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我研究合作学习之我见

时间:2022-04-20 03:22:00

学生自我研究合作学习之我见

摘要: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是一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并逐步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大舞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学习能力,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自主探究,兴趣,鼓励,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其得到发展呢?笔者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前提是转变角色。

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转变角色,我认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前提是转变角色。

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吸收到现在的自主讨论,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强,在讨论中没有教师的组织可能会出现说闲话、凑热闹的场面,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组织,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探究,并参与到讨论中去,及时发现并解决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自主探究是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产生的一种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它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这种学习数学的方式,完全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不利于人发展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精神,可有以下几点做法:

1、营造有利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和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发现,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子帮助和指导。其次,教师要正确对待教学中的失误,虚心接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否则,师生之间将会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学生也就不可能进行主动思维。另外,恰当地运用幽默也是启迪学生思维,增强课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引起学生注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从而主动探究。

2、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这位古代教育家是十分重视培养学习兴趣的。爱因斯坦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也是推动人们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才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的心理趋向,将自己对数学的探究内化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和一种强大的内驱力。要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善于激趣。

夸美纽斯认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的课堂应借助开放、互助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浓厚兴趣。激趣的方式是灵活多变的:如在教“中心对称图形”的时候,可让学生展开小组比赛,看谁找的中心对称图形及种类多,看谁能出题难倒其他小组;教“可能与不可能”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动手摸球、掷骰……,亲身体验可能与不可能;遇到枯燥抽象的问题尝试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述或是将之放到一个故事背景中……提出疑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导学”的中心在于引导。引在堵塞处,导在疑难处,搞好引导,能有效地促进思维状态的转化。在新课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疑问,就会引发学生解疑的要求。如在教学负数的引入时,提问学生:1.你有3元钱,还了2元钱,还有多少钱?列式算出。2.你有3元饯,还了8元钱,还有多少钱,列式后能算出结果吗?

3、为自主探究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学。

从自主探究尝试中,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成功的喜悦,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探究意识,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使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较好质疑是反映学生参与程度、评价自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在探讨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提问的积极性。因人而异,通过不同方式收集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提问会较多,应作筛选,做到“枝节问题不纠缠,典型问题不放过”。在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时,能由学生发言的,一定让学生发言;在强调重点和总结时,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讲,营造民主氛围。正因为如此,学生就敢说了,民主和谐的气氛就会让学生无顾虑、无压力,思维活跃了,自主性也强了。

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我把教材中的问题改为实际情景:辉业超市和米兰超市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在五一期间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辉业超市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米兰超市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根据两超市的销售方案,顾客怎样选择超市购物能获得更大优惠?现在有四个人,准备分别消费40元、80元、140元,160元,那么去哪家超市更合算?为什么?如果累计购物超过100元那么在辉业超市购物花费少吗?选择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就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三、培养学生自主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成形式,它是相对个体而言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共同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在这里,合作的动机和责任,是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小组合作教学已成为当前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最大的优势是生生之间信息交流迅速快捷,实现优势互补,在课堂权益的保护下,学生可以自主地发表见解,可以跟老师和同学说“不”,也可以让瞬间萌发的智慧火花得以展现。具体可有以下几点做法:

1、营造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刚开始在课堂上实验合作学习时,教者发现只有少数优等生在小组中唱助教,后进生则处于被忽略的地位,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旁听生",这样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变相剥夺了部分学生学习的权利.面对着种不良的合作学习局面,教者要设法营造轻松的氛围,来激发学生合作的胆量.这样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氛围就是指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对课堂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从而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心理自由。建立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便是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快乐天地,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能否建立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教师的教学决策与行为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

2、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

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可出示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生活中的物体等。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人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4、合作学习的结果应体现民主性、广泛性、检查反馈性。

实际上这种合作学习结果的运用,不单是对老师整理、归纳、发现问题的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总结,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师要根据合作讨论的重点,了解讨论结果,特别是要从中发现那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实在没时间,应在课下抽查或检查,以保证对学生情况的最基本了解,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

5、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要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首先让学生动手任意剪一个三角形,在对三角形进行剪拼。学生在自己的试一试中理解、探索,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结论。然后在小组中实验、体验、揣摩,并对实践所得的结果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结论。这样学生“拿来”、“寻找”到了所要传授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充满兴趣和信心,同时丰富了想象力,发展了思维。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所要接受的知识,都是“新”知识,因此,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创造“新”知识,发现“新规律”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值得倡导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我国的教育教学历史悠久,具有很多优势。但是一面对未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因此,在教育方式上要实现由居高临下的传授灌输向平等互动的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方面转变。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从中寻找、筛选、获取、运用、创新,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合作学习精神,从而有效地获取必需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汤雪峰。数学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J]江苏教育,2002(24)

[3]李素月。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4]朱彩红。透析中学数学合作学习“假繁荣”现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8)

[5]臧艳东。数学新课程教学应注意“四个重视”中国数学教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