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升综合素养角度谈舞蹈表现力培养

时间:2022-11-09 04:29:28

从提升综合素养角度谈舞蹈表现力培养

摘要:舞蹈的主要载体是人的身体,其艺术表现形式是人体的姿态造型、动作以及构图等方面的变化。大专院校舞蹈教师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还要培养其良好的舞台表现力。本文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角度来培养舞蹈表现力,以强化培养效果,提升学生素养的同时,使其在舞台上有更好的表现,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综合素养;舞蹈表现力;培养

舞蹈是一门独立表演的艺术,对学生的形体、角色塑造、舞蹈技术、情感抒发以及艺术创作等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更需要学生有张力、有韵味的表现力。近年来,艺术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舞蹈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说是人们情感的表达和传递,学生不仅要有较好的舞蹈技术,还需要有良好的表现力,准确表达情感并传递情感,使舞蹈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舞蹈表现力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性

舞蹈表现力在舞蹈艺术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舞蹈表现力是衡量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标准,是衡量舞蹈精神内涵的重要标准,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可以说舞蹈表现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舞蹈表演的成功性。良好的舞蹈表现力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吸引观众,并将舞蹈的内涵和情感传递给观众,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同时,成功的舞蹈表演还有利于表演者的发展。

二、舞蹈表现力的主要特点

第一,舞蹈语汇方面的表现力。舞蹈语汇也就是舞蹈动作的有效延伸,是由很多的不同动作元素组成。在舞蹈的日常训练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表现不同舞蹈动作时的协调性,舞蹈表现力可以将动作和舞蹈语汇进行有效结合时,并在恰当的环境中增加自身对舞蹈的感悟,舞蹈的表现力也就得到提升[2]。第二,舞蹈动作。舞蹈动作有很多种,表演要根据需要表达的含义设计舞蹈动作,这就需要舞蹈表演者了解每一个动作的含义,才能使舞蹈更有内涵和深度。

三、从提升综合素养角度谈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一)培养舞蹈表演者的音乐素养

音乐与舞蹈不分家,教师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其舞蹈表现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利用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首先,可以增加音乐的视听训练。教师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就需要在平时增加练习,但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使用标准的音乐强化学生的视听能力。其次,注意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才能更了解音乐,进而感知音乐、表演音乐。舞蹈表演者需要一定的欣赏音乐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根据舞蹈选择音乐,或是根据音乐选择舞蹈,使音乐与舞蹈相互融合。例如:教师每个星期选择一节课或是两节课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要求学生说说对音乐的感受,运用舞蹈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又可以实现音乐与舞蹈的有效融合。此外,还应指导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舞蹈表演者不一定对音乐有深入的了解,但是一定要对音乐有全面的了解,了解音乐的基本形式和分类,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音乐的内涵,才能准确运用舞蹈表达音乐。

(二)对舞蹈表演者进行综合培养

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是从提升综合素养方面提高学生舞蹈表演力的重要方法。首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闹我国的人民,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在作为表演者进行舞蹈表演时,向观众传递正能量,提升舞蹈表演的高度,最终提升舞蹈表演力。其次,要注意加强舞蹈基本动作的训练,加强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技术动作要点,并且要求学生反复进行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最后,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舞蹈专业课程以及技术动作时了解更多与舞蹈有关的文化内容,提高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好的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其内涵。由此可见,在大专院校中,想要通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来提高其舞蹈表现力,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最终实现提高舞蹈表现力的教学目标。

(三)加强舞蹈技巧性内容的训练

加强舞蹈技巧性内容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为提升其综合素养奠定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首先,注意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打好舞蹈基础,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中,应从舞蹈的基本动作入手,反复进行训练,坚持有更好的训练效果。其次,在打好基础之后,利用影像资料进行反复练习,直到熟悉每一个舞蹈动作,不仅要使大脑对舞蹈动作产生深刻的记忆,还要让身体对舞蹈动作产生记忆,从而自然的做出舞蹈动作,提高舞蹈水平。最后,要将表现力融入到舞蹈之中,这就需要学生以优美的舞蹈氛围和熟练的舞蹈动作作为基础,与自身对舞蹈的感知力进行融合,完美的展示舞蹈,从而提高舞蹈表现力,增加舞蹈的吸引力。

(四)强化舞蹈表演者的心理素质

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对其舞蹈表现力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从提升综合素养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大专院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舞蹈表演不仅是表演者的形体以及身体动作的展示,也表现出表演者的心理活动。大专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舞蹈学习和表演质量,如果学生在表演中过于紧张或者是在表演之前情绪不佳、过于兴奋等,都会导致表演失常、注意力不集中、舞蹈变形或是表情不到位等问题,甚至会导致舞蹈中断。因此,为保证舞蹈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其作为表演者能够顺利完成表演,并能够保证舞蹈动作的准确性,表情到位,准确表达舞蹈中蕴含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疏导,提高学生表演自信心,使其勇敢面对观众,从而以高昂的状态表演舞蹈,利用强大的表演力吸引观众、感染观众,实现舞蹈表演的目标。大专院校从提升综合素质的角度培养学生舞蹈表演力,可以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角度入手,使学生的内心变得强大。

(五)提高舞蹈表演者的观察能力

所有的艺术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经过加工之后再回归生活,舞蹈艺术同样如此。舞蹈表演者只有不断的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收集良好的舞蹈素材,并从舞蹈艺术的角度出发,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使其与舞蹈融为一体,并且在表演时全身心投入,使舞蹈表演更具有活力。因此,大专院校在培养学生舞蹈表演力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使学生在看到一个生活中的动作时就能够联想到舞蹈动作,并运用舞蹈的方式对生活进行展示,从而使表演者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去表演,从而有效提高表演者舞蹈表现力。生活可以为舞蹈表演者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例如:现在的大专学生都喜欢通过网络购物,这其中就要包含服装,尤其是学习舞蹈的学生有着较好的审美观,教师可以通过网购服装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和思考,将网络中不同的服装类型与舞蹈结合起来,要求学生通过挑选合适的服装来突出自己的形体特点,使舞蹈表演更加成功。这样的培养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能够在舞蹈表演中增加服装与形态的协调性,从而提高舞蹈表现力,更好的展示舞蹈、抒发情感、传递情感。

四、结语

影响舞蹈表演者表现力先天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后天对表演者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因此,笔者认为,大专院校在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培养舞蹈表演者的音乐素养、对舞蹈表演者进行综合培养、加强舞蹈技巧性内容的训练、强化舞蹈表演者的心理素质等,从提升综合素养的角度对学生舞蹈表现力进行全方位培养,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舞台表现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文英,王顺熙,何灵捷.影响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34):247-248.

[2]张杰.体育舞蹈选手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3]张达成.论体育舞蹈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7,(12):80-81.

[4]李韵葳.学生艺术表现力及综合艺术素养在舞蹈教学中的培养探究[J].戏剧之家,2016,(08):162-163.

[5]朱秋涛.基于大学生表演能力的舞蹈教学改革研究[J].北方音乐,2017,(03):225.

[6]秦滨.浅谈大学舞蹈教学节奏意识培养策略[J].大众文艺,2018,(12):181-182.

作者:李婷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