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造型设计课程改革分析

时间:2022-04-13 04:30:49

建筑学造型设计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在国内高校建筑学专业更为重视艺术性培养的趋势下,在造型设计课程中发现学生空间能力较弱,而且在教学计划中的相关设计比较单薄。因此,课程教学改革应重点针对现有计划中缺乏的建筑空间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新性的改善方式。

关键词:创新思维,建筑学,造型设计,课程改革

建筑可以理解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而建筑学教育应是将理论与实际联合在一起,为改善人居环境做出贡献。建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建筑项目策划、方案设计、图纸绘制等综合能力的专门人才,设计师应该在具备成熟的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基础上,更应具备创新思维与素养。造型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需要在创新思维模式下强化空间思维能力。造型设计课主要是通过发散思维与创新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旨在培养学生由逻辑思维向扩展思维转变,提升自身感官对自然形态的认知水平。

1建筑学造型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对国内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各类专业课程的研究发现,一般对于课程的理论结合实践都比较重视,学生可以参与较多的实践课程,这增强了建筑学与社会需求对接,增强了毕业生的职业优势。但在其他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发现对学生进行的空间思维训练相对不足。虽然有的课程与空间思维有所联系,但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少,当然这与国内建筑学教育的整体环境相关。造型设计涉及范围宽泛,强调将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空间构成等内容集成在一起的综合运用,然后汇集在设计方案中进行表达。目前,专门指向建筑学专业造型设计课程的相关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特别是未能充分凸显创新思维模式的构建和融会。总体来看,国内研究成果多强调造型设计中三大构成的联系、注重设计模型中材料的使用以及具体案例的点评,如何从源头上加强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未成体系,完整的理论更为匮乏。目前,传统的造型设计课程重视对理论的讲解、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与建筑设计形态的结合、忽视创新型思维的培养。由于思维的固化和狭窄,学生作品单调乏味模仿气息重,缺乏创造力。学生在设计作品时,常常为了最终呈现造型设计效果而放弃在建筑空间上的思考。如何在造型设计课程中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到最大化,更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具备个性化设计的潜质,这是需要研究和改进的重点。

2建筑学专业的空间思维要求

目前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大多以造型能力训练为主,少量创意思维训练为辅,训练学生对空间、透视、形体、结构、景物配置和色彩图像的描画能力。不过这样的教学只给实际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比例关系、结构关系和立面关系等表达技能。这样的教学模式尽管在初期符合我国对于建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创新思维所占的比重,其中建筑空间思维能力是造型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改革中的重点。建筑学专业的综合性强,同时涉及到人文艺术和工程技术。建筑空间思维会提升整个建筑的内在质感,建筑外观也会逐渐褪去那些奇怪造型,进而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对于建筑的理解。经过对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解析,目前的学生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需要加强的部分,特别是对学生在建筑空间思维上的训练仍然不够,需要在造型设计课程改革中有针对性的加以完善。目前的课程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对于建筑学的造型设计认知存在一定偏差,难以对建筑设计进行真正地创新。在现有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模式下,更偏重于艺术与人文的设计,对于理性和空间的要求有所缺失,从而导致建筑学的培养计划未将空间思维的培养重视起来。而空间思维培养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水准,一个建筑的内部空间是否整体协调、比例恰当、尺度合适,这决定了建筑自身是否合格达标。当一个建筑满足了自身的内部空间的统一整体后,还要看这个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否协调,一个优秀的建筑,不论内外空间都需要协调统一。因此,建筑空间思维对建筑学专业非常重要,需要在造型设计教学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3造型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方式

建筑空间思维是一种难以短时间内建立与培养的思维模式,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表达和建立属于自己的空间思维,这恰恰是在教学计划中要着力强化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加有利于在建筑学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加强对空间思维的培养,这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对空间思维的理解。以往学生对于空间思维的理解仅仅是按照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方法,而面向本身就缺乏空间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可以创新性地采用自行动手操作、自己领悟感受建筑空间当中体量变化、尺度大小等因素。对于建筑空间思维的训练分为单一空间和复合空间,单一空间的训练是基础,复合空间的训练是重点。对于单一空间的思维训练主要是对尺度、比例、形状等,对于复合空间的训练则是更加注重空间之间的衔接方式及其空间形态。因此在建筑学专业造型设计教学改革创新中,要注意以下主要导向:第一,要帮助学生理解“建筑空间思维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培养建筑空间思维”,这些内容可以使用传统授课方式来解决。第二,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建筑空间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通过一些文字描述场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对应的感受,并通过绘制简单的线描速写来初步表达自己对于建筑空间的认知。第三,通过相关软件的引入,来指引学生进一步将脑海中对于建筑空间的理解表达出来,进行较为完整的框架梳理。第四,引入拼插模式。如果是一般普通的用实体物搭建模型,整个操作过程不可逆,会不利于学生反复操作以加深理解。建筑学专业造型设计教学的具体创新策略包括:第一,制定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针对建筑学专业的造型设计课内容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尽管造型基础设计理念都是一致的。通过认知建筑大师作品解读三大构成语言,形成逆向发散思维。第二,对辅导方式、教学手段进行调整。教师多引导、少评判,避免教师凭借一己好恶扼杀学生创新性思维,也让学生养成不盲从的习惯。建立即兴草图、计算机模型、实物模型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度。打破惯有方式,制定新的教学手段,从创新思维的角度进行引导。第三,教学成果的评估基准要向创新型作品倾斜。对技能与创新在评价标准的比例进行重新分配。将思考初期的草图、技术路线及成图、最终模型的评价体系重新划定,避免以往重技能的弊端,加大对独立思索创意的分额分配,鼓励同学形成新思路。原有的造型设计课程通常以模型的最终效果作为成绩,新评价标准的制定一定程度上更注重思维的延展。初始思维以及思维路线图的加入成为评图的一项新指标。争取在保证技能的同时也注重思考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科云.我国建筑技术与设计整合教学初探[D].天津:天津大学,2017.

[2]何悦.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建筑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对比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

[3]于幸泽.建筑造型基础教学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3.

作者:刘嘉娜 陈婧 单位:1.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