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中形态模拟的应用

时间:2022-12-29 09:08:12

包装设计中形态模拟的应用

一、形态模拟的含义与分类

1.形态

(1)包装设计的形态因素

当我们选购并不了解的商品时,这完全是一种不经意的、下意识的消费行为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以包装形象来决定是否购买。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这种传递关系,正是包装形态所起的作用。所谓形态的设计,是指包装的表现状态和外观形状。外观实质上是形态的别称,这个别称的产生是从顾客的角度来思量的。从设计方面来讲,则是在表现商品特征时利用材料、色彩、图形、商标、文字等,创造出一种氛围,塑造一种形体状态,带给消费者一种感受,即视觉形态和力学效应。设计中的形态因素,是组合的特异性,采取奇特的组合方式,能取得商品包装形象的视觉效应。

(2)形态设计和心理效应

在顾客的购买心理上,形态设计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往往商品包装的人体工程学是其前提。其所涉及的不仅是视觉部分,还包含嗅觉、听觉、平衡觉、感觉等部分,它们共同组合成一种情绪状态,给予顾客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刺激顾客购买。为了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舒适与认可、豪华、稳定感、古朴、刺激、奇特、节奏与韵律、形式感、典雅及包装的时代感。综合以上几点得出,每一个具体形态的最后形成都有一个思维加工和思维组合过程,并且有的甚至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完成,使这个包装在凸显产品的状态下,强调此包装形态的结构功能,取得新奇的组合形态和视觉效果。

2.形态模拟的类型与特征

进行包装形态模拟时,可直接模仿某一动物、器物或者人物形体,以凸显产品的特色,从而吸引消费者。要对形态模拟的类型做进一步探讨,关键是要明确一下做形态模拟的类型,就是说要通过划分类型的方法可很好地把握地域性文化的内在联系,且同一类型之间具有相同的属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形态模拟的类型

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天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且不论什么形态,总是有一定的基本形。包装基本形一般包括筒形、方形、锥形、球形等几种原形。在设计中,可以用这几种形加以变化和组合产生创造出新的基本形来。包装的形态变化须与包装的功能要求、用材特点和加工工艺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不能孤立地处理形态变化。其形态模拟的类型包括两类:在处理上,可以模拟自然形态,也可模拟人工形态;可以整体模拟,也可以局部模拟。在手法上,可以通过象形模拟,也可象意模拟。但不可逼真与琐碎,要力求简练与概括,还有加工的可能性。另一类则是形象化的模拟设计,包括:牌号形象模拟、品名形象模拟、品质形象模拟、具象形象模拟和装饰形象模拟等。

(2)形态模拟的特征

生活中的形态千变万化,为设计师提供无尽的创作灵感。形态模拟从形态角度分,大致分为具象形态模拟、抽象形态模拟、综合形态模拟几大类。①具象形态模拟具象形态模拟是对天然形态或者人工形态对象的有意模仿,形态与模仿对象之间的相似度较高,属于较为初级的模仿创造阶段。具象形态模拟从具体的形态出发,以“形似”或“形同”为目的,创造的形象更能被大众接受,具有更强的识别性,且具有满足受众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个性化特征。如图1-1“九酝贡品”酒包装设计是著名的设计师陈小明先生的酒包装设计,其以模仿为主,其酒包装设计“九酝贡品”酒包装设计,模仿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瓷器进行设计,凸显了其高贵典雅华丽之气。如图1-2所示是“军迷”酒瓶设计模仿子弹造型进行的设计,采用了金属外壳的材质,使原本并无多大趣味的酒水包装变成更加有趣的具有个性的酒水包装,吸引广大军迷对此类产品推崇。图1-3是针对手雷形态进行模仿的设计,是模仿军用手雷的形态进行设计的,整体造型硬朗,轮廓清晰,尽显军人的阳刚之气。②抽象形态模拟抽象形态模拟对模仿对象进行简化、概括、提炼加以处理,并非是单纯的模仿对象,属于比较高级的模仿创造阶段。抽象形态的模拟主要将原有形态高度简化成抽象造型作为重点,通过形态特征,表达多样视觉效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思维空间。通过形态研究和视觉形象的感受得来。③综合形态模拟在大量实践之后,如果过多使用具象的图案或者造型,会使设计太过具象,降低设计感。若过多使用抽象的符号化语言,又会让作品生涩难懂。所以为了中和二者,要选择一条中间的道路平衡两者关系,即综合设计。著名综合设计大师科拉尼在2007年设计的“甲虫”充电器,很好地把握了“似与不似之间的”一个尺度,既不过分模仿仿生对象形态,也不过分简化形态,使作品既有形象感又不缺乏深度。

二、形态模拟的设计方法

1.对自然形态特征的分析

形态模仿设计的生物特征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模仿之前要对模仿的对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为形态的取材范围是很广泛的,划分也有着不同的取材角度,按照自然生物所属种类来划分,分为生物类和非生物类。

(1)对生物特征的认知

对于生物特征分析要有正确的认知顺序,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设计师观察事物要别具一格,且设计师必须要有一定的章法,对事物有整体的洞察力,使之形成整体可取的印象,然后再对局部进行观察分析进而丰富整体形象,这对今后的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其次设计者对物体形态要持有特殊的敏感度。设计者应着眼于生物体的形体状态,观察生物并对其归纳分析,取之所需。再次是要注意对所观察的事物做出详细的对比,仔细观察。因为每一个生物体在世界上的存在都会有自己独有的特征,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生物之间的形态特征,将其特有的形态特征为我们所用。最后就是相互联系,就自然物象而言,如果缺少联系就等于将局部孤立于整体,很难体现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也很难达到设计状态的整合和相互衔接。

(2)对非生物特征的认知

非生物的概念是与生物相对的,通常是指无生命意义的物质。如日月星辰、蓝天白云、海水浪花、山中奇石等。其对于形态的观察方法和对于形态的认识过程与生物的观察方法和认知过程是相同的,差别在于非生命的形态模仿设计相对于生物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感觉的表现习惯。非生物的特征与生物的特征不同,它们并不具备生命体特征,所以在表现时并不是表达生命感,不是表达蓬勃的“活力“”生命力”。所以在选择这些形态模仿时要特别注意形态自身的特征,针对其独有的特征进行归纳、处理、整合。若是处于静态的非生物,比如山石,其有着具体的形态,那就可以按照生物特征的认知理解去认识和归纳其形态。如果是日月星辰、云朵流水这些没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在表现时就要特别专注于感觉的表达,在形体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考虑。也可像对待生物认知那样,将其直接抽象化、平面化、肌理规则化,然后把它作为装饰所需要的元素进行使用。

2.包装设计中形态模拟的设计方法

通过对所需要模仿的形态进行模仿、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得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独特性及个性化。对所要模仿的设计元素进行提取、加工是进行形态模仿设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形态模仿设计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通过对模仿对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得到形态模仿设计的方法,包括抽象法、变形几何法与夸张法。

(1)抽象法

抽象法是指一种在理性思维中通过多种逻辑途径和各种创造性综合活动,使反复出现的关于研究对象的知觉形象和观念抽象成概念的方法。抽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简言之,即把复杂的现象转化成简单的模型,从复杂到简单,将自然形态中残缺的、不完整和没有具体形状的形态,进行平整化的处理规范造型的一个过程。通过将不合理的细节删减、合并,得到具有个性化的抽象造型的形态。原始形态通过抽象法的处理可以使形态反映商品的特征,使外在形态和内在含义达到有机统一。如图2-1是一位正在拉小提琴的绅士,其正沉醉于小提琴的美妙音符之中,整个画面犹如一场音乐盛会,充满了无尽的生命力。如图2-2是一幅时尚家居抽象画,其形态是对正在拉小提琴的绅士进行设计的,画面感极强,生动装饰意味丰富,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充分体现了抽象法在形态模仿设计中的应用。在给模仿形态的特征抽象化的过程中要根据研究对象的知觉形象和观念抽象进行研究,保证形态模仿对象和包装造型设计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既有抽象,又有高度的识别性。

(2)变形法

自然生物的生长环境由于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其形态没有很强的秩序性和条理性。这要求设计人员要将造型特征要素进行重新地排列组合,让形态具有条理性和秩序性,或者建立一个全新的秩序,将多种造型元素有条理地组织在一起,最终获得协调统一、主次分明且完整而系统的全新设计形态。如图2-3所示是变形餐具设计,将原本规则固定的餐桌以钢琴形态作为模仿对象而进行设计处理后,使之有很强的趣味感。

(3)几何法

几何化是运用几何的参数对自然形态进行归纳和总结的造型方法。归纳总结之后的形态具有很强的秩序感和几何感。通过对模仿对象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将造型元素提取出来并将其以几何的形态处理,将原始形态中不合理的部分修改,多余的部分删减,最终得到规则合理且具有几何感的造型。对模仿形态进行简化处理要注意保留能体现形态特点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让形态具有很高的识别性。如图2-4蜂巢灯设计,蜂巢灯是设计师在观察蜜蜂的蜂巢造型后得到了灵感,将蜂巢的造型以几何化的手段将其归纳,造型呈现很强的几何感,对强烈的光线进行了柔和的处理,同时在灯具上留下了清晰的光影效果,增强了产品的符号感和生动感,让观者产生无尽奇幻的遐想。

(4)夸张法

变形和夸张也是对模仿形态简化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模仿对象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突出表现和弱化次要形态特征,以及变化各个形态要素的位置或组合关系来获得理想的设计形态,并使形态具有较高的识别性。

三、结语

通过对形态模拟的研究,学习和掌握形态模拟在包装设计中的方法,可以提升设计水平和设计的能力。笔者通过认真的研究学习,深刻地认识到:通过合理准确的形态模拟,使得包装富于多样化,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需求,赋予包装设计以形态模拟语言,使包装设计具有生命形态并增添了包装的趣味性,提高了人与包装的互动。

作者:于婷婷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