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11-20 09:34:12

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诸多优势,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具有无限潜力的巨大引擎。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巨大空间。本文分析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路径,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提供借鉴,培养出适合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产业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新为核心,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1]。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定位、内容涵盖和相关产业分类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和侧重。英国、新西兰、新加坡称该产业为“创意产业”,有的国家称之为“文化产业”,美国把相关行业称作“版权产业”。由于起步较早,发展时间长,文化创意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成为经济体系的中心,其经济总值已超过传统工业生产总值。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猛,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以下几大特征:第一,高知识性。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知识、文化和技术为核心的行业,生产要素都是智力和知识,因为该行业也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第二,高附加值。文化创意产业依赖人的知识和智慧产生效益,其产品复制难度大,因此,文化创意产品的附加值远高于普通产品。第三,产业辐射广。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其他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文化创意产业还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消费观念,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

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都具有相当巨大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智力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源源不断的创意和新技术的产生,而这需要集智慧、天分、知识和艺术审美为一身的创意人[2]。事实上,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是多元化的产业,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内容,所以,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必须是具备广泛的知识,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缺少了高素质文化创意人才,就生产不出优质的文创产品,也不能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服务。因此,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意专业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的创意产业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3艺术设计教育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相关数据表明,很多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都得益于成功培养出了大量有创业思维和创新素养的人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创意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设计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艺术设计所提倡的创新思维渗透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方面,提高了文化创意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艺术设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一方面,艺术设计教育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文化创意人才,更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上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为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艺术设计教育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都在高校中开设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或者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相关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国目前正处于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各级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很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在质量上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高校应紧跟形势,积极把握这一发展机遇,按照社会对文化创意人才的要求,调整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既有艺术设计背景又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素文化创意人才。

4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由于设立门槛低,艺术设计专业几乎成了高校专业设置的标配,各类层次的高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我国目前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每年能培养出约十几万的毕业生,毕业生数量可观。但是我国创意产业的人才需要和高校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矛盾。一方面,高校培养了大量艺术设计人才;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人才需求却不能得到满足,高质量的艺术设计人才相当缺乏[3]。文化创意人才要求和人才培养现状之间失衡发展,必将严重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分析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4.1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和市场脱钩。艺术设计专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体专业。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高校都适时调整了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锲机,开创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新格局。但是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对市场反应比较滞后,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上还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还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以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奉行的是“全才教育”,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很多和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知识,包括装饰绘画、综合材料、书籍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界面软件、产品设计、广告设计等,这使得培养目标过于宽泛、笼统,缺少对专业领域相关职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另外,全国各个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都大同小异,没有体现出地方特色和市场需求,导致高校间学科同质化现象严重,培养的人才没有特色,人才附加值较低。4.2艺术设计人才教育理念陈旧。目前,我国高校的多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主要是传统课堂讲授方式,缺少真实项目的实践,也缺少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学的主要形式还是以教师教育为中心,以传统教学理念为主导,没有形成“理论+实践案列分析”的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很少,不能在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们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无法吸引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学生也没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对学生而言,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会逐渐磨灭学生对创新意识;对教师而言,缺少和学生的互动和思想的碰撞,教师也会慢慢丧失对授课的热情。长久下去,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教师也没有太多激情教授课程,那么教学的目标更加无法实现。4.3盲目跟风,忽视本土文化的挖掘。高质量的文化创意人才需要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但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对学生人文修养的提高不够重视。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主要受国外教学体系的影响。在艺术设计教育和创作作品时,为了解决文化认同问题,不少人极端地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转向西方文化,将“西化”作为拯救中国艺术和实现中国艺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良方。这种理念使得我们的艺术设计作品盲目从“西”,缺乏灵魂。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素材和灵感源泉,更应该成为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根基。但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对传统文化重视还远远不够,片面追求国际化,导致艺术设计教育和艺术设计作品没有地域特色,缺乏独特的风格和文化。4.4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文化创意人才是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紧贴市场需要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要培养出高质量的文化创意人才,需要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高校正缺少这样的多技能教师,导致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社会需求仍有脱节。高校教师基本是毕业之后直接参加工作,具有较高的学历和很深厚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在教学工作中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对于某些知识的讲解因为缺乏实际的案例而显得没有说服力。目前,很多高校设立了双师型教师岗位,旨在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教师还是那些教师,只不过戴上了“双师型”的帽子,达不到解决问题的根本目的。4.5艺术设计人才技能单一、视野狭窄。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各大高校都把毕业生就业率看成人才培养的风向标,艺术设计专业也不例外,课程的设置围绕就业的指挥棒转。这种教育理念指引下所培养出的艺术设计毕业生技能单一、视野狭窄,没有持续发展的后劲。文化创意人才是技术与艺术平行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我国高校僵化的学科设置无法满足跨学科的发展,这样培养出的人才缺少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技能单一、视野狭窄,很难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难以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5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5.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体系。艺术本身体现创作主体个人的文化内涵和创造性思维,以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特征呈现,文化创意产业要求与技术、产品、市场实现有机结合,创意设计必须与经济发展同步[4]。高校要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通过调研市场充分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以及其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新开或者调整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更要切合市场实际,及时对课程体系进行动态的调整。当然,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不仅要与市场发展相结合,也要遵循艺术教育的客观规律,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除此以外,高校要结合本地区的地域特色,结合自身已有的学科资源,有针对性的制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独有的学科特色。5.2革新传统教学方法。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有创新和发展,开设相关创意设计课程,帮助学生从传统思维中跳出来,激发无限的想象力,更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高校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师也要积极转变思维,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课堂上尽量选用启发式、研讨式和项目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加课堂互动和实践课题。部分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微课和慕课的形式,不仅让学生能有机会聆听大师的声音,更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课后作业要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走向市场,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培养自我的综合创新能力。5.3大力挖掘本土文化,打造本土人才特色。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是能学习外国最新的设计理念,并将之应用于我们的设计作品中,形成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产品风格,把具有本土文化精神的设计作品推向国际市场。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将民族文化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鼓励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理念的启发下,赋予传统符号新的含义,使设计作品更国际化,更具时代特色。艺术设计作品的成功在于作品创意要新,要有特色,高校要意识到本土文化在设计作品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地方特色,才能人无我有,才能更好地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5.4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艺术设计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以学校为主导,多种形式共存的教学模式是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首先,学校应大力培养现有教师人才,鼓励教师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积极申报课题,提高科研能力;支持教师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横向课题,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向企业派出年轻教师,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走到一线,增加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出国进修,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其次,改革人才引进体制。在新聘教师时,可以适当降低对学历的要求,重视应聘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最后,高校应当破除壁垒,整合社会优势资源。高校可以采用校外导师的形式,邀请企业中的优秀文化创意人才来校举办讲座,为学生点评作业或者进行实践项目指导。5.5鼓励学科整合,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文化创意作为一个复合型学科,需要艺术设计、策划、营销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作为基础,高质量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需要跨学科的教学合作。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不仅需要创新思维,还需要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储备。艺术设计教育可以和其他人文学科交叉,甚至可以和自然学科交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改革以知识传授为主、细分专业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通识学科方面的知识积累,鼓励学生选修其他学科的课程,反对对学生过早地实行范围狭窄的专门方向教育。

6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能促进国家和地方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地区经济竞争力,更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文化创意产业属于高知识、高附加值产业,不仅绿色环保,还能创造很多就业机会。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文化创意产业辐射力广,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政府支持、百姓认可之外,更离不开文化创意人才,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文化创意人才的主要源泉。以市场为导向建设课程体系,革新传统教学理念,重视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整合学科,是我国高校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艾昕.文化创意产业:又一个掘金时代[J].工业设计,2011(12):13-21.

[2]石建莹,张雅丽,李茜,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研究述评[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11):9-11.

[3]徐耀东,邵晓峰.创意人才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130-133.

[4]王丽芳.艺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评论,2012(2):78-80.

作者:曹雨婕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