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训练初探

时间:2022-05-05 11:25:00

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训练初探

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作用越来越大,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数学能够用非常简明的方式,经济有效地、精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伴随着社会对数学交流要求的日益增高,在我们的教学中,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再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知识移植”的过程,其伴随着数学交流的过程。数学交流就是在各项数学活动中以数学语言为中介的,以传递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为最终目的的,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数学活动。数学交流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数学思想的交流,也可以是数学方法,还可以是数学的思维方法和数学学法等的交流。数学交流已成为现代数学教育的精髓,它可以帮助学生在他们的非正式的、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因此,在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前提下,我们要让“数学交流”走进每一节数学课,努力增强学生的数学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学生数学交流能力”是指: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来接受他人的数学信息(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及数学思想),进行主动地选择和组织,并将其纳入个体的认知体系,再将自己内化的数学信息用动作的、直观的形式或数学语言、符号等形式清楚、真实地表达出来的能力。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两节课的教学就能实现的,必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长抓不懈的。

一、制定交流目标,增强交流意识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交流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有一些关注,数学交流也只是过多地停留在“教师→学生”单一的交流模式上,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更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重视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明确纳入教学目标轨道,制订切实可行的、以提高数学交流的技能技巧为主的数学交流目标,以此增强学生的数学交流意识。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为主,要求他们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能听懂并转述别人的意思,会用简单完整的话说出自己的算法、想法,能有序地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等;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并会用简单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有层次地说明思考问题的过程,能质疑,边操作边解释;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能使用学过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讲明算理,质疑问难,对不同意见展开讨论,还可作书面交流。

二、创设交流氛围,参与交流过程

数学交流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相互沟通的、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因此创设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数学交流过程,自己体验成功的前提。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尊重、相信每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数学交流,把自己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大胆地表达出来。

在学习了“分数大小的比较”后,教师出示了一道思考题:12>()>13,请学生想一想,括号里可以填哪些分数?一开始,教室里的空气比较沉闷,学生无从着手,这时,教师就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前面学习的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方法。在老师的启发下,有一双小手举了起来。

生1:老师,我先把这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扩大到2,由于12=24,13=26,所以根据“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就很容易发现小于24大于26的分数就是25,所以括号里可以填25。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时,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学生也纷纷举起了自己的小手。

生2:老师,我把这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扩大到3,发现括号里就可以填37或38。

生3:我把这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扩大到5,……

生4:我把这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扩大到10,……

对学生的解法,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赏,并及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寻找其他的解法,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生5:老师,除了先把这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扩大到相同的数再进行比较以外,还可以先把这两个分数的分母都扩大到相同的数再进行比较,如分母都是18时,这两个分数就是918和618,它们中间可以填的数是:718和818。

生6:我是把这两个分数先化成小数,12=0.5,13=0.333……,在0.5与0.333……之间选择可以找到0.34、0.35、0.36、0.37……很多小数,再把这些小数化成分数,化简后,这些分数都可以作为括号里的答案。

生6:老师,我发现只要分母在2和3之间的分数就一定能满足条件。如:12.1、12.2、12.3……再把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变成整数1021、1022、1023……

此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本节课上,教师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究、表现、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大家彼此分享各自的思想和成果,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激发交流兴趣,提高交流能力

学生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如果把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纳入到课堂中来,都会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那些抽象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如果借助于生活时间这个直观教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平均数这一节的教学,教学目标主要是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平均数的求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其中,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期中考试结束后,老师想比较一下两个班的学习成绩,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高涨,踊跃发言。有的说比最高分,有的说比最低分,也有的说比分数总和,还有的说比平均分,等等多种分法。经过比较,大家发现,不论是比最高分、最低分,还是总分,都不够公平,在一定程度上,都不能代表全班同学的一般情况,只有比较平均分比较合理。从而,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既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体会了平均数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如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可组织学生讲中外数学家故事、解数学趣题、讨论数学的思想方法、调查整理数据编应用题及制作学具等。形式可灵活多样,内容可丰富多彩,使每个参与者成为平等的一员,在活动中进行广泛地交流。

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也是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正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努力构建多向交流的模式,创设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多向的动态的数学交流氛围,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试图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