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研究

时间:2022-11-12 09:49:03

县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研究

霍山县位于大别山北坡,江淮分水岭地带,是一个集老区、山区以及库区为一体的典型山区县城。近年来,霍山县遭受多次山洪灾害和干旱灾害袭击,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为改变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现状,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论述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基本现状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边缘,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温暖季风气候区和大别山中山和低山丘陵、盆谷地貌带,全县总面积2044km2,其中耕地总面积1.67万hm2(水田面积1.43万hm2,旱地面积0.24万hm2),水域面积1.46万hm2,林地面积14.41万hm2,村庄和道路面积1.38万hm2。全县97%以上地区属淮河流域,境内沟壑纵横,溪流密布,河流密度0.74km/km2,10km以上河流22条,5km以上河流56条。其中,东淠河流域面积1930km2,是境内最大的河流,从西向东贯穿全县。河流全长103km,是淠河一级主支流、淮河二级支流,是淮河主要洪源之一。为改善水利基础条件,降低自然灾害损失,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建设了大型水库3座,总库容12.92亿m3;小型水库53座,总库容1068.1万m3;蓄水1000m3以上大山塘4191口,总塘容1581万m3;各类小型堰坝6000多座(处),引水渠道5000km;各类泵站23座,堤防护岸200km;利用佛子岭发电尾水,建设了淠源渠中型灌区工程,干渠总长49.8km,有效灌溉面积0.46万hm2,初步形成了以引为主,蓄、提结合的农业灌溉体系和以防为主、泄排结合的防洪除涝体系。

2存在的问题

2.1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霍山县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建设标准低,施工程序不规范,工程质量较差。由于运行时间久远,配套设施较少,工程整体效益发挥不明显。绝大部分山塘塘坝低矮单薄、坝坡崩塌、塘内淤积,变成“虹豆埂、碟子塘”,有水蓄不住或蓄水量锐减;部分堰坝和引水渠道一段好一段坏,无法正常引水,有水用不上;部分灌溉提水站和排涝泵站设备陈旧、老化失修,几近报废,有水抽不上、排不掉。2.2水利设施不足导致季节性、工程性缺水严重。霍山县现有有效灌溉面积1.06万hm2,占总耕地的63.2%,仍有36.8%的耕地灌溉无保障。特别是但家庙、与儿街以及下符桥等岗丘区,由于地理位置较高,蓄水工程少,又处于补给水源末端,水资源稀少,干旱季节缺水较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012年、2013年和2017年旱情严重,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究其原因,这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灌区配套工程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不足导致的。2.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思想认识缺位。一是主动作为的干事创业意识不强,基层干部和群众习惯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认为水利工程只要保证正常年份使用就行,不去谋划新项目、争取新资金,“等靠要”思想严重,对进行补缺补差、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的紧迫感不强。二是基层群众筹资投劳力度不够,大多数基层干群认为兴修水利是政府的事情。村委会开会召集筹资筹劳时,群众自觉掏腰包的情况几乎没有。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功能基本丧失。就霍山县而言,除建档立卡贫困村在近几年有一些光伏收益分红、老村部房屋出租收益外,大部分村委会无集体经济,导致小型水利工程水毁得不到修复,末级渠系得不到延伸,总体效益较差。2.4农田水利资金投入不足。一是中央财政水利建设资金大多用于大江大河治理,对“八小”水利工程投入份额较少,导致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缺乏建设资金。近年来,虽通过融资方式创新建设了大量水利工程,但大多为后期有收益的城乡供水工程、大中型渠道灌溉工程以及水力发电等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仍然缺乏有效的社会融资渠道。资金缺乏导致多数水毁水利工程得不到修复,而洪灾造成的损失巨大,往往一两次大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会超过工程一次性治理的投资。2.5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一是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粗放,责、权、利不明确,理论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责”,形成工程所有者管不了、使用者又不管的局面,造成工程老化、失修,效益降低。例如,很多水利工程项目建成后,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仍把工程管护和设备维护的责任压在政府身上,出现了工程建好后无人管理、使用周期缩短等现象。二是管理体制不畅,责、权、利不明确。霍山县虽推行了“两证一书”工作,但因为缺乏管护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证、使用权证以及工程管护责任书仅仅停留在登记、备案层面,没有得到有效管护。

3对策建议

3.1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明确水利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定位。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所以要转变观念,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各级政府是水利建设的主体,将水利建设作为公益性和基础性投资范畴,全面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水利工程所处的社会公共服务地位。3.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县、乡、村水利发展任务。针对霍山县水利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恢复、巩固和提高现有工程的设计功能为重点,以加强工程管理和维护为突破口,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着力构建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提高全县农业生产抗灾能力,科学修编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制定乡镇、村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与建设。3.3部门协作,齐抓共管,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一是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对水利工作的行政推动力。建议县政府每年都提出类似“水利建设年”“水利推进年”的战略口号和实施方案,明确实施任务,量化考核指标,特别是将乡镇水利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落实县领导、部门负责人以及乡镇负责人三级包保责任制,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二是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水务局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加强水利行业管理,担负起水利建设和改革的重任,做好前期项目争取工作,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发改委、财政、农业农村以及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全力支持水利工作。3.4落实政策,加大投入,确保资金用到实处。一要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储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统筹项目规划,通过农业农村部整合的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着力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不足的问题。二要逐年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县政府要继续加大“以奖代补”用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覆盖面,提升“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的建设推进力度,充分调动群众建设水利的积极性。三要进一步通过“一事一议”政策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把“一事一议”政策用足、用活、用好,激发群众参与筹资投劳的热情。四要加快水利工程“两证一书”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落实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使用权以及管护责任,鼓励农民、集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3.5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健全水利工程管护机制。霍山县农田水利工程分布广泛、量多点散,单项工程效益小、受益人数少,管护难度大,直接导致众多农田水利工程功能衰减、废弃损毁,未能长久有效发挥工程效益。县政府应鼓励、引导与扶持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按照自愿和民主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民承担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养护责任,使农民群众成为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使用和管理的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用水、管水和加强水利设施维护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以农民自愿筹资出劳为主体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模式。

作者:朱家洪 单位:霍山县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