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时间:2022-12-12 10:43:20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新兴科技的创新和广泛运用,城市发展不仅有力地解决了资源、交通、健康以及安全等问题,也给城市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论文基于智能城市的发展视角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使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在技术创新中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智能城市;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

1引言

广泛采用通信信息技术,优化各项设施,保障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增长实现最大化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是智能城市的核心内容。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中,以智能城市为着眼点,重新审视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要立足于智能城市建设,使公共空间规划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2城市公共空间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在城市建筑实体中存在的一些公众性质的开放式空间,是城市里生活群体的公共交往场所。公共空间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与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反映城市的文明程度。通常来说,公共空间由公共产权用地上比较完整独立的公共空间和私有权用地的公共空间组成。公共产权的用地包括广场、绿地、河道以及街道,私有权用地则包括临街空地、街面院内以及可以跨越城市多个范围通往交通枢纽的地下通道和空中连廊等。

3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立足于城市空间的概念与功能需求,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有以下几方面:1)凸显城市文化需求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要立足于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基本需求,依托于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设计出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体现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设计原则。2)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以城市地理环境为基础,合理开发和设计,在保留原有公共空间的基础上,开拓思路,打造新型的公共空间,缓解城市居民对公共空间需求紧张的问题。3)符合审美,提升城市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始终要围绕美观和耐用的原则进行,只有具有美感的空间设计,才能为公众提供舒适的休憩场所,才可以体现城市的精神风貌,从而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4基于智能城市角度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原则

智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城市建设在发展中不断调整方式和方法,并从公众的适应能力与实际需求出发,不能让公众感到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与时展出现了巨大的落差,同时不能以形式主义或功能主义规划城市公共空间。4.1避免超常建设,重视环境品质。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中,不能因为过度追求设计方法而忽略了环境品质与审美情趣。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更贴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并多方面满足其需求。优秀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不是作秀台,而是用心为公众营造舒心家园。但是目前存在很多超常建设的现象,使城市不自觉地在超常建设速度中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导致其与公众的实际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对立,甚至完全偏离了方向。据资料显示,我国城市的建设速度量每年达到约2×109m2,占世界上40%的建设总量。因此,我国作为世界上城市化建设速度过剩的国家,在城市公众空间规划设计上,需要依托先进的科技使城市空间规划发展更为合理。4.2智能城市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误区在城市空间的设计与规划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形式主义的规划,将城市的增长与发展寄托在建筑物的数量与高度上,以此作为判断标准,背离了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1]。城市发展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效率,这样容易出现功能主义,甚至将其当成一种信仰,使人过分崇拜与追求。目前,在我国很多城市开发区都可以看到一些依托于现代化技术的空间规划与设计,但是由于过度突出功能主义,而忽略了公众的感受和体验,这便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5智能城市视角下空间规划研究路径

从某种程度来说,城市的公共空间主要面对的对象就是市民,一旦没有大众的欣赏和接受,就完全失去了其设计与规划的意义。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下,除了要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还要以公众为主,开展创新性的研究与设计。5.1体现空间设计的功能性创新。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推崇极简主义,无法接受过于功能性的设计,于是便产生了现代主义。近年来,随着空间规划的日益丰富与创新,城市的发展逐渐丰富。21世纪,城市发展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到来,这使城市的功能划分更加细致,同时出现了很多空间功能的转变。随着我国近年来网络的快速发展,2009年底,我国互联网基础设计投资已达4.3×108元。5.1.1交通功能。随着远程的兴起,城市在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中,传统的交通逐渐被远程电子化形式所代替,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交通工程的功能。同时,由于人们可以有更多时间来做其他活动,如增加了通勤的距离、办公台的数量等,在这种情况下,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智能化交通将成为城市公共空间功能创新的新方向。5.1.2居住功能。城市信息化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还使社区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加大了虚拟社区和实际社区的交叉与融合,为公众创造了更为便利的生活方式,建立了类似电子村落的新型社区,不仅将城市的电子通信、交通和土地等进行合理联系,还加强了对绿色生态环境设施的要求,可见,信息化是城市发展的新标志[2]。5.1.3工作功能。信息时代把人们的工作分为线上工作者、网络组织者和信息工作者,随着信息化工作方式的出现,人们不仅可以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办公室办公,还可以在家自由办公,甚至利用车载的工作台就可以工作。5.2人性诉求的经济性。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经济性是最大化价值的体现与创新,既要有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最大化,又要在减少能耗和污染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进行适宜性的创造和发展。在智能城市角度下,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更是体现在人性诉求方面,所有空间经济与模式都离不开以人为本的核心和原则,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经济性创新重点体现在公共空间、人体舒适和自然环境等方面,需要人们根据自身的身体感受与心理状况来反映,集合五官的嗅觉对空间的舒适性给予评价。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要结合公众的心理舒适性,才能更好地实现空间的经济性。

6结语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形势急迫,在智能城市视角下进行创新与发展势在必行。要梳理发展思路,保持科学发展观,同时清醒地对城市发展状况与建设条件作出真实的评判,才能更好地为城市空间进行合理而又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在城市发展中保护城市独特的空间环境,合理利用开放空间,最大化地挖掘空间潜力。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不仅需要创新,更要符合目前城市功能发展的诸多要素,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原则,符合城市公共规划的原则和要求,才能更好地彰显我国城市建设的独特风采。

参考文献

[1]李鸿有.当代美国大都市区分区规划制的实施及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2]温锋华.公共规划:生态文明时代我国城市规划体制的创新方向[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0.

作者:王萌 单位: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