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0:48:19

改制发展

改制发展范文篇1

第一条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公有资产从企业中退出的力度,进一步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历史包袱和体制瓶颈,加快体制创新步伐,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条正确处理改革与规范的关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经营运作机制;正确处理国家法律法规与改革的关系,在企业改制中要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确保企业改制的顺利实施;要盘活存量资产,利用企业现有的房产土地,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总量;落实好妥善安置职工的各项政策,确保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第三条企业改制要坚持“一企一策”、稳妥推进、不留后遗症的原则,尊重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意愿。全区集体企业改制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能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要保持企业的相对稳定,净资产较大的,力争企业职工全员入股,经营者多持股,买断企业产权,按《公司法》要求,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于规模小,净资产少的企业,提倡经营者或管理层一次出资买断企业产权。二、鼓励社会自然人、法人成建制地兼并或承担债务式对企业进行合并重组。三、对经营难以维系、严重资不抵债、职工长期不发工资,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多年拖欠的企业,在妥善安置职工的前提下,实施依法破产。

第四条企业改制涉及土地使用权的,必须经土地确权登记并明确土地使用权的处置方式。进入企业改制资产范围的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具备土地估价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备案。涉及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必须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土地使用权处置审批手续。

没有进入企业改制资产范围的实物资产和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等资产,改制后的企业不得无偿使用;若需使用的,有偿使用费或租赁费计算标准应参考资产评估价或同类资产的市场价确定。

第五条企业依据评估后的净资产状况严格制定改制方案。改制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改制的目的及必要性,改制后企业的资产、业务、股权设置和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改制的具体形式;改制后形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债权、债务落实情况;职工安置方案;改制的操作程序;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选择等。改制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必须由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报经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实施。

第六条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必须经有资质的中介组织对企业资产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并分别出具审计报告和评估报告。确定中介机构必须考察和了解其资质、信誉及能力,不得聘请改制前两年内在企业财务审计中有违法违规记录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得聘请参与该企业上一次资产评估的中介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不得聘请同一中介机构开展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

企业在改制前,必须进行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不得以财务审计替代离任审计。财务和离任审计应由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承担,分别出具审计报告。

企业必须向职工群众公布企业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结果,接受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

第七条评估后的净资产必须由主管部门下达资产确认书,企业对评估后的净资产按照以下原则和顺序处置。

(一)提留或支付职工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二)突出尊重历史贡献的原则。在改制过程中,可根据经营层作出的贡献情况,制定对经营层和经营者的奖励方案,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提交企业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形成决议后方可实施。对经营者和经营层的奖励比例不超过企业剩余净资产的20%。

(三)突出职工优先购买的原则。按照谁购买谁所有的原则,企业净资产在提留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奖励经营层后,剩余的净资产原则上由经营者、经营层和职工全部买断。一次性买断的,可给予20%的价格优惠,不能一次买断的,可以分三年付清价款,但不享受20%的价格优惠。

(四)企业净资产在提留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奖励经营层后,剩余的净资产职工不能购买的,可向社会法人或自然人转让,但不享受价格优惠。

企业净资产扣除(一)、(二)项后,剩余净资产按企业管理渠道上交主管部门。

第八条企业改革改制要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债权和劳动就业保障权。

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企业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形成决议,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广大职工群众公布,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后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员状况及分流安置意见;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及重新签订办法;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支付办法;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拖欠职工的工资等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处理办法等。

企业改革改制涉及在职职工劳动关系理顺、离退休人员权益保障的按以下原则处理:

(一)改制企业承接在职职工要依法接续好劳动合同,改制企业与留用职工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应不少于原劳动合同未履行的期限,留用的职工在改制前企业的工作年限应合并计算为改制后企业的工作年限,并不得向留用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不得强迫职工将经济补偿金等费用用于对改制后企业的投资或借给改制后企业(包括改制企业的投资者)使用;改制企业解除职工劳动合同要按照法律规定给予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并按规定办理失业保险备案手续。

(二)企业解除职工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计发办法,按职工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本人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部分按1年计算。

经济补偿金标准,按职工个人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实得月平均工资计算。其中,职工个人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计算;职工个人(含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企业月平均工资低于市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三)改制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按企业改制时的现行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四)改制后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并按时为职工足额交纳各种社会保险费。

第九条企业按照《公司法》整体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原企业的债务,由改制后的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企业通过转让部分产权,实现他人对企业的参股,将企业整体改制成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原企业债务由改造后的新设公司承担。

改制发展范文篇2

1、公司历史沿革

1970年,经××市机械工业局批准,原成立于五十年代由自由经济实体和合作社演变成的四家小型电线生产厂(新华、光辉、长江和红旗)合并组建成一家集体企业——桥口电线厂。随后该厂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先后更名为××电线二厂和××第二电线电缆厂。1997年7月工厂随××市撤局放小政策,下放至桥口区归计经委(现经贸委)管辖。并于1998年1月完成工商注册。此次改制经评估工厂资产1850万元,职工投资112.7万元,净资产828.6万元,工厂总股本828.6万股,由职工合作基金股万股和法人代表股21.9万股三部分组成,每股价为1元。其资产属集体所有和职工个人所有。职工人数743人,其中退休职工299人,在岗职工379人,待岗职工65人。

2、企业基本概况

(1)企业主营电线电缆生产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有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架空(绝缘)线、橡套线、塑料线、同轴电缆、插头线、电话线和汽车线等系列产品。

(2)企业股权结构

企业总股本:828.6万股。其中,经营层股:28.2万股,占总股本3.4%,职工合作基金股:148.9万股,占总股本18%,集体股:651.5万股,占总股本78.6%。

(3)人员结构

职工总数713人。其中,离退休职工:375人,在岗职工:315人,内退职工:26人。

(4)企业财务状况

2004年企业主营收入2亿元,实现利润270万元,上缴税收530万元,根据××联合资产有限公司和××大华会计师事务有限责任公司对企业资产进行审计评估,截止2004年5月,企业总资产为5612万元,净资产2458万元。

二、企业面临的问题

一是发展资金不足,限制了企业发展速度。××第二电线电缆厂是家老企业,厂房、设备都比较陈旧,电线电缆行业又是料重工轻行业,资金大进大出,利润菲薄。企业通过内部挖潜,生产能力和空间利用已达极限,企业需要的生产经营资金和技术改造资金,除去企业每年通过自我积累资金和其它筹措外,资金缺口较大。

二是企业集体资产所有者不明确,产权不清,责任不明,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在1998年改制中集体资产占整个股份的67.1%,当时是作为退休职工工资和医疗福利的保障。但是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工厂已实行了退休职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这样退休职工的养老、医疗有了保障,集体股退出就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明晰这部分资产的产权?如何盘活这部分资产?

另外,受1998年当时条件限制,改制不彻底,职工虽然投了资,但没能转变身份,当其投资回报收回后,其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开始弱化。

三、改制过程及方案

1、改制目的

企业实施第二次改制的目标:实现“三变”——企业变性质、职工变身份、经营变机制,同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改制目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发展,做大做强企业。

2、改制的原则

(1)坚持制度创新,同步推进和完善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

(2)坚持入股自愿、股权平等、同股同利、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民主管理的原则。

(3)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实事求是,既讲究规范性又讲究可行性。

3、改制方案

××第二电线电缆厂为了实现企业“第三次创业”的设想,在跨入新世纪之时,就已着手探索在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之路。2002年二届二次股东代表大会通过了企业《2002年深化改革实施要点》,第一次把产权制度改革改制工作列入企业发展的议事日程,并依据武政办[2000]102号文件和武政办[2001]111号文件精神,先后制订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性方案和产权制度改革方案第一稿、第二稿。2004年企业依据武政办[2003]66号文件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经反复讨论、修改,完成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案第三稿,并提交企业第六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方案如下:

(1)确定基准日,合理界定资产

企业聘请××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对××第二电线电缆厂的整体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进行评估,评估基准日期确定为2004年5月31日止,经评估后的净资产为2499.2万元,作为企业改制资产价值依据。

(2)土地使用权的处置

企业现使用土地为原有行政划拨土地,是土地证权属单位,占地2万平方米,厂址座落在汉口解放大道2号,评估后土地使用权价值576.7万元,经与区国资管理部门和区经贸委、区集改办共同反复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即新组建企业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仍可继续使用,如改变土地用途,需报经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集体企业土地使用权政策时,按新政策办理。

(3)职工经济补偿

参照政策规定,××第二电线电缆厂在此次改制过程中,企业要与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按职工工龄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企业,对职工具有良好的凝聚力,而企业的发展,职工作出了重大贡献,改制后的新企业发展还要依靠他们。因此对经济补偿标准,企业不是简单一刀切,而是鼓励职工投身、投资新企业的发展,具体办法是:

a、以591元作为每一工龄年补偿基数,当职工以其经济补偿金向新企业投资入股,并与新企业签定劳动关系时,享受企业优惠政策:一是提高职工一次性经济补偿金为每一工龄年1000元;二是一九九八年改制以来给职工的投资配股(即量化股份)转为新企业股份,股权归职工所有。

b、对距法定退休五年以内和年龄满三十年的职工,按政策规定由企业“养”起来,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有一部分还将继续留在岗位上。对这类职工,由新企业继续与之签订劳动关系,并视职工本人意愿,在此次改制中享受企业给予的相关政策规定。即:一是愿意将股份投入新企业并在新企业岗位工作的职工,享受经济补偿金优惠政策,同时作为拥有新企业股份的职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二是愿意实行内部退养职工,其经济补偿金预留给新企业转为保险金,由新企业按规定发放生活费,并为其向社保机构缴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办理退休手续。

c、对伤病残职工由新企业接收管理,其经济补偿金预留给新企业为其发放生活补贴和交纳各项社保金。

d、预留一块资金转入新企业作为离退休职工和伤病残职工的政策性补贴、生活补贴和缴纳退休时的医疗保险金。

(4)职工合作基金股的处置

职工合作基金股是由二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998年企业改制时职工为支持改制以个人现金投资入股;一部分是企业鼓励职工投资入股,将企业自有积累集体资产一部分进行量化,按1:1.3的职工投资与量化比的比例将集体资产量化给职工的股份,该股份职工有收益权,无所有权。该部分占当时集体资产的

22.4%。改制几年来企业发展了,得益于全体职工当时的大力支持,将量化股转为个人股权是职工的愿望。企业认真研究了职工的愿望,这批职工在企业改革中积极支持改革,承担了风险,应该得到实惠,同时为了不违反政策,企业与区集改办、区经贸委等方面协商确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集体资产处置必须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表决。为此工厂第六届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有条件转让股权的决定,具体就是鼓励职工投身投资新企业,当职工将原股份投入新企业时,其量化股份一并转入新企业,股权归个人所有。在此次改制中,该部分股份转为自然人股份。

(5)剩余净资产的处置

企业改制不是要分光资产,而是在政策范围内合理处置资产,为新企业发展作好铺垫。××第二电线电缆厂在安置好职工后的剩余资产,主要用于新企业建立绩效考核的期权制度,主要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层和四个核心层职工在完成企业规划、年度目标任务、资产保持增值和业绩考核后的激励。为此工厂在改制文件中专门设立了《岗位职务员工持股方案》,并在第六届职工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该资产作为集体股一部分为工会持股会持有,属社团法人股。

4、改制后公司股本及股东

2005年3月企业完成了工商注册。

改制后公司更名为××第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公司总股本1828.6万股

其中,自然人股份760.9万股,占总股本的41.6%

持股会股份1067.7万股,占总股本的58.4%

计49位股东,其中自然人股东48位,社团法人股东1位。

5、债权债务的处理

企业改制后,继续承担改制前企业的全部债权及债务。

四、改制过程重大事件回顾

××第二电线电缆厂由于其先集体后股份合作制性质,在实施第二次改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市还无先例,对这些问题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与市区各级部门共同探索实践中,得以解决。

1、关于量化股权转化为职工个人股权问题

由于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改革工作的进行,企业就此问题多次与市区国资部门进行交流。焦点在于××第二电线电缆厂其资产的属性是否集体所有制资产?企业是否有权处置集体资产?集体资产是否可以无偿转让给职工个人?国资部门强调集体资产是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国有资产不能无偿转让,企业强调集体资产是企业自我积累,职工有权决定资产处置。至党的十六大召开,明确了集体经济是公有经济的一部分后,此问题逐步达成共识:××第二电线电缆厂是由集体所有制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十五大报告》),受当时条件限制,企业改制并不彻底,集体资产仍占企业资产相当大的比例,职工没有转变身份,既是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投资人,又具有原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身份,带有浓厚的传统集体经济形态。这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要明晰的是原集体资产,因此该资产属性是勿庸置疑的,它既不是国有资产,也不是职工个人资产,是企业全体职工所有。而转化为职工个从股权的部分集体资产是企业98年改制按职工投资的一定比例量化给职工的,职工承担了风险,使企业得到了发展。将该部份集体资产转为个人股权,既合情合理,也不是无偿转让。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精神,集体资产处置必须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表决,从而为解决此问题找到出路。

2、关于“持大股、控股”的问题

××第二电线电缆厂实行第二次改制,最初职工认为是分蛋糕,是最后的晚餐,人人都想要。但是企业在对政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后,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与一些企业改制实际上是把企业固定资产或土地变现分给(补偿)职工后,关门、变现、走人,而××第二电线电缆厂改制是要发展,不是分蛋糕,更不是最后晚餐。资产要合理分配,才能有利企业发展。因此企业通过制定鼓励职工投身投资新企业发展,形成资本构成多元化、股份化的改制思路和方案,引导职工以其经济补偿金向企业投资入股,留住了职工,稳定了职工队伍。

那么,是否现在“持大股、控股”就是合理分配资产呢?企业认为在目前情况下,由于企业资产较大,如果是管理层收购,个人出资,那么企业这些在党的多年教育下的领导干部没有能力购置。如果通过政策性购买,在考核和监管机制不完备情况下,职工心存疑虑,不利于改革深入进行。因此企业在此次改制过程中,严格依法依规,资产按工龄补偿标准划分,对剩下的净资产,企业通过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和期权制度,完善监督机制,逐步实现经营管理层控股。现在企业通过第六次职工代表大会,把资产状况向职工说明,把资产交给大家,把今后的处置方式和考核监督办法也明确告诉职工——这也是此次改制虽然仍有一块集体资产,但这一块资产将随企业发展逐步明晰。

3、关于土地使用权

在企业资产评估当中,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土地在评入企业总资产后是否应作为注册资金一部分参入企业股份?企业是否改制后仍维持原划拨状态使用土地?对于××第二电线电缆厂是一个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企业,改制是为了促进更大发展,将土地纳入企业股份,将不利于企业自我发展;如将土地使用权由划拨转为其它使用形态,则无疑增加企业改制成本,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为此区经贸委召集区国资办、区财政局和企业等多方协调会,本着支持企业发展的原则,借鉴××等地的经验和做法,在报分管副区长审批后,决定对××第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土地使用中的问题采取先搁置,待相关政策出台再作处置。

4、注册股东人数的确定

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由于工作深入、扎实,职工心态平和,纷纷投身投资支持企业改革。但是将要成立的××第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职工300多人,人人是股东,如何按《公司法》要求进行企业工商注册呢?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听取区经贸委意见和指导后,企业领导班子经研究后向职工代表大会提交了《股份归集议案》和《股份归集宣传提纲》,以企业行政部门为单位和所持股份额,通过股东委托将股份归集到43位注册自然人,公司领导层五人作为自然人,形成48位注册自然人股东,达到法定注册股东数。

5、2003年4月市主要领导来××第二电线电缆厂召开桥口区国企改革现场会,听取了包括××第二电线电缆厂等企业的改革工作汇报,会上肯定了102号文件主要精神,其替代文件(即武政办[2003]66号文件)将随后出台,指导国企改革。这一决定对于××第二电线电缆厂的改革改制工作给予了更充裕的时间和政策,使之能更扎实、平稳地推进企业改制工作。

6、2003年底~2004年上半年,正当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在抓紧筹备和进行中时,某大型企业从其自身发展战略考虑,看准了××第二电线电缆厂及其产品在××地区的品牌效应,来企业洽谈联营贴牌生产,面对这一诱惑,××第二电线电缆厂领导层从企业发展出发,两手准备,“改制不停,谈判不断”在谈判中,采取“以我为主,保品牌”的策略。通过这次贴牌谈判,企业深切体会到体制优势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和对企业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加强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决心。

7、2004年初,××第二电线电缆厂本着积极稳妥的思路,积极偿试公司制企业试点,利用汉正街都市工业园的优惠政策,通过厂内募股集股金方式成立××飞鹤电工有限公司同轴电缆和插头线生产车间,用全新的机制,全新的管理,全新的人员,全新的设备和产品,偿试用现代企业制度运作企业。这一新的偿试得到全厂职工的大力支持,踊跃投资,仅用六天时间就募集到所需的200万

元资金,认购人数246人认购率达76.9%。现在该生产车间月产销额已达3000万元。通过这一试点,为××第二电线电缆厂改制及以后发展积累经验。也更坚定了企业改革改制的信心。

××第二电线电缆厂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审时度势,抓住时机,目的明确,完成企业改制。××第二电线电缆厂改制是为了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因此企业的改制在主观上是积极主动,在具体行为上是鼓励职工投身投资企业改制后的发展,不把职工推向社会,在实际效果上为中小企业改革探索一条新路。但是改制后的企业怎样发展?能走多远?××第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首先理清思路,处理好几种关系:

处理好老三会与新三会的关系。企业改制后,权力机构等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新公司股东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执行机构,监事会是监督机构。由于企业改制是整体转入新公司,为保持相对稳定,企业各执行机构人事关系变化不大,因此在处理新老三会关系上关键是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稳定是基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前提。稳定才能更好地发展,改革改制是手段,目的是提高效益。

处理好老企业与新公司关系。××第二电线电缆厂几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改制后的企业要继承和发扬老企业优良传统,特别是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管理经验,如:三种分配模式和三种管理模式(企业内部通过二级核算三级管理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对经营实行集中管理分层负责和对科室实行《工作标准》、“首问制“管理模式),新公司要在实施企业“三新”带“三化”的发展战略中继续创新和发扬光大。

处理好兼顾公平与建立激励机制的关系。新企业在建章建制中,既要体现公开、公正、公道,又要体现在分配上向责任大、贡献大岗位的政策倾斜,才能激励职工,吸引和留住人才。

改制发展范文篇3

一、中资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的分析前提

企业制度是以企业产权制度为核心和基础的企业组织和管理的制度,其中企业制度的核心是资本组合形式,即产权制度。产权制度决定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世界各国的公司法,一般都按照企业的资本组合方式,将企业类型划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合作制企业。可见,公司是企业类型的一种形式。现代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中主流的企业形式,主要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其中股份公司制度更是典型的现代公司制度,是迄今为止现代企业最优的资本组织形式。现代股份公司具有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出资人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股份采取股票形式;运作规范和法制化;遵循公平、公开和公正的运行原则;财务实行公开等特征。我国长期以来按照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将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人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企业类型。这种方式只适合投资主体是单一所有制的情况,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以及资本社会化,尤其与我国提倡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模式不相适应。我国按照资本组合方式对企业进行分类,有利于企业明晰产权,有利于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中资保险公司是一种公司制企业,是企业的一种形式。它包括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和中外合资等多种形式。这样,中资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与改革,包括较为广泛的议题,国有独资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革问题仅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由于中资或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问题,涉及公司制度建设问题和公司的产权与治理结构问题,是一个需要综合全面改革与治理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分析的前提和立论,须放在整个一般中资(国有)公司改革的背景和环境层面;须联系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须面向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目标和政策。

二、中资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制度保证

(一)国际环境: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非国有化浪潮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业已使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生产、贸易、资本等方面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依关系。世界经济一体化得以形成和发展,得益于世界范围内政治和社会的总体稳定、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市场的不断开放、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还顺应了世界各国追求发展、共求进步的良好愿望。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驱动载体的跨国公司,正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其近年来不断进行的兼并收购,以提高效率、节约交易成本,提升其市场势力的态势,使得企业更加需要发展壮大,改革已经成为推动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必然趋势。向着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成为企业改革追求的目标。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态势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便开始了非国有化或私有化改革,以试图摆脱“滞账”、缩小财政赤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满足私人垄断资本增长的需要。非国有化,有时称私有化,即便在发达国家,也不是简单指将国有企业完全出让给私人资本家或居民个人。广义上讲,非国有化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国家所有,特许经营或承包经营;国家控股,其它股份转让;鼓励内部职工持股,股票公开上市;划小企业核算单位,将一些附属单位出让地方或个人经营等。一般说来,非国有化或者私有化过程,便是向着民营化、商业化和社会化方向的发展。

发达国家非国有化已经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企业效率提高带来了十分积极的效应。但是,我们需要看到非国有化有代价、有成本。扬弃国外非国有化或私有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是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改革应当充分重视的。从国外非国有化改革中我们应当吸取:不要谈非国有化色变,简单粗暴地阻止非国有化;更要防止不切实际、脱离国情,过高地估计非国有化的作用;避免、防止和减少国有资产在非国有化过程中的流失和贬值;循序渐进推进改革,坚持所有制的多种形式,注重国有企业性质和职能的转化对宏观调控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关注非国有化后企业的效率及其组织管理等问题。

(二)国内环境:中资保险公司面对的改革政策与环境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来,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逐渐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实践活动始于1985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国有企业可以搞股份制改革试点,拉开了具有政策和理论指导意义的我国企业尤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帷幕。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我国实行公司制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公司管理模式提出: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提供了制度保证。在不断总结改革经验和教训以及改革可接受性的基础上,党的十四大又提出,企业尤其国有企业改革应当遵循“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字方针。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是“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革”。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除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上述政策和理论的阐述,为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如通过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在内的企业资本组合等形式表现出来。寻求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掌握在谁手中。推行股份制改革,有利于筹集社会资本,改变企业资本结构;有利于两权分离,政企分开;在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国有资产流动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意义。三、中资保险公司的功绩与问题及其根源简析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停滞和中断后,我国保险业于1980年全面恢复业务。二十多年来,保险费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02年,保险业总资产达到6494亿元;实现保险费收入3054亿元,其中人身保险保费收入2274亿元,占比74.5%,财产保费收入778亿元,占比25.5%。在人身保险业务中,2002年投资型产品业务增长迅速,其保费收入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54%,分红产品成为人身保险业务新的增长点。近五年,保险密度由101.12元升至237.64元,保险深度由1.6%升至2.98%。2002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5799亿元,较2001年增长56.6%,保险业与货币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开始密切;此外,保险业对经济损失的赔款与给付,业已使得保险业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器功效正在发挥。在这些经济活动中,中资保险公司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对国家安全、社会经济稳定及人民生活安宁所发挥的功绩,已经得到了肯定和认同,伴随我国人世后市场的开放,保险业必将有大的发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保险业发展的进程中,中资保险公司存在一些来自历史遗留、制度固有缺陷、经营管理不力等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发展速度,轻发展质量;行为短期化,经营粗放,忽视长期经营稳健;产品缺乏差异化,雷同度高,特色不显著;服务质量不到位,忽视品牌服务,延伸服务;误导消费,保险信用有待增强,公司的公众形象有待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效率低;经营管理者和专业人才的专业化经营管理理念和水平需要更新和提高;内部经营管理结构的重叠和不合理;违规支付无赔款优待,退费或提供其他形式的回扣;以“回佣”方式招揽顾客,或迎合投保人不合理要求从事业务活动;公开或变相超标准支付人佣金;投连和分红产品存在误导消费,业务结构需要调整等方面。

中资保险公司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和基础。从现代公司结构理论和产权安排角度来分析,现代公司制度与其他企业制度根本的区别,在于其特有的产权制度。产权问题是现代公司制度运行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就中资保险公司总的情况来看,尤其是国有独资保险公司的产权不十分明晰。主要表现在有所有权,而难以形成所有者权力;所有者缺位;所有权与经营权交融度大;所有者与经营者责权利关系不明晰,委托关系扭曲;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随之而来的,便是绩效考核、分配制度缺乏系统和稳定性,尤其对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有效的激励,还缺乏制度的保证以及可操作性;经理层的包括经营管理水平、现代管理意识等在内的职业素质总的还不高。进一步看,随着我国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近十余年来中资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不断升温,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过去与目前仍然是我国保险市场的主力军,对社会经济和社会安宁的贡献功不可没。但从一些结果来看,尽管国有独资保险公司与股份制保险公司各有优劣,但是,国有独资和部分产权和治理结构不顺的中资保险公司,存在体制不能适应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需要,机制不灵活,经营管理机构庞大与冗重,管理信息传递不畅,上下管理层信息不对称,分支机构不能更好地反映和体现总公司法人的意志,从而常常出现管理者与经营者甚至员工行为目标不一致;管理成本高,保费利润率和资产利润不高,导致经营规模不断扩张,但效益增幅不大等问题。这些由于产权问题引出的体制和机制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改革的动因由此而生。

三、中资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鉴于我国国有独资和部分中资保险公司的状况,通过中资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保险体制和转变经营机制,提高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向着现代保险企业制度方向发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认同。目前,我国国有独资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革已获国务院的批准,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改革创新是强司之路,保险公司要不要改革已经不再是争议的问题,相反我们需要考虑和关注的是:怎样改革;改革的成本和代价;改革和建设的持续性,以及需要处理和协调的关系等问题。

我国中资保险公司的改革总的原则应从我国国情和保险业的实际出发,整体进行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坚持国家控股,实现投资主体和股权的多元化,完善保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此,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和中资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应是:

1.全面实现多元化改革,逐步向保险集团控股或专业公司控股条件下发展,走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在多元化架构下实现多元化经营和多元化效益,既符合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又是我国保险公司在人世后保险市场逐步开放,提高竞争力和发展壮大的需要。

2.积极整体推进中资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实现公司股权多元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随着保险市场的扩张和业务的膨胀,保险公司资本金显得不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筹集壮大保险资金,扩充资本,是我国保险公司目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同时推进股份制改革,可以逐步克服目前国有独资保险公司中存在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公司内部职工之间存在的责权利扭曲和不合理的关系,有利于保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改制发展范文篇4

为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资源要素,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全县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以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为突破口,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尤其是向主城区和园区有序转移,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异,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全面促进“六个”建设,助推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按照阶段性改革目标,分级设置准入标准,建立完善各类群体转户进城的制度通道,最终实现城乡户籍制度一体化。

二是自愿有偿。充分尊重农民转户意愿,依法办理,有偿退地,完善社会保障,确保农村居民进城后,生活得到保障,实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积极稳妥。充分兼顾政府的承受力和城镇资源承载力,分类分阶段有序推进,防止损害农民利益,防止农民流离失所,防止出现城市贫民窟现象。

四是综合配套。通过改革创造资源增量,以市场手段将资源增量变为财富,以财富增量推动实现改革目标。

五是促进发展。着力消除人口自由流动障碍,激活城乡各类要素,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结合全县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自然环境、资源承载等因素,分阶段推动人口向乡镇、园区、县城和主城区聚集,实现县域内户籍合理转移,逐步形成城乡人口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良性机制。

年,农村人口转为城镇户籍人口10.1万人,全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3%以上;其中,年新转城镇户籍人口5万人,年新转城镇户籍人口5万人。2012-2020年,农村人口每年转为城镇户籍人口3.8万人。2020年底,全县城镇户籍人口达到53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三、准入条件

参照(渝府发〔〕78号)有关规定,积极引导本县籍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落户,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

(一)主城区

1.本县籍农村居民在主城区务工经商5年以上,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申请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2.本县籍农村居民在主城区购买商品住房,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迁移入户。

3.本县籍农村居民在主城区投资兴办实业,3年累计纳税10万元或1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二)县城

1.本市籍农村居民在县城务工经商3年以上,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申请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2.本市籍农村居民在县城购买商品住房,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迁移入户。

3.本市籍农村居民在县城投资兴办实业,3年累计纳税5万元或1年纳税2万元以上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三)园区

本市籍农村居民在园区务工经商1年以上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四)其他乡镇

本县籍农村居民本着自愿原则,可就近就地转为城镇居民。

(五)其他规定

1.本市籍农村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夫妻投靠、年老父母投靠子女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可迁移入户。

2.城镇年老父母身边无子女,其本市籍农村子女可投靠迁移入户。

3.本市籍优秀农民工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不受居住时间限制。

四、保障机制

结合户籍转移,系统建立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支撑保障机制,逐步消除城乡户籍待遇差距,促进城乡户籍制度融合,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

(一)建立完善农村土地处置机制

1.对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的,允许自转户之日起3年内继续保留承包地、宅基地及农房的收益权或使用权。在承包期内允许保留林权。鼓励转户居民退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对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的,参照同时期征地政策对农村住房及其构附着物给予一次性补偿,并参照地票价款政策一次性给予宅基地使用权补偿及购房补助,今后征地时不再享有补偿权利。对自愿退出承包地的,按本轮土地承包期内剩余年限和同类土地的平均流转收益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另文制定。

2.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保留其在以后整户转移中获得宅基地及农房、承包地的相应补偿或收益的权利,不再享有分配宅基地的权利。待家庭成员整户转为城镇居民时,退出宅基地及农房、承包地并享受相应补偿。

3.县农村土地整治流转机构负责对农户退出的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房进行补偿和处置。其中,退出的宅基地、承包地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的,由国有土地储备机构承担补偿费用。建立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用于农户退出的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房补偿所需资金。

4.县农村土地整治流转机构应积极盘活利用转户退出的土地。按照规划及用途管制、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的要求,对退出的承包地加大国土整治力度,促进承包地向经营大户、龙头企业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水平。退出的宅基地,在优先保障农村发展建设用地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增减挂钩、地票交易等方式显化其资产价值。产生的地票及大宗的承包地、林地使用权可在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

(二)建立住房保障机制

1.将符合条件的转户农村居民纳入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等保障范围,改善稳定就业农民工、新毕业农村籍大中专生、新退役农村籍士兵等无房或住房困难人员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转户居民购置普通商品房。

2.加大县城城镇规划区内转户集中居住小区、农民工公寓投入和建设力度。集中居住小区、农民工公寓建设用地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并比照廉租房、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享受免交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等相关优惠政策。县城城镇规划区农村居民,具备条件的可转户进入统一规划建设的集中居住小区。

(三)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1.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其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员,可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所需资金由县国土房管局核准的退出宅基地的补偿费代缴。退出宅基地的补偿费不足以缴纳的,差额部分由个人自筹资金缴纳。代缴后有剩余的,剩余部分退还给转户居民。

2.农村居民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在劳动年龄段的,可按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用人单位的,由用人单位统一参保并按规定缴费;没有用人单位的,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缴费。达到规定条件的,享受与城镇企业职工同等的养老保险待遇。

3.依法被征收土地的转户居民按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加养老保险。过去已征(占)用地未转非人员、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失地人员,在完善征地审批及农转非手续后,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加养老保险。

4.农村籍大中专学生在校期间办理农转非手续,并随家庭一起退地的,可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加养老保险,建立养老保险关系,工作后接续参保。

5.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没有条件参加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自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四)健全医疗保险制度

1.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在劳动年龄段的,可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用人单位的,由用人单位统一参保并按规定缴费;没有用人单位的,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缴费。达到规定条件的,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医疗保险待遇。

2.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没有条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可自愿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

(五)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低收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转户居民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建立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实现乡镇敬老院和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强城市社会救助和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满足城镇扩容后服务管理和救助保障等公共服务的需要。

(六)建立完善就业保障机制

1.将转户居民纳入城镇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范围,促进其在城镇稳定就业。对有一技之长的,通过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帮助其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就业援助对象,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

2.对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强化职业指导,搭建大中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平台,引导农村籍和农转非的大中专毕业生到主城、工业园区、中小企业等实现稳定就业。

3.本县农村籍和农转非的初高中毕业生就读市内中等职业学校的,可给予定额生活补贴,生活困难的给予定额学费补贴。

4.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和其他转户居民自主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创业扶持,帮助其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凡办理农转非的纳入城镇创业扶持政策范围。

(七)建立完善培训机制

1.分类开展转户居民教育培训。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县职教中心这个平台,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对所有转户居民开展新市民教育培训;以提高学历为目标,对16—30周岁的转户居民进行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对劳动年龄段的转户居民进行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转户居民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由农民向市民转变。

2.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提高其转移就业能力,促使其在城镇稳定就业。对企业新招用的农民工,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展针对性强的岗前培训,使农民工尽快上岗和稳定就业。对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参加岗前培训,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并对初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费用给予全额补助。

3.建立完善转户居民教育培训管理体系。推行弹性学制,以县职教中心为主体,帮助转户居民开展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分阶段、分时段以“累计学分”的形式完成学业。结合实际,开展送职业教育进园区、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活动。

(八)建立完善城乡教育保障机制

1.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布局,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转移人口目标和重点接受农民工转户的区域,准确把握城乡适龄人口及中小学在校生规模变化状况,留足教育用地,在县城、乡镇按照城乡规划,新建一批幼儿园、中小学,做大县职教园规模。

2.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做好新增学校师资配备、师资专项培训等工作,满足新增学校教师需求。

3.完善各级各类学生就读政策和资助体系,保障转户居民子女接受公平的教育。改善转户居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条件,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就读,享受与现有城镇学生的同等待遇;完善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确保转户居民子女享受国家政策优惠。

(九)建立完善卫生服务保障机制

按照城市功能区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加快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建设,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疗服务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保障转户居民及其子女和低收入群体在县内居住地享有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

(十)完善计划生育等相关政策

1.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继续执行原户籍所在地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及农村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2.已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当年起,给予5年的政策过渡期。在政策过渡期内,转户居民继续执行原户籍所在地农村的生育政策及农村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3.已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自当年起,5年内享受农村各项补贴政策。

五、工作重点

(一)突出户籍人口向主城区和园区转移。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户籍人口向主城区转移,让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更多地转为主城区户籍人口,享受主城区居民生活待遇;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园区住房保障力度,公租房和廉租房重点向园区倾斜,学校、医院、商场向园区配套,提升园区承接水平,促进户籍人口向园区转移,让广大农民成为园区产业工人,增强园区经济社会活力,使园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二)突出新生代农民工和中职学生向城镇户籍人口转移。户籍制度改革重点向新生代农民工倾斜,充分利用各种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和税收政策,积极整合各项就业再就业培训资源,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新的城镇居民或园区产业工人。户籍制度改革重点向中职教育倾斜,以联合办学的方式,扩大中职教学规模,提高中职教学质量,拓宽中职学生就业空间,让更多中职学生在主城区落户。

(三)突出承包地和宅基地退出与利用。各乡镇要及时跟进做好转户农民的思想工作,确保转户农民及时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退出的宅基地和承包地的管理、整治和开发利用。要对退出的宅基地和承包地,专门建立档案和台帐。要加快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的整理步伐,对整理后宅基地,及时纳入农村发展建设用地,通过增减挂钩的方式加大开发利用力度,或纳入市地票交易市场进行交易,争取最大的土地收益;对整理后的承包地,要及时向经营大户、龙头企业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土地产出水平。对宅基地和承包地退出和利用工作有力的,给予一定工作奖励。

(四)突出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农民转户成为城镇居民后,相关部门和乡镇要积极为其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将其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全面纳入城镇保障体系,使其享有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实现社会保障的全覆盖,解除转户群众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转户后生活有保障、有提高。

六、工作步骤

户籍制度改革要以开展转户工作为主线,根据不同时期,分宣传培训、调查摸底、全面实施、稳步推进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培训阶段(年8月15日至年8月31日):制定宣传方案,印发宣传资料,召开动员会议。县电视台、《报》开辟专栏,县政府公众信息网要制作专页,对户改工作进行政策解答,全方位进行宣传报道。各乡镇要层层召开会议,制发宣传手册,全面深入宣传户籍制度改革知识,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强化业务培训,专题召开培训会议,让具体经办人员熟悉操作步骤和相关政策,掌握相关业务知识。

(二)调查摸底阶段(年9月1日至年9月30日):各乡镇组织精干力量,对本乡镇的农民工、农村籍大中专学生、历年已用地未转非人员、未转非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失地农村移民和其它符合条件的自愿转户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摸清底数,登记造册,建立工作台账,做到底细清楚,对象明确。

(三)全面实施阶段(年10月1日至年12月31日):各乡镇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组织辖区的农民工、农村籍大中专学生、历年已用地未转非人员、未转非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失地农村移民和其它符合条件的自愿转户的转户为城镇居民,相关部门同步跟进落实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等相关配套机制。

(四)稳步推进阶段(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转户为城镇居民,全面启动宅基地和承包地退出工作,全面落实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等相关的配套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全县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全县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周伟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张献强、谭志龙、颜正福、张力、田跃明、陈爱军、陈颖、张兴安为副组长,县委政法委、县发展改革委、县经济信息委、县公安局、县国土房管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农委、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教委、县城乡建委、县民政局、县规划局、县市政局、县水利局、县卫生局、县人口计生委、县移民局、县统计局、县金融办、县工商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人武部等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政府办主任陈新宪同志兼任,全面负责全县户籍制度改革日常工作的组织与协调,检查指导乡镇工作,以及其他方面的具体工作。

(二)明确责任。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将户籍制度改革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各乡镇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责任主体,要加快组织实施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具体工作,配套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县政府明确的目标任务。县级各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责,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制定完善相关工作细则,确保改革平稳进行。县发展改革委负责户籍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措施的协调平衡;县公安局负责制定户籍登记准入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实施户籍登记准入工作;县国土房管局、县农委负责制定农村土地退出补偿实施细则;县人力社保局负责制定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实施细则和转户居民的就业培训细则;县国土房管局、县城乡建委负责做好转户进城人群的住房需求和平衡工作;县经济信息委、园区管委会及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用工企业农民工转户的动员和转户籍的服务工作;县规划局、县城乡建委、县市政局负责城市人口扩容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县教委负责做好学校规划建设工作,满足新增学生的入学需求;县卫生局负责做好城镇医疗机构规划建设工作;县民政局负责推进农村五保对象、新增农村籍义务兵和服役期未满10周年的士官转户进城的相关工作,负责做好城市社区管理、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县人口计生委负责调整转户居民生育政策和奖励扶助政策,做好农村居民转户后的计划生育工作;县水利局负责推进大中型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失地农村移民转为城镇居民的相关工作;县金融办负责结合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县教委、县人力社保局负责组织实施对转户居民的集中培训;县财政局负责制订户籍制度改革资金平衡的具体方案,做好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所需资金的统筹工作。各乡镇、各部门推进户籍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将纳入县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

改制发展范文篇5

结合我市实际,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4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皖政〔〕53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全市供销社系统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经营机制,做大做强社有企业,不断拓展流通渠道和服务领域,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工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正在形成,农村社会形态加速转型,对供销合作社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重要意义: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对于活跃农村商品流通,完善商品流通体系,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大力支持和推动供销合作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同促进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原则,继续解放思想,大力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做大做强社有企业,加快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努力使供销合作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和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真正办成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为推动科学发展、加速崛起、富民强市作出新贡献。

三)全市农村基本形成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和烟花爆竹五大经营服务网络。区县建有龙头企业和配送中心、乡镇有综合超市和直销(加盟)店、村组有便民店,工作目标: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全市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流通网络现代化、服务功能多样化。

二、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

四)积极吸纳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以下简称“新网工程”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组织、网络、龙头企业和经营优势。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和烟花爆竹五大经营服务网络。制定全市“新网工程”建设五年规划和各类网点建设规范,建立市级“新网工程”建设专项扶持资金。按照政府引导、供销社组织实施、龙头带动、多方参与、整合资源、市场运作的原则,力争五年内“新网工程”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60%以上行政村,逐步形成以区县域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级为终端,城乡互动、方便快捷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新体系。

培育和壮大新安农资等农资连锁龙头企业,一是加快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进一步发挥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的传统优势和主渠道作用。完善农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立以区县城为重点的区域性农资配送中心。加快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大力发展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农资放心店。支持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承担化肥、农药等重要物资的国家商业、救灾储备任务。

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有效对接,二是加快建设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利用原有的资源优势升级改造和新建一批带动性强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支持供销合作社创办、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推动批发市场与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专业大户建立直接采购关系。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

按照“小超市、大连锁”和区域集中发展的经营战略,三是加快建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通过联合合作等方式培育壮大日用消费品连锁骨干企业。逐步形成市、区县有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连锁超市,村组有便利店“三位一体”连锁经营体系,大力提高网络覆盖面和商品统一配送率,五年内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全市农村市场的10%鼓励供销合作社发挥“一网多用”优势,依法开展农电、图书、药品等连锁经营业务。

以项目为重点,四是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支持引导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资源化和无害化为目标,整合、规范现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按照布局合理、环境整洁、管理规范、便于交售、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抓好再生资源回收点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有条件的企业拓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务,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强烟花爆竹行业规划,五是加快建设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切实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管理工作。维护供销合作社烟花爆竹经营管理主体地位。切实加强对供销系统企业烟花爆竹经营活动的管理,烟花爆竹经营单位不得转让、买卖、出租、出借、冒用或者仿造烟花爆竹许可证。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点多面广的优势,支持社属烟花爆竹企业开展烟花爆竹的批发经营,构建和规范以安全经营为重点的烟花爆竹经营网络。

五)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农产品,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持供销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利用供销合作社资源优势,采取多种方式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营销、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服务,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全面提高专业合作层次和水平。组织专业合作社与省内外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产销对接,开辟产品进入“新网工程”绿色通道。继续推进“千社千品富农工程”积极探索土地流转资金互助等新型合作社和服务方式。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对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加强扶持和指导,提高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能力。各地要支持供销合作社吸纳整合农村资源,以多种方式创办、领办、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供销合作社领办和参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改造、示范社建设在资金及政策上给予扶持。区县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等任务和职能委托或赋予供销合作社。

六)积极探索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教育培训资源,切实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在农资、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领域的产业政策制定、行业规划编制、产品标准设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展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产销大户技能培训工作,发展农村职业技能教育。

七)通过网点改造、资产重组、社会加盟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是农村社会化服务和农村社区服务的重要形式。按照农村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合理组建综合服务社。按照农民生产实际需要,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继续搞好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经营基础上,积极开展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劳动就业等服务。各级政府要支持供销合作社推进公益性服务向农村延伸,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打造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着力加强产业化服务平台,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加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科技含量,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上新台阶。

八)只能加强,继续加强基层社建设。基层社是植根农村、贴近农民、直接为农服务的基本环节。不能削弱。按照自主经营的实体、为农服务的载体和合作经济联合体的三位一体”模式,把基层社打造成产权清晰、机制灵活、业态先进、功能齐全的新型经济组织。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调整建制,优化布局,改造建设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基层社。已经转为民营或职工个人经营的网点,通过加盟方式纳入连锁经营服务体系,统一标识,统一配送,成为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农村的网络终端。

九)做大做强社有企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进一步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支持供销合作社构建社有资产监管运营体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实际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供销合作社参股,经营者和职工持股,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鼓励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在企业持股。部分中小企业和市、区县以下社有企业,股权设置可以进一步放开。根据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要求,探索推行市、区县联社负责人在企业持股的实践创新。鼓励上、下联合,相互持股,追求合作共赢,推进社有企业通过联合合作做大做强。将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效益的社有企业纳入工业优势发展资金支持的范畴。大力拓展社有企业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支持社有企业利用国家和省、市级专项资金,积极参与“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以及农超对接、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工作。

三、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

十)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作用,扶持“新网工程”建设。将供销合作社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强化其综合服务职能,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必要的工作支持。各区、县政府及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重视和支持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流通网络建设等工作。规划部门要将为农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社)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超市等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规划等方面给每个“新网工程”网点安排预留一定空间,新网工程”应与农村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要加大对供销合作社实施“新网工程”政策扶持,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

十一)加快直属企业及基层供销社改革改制步伐。供销合作社系统社属企业改革按皖政〔〕38号文件精神,支持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改制重组。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按照省、市要求。比照国有企业改革有关政策执行。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改制重组,涉及社有资产包括基层社剩余资产在社有全资公司间调整或划拨过程中发生的土地、房屋权属转移,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175号)要求以及市政府有关政策规定,免交契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社属企业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经批准可采取出让、租赁方式处置,所得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优先用于支付供销合作社破产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及供销合作社重点项目建设等。

十二)全市各级国土、规划、城乡建设部门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妥善解决部分供销合作社土地及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73号)精神。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依照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确认供销合作社土地使用权,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争议,切实把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抓紧抓好,2011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任务。各地要妥善解决好供销合作社历史遗留问题,各级政府出台的支持国有企业改制及通过资产处置安置职工有关政策,同样适用于供销合作社。切实解决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按照《关于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12号)精神,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解决好供销合作社历史遗留下来的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册正式职工、退休人员和历年欠缴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所需基本养老保险费,以稳定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队伍。

十三)建立市级化肥淡季储备制度,建立完善化肥淡季储备制度。遵循市场化原则。对化肥淡季储备给予一定的补贴资金,有效应对化肥供应紧张的情况。市供销合作社负责组织实施,发改委、财政、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化肥淡季储备的监督管理。

四、加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组织领导

改制发展范文篇6

1、公司历史沿革

1970年,经××市机械工业局批准,原成立于五十年代由自由经济实体和合作社演变成的四家小型电线生产厂(新华、光辉、长江和红旗)合并组建成一家集体企业——桥口电线厂。随后该厂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先后更名为××电线二厂和××第二电线电缆厂。1997年7月工厂随××市撤局放小政策,下放至桥口区归计经委(现经贸委)管辖。并于1998年1月完成工商注册。此次改制经评估工厂资产1850万元,职工投资112.7万元,净资产828.6万元,工厂总股本828.6万股,由职工合作基金股万股和法人代表股21.9万股三部分组成,每股价为1元。其资产属集体所有和职工个人所有。职工人数743人,其中退休职工299人,在岗职工379人,待岗职工65人。

2、企业基本概况

(1)企业主营电线电缆生产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有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架空(绝缘)线、橡套线、塑料线、同轴电缆、插头线、电话线和汽车线等系列产品。

(2)企业股权结构

企业总股本:828.6万股。其中,经营层股:28.2万股,占总股本3.4%,职工合作基金股:148.9万股,占总股本18%,集体股:651.5万股,占总股本78.6%。

(3)人员结构

职工总数713人。其中,离退休职工:375人,在岗职工:315人,内退职工:26人。

(4)企业财务状况

20**年企业主营收入2亿元,实现利润270万元,上缴税收530万元,根据××联合资产有限公司和××大华会计师事务有限责任公司对企业资产进行审计评估,截止20**年5月,企业总资产为5612万元,净资产2458万元。

二、企业面临的问题

一是发展资金不足,限制了企业发展速度。××第二电线电缆厂是家老企业,厂房、设备都比较陈旧,电线电缆行业又是料重工轻行业,资金大进大出,利润菲薄。企业通过内部挖潜,生产能力和空间利用已达极限,企业需要的生产经营资金和技术改造资金,除去企业每年通过自我积累资金和其它筹措外,资金缺口较大。

二是企业集体资产所有者不明确,产权不清,责任不明,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在1998年改制中集体资产占整个股份的67.1%,当时是作为退休职工工资和医疗福利的保障。但是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工厂已实行了退休职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这样退休职工的养老、医疗有了保障,集体股退出就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明晰这部分资产的产权?如何盘活这部分资产?

另外,受1998年当时条件限制,改制不彻底,职工虽然投了资,但没能转变身份,当其投资回报收回后,其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开始弱化。

三、改制过程及方案

1、改制目的

企业实施第二次改制的目标:实现“三变”——企业变性质、职工变身份、经营变机制,同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改制目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发展,做大做强企业。

2、改制的原则

(1)坚持制度创新,同步推进和完善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

(2)坚持入股自愿、股权平等、同股同利、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民主管理的原则。

(3)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实事求是,既讲究规范性又讲究可行性。

3、改制方案

××第二电线电缆厂为了实现企业“第三次创业”的设想,在跨入新世纪之时,就已着手探索在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之路。2002年二届二次股东代表大会通过了企业《2002年深化改革实施要点》,第一次把产权制度改革改制工作列入企业发展的议事日程,并依据武政办[2000]102号文件和武政办[2001]111号文件精神,先后制订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性方案和产权制度改革方案第一稿、第二稿。20**年企业依据武政办[20**]66号文件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经反复讨论、修改,完成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案第三稿,并提交企业第六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方案如下:

(1)确定基准日,合理界定资产

企业聘请××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对××第二电线电缆厂的整体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进行评估,评估基准日期确定为20**年5月31日止,经评估后的净资产为2499.2万元,作为企业改制资产价值依据。

(2)土地使用权的处置

企业现使用土地为原有行政划拨土地,是土地证权属单位,占地2万平方米,厂址座落在汉口解放大道2号,评估(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后土地使用权价值576.7万元,经与区国资管理部门和区经贸委、区集改办共同反复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即新组建企业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仍可继续使用,如改变土地用途,需报经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集体企业土地使用权政策时,按新政策办理。

(3)职工经济补偿

参照政策规定,××第二电线电缆厂在此次改制过程中,企业要与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按职工工龄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企业,对职工具有良好的凝聚力,而企业的发展,职工作出了重大贡献,改制后的新企业发展还要依靠他们。因此对经济补偿标准,企业不是简单一刀切,而是鼓励职工投身、投资新企业的发展,具体办法是:

a、以591元作为每一工龄年补偿基数,当职工以其经济补偿金向新企业投资入股,并与新企业签定劳动关系时,享受企业优惠政策:一是提高职工一次性经济补偿金为每一工龄年1000元;二是一九九八年改制以来给职工的投资配股(即量化股份)转为新企业股份,股权归职工所有。

b、对距法定退休五年以内和年龄满三十年的职工,按政策规定由企业“养”起来,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有一部分还将继续留在岗位上。对这类职工,由新企业继续与之签订劳动关系,并视职工本人意愿,在此次改制中享受企业给予的相关政策规定。即:一是愿意将股份投入新企业并在新企业岗位工作的职工,享受经济补偿金优惠政策,同时作为拥有新企业股份的职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二是愿意实行内部退养职工,其经济补偿金预留给新企业转为保险金,由新企业按规定发放生活费,并为其向社保机构缴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办理退休手续。

c、对伤病残职工由新企业接收管理,其经济补偿金预留给新企业为其发放生活补贴和交纳各项社保金。

d、预留一块资金转入新企业作为离退休职工和伤病残职工的政策性补贴、生活补贴和缴纳退休时的医疗保险金。

(4)职工合作基金股的处置

职工合作基金股是由二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998年企业改制时职工为支持改制以个人现金投资入股;一部分是企业鼓励职工投资入股,将企业自有积累集体资产一部分进行量化,按1:1.3的职工投资与量化比的比例将集体资产量化给职工的股份,该股份职工有收益权,无所有权。该部分占当时集体资产的

22.4%。改制几年来企业发展了,得益于全体职工当时的大力支持,将量化股转为个人股权是职工的愿望。企业认真研究了职工的愿望,这批职工在企业改革中积极支持改革,承担了风险,应该得到实惠,同时为了不违反政策,企业与区集改办、区经贸委等方面协商确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集体资产处置必须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表决。为此工厂第六届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有条件转让股权的决定,具体就是鼓励职工投身投资新企业,当职工将原股份投入新企业时,其量化股份一并转入新企业,股权归个人所有。在此次改制中,该部分股份转为自然人股份。

(5)剩余净资产的处置

企业改制不是要分光资产,而是在政策范围内合理处置资产,为新企业发展作好铺垫。××第二电线电缆厂在安置好职工后的剩余资产,主要用于新企业建立绩效考核的期权制度,主要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层和四个核心层职工在完成企业规划、年度目标任务、资产保持增值和业绩考核后的激励。为此工厂在改制文件中专门设立了《岗位职务员工持股方案》,并在第六届职工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该资产作为集体股一部分为工会持股会持有,属社团法人股。

4、改制后公司股本及股东

2005年3月企业完成了工商注册。

改制后公司更名为××第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公司总股本1828.6万股

其中,自然人股份760.9万股,占总股本的41.6%

持股会股份1067.7万股,占总股本的58.4%

计49位股东,其中自然人股东48位,社团法人股东1位。

5、债权债务的处理

企业改制后,继续承担改制前企业的全部债权及债务。

四、改制过程重大事件回顾

××第二电线电缆厂由于其先集体后股份合作制性质,在实施第二次改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市还无先例,对这些问题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与市区各级部门共同探索实践中,得以解决。

1、关于量化股权转化为职工个人股权问题

由于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改革工作的进行,企业就此问题多次与市区国资部门进行交流。焦点在于××第二电线电缆厂其资产的属性是否集体所有制资产?企业是否有权处置集体资产?集体资产是否可以无偿转让给职工个人?国资部门强调集体资产是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国有资产不能无偿转让,企业强调集体资产是企业自我积累,职工有权决定资产处置。至党的十六大召开,明确了集体经济是公有经济的一部分后,此问题逐步达成共识:××第二电线电缆厂是由集体所有制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十五大报告》),受当时条件限制,企业改制并不彻底,集体资产仍占企业资产相当大的比例,职工没有转变身份,既是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投资人,又具有原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身份,带有浓厚的传统集体经济形态。这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要明晰的是原集体资产,因此该资产属性是勿庸置疑的,它既不是国有资产,也不是职工个人资产,是企业全体职工所有。而转化为职工个从股权的部分集体资产是企业98年改制按职工投资的一定比例量化给职工的,职工承担了风险,使企业得到了发展。将该部份集体资产转为个人股权,既合情合理,也不是无偿转让。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精神,集体资产处置必须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表决,从而为解决此问题找到出路。

2、关于“持大股、控股”的问题

××第二电线电缆厂实行第二次改制,最初职工认为是分蛋糕,是最后的晚餐,人人都想要。但是企业在对政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后,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与一些企业改制实际上是把企业固定资产或土地变现分给(补偿)职工后,关门、变现、走人,而××第二电线电缆厂改制是要发展,不是分蛋糕,更不是最后晚餐。资产要合理分配,才能有利企业发展。因此企业通过制定鼓励职工投身投资新企业发展,形成资本构成多元化、股份化的改制思路和方案,引导职工以其经济补偿金向企业投资入股,留住了职工,稳定了职工队伍。

那么,是否现在“持大股、控股”就是合理分配资产呢?企业认为在目前情况下,由于企业资产较大,如果是管理层收购,个人出资,那么企业这些在党的多年教育下的领导干部没有能力购置。如果通过政策性购买,在考核和监管机制不完备情况下,职工心存疑虑,不利于改革深入进行。因此企业在此次改制过程中,严格依法依规,资产按工龄补偿标准划分,对剩下的净资产,企业通过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和期权制度,完善监督机制,逐步实现经营管理层控股。现在企业通过第六次职工代表大会,把资产状况向职工说明,把资产交给大家,把今后的处置方式和考核监督办法也明确告诉职工——这也是此次改制虽然仍有一块集体资产,但这一块资产将随企业发展逐步明晰。

3、关于土地使用权

在企业资产评估当中,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土地在评入企业总资产后是否应作为注册资金一部分参入企业股份?企业是否改制后仍维持原划拨状态使用土地?对于××第二电线电缆厂是一个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企业,改制是为了促进更大发展,将土地纳入企业股份,将不利于企业自我发展;如将土地使用权由划拨转为其它使用形态,则无疑增加企业改制成本,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为此区经贸委召集区国资办、区财政局和企业等多方协调会,本着支持企业发展的原则,借鉴××等地的经验和做法,在报分管副区长审批后,决定对××第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土地使用中的问题采取先搁置,待相关政策出台再作处置。

4、注册股东人数的确定

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由于工作深入、扎实,职工心态平和,纷纷投身投资支持企业改革。但是将要成立的××第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职工300多人,人人是股东,如何按《公司法》要求进行企业工商注册呢?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听取区经贸委意见和指导后,企业领导班子经研究后向职工代表大会提交了《股份归集议案》和《股份归集宣传提纲》,以企业行政部门为单位和所持股份额,通过股东委托将股份归集到43位注册自然人,公司领导层五人作为自然人,形成48位注册自然人股东,达到法定注册股东数。

5、20**年4月市主要领导来××第二电线电缆厂召开桥口区国企改革现场会,听取了包括××第二电线电缆厂等企业的改革工作汇报,会上肯定了102号文件主要精神,其替代文件(即武政办[20**]66号文件)将随后出台,指导国企改革。这一决定对于××第二电线电缆厂的改革改制工作给予了更充裕的时间和政策,使之能更扎实、平稳地推进企业改制工作。

6、20**年底~20**年上半年,正当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在抓紧筹备和进行中时,某大型企业从其自身发展战略考虑,看准了××第二电线电缆厂及其产品在××地区的品牌效应,来企业洽谈联营贴牌生产,面对这一诱惑,××第二电线电缆厂领导层从企业发展出发,两手准备,“改制不停,谈判不断”在谈判中,采取“以我为主,保品牌”的策略。通过这次贴牌谈判,企业深切体会到体制优势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和对企业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加强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决心。

7、20**年初,××第二电线电缆厂本着积极稳妥的思路,积极偿试公司制企业试点,利用汉正街都市工业园的优惠政策,通过厂内募股集股金方式成立××飞鹤电工有限公司同轴电缆和插头线生产车间,用全新的机制,全新的管理,全新的人员,全新的设备和产品,偿试用现代企业制度运作企业。这一新的偿试得到全厂职工的大力支持,踊跃投资,仅用六天时间就募集到所需的200万

元资金,认购人数246人认购率达76.9%。现在该生产车间月产销额已达3000万元。通过这一试点,为××第二电线电缆厂改制及以后发展积累经验。也更坚定了企业改革改制的信心。

××第二电线电缆厂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审时度势,抓住时机,目的明确,完成企业改制。××第二电线电缆厂改制是为了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因此企业的改制在主观上是积极主动,在具体行为上是鼓励职工投身投资企业改制后的发展,不把职工推向社会,在实际效果上为中小企业改革探索一条新路。但是改制后的企业怎样发展?能走多远?××第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首先理清思路,处理好几种关系:

处理好老三会与新三会的关系。企业改制后,权力机构等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新公司股东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执行机构,监事会是监督机构。由于企业改制是整体转入新公司,为保持相对稳定,企业各执行机构人事关系变化不大,因此在处理新老三会关系上关键是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稳定是基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前提。稳定才能更好地发展,改革改制是手段,目的是提高效益。

处理好老企业与新公司关系。××第二电线电缆厂几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改制后的企业要继承和发扬老企业优良传统,特别是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管理经验,如:三种分配模式和三种管理模式(企业内部通过二级核算三级管理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对经营实行集中管理分层负责和对科室实行《工作标准》、“首问制“管理模式),新公司要在实施企业“三新”带“三化”的发展战略中继续创新和发扬光大。

处理好兼顾公平与建立激励机制的关系。新企业在建章建制中,既要体现公开、公正、公道,又要体现在分配上向责任大、贡献大岗位的政策倾斜,才能激励职工,吸引和留住人才。

改制发展范文篇7

背景

笔者所在企业原是国有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现在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企业改制前存在诸多问题:(1)员工结构不合理,员工积极性不高;(2)员工工资待遇低,工资待遇分配原则不合理;(3)流动资金紧张,融资能力差;(4)生产效率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5)销售渠道不畅,销售队伍涣散,销售费用居高不下;(6)企业文化不健全,企业宣传不理想。因此,企业改制后将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结合本企业改制前后的实际情况,笔者通过近段时间来的思索,认为改制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应作如下几方面努力。

1改制企业需要观念转变

从产权制度入手进行的企业改制,是多年来国企改革迈出的最大一步,但是改制企业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观念的转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观念还更多地停留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理解和认识。国企改制后归结起来要完成三项任务:观念转变、机制转变和运作转变,基础是观念转变,核心是机制转变,但最终要实现运作的转变。

观念转变是企业能够取得管理提升和稳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企业最难解决的问题。企业通过前期的机构精简、全员下岗、公开聘用、员工自由认股等改革措施,已经增强了员工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但是长期以来企业运行环境相对封闭,很多管理者并不十分清楚以下问题:(1)、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到底是怎么样的?(2)、国内外效益好的公司是怎样进行管理的?(3)、企业在管理上的差距是什么?(4)、企业需要学习什么样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来缩小差距?

企业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培训,目的是使企业员工的观念、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得到实质上的提升,使员工对“市场”、“企业”、“客户”、“政企关系”、“银企关系”、“竞争与合作”等问题得到充分的认识。这一系列认识上的转变进一步让企业管理者开阔思路、看到差距,将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被动的理解转变成为一种主动、积极的认识,同时也提高员工对转变观念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2改制企业需要改变管理体制

改制企业管理体制要改变,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提高和完善管理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产权人与管理者身分的变化,是企业改制前后体制最大的变化,改制前厂长是企业产权的法定代表人,也是管理的第一责任者,改制后董事长是企业产权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是管理第一责任者,两者可以不是同一个人。董事长带领董事会成员制定企业的发展方针和目标,然后由总经理带领管理层去完成董事会制定的任务。因此,企业改制后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大小,要完善以利于企业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

改制企业考核制度要改变。改制前,企业的工作考核制度不够完善或者考核不够严格,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改制后,企业的工作考核制度要修正完善,更要严格执行,做到奖罚分明,形成相互激励。要让员工充分认识,只有努力为企业工作,为企业多创造效益,才能为自己创造发展空间,为自己多创造收入。

改制企业分配制度和劳资关系要作相应的改变。改制前,企业是国家投资的,企业除了上交给国家税收外,企业分配制度主要考虑职工的工资和福利,,企业产生的利润都用作企业的再投资。改制后,企业是各股东投资的,企业除了上交给国家税收外,在保证发放员工工资待遇前提下,也要考虑股东的股金分红,还要考虑企业的发展资金。企业改制前,企业员工的聘用和解聘,主要是以计划经济的指导思想来进行,但是很难真正按照企业的需要来决定员工的聘用与解聘,企业改制后,企业员工的聘用和解聘,应该按照市场经济为导向,根据企业的需要来进行,依据劳动法来协调劳资关系。

3改制企业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

改制企业在营销管理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有:(1)面对激烈竞争的国内市场,如何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营销战略,尤其是竞争策略以保证销售额的实现;(2)如何改进营销组织和销售渠道的管理,适应新的营销战略,提高运营效率;(3)如何通过有效的销售政策调动销售队伍和经销商的积极性;(4)如何控制销售成本,以取得较好的投入产出比。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思考,以改变改制前的不利局面。

首先考虑制定市场策略,市场策略实际上是指公司的市场运作手法,是依据竞争需要制定的,应当能够如实地体现企业的个性化特点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对客户市场、竞争者市场、销售渠道以及内部营销环境的深入调研分析,确定产品战略及投入、产出和盈利计划,并制定市场开拓的具体策略和营销行动计划。

其次考虑重组营销组织,营销组织是对营销策略提供组织支持和保障服务的。根据新的市场策略和对目标市场的深入分析,对企业目前的营销组织提出整合方案,明确企业的整合营销模式,建立起新的内部营销组织和销售渠道,确定营销组织合理的集权、分权原则,明确有效的营销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进行部门的职能分解和岗位的职位描述,充分发挥组织的指挥、调度、协调、控制效能,提高营销组织驾驭市场的能力。

考虑培养销售队伍,所有的策略和行动都要落实到人去执行,因此销售人员的素质、技能便成为销售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培训工作长期化、制度化,有计划地对销售队伍进行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使企业的营销人员更新销售管理观念,掌握一定的专业营销技能,为企业培育一支能打硬仗的营销队伍,提高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并使营销策划方案能够顺利地得到贯彻和执行。

考虑营销流程、考评激励制度,营销流程、考评激励制度是营销管理体系中重要的支撑环节,有效的销售政策可以保证营销策略的有效执行。在销售政策上,根据企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的现实,对原来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完善,既保持政策一定程度上的延续性,又能起到鼓励销售人员的激励效果。营销流程、考评激励制度要做到流程清晰、目标明确、奖罚分明。

4改制企业需要实施扩张战略

改制企业在内部管理提升的同时,应该抓住机遇,以发展战略为指导,梳理内部管理,实施扩张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企业利润。企业在制定扩张战略之前,首先考虑企业所处的法律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综合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找出企业的发展机会,通过对行业市场吸引力和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分析,从而制定扩张战略。企业的扩张战略制定和选择要遵循科学谨慎的原则。

选择聚焦战略,即使用单一产品或服务的集中增长战略。聚焦战略就是企业通过集中自身资源能力和组织精力向特定的目标客户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该战略的前提思想是:企业业务的专一化,能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细分市场服务,从而超越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们。这样可以避免大而弱的分散投资局面,容易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选择多元化战略。多元化是一种使用最多、也最有吸引力的扩张战略,因为它创造了将存在于不同的经营业务价值链之间的战略匹配关系转变成竞争优势的机会,这些机会包括:(1)将专有的领先技能技术或生产能力由一种经营转到另一种经营中去;(2)合并不同经营业务的相关活动,降低经营成本;(3)在新进入的经营业务中借用企业原有品牌的信誉;(4)能够为自身营造有价值的竞争能力的协作方式而实施相关的价值链活动。实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其各业务之间的相关性越大,技术移植和降低经营成本的机会以及协同创造新资源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机会就越大,同时创建竞争优势的窗口就越大,获取战略匹配利益的多元化经营企业能够获得比各业务分别采用独立战略所获得的总和还要大的业绩。

选择一体化战略。通过收购同类企业达到规模扩张,是企业生产能力扩张的一种形式,这种扩张相对较为容易和迅速。这在规模经济性明显的产业中,可以使企业获取充分的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根据市场需要和生产技术可能的条件,充分利用自己在原材料、半成品的优势和潜力,决定由企业自己制造成品或与成品企业合并,组建经济联合体,以促进企业的不断成长和发展。企业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经营规模,由自己来生产材料或配套零部件,也可以向兼并供应商或与供应商合资兴办企业,组合联合体,统一规划和发展。一体化的战略利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通过联合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流程可以实现经济性,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稳定交易关系;(2)提供了进一步熟悉业务上游或下游相关技术的机会,这种信息技术的获得对原有业务的开拓和发展非常重要;(3)确保企业在产品、原材料等供给紧缺时得到充足的供应,或在产品需求较低时获得一个产品输出渠道。

5改制企业需要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能够凝聚和焕发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要真正成为一流的企业,就要借助企业文化力。美国幸福杂志曾深刻地指出: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战略也无法成功。

企业文化最主要是价值观念,要通过沟通来统一各员工的价值观念,在企业发展的问题上形成共识。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精神建设的关键,尤其是总经理以及管理人员价值观的统一,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开展的基础。如果企业的骨干人员缺乏价值观念的沟通,只凭关系和热情去运作一个企业,就会出现在重大关键问题上无法一致,彼此容易误解、猜疑、无法彼此信任的现象,严重的会导致经营战略无法实施。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事实上,强调的只是企业文化可能会给某种经营战略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并不是企业文化决定企业战略,而且企业文化的建立要经过长期的有意识的引导,因此要在相当长时间里以企业战略为指导逐步建立积极有效的企业文化。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结合企业固有的文化底蕴,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1)系统、清晰地提出在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构建等方面的价值理念,逐渐将企业文化理念转变成企业共有的核心价值观;

(2)对企业各个时期的思想、理念、思路等进行系统总结和提升,进行明确、具体、统一的阐释;

(3)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渐进式比激进式更易成功。其原因在于,渐进式变革往往以给人们带来一定变革的好处为开端,容易获得人们的支持,从而顺利推进下去,而激进式变革往往在开始时给企业原有的状况以较大的冲击,从而引起人们对变革的反对,阻碍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

(4)在企业内部形成较强的规则意识,建立企业各项制度,规范企业管理。以做事业的态度经营改制企业,全面实行制度化管理,慢慢转变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习惯,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5)在员工中建立传播企业文化的渠道和形式。

小结

企业改制前存在许多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企业改制后如何去克服和改正。改制企业依照现代企业制度去经营,提高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开拓思路,改变理念,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改变营销策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生存下去,在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实施适当的扩张战略,使企业发展壮大,并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真正树立起名牌企业。

参考文献

[1]郭国庆,成栋.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改制发展范文篇8

【关键词】改制;企业;发展;思索

背景

笔者所在企业原是国有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现在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企业改制前存在诸多问题:(1)员工结构不合理,员工积极性不高;(2)员工工资待遇低,工资待遇分配原则不合理;(3)流动资金紧张,融资能力差;(4)生产效率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5)销售渠道不畅,销售队伍涣散,销售费用居高不下;(6)企业文化不健全,企业宣传不理想。因此,企业改制后将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结合本企业改制前后的实际情况,笔者通过近段时间来的思索,认为改制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应作如下几方面努力。

1改制企业需要观念转变

从产权制度入手进行的企业改制,是多年来国企改革迈出的最大一步,但是改制企业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观念的转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观念还更多地停留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理解和认识。国企改制后归结起来要完成三项任务:观念转变、机制转变和运作转变,基础是观念转变,核心是机制转变,但最终要实现运作的转变。

观念转变是企业能够取得管理提升和稳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企业最难解决的问题。企业通过前期的机构精简、全员下岗、公开聘用、员工自由认股等改革措施,已经增强了员工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但是长期以来企业运行环境相对封闭,很多管理者并不十分清楚以下问题:(1)、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到底是怎么样的?(2)、国内外效益好的公司是怎样进行管理的?(3)、企业在管理上的差距是什么?(4)、企业需要学习什么样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来缩小差距?

企业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培训,目的是使企业员工的观念、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得到实质上的提升,使员工对“市场”、“企业”、“客户”、“政企关系”、“银企关系”、“竞争与合作”等问题得到充分的认识。这一系列认识上的转变进一步让企业管理者开阔思路、看到差距,将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被动的理解转变成为一种主动、积极的认识,同时也提高员工对转变观念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2改制企业需要改变管理体制

改制企业管理体制要改变,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提高和完善管理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产权人与管理者身分的变化,是企业改制前后体制最大的变化,改制前厂长是企业产权的法定代表人,也是管理的第一责任者,改制后董事长是企业产权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是管理第一责任者,两者可以不是同一个人。董事长带领董事会成员制定企业的发展方针和目标,然后由总经理带领管理层去完成董事会制定的任务。因此,企业改制后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大小,要完善以利于企业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

改制企业考核制度要改变。改制前,企业的工作考核制度不够完善或者考核不够严格,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改制后,企业的工作考核制度要修正完善,更要严格执行,做到奖罚分明,形成相互激励。要让员工充分认识,只有努力为企业工作,为企业多创造效益,才能为自己创造发展空间,为自己多创造收入。

改制企业分配制度和劳资关系要作相应的改变。改制前,企业是国家投资的,企业除了上交给国家税收外,企业分配制度主要考虑职工的工资和福利,,企业产生的利润都用作企业的再投资。改制后,企业是各股东投资的,企业除了上交给国家税收外,在保证发放员工工资待遇前提下,也要考虑股东的股金分红,还要考虑企业的发展资金。企业改制前,企业员工的聘用和解聘,主要是以计划经济的指导思想来进行,但是很难真正按照企业的需要来决定员工的聘用与解聘,企业改制后,企业员工的聘用和解聘,应该按照市场经济为导向,根据企业的需要来进行,依据劳动法来协调劳资关系。

3改制企业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

改制企业在营销管理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有:(1)面对激烈竞争的国内市场,如何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营销战略,尤其是竞争策略以保证销售额的实现;(2)如何改进营销组织和销售渠道的管理,适应新的营销战略,提高运营效率;(3)如何通过有效的销售政策调动销售队伍和经销商的积极性;(4)如何控制销售成本,以取得较好的投入产出比。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思考,以改变改制前的不利局面。

首先考虑制定市场策略,市场策略实际上是指公司的市场运作手法,是依据竞争需要制定的,应当能够如实地体现企业的个性化特点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对客户市场、竞争者市场、销售渠道以及内部营销环境的深入调研分析,确定产品战略及投入、产出和盈利计划,并制定市场开拓的具体策略和营销行动计划。

其次考虑重组营销组织,营销组织是对营销策略提供组织支持和保障服务的。根据新的市场策略和对目标市场的深入分析,对企业目前的营销组织提出整合方案,明确企业的整合营销模式,建立起新的内部营销组织和销售渠道,确定营销组织合理的集权、分权原则,明确有效的营销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进行部门的职能分解和岗位的职位描述,充分发挥组织的指挥、调度、协调、控制效能,提高营销组织驾驭市场的能力。

考虑培养销售队伍,所有的策略和行动都要落实到人去执行,因此销售人员的素质、技能便成为销售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培训工作长期化、制度化,有计划地对销售队伍进行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使企业的营销人员更新销售管理观念,掌握一定的专业营销技能,为企业培育一支能打硬仗的营销队伍,提高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并使营销策划方案能够顺利地得到贯彻和执行。

考虑营销流程、考评激励制度,营销流程、考评激励制度是营销管理体系中重要的支撑环节,有效的销售政策可以保证营销策略的有效执行。在销售政策上,根据企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的现实,对原来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完善,既保持政策一定程度上的延续性,又能起到鼓励销售人员的激励效果。营销流程、考评激励制度要做到流程清晰、目标明确、奖罚分明。

4改制企业需要实施扩张战略

改制企业在内部管理提升的同时,应该抓住机遇,以发展战略为指导,梳理内部管理,实施扩张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企业利润。企业在制定扩张战略之前,首先考虑企业所处的法律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综合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找出企业的发展机会,通过对行业市场吸引力和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分析,从而制定扩张战略。企业的扩张战略制定和选择要遵循科学谨慎的原则。

选择聚焦战略,即使用单一产品或服务的集中增长战略。聚焦战略就是企业通过集中自身资源能力和组织精力向特定的目标客户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该战略的前提思想是:企业业务的专一化,能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细分市场服务,从而超越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们。这样可以避免大而弱的分散投资局面,容易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选择多元化战略。多元化是一种使用最多、也最有吸引力的扩张战略,因为它创造了将存在于不同的经营业务价值链之间的战略匹配关系转变成竞争优势的机会,这些机会包括:(1)将专有的领先技能技术或生产能力由一种经营转到另一种经营中去;(2)合并不同经营业务的相关活动,降低经营成本;(3)在新进入的经营业务中借用企业原有品牌的信誉;(4)能够为自身营造有价值的竞争能力的协作方式而实施相关的价值链活动。实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其各业务之间的相关性越大,技术移植和降低经营成本的机会以及协同创造新资源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机会就越大,同时创建竞争优势的窗口就越大,获取战略匹配利益的多元化经营企业能够获得比各业务分别采用独立战略所获得的总和还要大的业绩。

选择一体化战略。通过收购同类企业达到规模扩张,是企业生产能力扩张的一种形式,这种扩张相对较为容易和迅速。这在规模经济性明显的产业中,可以使企业获取充分的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根据市场需要和生产技术可能的条件,充分利用自己在原材料、半成品的优势和潜力,决定由企业自己制造成品或与成品企业合并,组建经济联合体,以促进企业的不断成长和发展。企业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经营规模,由自己来生产材料或配套零部件,也可以向兼并供应商或与供应商合资兴办企业,组合联合体,统一规划和发展。一体化的战略利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通过联合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流程可以实现经济性,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稳定交易关系;(2)提供了进一步熟悉业务上游或下游相关技术的机会,这种信息技术的获得对原有业务的开拓和发展非常重要;(3)确保企业在产品、原材料等供给紧缺时得到充足的供应,或在产品需求较低时获得一个产品输出渠道。

5改制企业需要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能够凝聚和焕发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要真正成为一流的企业,就要借助企业文化力。美国幸福杂志曾深刻地指出: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战略也无法成功。

企业文化最主要是价值观念,要通过沟通来统一各员工的价值观念,在企业发展的问题上形成共识。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精神建设的关键,尤其是总经理以及管理人员价值观的统一,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开展的基础。如果企业的骨干人员缺乏价值观念的沟通,只凭关系和热情去运作一个企业,就会出现在重大关键问题上无法一致,彼此容易误解、猜疑、无法彼此信任的现象,严重的会导致经营战略无法实施。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事实上,强调的只是企业文化可能会给某种经营战略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并不是企业文化决定企业战略,而且企业文化的建立要经过长期的有意识的引导,因此要在相当长时间里以企业战略为指导逐步建立积极有效的企业文化。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结合企业固有的文化底蕴,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1)系统、清晰地提出在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构建等方面的价值理念,逐渐将企业文化理念转变成企业共有的核心价值观;

(2)对企业各个时期的思想、理念、思路等进行系统总结和提升,进行明确、具体、统一的阐释;

(3)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渐进式比激进式更易成功。其原因在于,渐进式变革往往以给人们带来一定变革的好处为开端,容易获得人们的支持,从而顺利推进下去,而激进式变革往往在开始时给企业原有的状况以较大的冲击,从而引起人们对变革的反对,阻碍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

(4)在企业内部形成较强的规则意识,建立企业各项制度,规范企业管理。以做事业的态度经营改制企业,全面实行制度化管理,慢慢转变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习惯,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5)在员工中建立传播企业文化的渠道和形式。

小结

企业改制前存在许多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企业改制后如何去克服和改正。改制企业依照现代企业制度去经营,提高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开拓思路,改变理念,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改变营销策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生存下去,在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实施适当的扩张战略,使企业发展壮大,并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真正树立起名牌企业。

参考文献

[1]郭国庆,成栋.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改制发展范文篇9

一、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现状

会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在各个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顶工作。随着国际投融资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会计国际化已日益成为各个国家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京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从新版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及内容来看,各项准则环环相扣、衔接有序,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

但是,在我国众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会计工作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如:

(一)管理模式僵硬。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地位缺失。

一些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不重视会计工作,造成会计部门的不健全和会计工作的杂乱无章。这使得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被忽视,造成会计信息不能完整、及时、真实地被记录。事实上,会计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影响到会计信息差异的大小。会计地位的受控性越强,受控制人的支配越具体,越容易受到非会计因素的影响(如控制者利益驱动的影响),会计信息差异就越大;控制会计的权力主体越多,会计的公正性就越高,会计信息差异也就越小。会计委派制、记账制提供的信息质量要高于会计企业身份制,因为支配会计的权力主体多元化。但总的来看,当前会计工作处于受单位负责人控制的地位,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各种目的,控制会计核算向非会计规范转变,大大削弱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扩大了会计信息差异。

(三)意识淡薄。

意识淡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的意识淡薄。部分企业领导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能按时报送出会计报表,完成报送任务就可以,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建不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甚至有的企业领导为了局部利益远,迫使或诱导会计人员说假话、报假数,以显示其“政绩”,取得“政治荣誉”,或逃避税赋,使会计人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遇。以至于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缺乏统一、规范的领导。

二是会计人员的意识淡薄。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会计约束机制由正式约束、非正式的约束等几部分构成。正式约束是指经济法规,会计准则制度等法律约束;非正式约束是指人们在长期经济活动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范,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规范、意识形态等。对会计信息差异的影响来说,突出表现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会计诚信度差等方面,当然会计职业道德匮乏与社会大环境有直接关系,社会不正之风和党政人员腐败对会计人员的价值观、道德意识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使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时不能规范进行,导致会计信息差异增大。

(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表现在:

(1)有的企业会计机构还不够健全、会计人员的配备还有欠缺、会计岗位设置还不够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

(2)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机构改革成为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企业中表现好的、技术全面的会计人员往往被分流,安排他职,从而因为岗位的变动,影响到会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一些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并不是向社会广招人才,公平竞争,而是把一些文化水平低、不懂业务、“听话”的人安排在会计机构,这些人不懂会计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只为了讨好领导,惟命是从,

不按规矩办,记帐随意,手续不清,资料不全,任意伪造。在是非方面,不坚持原则,对违法违纪行为不敢于制止和揭发,影响了会计信息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二、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一个企业的企业管理工作涉及许多不同的部门,其管理成效的优劣不是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它是企业若干部门共同执行的结果。由于会计部门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发生广泛、直接、连续的关系,因此,会计部门在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各部门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只有让会计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会计工作,就没有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具有复杂的内容,它包括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等等。它涵盖企业人财物、供产销每个方面。这些内容,错综复杂,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其中,会计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则是处于基础性地位的,这是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基本特性所决定的。因此,对会计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合理地分配劳动,以节约劳动时间。要科学地管理经济,就必须要进行经济核算,而经济核算的中心是会计核算。现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劳动分工和协作更细,更复杂,再生产各环节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更广,因此,只有通过会计核算,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各种有关数据和资料,才有可能组织企业经济的综合平衡,才能对社会生产进行反映和控制,做出科学预测,以指导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会计监督职能越来越重要。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和目的。会计监督是加强企业法规、制度的需要,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是企业经济有序运行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三)会计工作更具有政策性和科学性。

企业的任何一个经济活动都必须在企业长远目标的引导、约束、规范下进行。而企业的各项决策,又绝大部分直接地或间接地落实在会计工作中。因此,作为企业,必须加强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强和完善会计工作,强化会计部门的管理,使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会计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中的最大的效益,也就是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荣誉,并且还会实现各个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都是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而反映出来的。会计部门可以直接通过对企业的核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成果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不但促使企业决策者可以很快的了解当前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和欠债能力的高低,而且还可以发现企业风险的大小,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劣,使决策者在企业运行的很多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用最小的风险、最健康的财务状况来实现最好最大的利润。同时,还可以发现一些必要的问题,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一些相关依据。

四、会计工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会计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在很多人看来,一般会计就是记账、算账和会计报告,不具体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即使部分参与企业管理工作,也是财务经理们的事,其实,会计除以报表方式为其他管理人员提供公司经营信息外,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司管理之中,无论是进行成本核算、报账、记账,会计是企业预算执行第一个知情者和监督人,从材料采购到销售回款,通过预算、比较价格、信用管理、指标对比等,会计无不履行着监督的职能,无不参与于企业管理之中。

会计工作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专业工具,因此这项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人员进行,并采用较多的专业术语和专门方法,然而会计其服务对象并不是会计专业人员,其存在的宗旨除自身通过控制与监督有限地参与管理外,更多是为企业相关管理服务的,而这些管理人员并非都能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因此,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需要全面、真实、及时与可比,还要求对此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有用,则除自己能读懂外,还要求所涉及管理人员、相关利益者都要能读懂,如果其中包含有一些比较专业的信息,应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解释,使其他管理者能从会计提供的信息中读到其所需的相关管理信息,只有这样,会计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发挥更大的潜能。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决策者能够更方便的读取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决策。

因此,会计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管理工具,不仅仅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与结果,还通过预算、监督、参与决策等,参与到企业管理过程之中,作为一个重要管理环节来使用,作为履行此项工作的会计人员自己应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履行自己管理工作职责。

五、会计资料是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企业会计体系由五个分支组成:(1)财务会计,主要功能是对外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2)管理会计,主要功能是对内部管理者提供支持管理决策的信息。(3)成本会计,其功能具有二重性:一是为财务会计提供成本信息,以合理确定存货价值及计算损益,二是为管理会计提供决策分析中的基础信息。(4)税务会计,主要功能是依据税法计提税金,订立税务规划。(5)内部审计,主要功能是维护企业会计体系的客观性和安全性。

这些会计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在企业管理中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参考资料。对会计信息的会计分析既是制定计划的前提,又是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反映工作成绩、提出改进意见的主要手段。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所进行的会计分析,一是可以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二是可以发现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三是可以找出差距及原因进而提出对策。

六、会计主管是企业领导的左膀右臂

改制发展范文篇10

第一条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公有资产从企业中退出的力度,进一步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历史包袱和体制瓶颈,加快体制创新步伐,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条正确处理改革与规范的关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经营运作机制;正确处理国家法律法规与改革的关系,在企业改制中要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确保企业改制的顺利实施;要盘活存量资产,利用企业现有的房产土地,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总量;落实好妥善安置职工的各项政策,确保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第三条企业改制要坚持“一企一策”、稳妥推进、不留后遗症的原则,尊重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意愿。全区集体企业改制主要采取三种形式。

一、能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要保持企业的相对稳定,净资产较大的,力争企业职工全员入股,经营者多持股,买断企业产权,按《公司法》要求,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于规模小,净资产少的企业,提倡经营者或管理层一次出资买断企业产权。

二、鼓励社会自然人、法人成建制地兼并或承担债务式对企业进行合并重组。

三、对经营难以维系、严重资不抵债、职工长期不发工资,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多年拖欠的企业,在妥善安置职工的前提下,实施依法破产。

第四条企业改制涉及土地使用权的,必须经土地确权登记并明确土地使用权的处置方式。进入企业改制资产范围的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具备土地估价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备案。涉及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必须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土地使用权处置审批手续。

没有进入企业改制资产范围的实物资产和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等资产,改制后的企业不得无偿使用;若需使用的,有偿使用费或租赁费计算标准应参考资产评估价或同类资产的市场价确定。

第五条企业依据评估后的净资产状况严格制定改制方案。改制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改制的目的及必要性,改制后企业的资产、业务、股权设置和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改制的具体形式;改制后形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债权、债务落实情况;职工安置方案;改制的操作程序;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选择等。改制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必须由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报经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实施。

第六条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必须经有资质的中介组织对企业资产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并分别出具审计报告和评估报告。确定中介机构必须考察和了解其资质、信誉及能力,不得聘请改制前两年内在企业财务审计中有违法违规记录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得聘请参与该企业上一次资产评估的中介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不得聘请同一中介机构开展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

企业在改制前,必须进行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不得以财务审计替代离任审计。财务和离任审计应由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承担,分别出具审计报告。

企业必须向职工群众公布企业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结果,接受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

第七条评估后的净资产必须由主管部门下达资产确认书,企业对评估后的净资产按照以下原则和顺序处置。

(一)提留或支付职工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二)突出尊重历史贡献的原则。在改制过程中,可根据经营层作出的贡献情况,制定对经营层和经营者的奖励方案,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提交企业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形成决议后方可实施。对经营者和经营层的奖励比例不超过企业剩余净资产的20%。

(三)突出职工优先购买的原则。按照谁购买谁所有的原则,企业净资产在提留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奖励经营层后,剩余的净资产原则上由经营者、经营层和职工全部买断。一次性买断的,可给予20%的价格优惠,不能一次买断的,可以分三年付清价款,但不享受20%的价格优惠。

(四)企业净资产在提留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奖励经营层后,剩余的净资产职工不能购买的,可向社会法人或自然人转让,但不享受价格优惠。

企业净资产扣除(一)、(二)项后,剩余净资产按企业管理渠道上交主管部门。

第八条企业改革改制要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债权和劳动就业保障权。

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企业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形成决议,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广大职工群众公布,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后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员状况及分流安置意见;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及重新签订办法;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支付办法;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拖欠职工的工资等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处理办法等。

企业改革改制涉及在职职工劳动关系理顺、离退休人员权益保障的按以下原则处理:

(一)改制企业承接在职职工要依法接续好劳动合同,改制企业与留用职工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应不少于原劳动合同未履行的期限,留用的职工在改制前企业的工作年限应合并计算为改制后企业的工作年限,并不得向留用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不得强迫职工将经济补偿金等费用用于对改制后企业的投资或借给改制后企业(包括改制企业的投资者)使用;改制企业解除职工劳动合同要按照法律规定给予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并按规定办理失业保险备案手续。

(二)企业解除职工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计发办法,按职工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本人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部分按1年计算。

经济补偿金标准,按职工个人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实得月平均工资计算。其中,职工个人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计算;职工个人(含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企业月平均工资低于市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三)改制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按企业改制时的现行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四)改制后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并按时为职工足额交纳各种社会保险费。

第九条企业按照《公司法》整体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原企业的债务,由改制后的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企业通过转让部分产权,实现他人对企业的参股,将企业整体改制成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原企业债务由改造后的新设公司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