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复合经营模式论文

时间:2022-04-24 04:05:40

林业复合经营模式论文

1扬州市江都区林业复合经营现状

扬州市江都区位于江苏省中部,里下河南部平田地区,南邻长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人多地少,经济尚发达。全区总面积1330.3km2,其中耕地面积72000hm2,有林地面积13400hm2,四旁植树209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20.4%。其中可用于复合种植的面积约1340hm2,其余多数为公益林和零星竹林。社会发展及江都区优良的气候资源孕育了花木产业,全区花木总面积13330hm2,其中约3330hm2为乔木类花卉。乔木类花卉为大苗,株行距大,行间可复种其它植物。全区合计有4670hm2林木、花木复合种植规模,占林业总面积的25.3%。近年来,林木、花木下种植小麦、大豆、水稻、花生、山芋、蔬菜、食用菌和苗木,林下种草养羊,围林养鸡、鸭,大规格苗木开发复合种植地被植物(如沿阶草、金边黄杨、玉簪等花卉),林地开展旅游等,年创产值逾3亿元,平均产值6万元/hm2左右,不仅提高了群众的收入,同时也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林地的水气资源状态。

2林业复合经营模式

2.1林牧复合经营模式林牧复合经营是在树林中放牧或在树林的行间(株间)种植牧草,进而进行牧业生产的经营模式,以取得经济效益,提高复合经营效益。

2.1.1林间种草养羊。造林后的新造林地,林间裸露地面积大,正常管理需除草、施肥、浇水、治虫等,为了提高造林短期经济效益,林间种草养羊是一个复合经营的有效途径,江都区昭关林场曾进行过较长时间的种草养羊经营。方法是利用新造林或中、幼林林间隙地种植黑麦草、苜蓿等饲料植物,饲喂圈养羊(林中放牧羊易啃食树皮,对树木生长有影响)。实践证明,新造林种牧草每年可养羊340只/hm2,年产值30万元左右。随着树龄的增大,麦草产量每年以5%~15%的比例递减,当林木郁闭度达到0.70时,牧草生产受限,林间种草牧羊终止。

2.1.2围林养鸡、养鸭。围林(即把树林用网围起来)养鸡、养鸭是林牧复合经营的有效方法之一。丁伙大禹风景竹园就利用竹林的条件实行围竹养鸡,取得了可观的复合经营效益。

①生态效益。围在竹林内饲养的鸡,在觅食时,以捕捉害虫(天牛、竹螟、刺蛾、土壤中的蛴螬等)为食,减少了竹林害虫的防治,节省了农药开支和治虫的用工开支,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竹林害虫减少的同时也提高了竹林的质量。

②间接经济效益。在竹林内养鸡,每只鸡每年可排便(鲜粪)11~13kg,直接给竹林增施了有机肥,同时也减少了肥料资金和施肥用工支出,既促进了竹林的生长,使竹林多发笋、多成竹,又增加了竹林的产出、收入。竹园用移动鸡舍,每年换一片竹林,竹林轮流养殖,效果更好。

③直接经济效益。竹林生态环境好,无污染,鸡、鸡蛋质量高,自然升值。竹园鸡蛋的价格是普通市场鸡蛋价格的2倍,蛋鸡淘汰后的价格为市场常规鸡售价的3倍左右,而且市场供不应求。通过鸡蛋及鸡的销售,对风景竹园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提高了知名度。

④社会效益。在竹园鸡质量好、经济价值高理念的引导下,江都区出现了类似竹园鸡的养殖,如生态鸡(树林内养的鸡)、果园鸡、桑园鸡、花园鸡等生态养殖项目,在这些环境下培育出来的食用鸡、蛋不仅价值高,市场也十分看好。

2.2林农复合经营模式

充分利用新造林、幼林的行间隙地,复种粮食如水稻、三麦、棉花及其它经济作物,取得林农复合经济效益。

2.2.1池杉林—水稻模式。江都区渌洋湖地区开发池杉造林时,利用池杉耐水湿的特性,湖滩上造池杉林时设计大行距(20~30m),小株距(2~3m),进行池杉林中种水稻,实现长树、种粮两不误,起初3年水稻产量无明显减少,3年后水稻产量略减,随着树林的成林,水稻产量将慢速降低。在粮食产量未有太大妨碍的情况下,保有了一片疏林的蓄积,增加了一份长期的经济效益。

2.2.2林业—三麦及经济作物如棉花、花生、山芋、油菜、蔬菜、瓜果等模式。造林后,林权所有者(单位或个人)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在林间隙地套种三麦或棉花、花生、大豆、山芋、油菜、瓜菜等经济作物,实行林农复合经营,取得短期经济效益,实现了以副养林,以短养长。新造林的复合经济效益通常为3万~5万元/hm2。随着新造林郁闭度的增加,林中隙地的逐渐减少,光照时间的缩短,其复合经济效益也相应减少。一般森林郁闭度达到0.6时,此类复合经营便停止,转向其他项目的经营活动。

2.3林渔复合经营模式

充分利用林间的河、塘、沟等水面养殖渔、虾、蟹等水产品,取得短期经济效益。邵伯镇韶关林场、真武镇林场分布在湖滩,地势低洼,营造的池杉林十分耐水湿,林内水沟、水塘较多,林渔经营模式较为普遍。

2.3.1林间养鱼、虾、蟹模式。改造林地中的自然河塘,使之具有养鱼、养虾、养蟹的条件,饲养鱼、青虾或螃蟹,取得短期经济效益,林渔模式经济效益高,一般为10万~30万元/hm2水面,但投入也高,主要是饲料、种苗的投入。

2.3.2林内养龙虾模式。利用林内的水沟或水池、河塘,稍加改造,即可养殖龙虾。龙虾养殖经济效益高,通常为20万元/hm2。龙虾适应性强,对江都区的河塘、水体、水草都能适应,繁殖系数高,生长速度快,一般当年就能上市,经济效益较好,而且比较稳定。

2.4林业间种植食用菌模式

森林郁闭度达到0.6以上时,林内光照少,湿度大,不适宜经济农作物的生产,区昭关林场曾利用池杉林进行了较长时间的食用菌生产,生产品种主要有蘑菇、平菇、香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生产只需微弱的光照或散射光,幼龄林的后期及中龄林内的光照正好适应食用菌生产,食用菌市场价格高,一般产值为20万元/hm2左右,而且食用菌收获后的菌渣是林地很好的有机肥料。

2.5林业—花木、苗木经营模式

利用新造林、幼林的林间隙地复合培育花木、苗木是江都区林业复合经济的重点模式,花木、苗木市场好、产值高,一般为6万~10万元/hm2。

2.5.1林业—苗木模式。新造林中间隙地多,阳光充足,管理用工多。渌洋、昭关、滨湖等多家林场利用新造林地发展苗木生产,既管好了新造林,又生产了苗木,全区这种复合经营模式的生产面积比较多。林地种植苗木的土地利用率因新造林的生长而减少,每年以5%~10%的速度下降,因为林苗的生物学特性一般为阳性至强阳性,林木覆被率达60%时,林间的光强度不足以使林苗正常发育。

2.5.2林业—地被植物模式。林地郁闭度达到0.60以后,林间光照减少,可适应耐荫的地被植物生长,丁伙镇花农在郁闭度大的苗木花木地块复合种植沿阶草、细叶沿阶草、阔叶沿阶草、麦冬、八角金盘、石蒜和各品种扶芳藤等耐阴地被植物,收入一般为3万~5万元/hm2。

2.6行道树大苗—花木生产模式

行道树大苗培育株行距大,一般为3~5m,田间隙地多,光照较充足,丁伙镇、仙女镇、大桥镇的花农摸索了大型苗木复合经营的技术,在培养的大苗下复合种植绿篱、绿坪苗和地被植物,如大叶黄杨、金边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金森女贞、红叶石楠、石楠、红叶小蘖、红花继木、法青等苗木。一般年收入为6万元/hm2左右。

2.7林业—生态休闲模式

依托林业绿色有机产品和生态景观开发农家乐以及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如邵伯渌洋湖湿地公园、丁伙朴园、樊川宏大猕猴桃园、丁沟欣荣葡萄园、丁伙大禹风景竹园。该模式刚刚起步,根据外地经验,该模式的经济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3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

林业复合经营模式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增收3万~30万元/hm2,因复合种植的作物品种而异,复种农作物收入低一些,复种经济作物收入高一些,养羊、养蟹效益更高。同时,林下复种时,翻土、施肥也正好给树木松土、施肥,使林木生长更好,同时也减少了林地管理的支出,降低了营林成本,为林业集约经营创造模式。

3.2社会效益

3.2.1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江都区地少人多,土地资源十分金贵。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把不同发育阶段林木的林地利用率提高了15%~60%,变相地开发了土地资源。

3.2.2增加就业机会。林业复合经营模式的应用,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江都区林农复合经济的生产,每年要消耗一大批劳动力,增加了4万~5万人的就业机会。这类产业充分利用了社会上的闲散劳力和半劳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社会更加和谐、安宁。

3.3生态效益

3.3.1增加了绿地覆被程度。林业复合经营的种植、养殖生产,提高了新造林地的覆盖率,减少或控制了林间隙地的裸露。土壤水分含量将提高10.3%~15.2%,对改善新造林的林间气候、水土保持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3.2丰富社会商品。林间复合经济生产的瓜、果、蔬菜、羊、鸡、禽、蛋、菇、粮、棉、油商品丰富了社会市场供应,这些均为无公害农林副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3.3.3光能、土壤肥力得到了充分利用。树林生长到幼林后期至中龄林阶段,林中的直射光减少,散射光增多,林下复合种植耐荫的植物(沿阶草、吉祥草、食用菌等)充分利用了散射光能。林下的复合种植,使林中的光、热、水资源重新分配、充分利用、合理利用。植物吸收利用了表土层的肥、水资源,而树由于根系深利用了土壤深层次的肥水资源,实现了土壤肥力深层次的利用。

4林业复合经营模式的应用

树林是一个有机生物综合体,是光、温、水、气、土、生物、微生物资源共同作用的一个复杂体系,只有诸多因子的合理分配、协调作用、合理使用才能取得复合经济的最高效益。

4.1新造林(1~3龄)应用模式

新造林树苗幼小,占地少,林间的隙地较多。此阶段林间光照充足,林苗需要精细呵护,此阶段的复合经济模式拟应以复种棉花、三麦、油菜、蔬菜、大豆、山芋、花生、各种瓜果或育苗模式为主。此类复合种植需施肥、浇水、中耕防治病虫等,同时也是新造林成活生长期所需要的,实现了林业复合种植一体化管理,促进了新造林的成活生长,达到林业、经济双赢的局面。

4.2幼龄林(4~10龄)应用模式

随着树木的生长,幼林期林间的直射光照逐渐减少,林中郁闭度有所加大,湿度逐年增加,但仍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因此时的幼林树苗壮实,经得起鸡、鸭等禽类的摩擦和压力,林业复合经济模式拟应围林养鸡、种草养羊,也可以继续复合种植瓜果蔬菜,或进行食用菌生产。

4.3中龄林(11龄以上)应用模式

树林长到中龄阶段,林内郁闭度加大,光照减少,湿度增加,各种生物、微生物活跃,此阶段的复合经济拟应以复种耐荫花卉、地被植物和生产食用菌为主,光照、水气均能

4.4因地制宜林—水产模式

利用树林中河、沟、塘发展水产模式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一种复合经济模式,但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水面。对原有水沟、河、塘要进行改造,实行标准化养殖,增加防逃措施、增氧设备(水体溶氧少),充分利用鱼池周围的隙地种植牧草,提供鱼的饲料,实现林、渔经济双丰收。

作者:景德珍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林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