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教育模式研究

时间:2022-11-19 10:55:46

环境设计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从完善基础课程、重视应用类课程、细化专业课程这三方面分析了完善课程体系,指导实践教育的方向,然后从案例教学法、模型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竞赛式教学法和重视考核过程这五方面提出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希望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提供帮助,促进其更好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教育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实际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其培养出的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但是有很多高校的进行该专业的教育时,教育模式老套,教学方法传统,并不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培养,培养出的人才并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就主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完善课程体系,指导实践教育

(一)完善基础课程。高校的课程体系是进行专业教育的核心与基础,所以要想创新教育模式,就要从课程体系入手,完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首先学生的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对基础课程进行优化,要将基础课程与环境设计课程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我国大部分高校进行基础课程主要是在大一、大二阶段,开展的课程主要以色彩训练与素描为主,基本是笼统的公共课程,与环境设计专业的相关性不强。所以要对此问题进行优化,可以减少一部分课程,将剩余的几门课程中融入与环境设计专业密切相关的部分。例如,可以将单一的素描课改进为以学习空间或结构为主的素描,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空间设计,从而深化环境设计的实践内容。还可以让环境设计教师与美术教师合作上课,这样可以与后面专业的学习形成较好的接洽,从美术功底方面落实环境设计的实践。(二)重视应用类课程。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将来要成为一名环境设计师,他们不仅要有创新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施工与实践的基础知识,尤其要了解不同环境下对不同材料的使用,及施工工艺等众多方面的知识,这有了解这些,才能够保证设计出科学、合理、安全的环境方案。但是很多高校教师不重视此环节,所以在完善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提高应用类课程的比重,将课程与环境设计的要点全面结合起来,将材料构成、装修、施工等相关内容加入在课程之中。并且还要教授学生施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在课上积极的开展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三)细化专业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有细化专业课程,因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非常高,其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密切,所以对学生的专业化程度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学生毕业后要在餐饮、建筑、酒店等公司从事设计工作,而这都涵盖在公共空间设计的领域内,所以教师在进行原有教学的同时,还要深化、细化这部分知识,加入空间设计的相关内容。例如,可以开设室内空间设计、园林设计、建设设计等选修课程,丰富专业的课程体系,让学生选择更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细化、针对化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教师也要在研究这些课程的差异性,积极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践。

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案例教学法。要想创新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教学法,首先是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法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主要是在教学中开展实际的工程案例,将这些案例始终贯穿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施工中的项目,或者带领学生分析已经施工完毕的案例。这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必须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尤其是在案例的功能、规模上面要全面。这样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全面的体会到环境设计的各个环节,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学生具体的案例实践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动手,善于思考,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到现场感受,进行勘测与分析,千万不能闭门造车,只是凭借想象进行方案的设计,一定要让学生注重整个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方案设计到施工结束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施工工艺与工程材料等,学生的深入实践中可以了解设计的定位、工程投资方要求与资金收支等各个环节,在设计中融入实践,在实践中深化设计。(二)模型教学法。还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模型教学法,这是对现有教学法的创新,其能够提高学生对空间结构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也能够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在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然后通过模型进行布的推敲方案的合理性,从而进行调整和完善。期间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材料来搭建模型,模型不能是单一的,一定要能够详细的划分空间结构,并且可以直观的展现出来。在模型设计中,一旦发现不合理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调整、优化,将模型设计一步步完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模型设计,映射出整个空间设计的理念,其不仅可以通过模型的尺度及外观的显现锻炼学生对空间的把握能力,而且模型形象逼真,学生可以随时调整设计。学生与教师在实践中要主动的判断空间线条的流畅性,还要分析空间布局是否合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参与实践设计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三)项目式教学法。环境设计在真实生活中,是由一个个项目组成的,所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就可以启用项目式的教学模式,这主要是把社会上的实际项目引入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学生重点参与实践过程,在这种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着重为学生强调一下几点,第一就是要把握时间观念。学生在进行环境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业主提出的时间要求予以重视,因为大部分的业主在开展项目时候,不但要求设计的外观和质量达标,也非常重视环境经营的回报性,所以学生一定要在业主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设计。第二点是要善于沟通,重视回报结果,当学生在真实项目设计的时候,不单单只要求会做方案,画草图,也要通过语言与业主沟通,汇报设计流程。通过业主给予的评价与反馈,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这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要让学生进行实践汇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是要注意环境设计的系统性,这要求教师严格监督学生实践的每一个环节,要按照招标设计的标准提交设计方案,并且还要突出设计的完整性。例如,可以让学生将实践中将自己的思路和推敲过程用草图记录先来,然后进行系统完整的汇报。(四)竞赛式教学法。创新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形式还可以开展竞赛式的教学法,我国的设计专业实践竞赛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非常锻炼参与者的实际能力。各高校可以积极的联系环境的设计的行业、学会等各个组织积极开展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在我国就已经有一些机构与国际达成了合作开展竞赛,营造了环境设计专业领域内的良好活动氛围。例如,我国环境设计领域较大的组织机构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就经常开办专业类的竞赛,其中包括中国空间环境设计大赛、中国建筑设计大赛等等,这些竞赛都向各高校专业学生发出了邀请,为专业教学提供了机会。这样教师就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前往参与,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激发出最大的潜力,将平时的积累的知识与实践融合起来,在竞赛中的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五)重视考核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就要注重在课堂上的考核,改善传统的教学观念。应该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强化教育的各个环节,尤为要注重实践环节。不要笼统的评测实践,最好是让学生逐一进行实践汇报,教师再具体进行实践评论。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设置考核内容,强化学生的日常设计成果,将大小考核全面的落实在环境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会使学生将实践操作重视起来,重视对自己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非常重要,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设计与运用能力,就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这要求高校教师完善课程体系,运用多种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程中加入大量的实践内容,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具体指导。总之,教师一定要采取以上种种策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专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巍.“互联网+”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教学模式与改革策略[J].现代装饰(理论),2016(06):270.

[2]匡丽春.基于从“课堂教学”到“模拟施工”教学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8):107+109.

[3]刘宏利,张雅利等.浅析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戏剧之家,2016(08):185.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