc=0;则a=0或b=0或c=0,那么,此时前述求方程的根已对他不构成问题了,而当前状态下对于「求方程x3-6x2-4x=6的根」则构成一个问题。

*问题情境状态下,要对学生本人构成问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可接受性。指学生能够接受这个问题,还可表现出学生对该问题的兴趣。(2)障碍性。即学生当时很难看出问题的解法、程序和答案,表现出对问题的反应和处理的习惯模式的失败。(3)探索性。该问题又能促使学生深入地研究和进一步的思考,展开各种探究活动,寻求新的解题途径,探求新的处理方法。

*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与「习题」或「练习」是有区别的,其重要区别在于:(1)性质不同。中学数学课本中的「习题」或者「练习」属于「常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已经提供了典范解法,而学生只不过是这种典范解法的翻版应用,一般不需要学生较高的思考。因此,实际上学生只不过是在学习一种算法,或一种技术,一种应用于同一类「问题」的技术,一种只要避免了无意识的错误就能保证成功的技术。(2)服务的目的不同。尽管有些困难的习题对大部份学生实际上也可能是真正的问题,但数学课本中的习题是为日常训练技巧等设计的,而真正的问题则适合于学习发现和探索的技巧,适合于进行数学原始发现以及学习如何思考。因此,练习技巧与解真正问题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不大相同,也正因为它们各自服务于一种目的,所以中学教学课本中的「习题」、「练习」不应该从课本中被除去,而应该被保留。然而,解决了这些常规问题后,并不意味着已经掌握了「问题解决」。

二、一个好问题的「标准」

以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中心事实上集中体现了数学观和数学思想的重要变化,也即意味着数学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著名数学教育家伦伯格指出:解决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正是美国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论题。

那么,从数学教育的角度看,究竟甚么是一个"好"的问题,它的标准该是甚么?一般来说,一个好问题标准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一个好问题应该具有较强的探究性。

这就是说,好问题能启迪思维,激发和调动探究意识,展现思维过程。如同波利亚所指出的「我们这里所指的问题,不仅是寻常的,它们还要求人们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造精神」。这里的「探究性(或创造精神)」的要求应当是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的,既然我们的数学教育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具有探索性或创造性的问题,正是数学上「普遍的高标准」-这又并非是「高不可及」的,而是可通过努力得到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这里说的好问题并不是指问题应有较高的难度,这一点与现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所选用的大部份试题是有区别的。在竞赛中,「问题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所发挥的只是一种「筛子」的作用,这是与以「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目标有区分的。

其二、一个好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可发展空间。

一个好问题的启发性不仅指问题的解答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原理,对于这些问题或者能启发学生寻找应该能够识别的模式,或者通过基本技巧的某种运用很快地得到解决。同时,「问题解决」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这就与所谓的「偏题」、「怪题」划清了界线。

一个好问题的可发展空间是说问题并不一定在找到解答时就会结束,所寻求的解答可能暗示着对原问题的各部份作种种变化,由此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结论。问题的发展性可以把问题延伸、拓广、扩充到一般情形或其他特殊情形,它将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思考、充分展现自己思维的空间。

其三、一个好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好问题的「开放性」,首先表现在问题来源的「开放」。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有着直接关系,这种对社会、生活的「开放」,能够使学生体现出数学的价值和开展「问题解决」的意义。同时,问题的「开放性」,还包括问题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者多种可能的解答,打破「每一问题都有唯一的标准解答」和「问题中所给的信息都有用」的传统观念,这对于学生的思想解放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问题解决」见解种种

从国际上看,对「问题解决」长期以来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赋予「问题解决」以多种含义,总括起来有以下6种:

1、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目的。

例如美国的贝格(Begle)教授认为:「教授数学的真正理由是因为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授数学要有利于解决各种问题」,「学习怎样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目的」。E.A.Silver教授也认为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当「问题解决」被认为是数学教学的一个目的时,它就独立于特殊的问题,独立于一般过程和方法以及数学的具体内容,此时,这种观点将影响到数学课程的设计和确定,并对课堂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把「问题解决」作为一个数学基本技能。

例如美国教育咨询委员会(NACOME)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数学基本技能,他们对如何定义和评价这项技能进行了许多探索和研究。当「问题解决」被视为一个基本技能时,它远非一个单一的技巧,而是若干个技巧的一个整体,需要人们从具体内容、问题的形式、构造数学模型、设计求解模列的方法等等综合考虑。

3、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形式。

例如英国的柯可可劳夫特(Cockcroft)等人认为,应当在教学形式中增加讨论、研究问题解决和探索等形式,他还指出在英国,教师们还远远没有把「问题解决」的活动形式作为教学的类型。

4、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过程。

例如《21世纪的数学纲要》中提出「问题解决」是学生应用以前获得的知识投入到新或不熟悉的情境中的一个过程。美国的雷布朗斯认为:「个体已经形成的有关过程的认识结构被用来处理个体所面临的问题」?此种解释,可以使一个人使用原先所掌握的知识、技巧以及对问题的理解来适应一种不熟悉状况所需要的这样一种手段,它着重考虑学生用以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猜想。

5、把「问题解决」作为法则。

例如在《国际教育辞典》中指出,「问题解决」的特性是用新颖的方法组合两个或更多的法则去解决一个问题。

6、把「问题解决」作为能力。

例如1982年英国的《Cockcroftreport》认为那种把数学用之于各种情况的能力,称之为「问题解决」。

综合以上各种观点,虽然对「问题解决」的描述不同,形式不一,但是,它们所强调的有着共同的东西,即「问题解决」不应该仅仅理解为一种具体教学形式或技能,它应贯穿在整个教学教育之中。「问题解决」的教学目的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且「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因而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活动?以下是从文献中对「问题解决」的六个不同的概念:

(1)解决教科书中标题文字题,有也叫做练习题;

(2)解决非常规的问题;

(3)逻辑问题和「游戏」;

(4)构造性问题;

(5)计算机模拟题;

(6)「现实生活」情境题。

在「问题解决」中,相当一部份是实际生活中例子。从构造数学模型、设计求解模型的方法,再到检验与回顾等整个过程要由学生去发现、去设计、去创新、去完成,这是「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密切联系之所在。数学教师应创造更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条件,在为所有年级编制出好的问题并传授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的同时,尽力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与机会、乃至服务。

四、数学问题解决的心理分析

1、从学习心理学看「问题解决」

从学习心理学角度来看,问题解决一般理解为一种认知操作过程或心理活动过程。所谓「问题解决」指的是一系列有目的指向认知操作过程,是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为目标定向的心理活动过程。具体来说,问题解决是指人们面临新的问题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缺少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问题解决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高级心理活动,其核心是思考与探索。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问题解决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需要产生新的程序的问题解决,属于创造性问题解决;一是运用已知或现成程序的问题解决,是常规性问题解决。数学中的问题解决一般属于创造性问题解决,不仅需要构建适当的程序达到问题的目标,而且更侧重于探索达到目标的过程。

问题解决有两种形式的探索途径:试误式和顿悟式。试误式是对头脑中出现的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进行尝试筛选,直至发现问题解决的合理途径。顿悟式是在长期不懈地思考而又不得其解时,受某种情境或因素的启发,突然发现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或方式。对中学生而言,这两种探形式都是问题解决不可缺少策略。

2、数学问题解决心理过程

现代学习心理学探究表明,问题分为三种状态,即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的状态。问题解决就是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开始,寻求适当的途径和方法达到目的状态的过程。因此,问题解决实质上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探索新情境中问题结果和达到问题的目的状态的过程。

以数学对象和数学课题为研究客体的问题解决叫做数学问题解决。一般来说,数学问题解决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开始。所谓问题情境,是指问题的刺激模式,即问题是以甚么样的形态、方式组成和出现的,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体试图达到某一目标;第二、个体与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它将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第三、能激起个体积极心理状态,即产生思考、探索和达到目标的心向,从而刺激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因此,数学问题解决是从问题情境开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克服认知矛盾冲突,积极主动地寻求和达到问题结果的过程。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必须经过下列四个步骤,即理解问题、明确任务;拟定求解计划;实现求解计划;检验和回顾。」根据上述分析,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可用框图示如下:以上关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讨论,数学问题解决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开始,要求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所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创造一种教学中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再经过教师启发和帮助,通过学生主动地分析、探索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检验这种方法等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奠宙等:《教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2)李铭心:《数学教育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4年

问题解决范文篇3

一、对「问题」的理解

对「问题」的理解与关于甚么是「问题解决」的分析直接相关,讨论和研究「问题解决」的一个主要困难就在于对甚么是真正的「问题」缺少明晰的一致意见。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美籍匈牙利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Polya)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曾给出问题明确含义,并从数学角度对问题作了分类。他指出,所谓「问题」就是意味着要去寻找适当的行动,以达到一个可见而不立即可及的目标。《牛顿大词典》对「问题」的解释是:指那些并非可以立即求解或较困难的问题(question),那种需要探索、思考和讨论的问题,那种需要积极思维活动的问题。

在1988年的第六屇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问题解决、模型化及应用」课题组提交的课题报告中,对「问题」给出了更为明确而富有启发意义的界定,指出一个问题是对人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没有现成的直接方法、程序或算法的待解问题情境。该课题组主席奈斯(M.Niss)还进一步把「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常规的数学问题;另一类是数学应用问题。这种界定现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我国的张奠宙、刘鸿坤教授在他们的《数学教育学》里的"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中,对甚么是问题及问题与习题的区别作了很好的探讨,根据他们的思想观点,我们可对「问题」作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问题是一种情境状态。这种状态会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产生内部矛盾冲突,在当前状态下还没有易于理解的、没有完全确定的解答方法或法则。换句话说,所谓有问题的状态,即这个人面临着他们不认识的东西,对于这种东西又不能仅仅应用某种典范的解法去解答,因为一个问题一旦可以使使用以前的算法轻易地解答出来,那么它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并不包括常规数学问题,而是指非常规数学问题和数学的应用问题。这里的常规数学问题,就是指课本中既已唯一确定的方法或可以遵循的一般规则、原理,而解法程序和每一步骤也都是完全确定的数学问题。

*问题是相对的。问题因人因时而宜,对于一个人可能是问题,而对于另一个人只不过是习题或练习,而对于第三个人,却可能是所然无味了。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数学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原先是问题的东西,现在却可能变成常规的问题,或者说已经构不成问题了。例如,学生在学习因式分解之前,对于「求方程﹕x3-6x2+5x=0的解」,构成问题,而在学习了因式分解之后,已熟练地掌握了abc=0;则a=0或b=0或c=0,那么,此时前述求方程的根已对他不构成问题了,而当前状态下对于「求方程x3-6x2-4x=6的根」则构成一个问题。

*问题情境状态下,要对学生本人构成问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可接受性。指学生能够接受这个问题,还可表现出学生对该问题的兴趣。(2)障碍性。即学生当时很难看出问题的解法、程序和答案,表现出对问题的反应和处理的习惯模式的失败。(3)探索性。该问题又能促使学生深入地研究和进一步的思考,展开各种探究活动,寻求新的解题途径,探求新的处理方法。

*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与「习题」或「练习」是有区别的,其重要区别在于:(1)性质不同。中学数学课本中的「习题」或者「练习」属于「常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已经提供了典范解法,而学生只不过是这种典范解法的翻版应用,一般不需要学生较高的思考。因此,实际上学生只不过是在学习一种算法,或一种技术,一种应用于同一类「问题」的技术,一种只要避免了无意识的错误就能保证成功的技术。(2)服务的目的不同。尽管有些困难的习题对大部份学生实际上也可能是真正的问题,但数学课本中的习题是为日常训练技巧等设计的,而真正的问题则适合于学习发现和探索的技巧,适合于进行数学原始发现以及学习如何思考。因此,练习技巧与解真正问题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不大相同,也正因为它们各自服务于一种目的,所以中学教学课本中的「习题」、「练习」不应该从课本中被除去,而应该被保留。然而,解决了这些常规问题后,并不意味着已经掌握了「问题解决」。二、一个好问题的「标准」

以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中心事实上集中体现了数学观和数学思想的重要变化,也即意味着数学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著名数学教育家伦伯格指出:解决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正是美国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论题。

那么,从数学教育的角度看,究竟甚么是一个"好"的问题,它的标准该是甚么?一般来说,一个好问题标准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一个好问题应该具有较强的探究性。

这就是说,好问题能启迪思维,激发和调动探究意识,展现思维过程。如同波利亚所指出的「我们这里所指的问题,不仅是寻常的,它们还要求人们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造精神」。这里的「探究性(或创造精神)」的要求应当是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的,既然我们的数学教育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具有探索性或创造性的问题,正是数学上「普遍的高标准」-这又并非是「高不可及」的,而是可通过努力得到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这里说的好问题并不是指问题应有较高的难度,这一点与现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所选用的大部份试题是有区别的。在竞赛中,「问题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所发挥的只是一种「筛子」的作用,这是与以「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目标有区分的。

其二、一个好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可发展空间。

一个好问题的启发性不仅指问题的解答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原理,对于这些问题或者能启发学生寻找应该能够识别的模式,或者通过基本技巧的某种运用很快地得到解决。同时,「问题解决」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这就与所谓的「偏题」、「怪题」划清了界线。

一个好问题的可发展空间是说问题并不一定在找到解答时就会结束,所寻求的解答可能暗示着对原问题的各部份作种种变化,由此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结论。问题的发展性可以把问题延伸、拓广、扩充到一般情形或其他特殊情形,它将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思考、充分展现自己思维的空间。

其三、一个好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好问题的「开放性」,首先表现在问题来源的「开放」。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有着直接关系,这种对社会、生活的「开放」,能够使学生体现出数学的价值和开展「问题解决」的意义。同时,问题的「开放性」,还包括问题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者多种可能的解答,打破「每一问题都有唯一的标准解答」和「问题中所给的信息都有用」的传统观念,这对于学生的思想解放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问题解决」见解种种

从国际上看,对「问题解决」长期以来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赋予「问题解决」以多种含义,总括起来有以下6种:

1、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目的。

例如美国的贝格(Begle)教授认为:「教授数学的真正理由是因为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授数学要有利于解决各种问题」,「学习怎样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目的」。E.A.Silver教授也认为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当「问题解决」被认为是数学教学的一个目的时,它就独立于特殊的问题,独立于一般过程和方法以及数学的具体内容,此时,这种观点将影响到数学课程的设计和确定,并对课堂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把「问题解决」作为一个数学基本技能。

例如美国教育咨询委员会(NACOME)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数学基本技能,他们对如何定义和评价这项技能进行了许多探索和研究。当「问题解决」被视为一个基本技能时,它远非一个单一的技巧,而是若干个技巧的一个整体,需要人们从具体内容、问题的形式、构造数学模型、设计求解模列的方法等等综合考虑。、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形式。

例如英国的柯可可劳夫特(Cockcroft)等人认为,应当在教学形式中增加讨论、研究问题解决和探索等形式,他还指出在英国,教师们还远远没有把「问题解决」的活动形式作为教学的类型。

4、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过程。

例如《21世纪的数学纲要》中提出「问题解决」是学生应用以前获得的知识投入到新或不熟悉的情境中的一个过程。美国的雷布朗斯认为:「个体已经形成的有关过程的认识结构被用来处理个体所面临的问题」?此种解释,可以使一个人使用原先所掌握的知识、技巧以及对问题的理解来适应一种不熟悉状况所需要的这样一种手段,它着重考虑学生用以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猜想。

5、把「问题解决」作为法则。

例如在《国际教育辞典》中指出,「问题解决」的特性是用新颖的方法组合两个或更多的法则去解决一个问题。

6、把「问题解决」作为能力。

例如1982年英国的《Cockcroftreport》认为那种把数学用之于各种情况的能力,称之为「问题解决」。

综合以上各种观点,虽然对「问题解决」的描述不同,形式不一,但是,它们所强调的有着共同的东西,即「问题解决」不应该仅仅理解为一种具体教学形式或技能,它应贯穿在整个教学教育之中。「问题解决」的教学目的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且「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因而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活动?以下是从文献中对「问题解决」的六个不同的概念:

(1)解决教科书中标题文字题,有也叫做练习题;

(2)解决非常规的问题;

(3)逻辑问题和「游戏」;

(4)构造性问题;

(5)计算机模拟题;

(6)「现实生活」情境题。

在「问题解决」中,相当一部份是实际生活中例子。从构造数学模型、设计求解模型的方法,再到检验与回顾等整个过程要由学生去发现、去设计、去创新、去完成,这是「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密切联系之所在。数学教师应创造更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条件,在为所有年级编制出好的问题并传授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的同时,尽力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与机会、乃至服务。

四、数学问题解决的心理分析

1、从学习心理学看「问题解决」

从学习心理学角度来看,问题解决一般理解为一种认知操作过程或心理活动过程。所谓「问题解决」指的是一系列有目的指向认知操作过程,是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为目标定向的心理活动过程。具体来说,问题解决是指人们面临新的问题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缺少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问题解决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高级心理活动,其核心是思考与探索。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问题解决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需要产生新的程序的问题解决,属于创造性问题解决;一是运用已知或现成程序的问题解决,是常规性问题解决。数学中的问题解决一般属于创造性问题解决,不仅需要构建适当的程序达到问题的目标,而且更侧重于探索达到目标的过程。

问题解决有两种形式的探索途径:试误式和顿悟式。试误式是对头脑中出现的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进行尝试筛选,直至发现问题解决的合理途径。顿悟式是在长期不懈地思考而又不得其解时,受某种情境或因素的启发,突然发现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或方式。对中学生而言,这两种探形式都是问题解决不可缺少策略。

2、数学问题解决心理过程

现代学习心理学探究表明,问题分为三种状态,即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的状态。问题解决就是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开始,寻求适当的途径和方法达到目的状态的过程。因此,问题解决实质上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探索新情境中问题结果和达到问题的目的状态的过程。

以数学对象和数学课题为研究客体的问题解决叫做数学问题解决。一般来说,数学问题解决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开始。所谓问题情境,是指问题的刺激模式,即问题是以甚么样的形态、方式组成和出现的,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体试图达到某一目标;第二、个体与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它将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第三、能激起个体积极心理状态,即产生思考、探索和达到目标的心向,从而刺激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因此,数学问题解决是从问题情境开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克服认知矛盾冲突,积极主动地寻求和达到问题结果的过程。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必须经过下列四个步骤,即理解问题、明确任务;拟定求解计划;实现求解计划;检验和回顾。」根据上述分析,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可用框图示如下:以上关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讨论,数学问题解决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开始,要求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所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创造一种教学中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再经过教师启发和帮助,通过学生主动地分析、探索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检验这种方法等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的。主要参考文献

(1)张奠宙等:《教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2)李铭心:《数学教育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4年

问题解决范文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问题解决;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不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学习方法的传授,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否对课程学习具有指导和帮助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笔者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问题解决的内涵

问题解决不同于接受性学习,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对学生知识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1]。其强调学生从学习或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从而取代机械被动式学习的不良现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整理资料、分析推理等方式整合有用的信息进行学习。以智能技术为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正享受着智能技术带来的方便,但我们未必知道,什么是智能技术。因此,在《信息的获取》这一章节知识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到智能技术带来的便捷和快乐外,还应设置大量的问题,提供一些与人工智能相匹配的关键字和网址。例如,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应用在了哪些领域,谈谈你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看法,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去体验信息技术的意义,并使用搜索引擎去判断信息的价值。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原则

(一)问题要贴合实际。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快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二)问题要循序渐进。为了能够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步伐,应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通过对这些小问题的有效解决,逐步实现对大问题的解决。(三)问题要有开放性。追求唯一答案的封闭性问题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教师应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问题要深层次。问题的设置不能过于浅显,不能设置一些记忆性的问题。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一种“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心理,让学生能解决但又必须付出努力才能解决。(五)问题要有综合性。设置的问题要尽可能地涉及多个学科,最好蕴含丰富的知识点和科学理念,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学科问题”,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与实际生活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三、问题解决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二次开发教材。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而学生使用的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已有一段时间了。如果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很多内容已经过时,并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采用基于网络资源的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式,整合当前网络上的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例如,在教授“确定信息需求”和“设计一个旅行计划”等内容时,要结合当前的主流话题进行整合处理,如什么是大数据技术,最近发表了哪些重要讲话,中国哪个省份的旅游产业收入最高等,并按照兴趣的不同,组织学生选取其中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一些最先进最主流的信息技术资料,并在兴趣探究中掌握课标要求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某一节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以教学内容较为简单的《确定信息来源》这一课为例,笔者就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并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搜集信息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信息搜集方式有哪些?相较于纸质搜集方式,网络搜集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合理合法地搜集信息,笔者还设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是什么”等法制性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此外,为了满足部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还可以就某一节课程以问题的形式进行知识扩充,设计一些课外的延伸话题,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对《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这一课进行讲解时,除了让学生掌握信息的来源、价值、时效性判断和评价信息外,还应设置一个知识拓展环节,如明星代言的广告全部可信吗?如何理解网络既是信息的万花筒,又是信息的垃圾场?(二)把理论转化为问题。如何上好理论课程一直是信息技术教师最大的难题。而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让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理论知识转换为一个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去研究和探索。如果是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就可解决的问题,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指导及时将学习成果进行分享。例如,在组织学生探究《采集信息》的知识时,笔者为了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采集信息,分别设置了信息采集的流程是什么;假如你是一名信息采集员,你会怎么做等问题。接着根据问题需求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及时交流学习感言,每个小组先采用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和汇报交流,然后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提问和评价,最后由教师作总结性的评价和内容补充。通过这种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来引导学生掌握新课标要求的内容,不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三)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听课,缺乏主动思考和提问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教师事先设定的一步步操作中,如果突然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部分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应经常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将自主学习的内容做成网站,或提供相应的关键词和网址链接引导学生有效地搜索信息,让学生在内网中学习,并制定一套评价体系来约束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特别是对于一些顽皮的学生,要通过展示好的作品来激励他们,让其体验到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乐趣。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设计旅行计划”时,笔者发现某些学生并不感兴趣,于是笔者设计了“我的美丽家乡”“宣传”等多个主题,要求学生按照兴趣自主选择进行探究。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前,教师应尽可能地收集资料,设计问题,要对每个问题怎么搜集、如何搜索等步骤研究清楚。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带着兴趣解决问题,要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问题解决范文篇5

最后一项抱怨尤其值得注意。解决方案不济通常是因为团队未能对适当的信息加以处理。任何团队活动都需要成员运用知识创造价值。要创造高价值,就必须用新颖的方式处理信息,而老一套的团队协作观念无法使企业取得最优化的结果。

要了解团队如何利用信息创造价值,必须先弄清顺手问题和棘手问题的不同。顺手问题容易处理,有适当的中心、准确的定义和相关的信息,使我们能"在正常的工作框架内"予以解决。

棘手问题则具有内在复杂性,使问题的解决难上加难。它迫使我们不得不"在正常的工作框架外"寻求出路。出现棘手问题后,周围的环境迷蒙莫测,无论我们的信息多准确、多错误、还是多么昂贵或偶然,我们只有能够判断出其最终结果带来的后果时,才能了解其价值。

W.L.Gore&Associate(编者译:戈尔顾问公司)以善于围绕出现的商机组织小型团队和处理棘手问题而出名。它的企业文化着眼于这样一种企业架构:鼓励冒险、要求个人负责、提倡高度信任与合作的精神。

在过去几年中,戈尔顾问公司逐渐发展出一种"核心小组"形式的协调/决策架构。这些小组由3到18名员工组成,分布于戈尔公司高度放权的企业结构中。作为沟通平台,核心小组总的来说工作极为出色,使每位员工都了解到谁在干些什么。

衡量标准

但是在试图有效处理一系列棘手问题,如预测、规划乃至麻烦不断的企业文化问题时,核心小组却遇到了更大的挑战。它们似乎在用解决顺手问题的流程来对付棘手问题。因此只需要一套有多种衡量标准的问题解决方法,这些标准可以为核心小组提供指导,它们彼此密不可分:倡导探索精神;创设共享的问题解决设计图;管理"周围环境";管理团队与个人之间的矛盾;时时反思。

倡导探索精神。团队常常想速战速决,或因陷入争论而停滞不前。结果团队在考虑手头的问题时可能会忽略潜在的相关信息,或把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搁置一旁。

要想有效地处理棘手问题,团队必须对问题的理解尽可能达成共识。有两种技巧能够使你达到这一目的:提问集思广义法和"色彩"提问法。

在提问集思广义法中,团队不断提出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或建议。而"色彩"提问法是前者的延伸。它促使团队提出三类问题:绿色(有独创的可能性);红色(描述事实)和蓝色问题(对价值和需求的判断和看法)。

创设共享的问题解决设计图。MichaelDoyle(迈克尔)和DavidStrauss(大卫)两人在他们富有见地的HowtoMakeMeetingsWork(如何让会议见成效)一书中提出了一些实际的建议,团队成员可以遵照这些建议建立一个构成共享设计图的"小组记忆库"。这种图的格式叫做"模板",它暗示了一种展示什么内容的内在取向。

一套有用的模板应含有范畴图。在一页纸的中央画个方框,框内写上一个问题(如这个困难的特点是什么?),然后从方框中引出一些直线,在直线上标出所有可能的答案。

第二步,在范畴图上进行观念整理。先寻找各种答案之间的关系,然后在相关的答案上画圈,再用一种对比鲜明的色彩把它们连起来。这样,团队成员在此基础上开始为解决问题献计献策。

管理"周围环境"就是管理最接近一个人的物质、社会和符号资源。有一种"个人加其它"的学习模式承认个人可以通过本身以外的资源学习。这种模式可以用来确切地思考团队环境中的知识型工作。它认识到了学习对周边环境的敏感性。

比如说,心理学家发现,学生的考试地点能直接影响其回忆所学知识的能力。没有人确切知道其中的原因,但可能我们学到的某些东西与学习时房间里的讲台、椅子、演讲大厅里的颜色和声音等物理环境存在着某种关联。

同理,挤在狭小空间中工作的创业团队之所以效率低,也许是如此恶劣的环境造成的。在这种环境下,似乎只有墙壁才充满富有激情的话语和各种见地。

管理团队和个人的矛盾。团队成员通力合作并不能有效地解决所有棘手问题。事实上,团队成员能够各自处理一个问题的不同环节,并将各种真知灼见融合成团队的整体解决方案时,团队才会更有效率。

这种矛盾表现在是单干还是合作,是布署战略、分析、规划还是尝试、试验、实施。这里的关键是处理矛盾两极的紧张状态,尽量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把毫无效率可言的彼此冲突化成合作性的互相适应。

时时反思。任何运用团队解决棘手问题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团队是否能够反思其工作流程、从反思中学习并根据需要变革流程以提高效率。团队成员在讨论中和团队转成个人工作方式时一定要做到这一点。

应用中的工具

戈尔顾问公司有个团队负责其业务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市场细分区。它找到了一个问题,花了约一年半的时间都没有解决。接受处理棘手问题的培训之后,该团队决定用刚学来的工具来处理。

团队的一名领导声称,他已画出了该问题的范畴图,表现出它的一些可辨特征。这些工作使他对手头这一问题的复杂性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团队的范畴图摆出来后,团队成员又绘出矛盾关系图以显示出"维持现状"和"变革"的优势和劣势。这一活动有助加强团队成员对这一问题的共同体验。

尔后,团队成员各花时间提出"色彩"问题。每个成员都尽量提出假设和设想性的问题,然后从中找出有限的几个作为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成员要全力予以解答。

问题解决范文篇6

民生问题关系群众幸福安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市委书记刘宏建强调“推进民生问题有效解决,促进社会和谐”,渗透着强烈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更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当前亟待我们解决的民生问题正是老百姓“最基本的需要”。南充要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要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从根本上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化解因“老百姓基本需要的不能满足”引发的诸多社会矛盾;并把着力当前和着眼长远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加以关注和解决。

涉及民生的具体问题应主动出击,迎难而上,认真解决。南充属欠发达地区,经济底子薄、财力弱,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较多,任务艰巨。如城市建设与发展欠下了不少政府性建设债务,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遗留了不少问题,城市居民小区水、电、气是否能持续稳定供应等等。这些具体问题事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尽管有的问题解决起来有点棘手,但也必须想方设法,分期分批解决。在为民办事的各种行政服务上,要畅通诉求渠道,建好群众接待中心、惠民帮扶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强化部门服务职能,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帮扶体系,确保老百姓的问题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

狠抓落实,积极推进以“五有”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今年12月13日,市委书记刘宏建在市委学习会上再次指出,南充要积极推进以“五有”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应按照“五有”要求狠抓落实,着力改善城乡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要着力发展产业,不断开辟新的就业岗位,确保全市“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加强监管,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好城市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健全和落实抓安全稳定的管理、责任制度,深入推进“平安南充”创建工作。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人人有责,需要各方参与。因此,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层层落实好安全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一岗双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社会矛盾排查和调处的力度,努力营造一个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问题解决范文篇7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一定要在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上下功夫,一定要在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要把握它的基本精神,必须在以下一些问题上加深认识。

要深刻认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深刻认识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法宝;深刻认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意义;深刻认识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人民利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要求;深刻认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深刻认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深刻认识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认识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认真研读十六大报告和党章,认真研读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著,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阔思路,深入思考,就一定能够在这些问题上有进一步的认识,就一定能够深切体会到,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样,我们的思想就得到了正确的武装和真正的提高。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伟大的武器,那么,我们掌握这个武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就是要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中,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在思想上有所提高,使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切实得到改进。

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思想和精神状态问题。要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把奋斗目标进一步集中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开工作新局面上来,真正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进一步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更新观念,不断推进各方面的创新,力求取得实际的工作效果。思想和精神状态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有效防止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

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要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要把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关注群众的安危冷暖,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通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认真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党的建设和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要查找和解决影响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问题,使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要查找和解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使群众切实感到党风和干部作风有明显改进。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领导干部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做持久学、深入学的表率,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领导干部带了好头,才能促进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贯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群众和青年的工作才会有成效。

问题解决范文篇8

【关键词】医学检验;检验质量;质量控制;解决对策

1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1临床医学检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医学检验工作中,确保其顺利开展的前提就是健全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完善的分工,并细化职责,确保物资设备的检验工作完成。在管理中,一旦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技能考核指标,就容易导致检验误差的存在,同时缺乏考核制度,也会使得工作者在工作中拖延和懈怠,造成工作失误。没有明确的检验标准的情况下,检验工作者经常为了完后任务故意减少检验步骤,或者更改检验操作,这些都容易导致问题的出现。

1.2相关检验人员对缺乏认真的质量控制在检验质量工作职工,检验员是第一线的工作者,同时也对质量控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优秀的检验人员,并且因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于检验人员还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医学检验中,对很多人才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前普遍存在检验人员工作热情低的问题,并且他们的学历不高,没有理想的职称和职业规划。同时,因为在日常中检验工作十分忙碌,这也导致他们拥有很少的时间学习,无法提升自己的检验技能,这也影响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同时,因为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显著不足,这也导致了员工的工作量大,容易产生工作疏漏,不能对患者进行耐心地解释,导致患者在实际中,依从性差,从而影响了检验的结果。

1.3部分患者准备不够充分在医学检验时,为了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在很多检验中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例如粪便化学检验前禁食含过氧化酶等食物3天、血常规检验前禁食禁水等,都需要在检验之前由相关的人员告知他们具体的情况,并按照检验流程,指导患者配合检验,防止在检验中出现拖延等情况,提高患者对检验工作的满意度。

1.4检验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的样品是导致测试质量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因为很多操作方法的问题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偏差。在标本采集中的不恰当的方式,例如在采血之后,直接就注入到试管中,没有通过静脉采血等等,这些都会导致血液标本溶血。从输液臂进行采集能够稀释血液样本。很多检验人员,都没有重视止血带的使用,造成了凝血的出现,还有一些检验人员,低估了抽样后的调查结果。

2医学检验质量控制问题解决对策

2.1建立健全临床医学检验管理制度按照不同的检验项目,需要将采集标准的要求和使用仪器的要求等等进行细化,并且细化各项工作的标准,不断进行流程化操作,并且利用专人开展考核评分工作。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有效的检验流程,明确人事的职责,并且定期进行监督,保证奖惩分明,不断激发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发现异样的数据,就要进行通报,并且找出存在的原因,防止错过了紧急救治患者的时间。针对实验仪器,要形成其使用的台账和维修台账,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开展保养,并校正误差,将维修保养的信息进行记录。

2.2不断培养和教育医学检验人员将临床实际作为重点,设立课题并确定信息检索,实施检验最后对检验进行总结等等,从而提高工作者的主动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解决问题,最后完成检验过程。设立知识共享平台,并且在这个平台中,可以由医学检验工作者进行知识的分享,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并且能够随时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检验工作者的热情。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在实践中,要以老带新,并且定期进行相应的技术教育的开展,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2.3规范医学检验操作流程(1)检验前的准备。检验前的工作需要充分准备好,例如,对于常规生化的血检者,需要在他们检验的七天前就要禁止吸烟,同时也拒绝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抽血前两天中,最好是只服用流食;在抽血前6小时内,禁止剧烈活动,并且需要在前10小时中保持空腹的状态。(2)采集样本。在该过程中需要确定合理的时间,并且使用正确器械设备。如果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患者存在输液的行为,医务人员掌握不清楚而进行样本的采集,就会造成在样本中存在药物,影响到检验结果。因此,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状况,从而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

3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具体实践中,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不但能够提高患者诊治有效性,还能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医学的整体形象和临床检验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献雨,陈娣,刘燕,贾玮.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5):19.

问题解决范文篇9

公司目前所处的这种困境,每位职员都是有目共睹的。目前这种困境的形成,必然可以在公司过去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寻找出其原因。找出使公司陷入这种困境的根源,是使公司走出困境的首要问题。本人主要通过对××代表处存在问题的思考和总结,概括认为,公司目前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体制混乱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自成立以来,至今资产规模已达160多亿元人民币,发展是极快的。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尤其是1992年和1993年的高潮期间,公司似乎一夜之间突然设立了许许多多的分支机构、子公司、孙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这些分支机构、子公司、控股参股公司等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然而,公司似乎又缺乏对这些不同机构、公司管理方式的系统思考,没有理顺总公司、分支机构、子公司、孙公司、控投公司、参股公司相互间的关系,同时也许是由于缺乏了解和信任的高素质人才,于是,在这些机构、公司设立起来以后,就出现了各不同机构、公司的领导相互兼任不同职务的混乱局面。如总公司的总经理兼子公司的董事长,总公司的副总经理兼子公司的总经理,总公司的总助兼代表处主任,代表处主任兼子公司的副总经理、孙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总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代表处主任等又兼任各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等职务。总而言之,从总公司到各分支机构、子公司的主要领导几乎都分别担任着许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职务。这种一人同时身兼不同性质、不同机构、不同层次的数种职务的混乱现象是极不正常的,它为扯皮、推诿、不负责任提供了一种最佳的借口。由于一个人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应付完其所挂全部职务应负责的全部工作,于是只有委托其他人全权,但对人又疏于管理、监督,所以许多数百万、数千万甚至超亿元人民币的项目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外,公司虽设立了分支机构、子公司、孙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但却没有划分清楚各自的责、权、利关系,更由于领导相互兼职,使这些机构、公司间的责、权、利关系更加混乱,最后往往导致孙公司的责任由子公司承担,子公司、分支机构的责任由总公司承担,甚至控股公司的责任也由总公司承担的不良后果。

由于体制上的混乱,必然会导致决策混乱、领导不力、管理不善等恶果。

二、决策不科学

由于上述体制上的混乱状况,使公司各分支机构、子公司、孙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决策没有章法可依。上述体制,是一种典型的金字塔式的集权管理方式,它根本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由于总公司的各位领导,往往身兼子公司、孙公司、控股公司数职,自然,各种不同机构、公司的决策权也往往集于一身。然而大量的经营活动往往又必须靠普通职员去操作,但普通职员甚至下属公司、分支机构的领导都无权参与决策,也不用承担决策错误的责任,这样,就形成了决策的人不了解详细情况,了解详细情况并具体操作实施的人员又无权参与决策的怪状。这种状况是很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同时也为一些思想不纯、动机不良的职员提供了谋取个人私利的可乘之机。这种状况下,决策者们虽然很忙,也很辛苦,却往往无法得到满意的回报。于是,也就有了"权力下放-收回-再下放-再收回"以及下级公司"早请示,晚汇报",上级领导应付不完的批示等等怪状。

三、领导不力

我们常说,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现代化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关键的人才则是企业负责人。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也即这个道理。中国现代企业领导,不但要有非凡的才能,更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正义感、是非观,不能损人利已,损公肥私,以权谋私。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领导的重任,才能赢得职员的尊敬,也才敢直面职员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目前,公司一些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负责人,一方面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其责权利不明确,因此决策不果断,管理松驰,事业心不强,拍担责任,抱着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作。另一方面,也许是个人能力问题,或者是自身存在的其他问题,因而缺乏主见,往往对职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熟视无睹,抱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怕管事,怕得罪人。于是公司的电话有人乱打,交际应酬费有人乱花,车辆有人乱开。而对于工作,有人不负责任,有人马马虎虎,甚至有人从中谋取个人私利;于是该解聘的人员不解聘,该降职的也不降职,该处分的不处分,同时该表彰奖励的也无人表彰奖励,该升职的也得不到升职。一些领导还时时公然流露出自己也是替共产党打工的消极心态。甚至有些职员在公司领工资而自己又开公司,干自己的私活,有些职员利用公司的电话收听股票行情、信息炒股也无人干涉。这种状况极大地挫伤了那些有责任心的职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一些真正的人才流失了出去,而一些无能平庸之辈却悠然自得在公司混工资又无任何压力。

四、缺乏民主、监督机制

公司分支机构、子公司的负责人,多是由总公司直接任命的,而分支机构、子公司的大多数职员,都是从各地招聘的。自然,公司的大多数职员要对分支机构、子公司领导负责,分支机构、子公司负责人则对总公司领导负责。这种单线式的联系很容易使中间环节欺下瞒上而不被发觉。首先,一般职员无权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活动,一些重大决策主要由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负责人决定或由他们报告总公司后决定,那么这些决策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公司经济利益等,一般职员无权发表意见也无法监督。其次,由于公司实行的是全员劳动合同制,职员的饭碗往往直接掌握在分支机构、子公司的负责人手中,所以一般职员对他们的任何所作所为不敢有任何非议,甚至发现其决策中的某些问题,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如果个别负责人存在谋取私利等不法行为,部分职员也会上行下效。总公司领导到分支机构、子公司视察或处理某些问题时,往往是由分支机构、子公司负责人陪同在宾馆、酒店渡过的,对于普通职员来说,一年难得见到总公司领导几面,甚至连所在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不认识,自然更谈不上与领导有任何沟通了。这样,一些分支机构、子公司领导有时大权独揽,一手遮天,出现腐败甚至经济犯罪也就不足为怪了,而有时却又不负责任,推诿扯皮,把球踢给总公司,自己保得高枕无忧。这种状况,即使经济形势再好,谁又能保证必然取胜得好的经济效益呢?五、职责不清,管理混乱

从总公司来说,过去曾设分支机构管理部门,最后又决定分设专业公司。设专业公司搞资产划拨重组已作了大量工作,现在又似乎不了了之。这都是在管理上缺乏明确且富有远见的思路的一种表现。从××分公司的情况来看,过去投资房地产,却没有设立相应的房地产业务部门,结果各部门竟相购房、购地。而今市场变化,原所谓的发展部、金融部实际上已无所事事,却仍予保留。公司自1994年以来面临的大量工作是追债、诉讼活动,但公司不设相应的法律事务部却设立了不伦不类的综合事务部负责法律事务,并安排一位无处可安置的非法律专业的且不负责任的人任负责人。结果公司单诉讼律师费就已花费了数百万元人民币,其实这些费用却并非非花不可的。

由于公司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自然各部门、各职员的工作职责也就不甚清楚。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人无所事事、一些事又无人问津、一些人越做事越多、一些人不做事老没事做的奇怪现象。由于总公司体制上的混乱现象,一些分支机构、子公司负责人的职权、责任也不甚清楚,于是他们往往对职员承诺的奖励不能兑现,甚至发了奖金又从工资中扣回,工作中到底什么该请示总公司,什么该由自己决策也都说不清楚。

这种混乱不堪的状况首先无法使职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也会严重挫伤职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若想使公司在这种状况下出效益,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六、漠视职员生活和精神面貌,企业缺乏凝聚力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一家全国性的大公司,作为公司的职员,本来是有一定的自豪感的。从工资水平及其他待遇来看,公司基本上都能严格地按照国家有关劳动法规办理。这些都是其他非国有企业难以相比的。这对于吸引人才,稳定职工队伍具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遗憾的是,公司对一些职员尤其是外省籍单身职员的吃、住等基本生活问题却未作妥善的安排。公司领导及部分职员居住高级公寓,里边电话、沙发、彩电、冰箱、空调、录像机、灶具等家用电器及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出入有专车,生活上毫无后顾之忧。而公司的其他单身职员,公司仅为其提供一间偏避地方的空房而已,其他概不负责。这些单身职员如果自己配备各种电器及生活用品,成本很高且有许多不便。不配备的话,就得常年花高价在外买饭吃,并且业余时间也无法得以很好地休息。无形之中,公司部分人享有特殊化优待,而其他人却似乎低人一等。这样职员中无形就划分出三五九等,使一些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受挫拆,也使部分职员无法长期在公司干下去。

由于公司没有很好地从工作、生活上把职员组织起来,公司缺乏自己的企业文化、集体活动,职工也就缺乏相应的敬业精神。于是部分职员沉醉于打麻将、玩牌机等活动,白天上班时论输赢,或者下棋、玩电脑游戏,下班就开赌。

93年以来,由于经济形势变化等客观原因,公司的经营状况日益艰难,职工待遇也明显下降,本来就使职员对公司的信心发生动摇,加之公司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没有把职员很好地团结起来,于是一些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纷纷另谋出路,远走高飞。这样,几年来,公司人员一直不很稳定,不但影响了工作,也影响了其他职员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一些职员也因此产生短期行为,在工作中趁自己离开前能捞就捞,不惜损害公司利益,捞一把就走。部分职员甚至在工作中公然做一些损公肥私的勾当。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扭转,就不能不让人为公司的前途担忧。

七、经营方针不明

××代表处在92、93年期间投资许多房地产项目,造成许多遗留问题。目前公司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不能不考虑近期的主要任务和远期的目标等问题。然而目前的××代表处似乎已被遗留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只顾发生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到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话,扮演了一?quot;维持会"的角色,似乎根本就没有去想去考虑如何通过别的途径去开展经营活动,去赚钱,靠什么项目、靠什么人才来扭亏为盈等问题。如果仍抱着这种没有目标的"混"的态度,只能使公司在目前这种困境中越陷越深。即使将来经济形势好转,公司也只能坐失良机。这样,公司将永无翻身之日!

以上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尤其是××分公司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关系着公司的前途、命运。如不迅速妥善解决上述问题,那么公司的这种局面将很难扭转。公司现存问题的解决思路

针对公司现存的上述主要问题,我个人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相应的措施,力争使公司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一、调整、理顺公司管理体制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资产规模已达160多亿元人民币,公司职员人均占有的资产量也是非常惊人的。如果管理不当,其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将是十分可怕的。作为国务院部属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更应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上棋高一着、领先一步。如何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首先应在公司的管理体制中体现出来。

中国的衅笠涤捎谒腥ㄈ瞬⒉皇且桓鍪置魅贰⒕咛宓母拍睿孕矶啾锥司纱硕N丝朔庑┍锥耍凑账腥ㄓ刖ㄏ喾掷氲脑颍衅笠档奶逯朴Ψ至酱蟛糠郑湟皇枪芾聿糠郑ㄗ什芾怼⒗投耸鹿芾怼⒉莆窆芾怼⑿姓芾淼龋黄涠蔷糠郑ò凑展揪段璧母饕滴癫棵诺木疃?br>

按照上述思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作为一家拥有160多亿元人民币资产的大型国有企业,应该设立独立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该部门并应直属公司董事会领导,对公司董事会负责。这样,可使公司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有明确化、具体化、人格化。这必将对于克服企业所有权人不明造成的种种弊端,对于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加强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感、事业心等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企业国有资产的统计、登记、内部调拨、对外处分等管理责任,而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该部门应主要由一些懂审计、法律、经济的人员构成,承担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该部门设立后,公司下设分支机构、子公司、孙公司、控投公司、参股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及法定代表人只能由该部门的人员出任,公司其他领导及经营管理人员一律不得兼任涉及企业所有权的职务。这样,从总公司到分支机构、子公司、参股公司等机构的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人员均只需负责公司的经营活动,其经营业绩也主要以是否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来考察,一目了然。

这样的体制,才使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真正的分离,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公司的经营水平,加强经营人员的责任,避免和防止挥霍和浪费,预防腐败和经济犯罪等,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二、加强企业领导力量

首先,要选拔一些真正具有丰富阅历、社会经验和领导才能的人担任分支机构、子公司、参股公司的负责人。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企业的兴衰,其领导往往比职员更重要。一个企业,对企业领导来说,都希望自己的职员个个是真正的人才,而对企业中的人才来说,无疑更希望自己的领导是位真正的帅才。一个企业缺乏人才是不幸的,而没有帅才更为不幸。人才只有在帅才的领导下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假如人才被庸才、奴才所领导,那么人才不变成奴才也将变为庸才!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各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等往往掌握着公司数亿乃至数十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所以在选拔各分支机构及子公司领导问题上尤应慎重,绝不可草率行事,否则将会给公司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真正的人才如果缺乏伯乐慧眼识珠,是人才浪费,是不幸的;而如果一些假冒伪?quot;人才"又被假冒伪劣"伯乐"错误地当作真正的人才使用,占据了其不应占有的位置,则更是可悲的。前者只不过是人才个人的遗憾而已,而后者则完全可能毁了企业、毁了事业,是国家、集体乃至于民族的悲剧。上述道理,公司在选拔基层负责人时应有充分的考虑。

其次,要明确各分支机构、子公司、控股公司领导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他们的职责。公司的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等,作为总公司的派出机构或下属独立法人企业,必然要相对独当一面。作为这些机构的负责人,他们应有必要的经营自主权。对于在经营中取得较好效益的,公司应予重奖。对于一位掌握数亿元人民币的国有资产的企业负责人来说,如果他经营有方,能够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那么奖励其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元人民币,应当是很正常的。同样,如果该负责人不能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使资产大幅贬值或减值,那么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追究其责任。公司应鼓励公司职员在公司干事业,并把其事业与经济利益密切地挂起钩来,要让职员光明正大地赚钱,严防任何人干损公肥私的勾当,发不义之财。明确了公司各级领导和职员的职责,并将其责任与经济利益密切挂钩,将会使公司的经营管理灵活机动许多,会使公司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就不会存?quot;放权-收权-再放权-再收权"这样的怪圈。

最后,要树立领导的权威。俗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明确了各分支机构及公司领导的职权,同时完善有关的监督制约措施,就应放手让他们去干。这样,他们也才能够真正地有所作为。这样,他们也才可以迅速地在其职权范围内作出一些决策,而不用任何事都"早请示、晚汇报"。这样,领导才有威信,才有权威,企业才有凝聚力。另外,这些领导还须通过其个人的修养、品质、才能去赢得职员的尊敬,树立其个人的威信。要明白,人格也是一种力量。领导有威望,有才能,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企业效力,也才能有效地防止公司职员挥霍、浪费、不负责任、损公肥私等行为。如不加强各分支机构、子公司的领导力量,企业领导软弱无力,缺乏主见,则会使真正的人才流失出去,个别品质不良的职员也会无所顾忌,损害公司利益。

三、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

各分支机构、子公司的决策分三个层次。一是由总公司决策的。主要包括分支机构、子公司的设立,撤并,负责人的任免,分支机构、子公司投资的超过其能力或资本而需总公司予以参与或支持的重大项目的决策,涉及重大国有资产的产权变更、资产处置等问题。二是应由分支机构、子公司自主决策的。主要包括公司的经营活动,日常管理活动,及总公司授权范围内的其他决策事项等。三是分支机构、子公司领导的决策权,主要有工作的计划、安排,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落实,以及公司规定的其他事项。在分清各层次的决策权限后,还应根据各决策层次的不同情况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或决策机构。如应由总公司决策的,应区分哪些情况应分别由哪些人、哪些部门分别决策。有的仅需公司董事会决策,有的需公司有关部门决策,有的权需公司领导决策。由分支机构、子公司自行决策的,就当集思广益,在分支机构、子公司可设立相对稳定的决策小组。该决策小组应由分支机构、子公司的领导和部分主要部门经理组成,使公司部分职员参与决策。各项重大决策一般应采用少数服从多数或报请总公司决定的方式决定,并应有纪录,供公司对职员进行考核或选拔人才时参考。这样,对于遏制滥用职权,防止腐化、浪费、读职、损公肥私等行为定能发生重大作用。对于应由分支机构、子公司领导决策的,各领导应及时、果断决策,勇于承担责任,切实抓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不得有扯皮、推诿现象。通过上述措施,改变过去那种金字塔式的集权决策方式为一种层次分明,职责分明的分权式决策方式,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透明度,就可以避免那种错用一人就可能一下子将公司搞垮,给公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的局面,将会使公司相对比较平衡地发展。四、吸引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留住人才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作为一家非银行金融单位性质的企业,所从事的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的事业,因此更需高素质的人才。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目前已拥有160多亿元的资产,拥有数十家国内外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公司在国内外也已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所以,以××公司目前的这种影响和待遇,应当对各地各类人才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为此,以公司目前的这种规模,公司应设人才资源部,负责常年向全国各地招聘各类人才,建立自己的人才库,考核、录用、选拔、推荐各类合适的人才,掌握、了解公司的人才状况,建立人才档案等等。通过该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公司不仅要把各类优秀人才吸引过来,挽留下来,还要使之得到最佳的运用和发挥。同时,也要把各种不合格的所?quot;人才"识别出来并清除出去。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用人制度,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防止任人唯亲或凭个人感觉用人的随意现象。公司不能因经济低潮而忽视人才的选拔及对职员的考核、奖惩等。在此形势下,公司更应重视人才,使庸者下,能者上。否则,经济愈低潮,人才愈流失,公司的状况愈无法好转,形成恶性循环。尤其要讲究在某种特定的阶段或时期,公司应特别重用某种特定的人才,有针对性地解决公司存在的特定问题。

其次,公司还应关心职员生活,改善职员待遇,调动、提高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司要设法为职员、尤其是驻外机构的外省籍人才,提供必要的食宿条件,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公司还应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使职员有一种集体的荣誉感。如果职员天天为吃饭、睡觉烦恼,或天天沉醉于玩麻将、玩牌机,他们没有健康、正常的生活,就不会有健康、正常的心理。没有健康、正常的心理,公司又怎能奢望这些职员以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踏踏实实地工作呢?如果企业给职员连基本的食宿问题都解决不好,又怎能说明企业需要职员长期稳定地为公司效力,职员又怎能安心本职工作而不见异思迁呢?有些职员背井离乡来公司工作已数年了,但由于公司不能为他们解决基本的食宿问题,就会使他们时时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他们很难把自己归入公司这个集体之中,这样的职员怎么能不为自已的前途担忧而一心一意地干好工作呢?这种状况不改变,公司即将面临的将不仅仅是资金缺乏,同时还将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

公司应设法把职员个人的事业、利益与公司整体的事业、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职员在为公司工作中成就个人的事业。通过完善分配、奖励、晋级等机制,要让公司职员觉得在公司内也有奔头,使职员能明确看到或预测到自己努力工作做出成绩后的前途。这样,公司内成就了个人事业的职员越多,公司整体的事业也必将越兴旺!

最后,公司的人事管理至少应延伸到各分支机构、子公司部门经理一级。这样将使公司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范围更加广泛,公司应对各地人才一视同仁,唯才是举,而不应区分什么总部委派的,当地招聘的等等,公司应设法使人才成为公司的一项重要资本。

五、建立民主、监督机制

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应从严掌握,力争把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吸引到公司来。对于已招聘进入公司的职员,公司应充分尊重他们,使他们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各分支机构、分公司负责人虽有权决定下属员工的聘用、辞退、晋升、处分,但在对待一些业务骨干或专门人才的处分、辞退等问题上,必须有一定的制约措施。否则,职员就可能变成这些负责人的附庸,只会惟命是从,而这些负责人大权独揽,听不到职员的不同意见,是不利于公司的发展的。

建立民主、监督体制,首先要明确公司领导、各分支机构、子公司及职员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各自的职责,并使部分职员参与决策。其次对各分支机构、子公司负责人的选拔、任免、考核、奖惩等最好征求、听取其下一级职员的意见。再次总公司的人事管理应延伸到各分支机构、子公司,变单线式联系为复线式联系,使各分支机构、子公司的职员也有机会向上级陈述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总公司的领导也不妨抽出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同普通职员有所接触,倾听、了解他们的意见,避免官僚主义作风。

公司民主、监督体制的完善,必将对于选拔优秀人才,提高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事业心、责任心、制约腐败现象和防止发生经济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六、调整公司内部机构,明确职责,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各项管理制度

所谓企业管理,通俗地讲,就是对企业内部人、财、物、责、权、利进行适当地排列组合,通过合法有效的经营活动,使企业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如果对企业的人、财、物、责、权、利的排列组合不当,就很难说该企业管理得当。这样不仅不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相反地还会产生负效应。

所谓对企业人、财、物、责、权、利的排列组合,简单地说,就是在企业内部设置什么样的部门或机构,安排什么样的人员,从事哪方面的工作,这些部门和职员该拥有什么样的权力,承担什么样的义务等问题。要使企业产生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的部门设置,职责划分,人事安排等不仅要科学、合理,还要相对稳定。

针对总公司目前的情况,总公司的机构设置宜首先设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等部门,其次根据公司的营业范围和经营状况设相应的业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全公司及各分支机构、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资产统计、审核、调拨、调配等,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己任。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公司较高级职员的聘任、考核、奖惩、举荐及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事务,保证向公司各部门配置合适的人才,使各路精英人才在公司英雄有用武之地。财务管理、行政管理部门,其职责同目前的基本不变。

其次,总公司还应明确总公司与各分支机构、子公司、控股、参股公司、孙公司等职责及相互关系,分支机构就按分支机构的规章办理,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孙公司均分别按其各自的规章办理,职责分清,财务分清,资产分清,人员分清,严格按照《公司法》、《企业法》有关法律法规办事,各自分别承担各自的经济责任。该破产就依法破产。对于经营人员,是谁的责任就追究谁的责任,是谁的贡献就表彰奖励谁的贡献,奖罚分明。象过去那种到处铺摊子,设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孙公司,最后有关经办人员一拍屁股溜走,这些摊子又不得不撤销,并导致子公司要为孙公司承担经济责任,总公司为子公司、分支机构承担经济责任的情况是不应该再发生了。否则,纵使再有160亿元人民币资本,也是经不起折腾几下的。

就子公司、分支机构来说,应根据形势变化及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内部机构和人员。如××分公司,在面临许多诉讼时,可及时设立法律事务部(或者由总公司设立法律事务部),招聘数名法律专业人员或专职律师,专门负责公司对外的各项诉讼活动。这样公司可节约相当多的律师费,而且公司内部的法律人员也比外聘律师更负责任,何乐而不为呢?象如今花数万数十万聘请一名律师办理一件诉讼有人决策,而对公司内部的法律专业人员办理大量诉讼及其他大量法律事务,奖励其数千元的事却无人敢作主,这实在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笑话!另外,目前房地产业处于低谷,公司应拓展思路,积极开拓新的经济领域,以设法弥补房地产业下滑带来的损失,否则,只能在这种困境中越陷越深。

最后,公司的费用开支也有极大的潜力可挖。如电话费、汽油费、旅差费、办公费尤其是交际应酬费,这些方面如控制更严格一些,节约出一些费用并适当改善职员的待遇,那么即使职员不能再那么"慷国家之?quot;了,但大家也会理解和接受的。另外,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公司也应及时调整人员,要不断吸收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及时辞退那些经过考核没有发展前途或品质不良、无所事事的人员,以减少浪费,避免影响其他职员的工作情绪。

七、明确经营方针

作为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时刻都必须思考着,如何利用自己掌握的国有资产,去创造价值,创造效益,取得利润,以达到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即使暂时不能达到这一目的,也必须为此而准备,向此方向而努力。如果公司上下都抱着这种态度去工作,那么公司就有希望,就有机会。否则,环顾公司左右,找不着一个赚钱的项目,赚钱的部门,赚钱的人才,那么即使机会走到门口,也会错过的。

问题解决范文篇10

一、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管理体制问题

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缺乏科学的执法评价标准。目前,我国煤矿领域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较多,但在每一次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应如何履职到位,却缺乏较为明确的考核标准、量化指标,导致执法过程中难以抓住对执法人员的个人考核这一关键指标,进而影响了执法效能。

(二)执法思路问题

1.部分执法人员执法思路滞后,创新性不强在市场经济迸发出无限活力的今天,部分执法人员仍习惯用计划经济下的行政管理手段进行煤矿执法监察工作,“以罚代管”的观念依然存在。2.部分执法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众说周知,煤矿执法部门也是一个高风险部门,在煤矿监察系统内部,一些执法人员仍然抱有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错误思想,对待工作,能少干就少干,能不干就不干,等上级部署、等领导安排的工作作风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工作效能。3.对风险和危险源的辨识滞后各个煤矿企业都有自己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执法任务重、执法时间短等因素,往往更热衷于对共性的老问题进行执法(如教育培训、应急预案、应急演练等),对于煤矿现场安全生产中的隐蔽性问题,投入的监察精力较少。4.重现场管理监察,轻体系运行监察目前,新《安全生产法》明确提出,企业要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强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无论是双重预防机制还是安全生产标准化,都是一套比较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虽然现有的很多煤矿都建立了这两套体系,但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融合,因此,在运行当中,经常出现“两张皮”现象,给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5.重采掘一线监察,轻辅助岗位监察目前,各级执法人员往往对采煤、掘进一线的安全生产监察比较重视,而对于通防、地质、测量、机电运输等辅助工段的安全监察投入的精力较少。据统计,现在每年在煤矿辅助岗位上出现的安全事故占煤矿总事故的比例正越来越大。6.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预防煤矿安全行政执法的事前预防机制以及事故发生后的补救措施,相对比较薄弱。目前,有些人仍然秉持着一种错误的观点,即执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处罚。事实上,执法涵盖的内容不仅仅包括事后惩处,还包括事故发生前的各种防范措施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等一系列工作。

(三)监察执法手段中存在的问题

1.执法监察的隐密性不强目前的执法监察工作,尤其是高级别的执法监察工作,多数情况下都是经过层层部署,而缺少监察的随机性。很多煤矿企业在被检查之前,便组织人员进行各种迎检准备,甚至暂时停产、停业,致使监察人员到现场进行执法时,很多问题被煤矿企业有意掩盖了,不能发现真正存在的问题,这对煤矿安全生产是极为不利的。2.执法人员无法从一线职工处获得有效信息煤矿一线岗位职工以及一线的安全技术人员,对煤矿本身的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有着最直观的判断,但在执法监察中,执法人员却很少能依靠他们获取有效的隐患信息。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执法人员缺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始终把自己摆在较高的位置上,不愿意与一线人员进行交流;另一方面,虽然与一线员工进行了交流,但也难以获得较大收获。这是由于一线员工虽然知晓现场存在的薄弱问题与隐患,但由于工人还要长期在企业工作,要靠企业养家糊口,因而不敢得罪矿方,所以执法中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3.部分煤矿执法部门仍热衷于运动式执法监察“一矿出事故,万矿受教训”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我国煤矿众多,安全执法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日常性的工作,我们应该让煤矿在吸取教训的同时,做好日常的安全监管工作,而不是大喊口号,大搞运动式执法。一方面,运动式执法容易给监管部门带来短时间的巨大监管压力,从而受制于监管人员数量、专家数量、专家质量等多方面因素,很难保证执法监察的质量;另一方面,在运动式执法过程中,煤矿企业可能会采取限产,甚至停产,迎接运动式执法,以保证执法过程中不出“纰漏”。一旦执法过程进行完毕,煤矿企业可能会通过超产对前期的产煤量下滑进行弥补,保障煤矿的整体效益,超产现象的出现也给煤矿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巨大隐患。4.部分监察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一方面,煤矿执法部门没有招录专业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及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没有为本部门执法人员提供相应的学习平台来提高业务能力,导致煤矿监察部门过度依靠第三方专家的协助进行执法监管。虽然专家协助确实可以提高监察质量,但目前的专家构成体系也比较复杂,有些专家的认识可能也存在局限性。5.部分执法监察人员与被煤矿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执法人员在日常执法监察过程中,容易受人情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在执法监察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损法律的严肃性。

(四)执法监察事后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部分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置不力尤其是没有及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导致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对于一些依法应停业整顿或关闭的煤矿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整改没有达到预定效果的煤矿,也没有及时采取进一步措施,这就使得一些煤矿负责人对隐患整改流于形式,甚至不整不改、放松警惕、麻痹大意,最终酿成事故。2.事故责任追究时效性差目前,我国现行的事故调查及责任追究体系相对来说仍比较复杂,从事故发生到事故调查再到事故责任追究,时间比较长,使得事故对煤矿企业的警示作用及预防作用大打折扣。3.执法尺度不一,执法部门自由裁量权较大目前,执法部门使用的是自由裁量,裁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相差较大,相同的违法行为,不同的当事人,却没有受到相同的处理,甚至处理的情况十分悬殊,不利于后续执法监察的开展。

二、解决途径

(一)健全执法管理体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执法评价标准。确保监察人员在日常的执法实践中有较为明确的考核标准、量化指标,指导执法人员科学执法,减少不作为与乱作为的现象。

(二)开拓执法思路,优化执法方法

监察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不断积累经验,拓展执法思路,增强创新意识。执法人员要清楚地认识到,对煤矿进行执法监察的目的是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服务,而不是进行执法处罚。增强监察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及责任意识,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对接业务、向本单位领导汇报工作、向同事探讨工作方法与思路,养成对待工作不等不靠的良好工作习惯,在全系统形成比学赶超、担当作为的良好工作作风。在煤矿监察过程中,要结合煤矿企业具体的安全实际情况,对于共性问题要细心查,对于个性问题与典型问题要耐心查。重视现场监管,更要重视体系运行。严格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搞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各煤矿企业应合理进行双重预防机制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两套体系的融合,并严格按照体系要求对煤矿进行管理,避免仅注重现场、轻体系运行的情况发生。体系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必须重视安全体系的正常运行。执法监察要重视采掘一线,同时对辅助岗位的监察也不能放松。辅助岗位可能不会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但在辅助岗位出现机械伤害等类型的工伤事故正变得越来越频繁,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甚至把这种磕磕碰碰的轻微伤、轻伤事故都认为是一种常态化事件。根据海因里希理论,这种思想是非常危险的,因此,煤矿执法应全面,不得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不仅仅要重视事后查处,更要注重事前预防。事后处理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当事企业身上,而对于其他企业起到的作用相对有限;而加强事前预防,则会保障多数企业都不会发生事故,让多数企业受益是更重要的。

(三)丰富的执法手段

1.加强执法监察的隐密性与随机性科学制定安全生产监察执法计划,利用双随机执法、四不两直执法、异地执法等多种执法手段进行执法,打破煤矿普遍存在的“迎检”与“备考”,让执法更贴近煤矿的安全生产的实际,让执法人员真正看到“庐山真面目”。2.拓展一线职工的隐患上报渠道建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一方面,执法人员要甘于俯下身与一线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力争获取一线员工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监察部门可以建立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员工发现隐患并上报给监察部门,建立沟通桥梁,提高一线员工隐患上报的积极性。3.充分调动驻矿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发挥其专业技术能力,为煤矿监察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协助执法人员做好日常监管。4.减少雷声大、雨点小、重形式、走过场的运动式执法监察科学制定执法计划,将监察工作日常化、程序化,将执法工作作为一个系统性工作来抓,切不可一旦出现事故,便完全依靠临时抱佛脚的执法监察,这是不科学的。5.提升监察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一方面,执法监察部门要积极与人力资源部门沟通,加大对高校毕业生专业人才的招聘力度;另一方面,执法监察部门要重视对现有执法监察人员的培养,在系统内部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执法人员向领导、同事、煤矿一线工人及第三方专家学习,监察部门每年应定期开设业务培训班,给执法人员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同时,建立科学的执法人员个人考核机制,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执法骨干以职务晋升、荣誉嘉奖等机会。6.加强执法队伍的廉政建设执法监察人员应与煤矿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定期组织执法人员进行廉政学习,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让廉政执法的种子在执法人员心中生根、发芽。在日常的执法监察过程中,执法人员应严格遵守廉政承诺,杜绝人情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四)加强执法监察事后处理

1.严格执法对于发现的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检查出问题只是执法监察的第一个步骤,更重要的是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跟踪整改,及时进行整改复查。尤其是对于一些涉及重大隐患的问题,需要停业整顿或关闭的煤矿,必须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行刑衔接制度,对于不听招呼、不服从管理且服从刑事移交条件的,要及时移交公安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达到整治一批企业、警示一个行业的目的。2.增强事故责任追究的时效性对于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可以提级调查,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要在符合法定程序的基础上,从严、从快地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公示(如电视、网络、报纸等)。因为一旦将责任追究的占线拉长,便极有可能引发更多的隐性问题,如滋生腐败,量刑减轻,导致对煤矿企业的警示作用及预防作用大打折扣。3.自由裁量进一步细化,压缩执法部门自由裁量权省级以上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应对煤矿执法自由裁量权进一步规范、细化,尽量减少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裁量权,这既是对煤矿企业负责,也是对执法人员负责。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