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修辞手法

时间:2022-12-30 08:53:36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修辞手法

一、文学与陶瓷的内在关系

众所周知,陶瓷艺术的诞生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陶瓷的出现尚有八九千年的历史,但其起源可以溯源至更早的阶段,即在我国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陶瓷就已见雏形。六千多年前,在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上发现了一些简单文字;四千多年前,在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上发现了由多偏旁构成的会意字。这些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学、考古学、陶瓷学和文学提供了重要资料。之后,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更是令人叹服。兵马俑再现了战国与秦代的军事状况;唐三彩俑再现了丝绸之路上的盛大场景;现代瓷雕“林则徐”再现了清末鸦片战争的激烈对峙。这一切充分说明我国的陶瓷艺术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紧密相连。而我国文学的发展与陶瓷的发展如出一辙,紧紧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早在文字发明之前,上古文学就已见雏形,当时的文学以口口相传为主,有与大自然勇敢抗争的神话,有表达愿望,希望风调雨顺的祈祷词,还有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古诗歌。当文字诞生并日渐成熟后,我国各代的文学作品更是精彩纷呈,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比如《诗经》记载了周代的社会图景;杜甫的诗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情况;岳飞的《满江红》表达了他抗金复国的宏伟壮志;明清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小说全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各方面情况。可以说,中国文学根植于中华民族文明。由此可见,我国的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有着共同的艺术基础,这就为文学与陶瓷有机结合提供了条件。其实,早在仰韶文化期间,文学与陶瓷艺术有机联系的艺术现象就已见端倪,将两者有机结合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也是表达与抒发情感的需要。我国祖先在仰韶文化陶器上雕刻图腾纹饰,表达了对神秘自然界的崇拜与顺从;描绘人面鱼纹,记载了当时的生产情形。到了封建社会时期,元代青花瓷描绘“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等历史故事;明末民窑青花瓷流行山水画,再加上诗歌做点缀,使瓷器呈现独特意境,令人赏心悦目,因此远销海外,蜚声世界。这一切都说明文学事业的发展为陶瓷艺术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素材。

二、修辞手法在陶瓷艺术中的体现

在文学界,学者将“修辞”定义为“具有说服力的高超艺术”,创作者围绕特定的情境和主题,采用各种手段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使他人更容易接受。文学领域使用修辞是为了呈现文字魅力,而陶瓷艺术应用修辞手法,旨在彰显陶瓷的功能、造型、装饰和色彩等要素。

(一)造型语言修辞

经过烈火锤炼后,陶瓷可以呈现出形式不一的艺术造型。这些造型具有抽象与具体之分,造型语言亦是如此。具象造型具有写实性,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出事物的特征。通过提炼、概括自然界或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能够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艺术形式。而陶瓷作品的抽象造型更加大胆,看似不可捉摸,其实有迹可循,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意味深远。一般而言,陶瓷造型艺术可以在高矮、长短、大小等体量上进行变化,以此丰富作品内涵,再结合隐喻、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使受众产生认同感。当然,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造型语言可以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比如曲线给人带来柔和的感觉,直线给人带来理性的感觉。

(二)装饰语言修辞

陶瓷造型不可离开装饰的作用,这样才能实现进一步美化,使陶瓷作品的艺术内涵更加深刻。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制作工艺的蓬勃发展,装饰的修辞手法远远比造型的修辞手法更加丰富、更加多元。不仅能在坯体上进行刻写、堆雕和镂空处理;也可以对釉本身进行装饰处理;亦或是利用印花、喷花或刷花等处理手段,使陶瓷作品焕然一新。总之,陶瓷艺术的装饰语言比较自由,题材更是别出心裁。历史演义、神话故事、吉祥纹饰等都可以成为装饰题材,不拘一格。在修辞语言上,可以采用比喻、夸张、借代等。比如将梅兰竹菊比喻成四君子,用其装饰陶瓷作品,来体现作品具有的君子风格与气节。

(三)色彩语言修辞

陶瓷作品的色彩非常多样,能给人带来非一般的视觉享受。随着科技发展,新的颜料色彩更是层出不穷,种类繁多。在设计陶瓷作品时,运用釉彩要结合人的身心特征,围绕色彩的物质作用进行装饰。为了凸显陶瓷作品的意境,还要考虑色彩的象征性作用。诚然,利用色彩装饰陶瓷作品时,不同的色彩会使作品内容、情调与意境都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是因为色彩具有象征性功能。比如黄色象征皇家色彩,用以装饰陶瓷作品,可以隐现出皇家之贵气。

三、修辞手法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

毫无疑问,陶瓷设计语言与文学语言具有明显的不同。用文学语言描述事物时,更加抽象,需要人们发挥想象力体会字里行间的描述,把握作者的内在情感。但是陶瓷艺术作品具有实体形态,可以给人们直观的立体空间感受,传达出作品的本质特征。然而,陶瓷艺术作品要令人印象深刻,意犹未尽,在设计时可以适当借鉴文学语言的修辞手法,或隐喻、或比拟、或夸张,以此进一步深化内涵、强化美感、提升视觉效果,使陶瓷作品成为当之无愧的艺术品。

(一)隐喻

在文学领域,隐喻是比喻修辞手法的重要一种。它一方面可以被视作一种单独的语言修辞手法,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认识事物的一种认知方法,以此使人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修辞手法应用于陶瓷艺术设计中,可以通过内在功能和外在造型共同表达陶瓷作品的丰富内涵,呈现设计者的主观意识与思想感情。设计者将作品与事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比如将形态与功能有机结合,使人们在体验陶瓷作品时,形成对比心理,透过外在形态把握作品的内在表达。隐喻的常用手法是利用仿生进行设计,比如以自然动物为依托,将其寓意化,给人带来一种似或不似的感觉,把握作品模糊而深邃的意涵。

(二)比拟

在汉语言应用过程中,依照想象,将人当做物来写,或者将物当做人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比拟”,其基本特征是将甲物当做乙物来写。在陶瓷艺术设计过程时,通过使用合适的造型语言对艺术形态进行概括、提炼或简化,随后再利用抽象或者具象的表现形式将人的思想、形象、情绪和态度赋予给陶瓷作品,使其具备人性化色彩,这种设计手法可以使作品独具魅力,引发人的共鸣。反之,通过陶瓷造型语言将人的思想、形象、情绪和态度予以“物化”,也可以实现拟仿之变。所以,在陶瓷作品设计中应用比拟修辞手法,是实现人化或物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可以是跳跃的、朦胧的,表现出来的形式可以是栩栩如生的,也可以是抽象神似的。总之,要引发人的情感共鸣方能获得成功。

(三)夸张

夸张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指围绕特定目的,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予以一定的扩大处理,使其超出事实范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用夸张修辞手法,可以将事物进行一定范围的扩大或者缩小。在设计陶瓷作品时,要想对陶瓷形象进行合理的夸张处理,可以更加凸显某些地方的特征,使人们更直截了当地把握作品的本质与内涵,这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比起工业作品,陶瓷艺术作品应用夸张修辞手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得益于形态语言的日渐丰富,工艺技术的日渐成熟,陶瓷艺术作品可以突破一定界限自由发挥。设计者可以以造型、色彩和材质为依托,运用扩大、缩小等夸张类别,模糊陶瓷形象与原事物特征间的界限,并强化作品的主要特征,弱化次要特质,给人们带来更强的观感。

四、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很多艺术设计作品都使用了修辞手法,它已经逐渐成了人们认知事物的一种普遍方法。在陶瓷艺术设计中应用修辞手法,可以进一步开拓设计者的思维,延伸陶瓷作品的内涵,使作品更具人情味和时代气息,令人印象深刻,爱不释手。总之,陶瓷艺术设计者要合理使用修辞手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作者:李午兴 崔贝贝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