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期刊社集团化发展研究

时间:2022-07-30 09:41:08

改制期刊社集团化发展研究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改制期刊社整合重组的工作逐渐提上日程。经过调研,2017年至今,重庆、天津、辽宁、贵州等省市已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国务院也在2018年出台了《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究其原因,改制期刊社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洗礼,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先天的特点和期刊出版的特殊性,很多改制期刊社仍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和困难,如软、散、小的状况仍然存在,人才流失问题突出,媒体融合发展受限,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也逼迫着改制的期刊社积极探索集团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并同时进行数字化转型发展,实现媒体融合。

一、改制期刊社集团化、集约化的原因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1〕19号),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目标任务是:“整合出版资源,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有效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培育导向正确、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报刊传媒集团公司,使之成为报刊出版业的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现代报刊出版企业。”《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5〕50号)中指出:“着力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导向管理,全面提质增效,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骨干文化企业,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以上文件已为改制期刊社指明了方向,要想使改制期刊社发展壮大,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整合出版资源,着力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取得核心竞争力,才能发展成为专、精、特、新的现代出版企业。同时,可以让改制期刊社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主业发展,清理低效资产,同时减少无序竞争和同质化经营,压缩管理层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和文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改制期刊社做大做优做强。

二、改制期刊社集团化、集约化的难点

(一)分散办刊,主管主办单位不一,是改制期刊社难以集约化、集团化的现实原因。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期刊大多分散于各个主管、主办单位,现实情况是,长期的依存关系、人事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都让改制的期刊社和原主管主办单位难以割舍,部分人员在心理上也难以接受。另外,在进行改制期刊的集团化、集约化发展时,由于是不同的主管、主办单位,各家刊社具体情况不一,这在协调上也存在较大的困难。

(二)各自为政,利益不均,是改制期刊社集约化、集团化潜在的原因。改制期刊社多为独立的法人单位,长期以来,形成了较为独立的运营模式,而且,在部分期刊社里还存在着强烈的改制前的级别及职级心理。一旦实行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将直接关乎相应刊社人员身份职位、话语权大小、资源分配的变化,以及刊社层级的改变,这些都会潜在地影响改制期刊社集团化、集约化的发展。

(三)缺乏核心资源及核心竞争力,是改制期刊社集团化、集约化的最大障碍。改制期刊集团化、集约化是为了让期刊更好地发展,具备更强有力的抗风险能力,并不是简单地把改制期刊社拢在一起。如果仅是简单地重组整合,改制期刊社依旧缺乏核心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则很难推动改制期刊社未来的发展,甚至使改制期刊社失去原主管主办单位给予的一些便利或优势,如办公场所、人事管理、项目申报、政策扶持及渠道资源等。

三、改制期刊社集团化、集约化的方式

(一)重组整合,坚持市场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讲,资源整合是期刊实现产业化的前提。[1]改制期刊社的集团化、集约化,就是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方式进行重组整合,引导文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并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实现跨媒体、全媒体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尊重改制期刊社的意愿,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平等协商、依法合规地开展重组整合,规范相关政府部门行政行为,防止“拉郎配”现象发生。

(二)突出主业,坚持优化高效。改制期刊社在进行集团化、集约化的过程中,要加快清理低效资产,快速推动改制期刊社的资金、出版技术和出版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主业集中,大力提高改制期刊社核心竞争力,优化其经营结构。并按照建立现代文化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构建职能定位明确、运作高效的内部组织结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决策效率,从而加快非主业调整和转型发展。

(三)进行整合,坚持依法依规。改制期刊社集团化、集约化过程,就是合并重组同类业务及板块,对现存的业务板块进行理性梳理,按照资产同质、市场同类和产业关联的原则,推进实施内部业务板块重组整合。并按照主营业务发展需要,组建专业化子公司,优化内部资源配制,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板块。对不具有竞争优势、长期亏损的不良资产和业务,逐步剥离或改制退出,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在此过程中要严格规范程序,保障改制期刊社的合法权益,并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改制期刊社集团化、集约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从上而下而为,做好顶层设计。改制期刊社的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重组整合的过程。重组整合的形式建议自上而下,由政府出面,或成立省级期刊出版集团,或进行合理的兼并重组。为了防止遗留问题,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文件,切实保障相关单位及人员利益,这样既可提高相关文化单位的积极性,减少主管主办单位的担心和疑虑,又可以有效减少后续问题的发生。只有做好顶层设计,在重组合并时,明确身份,明确社会职能,才能使其更加坚定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布局。这样在重组整合时,所涉及的身份认同、人员安置等困难可能会相对少一些。

(二)配备相应的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在重组整合时,政府单位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或配备相应的资源,保证改制期刊社重组整合后,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具备相应的核心资源或能够打造出核心竞争力,使其未来发展更有潜力,这样能够打消改制期刊社的顾虑,吸引他们更积极地进行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另外,改制期刊社在进行集团化、集约化后,维护和发展其核心竞争力则更为重要,这需要其在注重文化产品内容质量的同时,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精准满足读者需求,并通过扩大市场宣传,增加影响力,使其核心竞争力转为优秀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从项目资金到税收政策等方面,做好相应的扶持。国有文化单位的特殊性就是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作为期刊出版单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不仅是原则,而且是生存之本。因此,必须坚持阵地意识思维,通过出版优秀的文化产品,以不同的形式吸引读者,服务读者,引导读者,从而以文化人,培根铸魂。这是期刊出版单位的特殊之处,也是期刊出版的使命担当,需要政府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和支持,在税收上进行优惠或减免。通过这些实际的措施,保证国有文化单位多出精品,服务人民与社会。

(四)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保障出版事业的长远发展。期刊出版单位人才的流失,不仅严重阻碍了国有文化单位的长远发展,更限制了媒体融合的进一步深化。所以改制期刊社在集团化、集约化的同时,要通过薪酬制度改革吸引人才,通过好的政策吸纳人才,通过事业的发展留住人才。实现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酬、考核调岗,并实现同岗同酬、同岗同薪,让各类人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2]并通过强化期刊出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增强从业人员的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做到以事业留人,为事业奋斗。

(五)加快数字化发展,深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改制期刊社的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和数字化发展,媒体融合发展是国有文化单位的两翼,数字化、融媒体为集团化、集约化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平台支撑;反过来集团化、集约化又为数字化、融媒体提供了目标、方向、方法和路径。[3]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9.04亿,其中98.3%的人用手机上网。人们的阅读方式已发生深刻的变革,这就需要改制期刊社在进行集团化、集约化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加快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进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实现共融共和,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六)积极倡导阅读,打造书香中国。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也因为如此我们的文明得到了传承,让我们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化未曾断层的国度,让中华文化的底蕴更加深厚。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阅读健康的图书、期刊等显得尤为重要,各级政府应积极推进全民阅读立法,让全民阅读包括阅读期刊、报纸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地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抵制当前手机阅读中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带来的冲击,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期刊出版单位实际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改制期刊社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走集团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通过重组整合,减少无序竞争和同质化经营,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和文化资源配置的效率,推动以改制期刊社为代表的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在进行集团化、集约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从上而下,遵守市场规律,尊重改制期刊社的意愿,打造核心资源或核心竞争力,并注重人才培养,加快数字化发展,进行媒体融合,只有这样,改制期刊社才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成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骨干文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