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与教学考核探讨3篇

时间:2022-03-27 10:28:28

课程设计与教学考核探讨3篇

第一篇

1课程设计

根据高等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结合护士执业考试情况以及学情选取教学内容。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献身医学、技术精湛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人才。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舍弃一些难度较大,与护士执业考试及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关系不大的内容,如心电产生的原理、超声检查原理、X线检查原理等。

2教学方法及手段

2.1理论教学

以课堂讲授为主。展示并明确教学目标,联系相关医学知识,精讲重点难点;归纳总结要求掌握、熟悉的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健康评估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演示及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健康资料与护理诊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讲授;常见症状评估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同时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

2.2实践课教学

健康评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护士需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我校根据高等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增加了实践教学时间,为此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调整了教学的时间(时间安排见上表)及方法,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体格检查教学:1)课堂上演示与练习:众所周知,人们对知识的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为了将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每次理论课结束后笔者都用几分钟的时间请学生上讲台配合做相关的体检示教,并让学生两人一组边看示教边进行手法练习,学生做的不对之处,教师及时纠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课堂上笔者还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请学生分析。例如讲到肝脏叩诊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某人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下界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3cm,剑突下5cm,上、下界距离10cm,该患者有无肝肿大,为什么?总之,在课堂上把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既能增强记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本学期笔者带教的高护3-4的健康评估,总学时108学时,在课堂上几乎无人说小话,打磕睡,无人请假、迟到等,教学效果好。2)看电教片强化记忆:我们知道体格检查内容很多,不是每项操作都能在课堂上进行,条件也不允许我们每节课后都将学生带人实验室练习,看电教片显然是帮助学生强化记忆、规范操作的好办法。3)实验课上示教与练习:通过课堂上演练,课后看电教片,学生对各种体检项目已有初步了解,在实验课上,笔者将体检内容分两部分进行示教与练习,即头颈部、肺及胸膜检查为第一部分,心脏、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为第二部分。每一部分内容都由2次课完成,第一次课以教师示教为主,同时随机抽学生练习,不对之处由带教教师及时纠正。第二次课以学生自己练习为主,教师做指导。总之,体格检查教学方法就是:讲授——课堂上演练——看电教——实验课上示教、练习。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2)护理病历书写:先进行健康资料、护理诊断及常见症状的理论学习,然后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问诊,自学护理病历,最后参照护理病历格式书写护理病历。(3)心电检查:通过教师示教,同学分组练习,熟悉心电图描记方法,写出心电图报告(4)X线检查:以实验、电教看X线片为主。先由教师讲解X线的特性,然后采用以片讲片的方式授课,最后随机抽X线片请学生轮流回答,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3课程考核

考核内容:含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考试方法:(1)技能考试:以抽签形式决定考核题组,每个题组有3个考题,每题10分,共30分,占期末成绩的30%。(2)理论考试:参照往年护士执业考试的内容及题型进行期末考试,共100道选择题,每题1分,共100分,占期末成绩的70%。4结果分析我校2008级高护1-4班、09级高护1-4班,10级高护1-4班,11级护理3-5班,12级高护3-4班学生,均为高中毕业后参加高考被我校录取的学生,健康评估技能考核全部合格(极少数通过补考合格),2006—2010级我校高护专业学生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合格率达98%,学生就业后深得医院好评,学生的成绩告诉大家,我们的教学是经得住考验的,是成功的,今后我将继续进行教学探讨,争取找到更适合的教学方法。

本文作者:杨枝彩工作单位: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

1引言

根据普通高校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目前的实践教学现状,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其中,实践教学由于其对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2现有的课程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我校电子类综合课程设计作为除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之外最重要一个实践性环节,其综合性与应用性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参与教师的重视。但是,根植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电子类综合课程设计受到:①空间封闭,学生视野狭窄;②设计内容陈旧,脱离就业市场;③实验设备落后;④题目肤浅,学生缺乏兴趣;以及一些条件的限制,电子类综合课程设计作为综合性实践性环节的意义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以及学生对就业市场的需求[2]。当前,国内的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引入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很多院校与企业合作仅仅满足于课程改良以及完全的课程置换,这些方式要么偏颇于原有的课程的小修改,要么难以有效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因此,引入式的课程设计一方面能满足高校对于该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一方面又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针对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环节的创新。

3“引入式”项目教学在电子类综合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1有针对性的项目引进:针对专业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通过在平时的科研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典型的、切合实际的项目引入到电子类综合课程设计环节,引入的项目既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包含电子类专业的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引入项目的贯彻执行:在电子类综合课程设计活动中,教师首先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分发给学生,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特长,进行组员的合理搭配,并让学生自主进行微调,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其次由学生对任务进行需求分析,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形成一致的方案后交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核,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在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要通过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3过程监控与总结:在课程设计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关注每个小组成员的投入程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和小组成员一起协商解决。在项目完成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在项目中所完成的工作进行书面总结;同时,指导教师对每个环节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采用启发式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成绩评定:电子类综合课程设计的考核成绩

既要根据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体现出的专业水平、专业态度和专业素养;同时,也要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针对每个项目的难易程度和最后的结果进行评定,对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做到客观、公平、公正,避免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

4“引入式”项目教学在电子类综合课程设计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虽然“引入”的项目可能更切合实际情况,但在应用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以下问题的产生:1严格控制好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比例:本科教育主要是素质教育,不能单纯的以技能为主,不能过分强调项目教学,不能盲目扩大实践环节的比例而忽略了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4]。2引入式项目不能单纯地强调技能,而要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做到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要在综合实践环节的各个方面进行教学引导,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避免引入一些没有价值的项目。

5结语

电子类综合实践环节在电子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绝不能本末倒置,必须把握好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比例,做到培养的学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创造性。同时专业教师也要在平时的教学、科研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作者:掌明工作单位: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第三篇

1旧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

原来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由一个指导老师来指导,所有的班级用很单一的几个题目,许多学生的设计方案有雷同现象。设计只是完成设计报告,最好完成电路仿真图,并不制作实物,这种模式不仅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程设计本身的意义体现得很肤浅。

2实施新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目标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工程训练,特别是技能的培养,对于培养工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门课程要实施如下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掌握电子线路的实验、设计方法。即学生根据设计要求和性能参数,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类似电路的的性能,并通过组装调试等实践活动,使电路达到性能指标[1]。(2)为后继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毕业设计是系统的工程设计实践,而课程设计的着眼点是让学生开始从理论学习的轨道上逐渐引向实际应用,从已学过的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方法逐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了解科学实验的程序和实施方法。

3自由选择题目、组员

由于课程设计的题目灵活度较大,也具有一定深度,所以一般每个教师只会精通两到三个设计题目,而学生就只能在这几个题目中选择。每个教师掌握两个题目,那么所有教师加在一起就一共有十几个题目。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打破班级的概念,采用导师辅导的方式。所有教师的所有题目均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学生可自由选择,选择题目的同时也就选择了导师。对某个题目特别感兴趣,可以直接选择该题目。或者特别喜欢某个教师,也可以为了追随那个教师而选择他的题目。此外,五个学生为一组,分组时也打破班级的概念,学生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所以学生不仅可以选择题目、教师,也可以选择组员,自主选择性很强。

4设置合适的设计题目

选择合适的题目是提高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关键。设计题目要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而大多题目取材于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中,而且具备应有的实验条件。据此,可为学生提供多个课程设计题目[2],如表1:5制定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新要求根据提供的设计题目,通过所学知识来制作电子原理图及电子产品。整个设计过程分为以下九个部分[3]:(1)电路设计结构框图。(2)电路原理图。(3)检查电路设计的正确性。(4)电路PCB图。(5)设计报告。(6)电路制作。(7)正确性调试。(8)记录结果。(9)总结优点和不足,设计心得体会。

6制定具体的考核依据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功能要求、电路设计方法、设计方案论证、电路工作原理分析等方面得到训练,并掌握电路的安装、测量和调试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此,可以制定一套考核指标,从如下几方面进行:(1)功能及性能指标(40%)。(2)电路布局及安装焊接工艺(20%)。(3)设计报告的撰写(40%)。验收时间2到3天,老师根据学生设计全过程的表现,验收情况以及设计报告书写给出综合成绩(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7结束语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这一实践过程的陶冶,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由于具备了电子技术方面的扎实理论和实践基础,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少学生参加了省挑战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并且对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新教学方式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且对其他实践教学课程也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4]。总之,为了充分适应新教改体制的创新需求,我们只有深刻转变现有课程设计实践模式,切实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与实践效率,才能使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更具时代特色、更具实践创新价值。

本文作者:姬妍工作单位:榆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