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发展之路的思考与探索

时间:2022-05-30 06:11:00

现代物流业发展之路的思考与探索

物流是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动而产生,是随着市场经济完善而发展的。国际物流业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机制,交通运输、信息通信、仓储、包装和配送等各行业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加强,市场物流网络逐步扩大,建立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乡一体的流通网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有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成长。本文就我国如何提高现代物流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降低物质消耗,培养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效益,谈谈个人浅见。

物流业问题多多

分而治之是大碍

我国物流业虽然起步比较早,但发展却很不理想,特别是一些大中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从传统储运向服务转化的问题上进展迟缓,运输网络不健全,除部分物流企业物流整业有所加强外,大部分还基本停留在处理传统的储存和运输服务的水平上,跟不上客观形势的需要,适应不了现代物流信息网络,极大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物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技术水平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国物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体效益较差。我国物流行业管理多年来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使原本是一个系统资源的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统辖。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物流企业的低效运作,使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物流业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地对物流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物流的社会化进程,制约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发挥不了物流的整体效益。

(二)物流企业基础设施不配套,自动化网络化程度低。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自动化信息程度低,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等服务。在物流过程中,多数企业难以做到在预定时间送货,并经常出现断货、对客户的响应不及时等问题。从而造成物流组织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低,配送成本高,客户满意度差,盈利能力低,严重影响了行业发展。

(三)物流企业规模小,整体物流规划不够理想。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管理又比较分散,物流部门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每个部门都自成体系,缺乏整体物流规划,加上大多数物流企业运营方式单一,综合性物流公司很少,使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配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的降低和物流成本的上升,造成物流环节上的浪费,管理成本加大,因而导致了我国物流业整体效益不佳,竞争力不强。

(四)物流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影响物流效益。当前我国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缓慢,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从而很难为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一体化。

(五)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比较缓慢,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较少,而且层次较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据统计,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lO所,占全部高校数量的1%;硕士、博士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训的缺乏,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级物流人才较少,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未来前途

整合、协调是关键

近几年来,国外在实现物流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也已开始起步,但是实现物流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为使我国物流与国外物流企业开展竞争,应当采取“扬长避短”的办法。在实现物流现代化问题上,要从发展区域性物流集团公司和软件建设着手,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形成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网络、培养高技术物流管理人才,增强物流的整体能力,树立以客为本的经营理念,增强我们在国际物流市场上的抗衡能力,使我国的入世成为振兴我国物流业的良好机遇。

(一)构建物流集团,增强国际抗争能力。中国加入WTO之后,给我国物流业即带来了机遇,同时又面临新的挑战。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快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出要将现代物流培育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已成为国内政府部门和企业关注的焦点和投资热点。为了大力推动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现代化的进程,一是组建运输物流集团公司,形成辐射全国铁路、水运、公路联运网络,在速度上、成本上、管理上占据竞争优势。二是建成全国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全国连锁网点提供物流配送,同时还可尝试开展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三是组建区域性仓储集团公司,在主要港口码头和交通枢纽建立大型仓储,以适应日益扩大的物流量,为企业提供仓储服务。四是建立物流信息网络,为用户提供配送、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和技术咨询为一体的新型物流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我国物流业竞争优势,增强国际抗争能力,壮大的发展我国物流业。

(二)改进物流管理方式,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在物流管理上,重点制止行业保护、地区封锁和有碍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维护供需双方特别是用户一方的正当权益。政府应加强物流市场准入管理和日常监督管理。物流市场准入管理,即规定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进入物流市场。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初始阶段,就应该明确物流市场的准入条件,事先避免引起市场混乱的因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物流企业资质要求,物流企业的市场准入环节却繁琐,仅运输从业许可,企业就需道路运政机构、水路运输机构、铁路部门、民航部门、交通部门、外经贸部门批准,其他还涉及工商、税务、土地、公安、海关等多家部门的许可。因此,发展物流产业,应明确一个物流主管部门,或者建立高效的行政审批联席制度,减少企业在政府的办事环节。日常监督管理,即对物流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的监督管理。由于现代物流涉及几乎所有物资,供应链环节众多,因此监管部门也很多。对物流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应由政府各职能部门依照自身职责进行,但是,物流企业的退出情况,应由一个部门掌握。因此,政府应确定一个物流主管部门,并界定物流主管部门的职能及其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分工。同时还要搞好服务,主要是考虑我国的物流现状还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反映仍有许多困难和障碍。有关部门要从规划建设、技术改造、查验通关、交通管制、工商管理、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以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搞好协调服务。

(三)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化建设,促进物流快速发展。物流设施、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是现代物流的支柱。由于管理体制上的原因,我国至今未形成统一的物流信息系统。国家邮电通信业高速发展,给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应该把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和制定物流技术标准放在优先的地位来抓好。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物流企业实现物流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发达国家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不仅其自动仓库、自动分拣系统都必须由计算机控制,而且在业务经营、库存管理、运输管理等方面也都普遍实现了计算机化。我国大型连锁超市为实现商品条码激光扫描进行计价结算的需要,都已配置计算管理系统,并可与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联网,构成信息网络,进行信息处理和交换,控制着整个物流过程,以保证对客户实施准时配送,并合理控制商品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四)建立全国物流网络,提高运输整体水平。我国铁路线四通八达,公路纵横交叉,水路更是河道纵横与长达1.8万公里海岸线相衔接。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地处全国大中交通枢纽的100多家商业物流企业,共同组成一个全国性的物流网络,签订了中转联系协议,并决定每年一次召开物流网络会议,这个辐射全国物流网络的建立与发展,对确保商业物流的货畅其流、四通八达,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商业体制的改革和物流市场的形成,这个属于商业系统部门所有封闭式的物流网络,已不能适应大商业、大物流的需要,加上原有的物流网络的物流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的已经转制,有的经过改组,不再担任商品的转运任务,仍从事物流业务的物流企业也已面向社会。我国幅员辽阔,对原有的物流网络进行重组,建立辐射全国、适应大商业发展需要的物流网络,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加快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为物流业发展奠定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物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一是组建物流管理大学,形成物流管理教学体系,培养硕士、博士生层次的高级物流专业人才。二是在相关大学和学院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三是政府应当加大对物流人才培养的支持和投入,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加强物流学科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不同层次人才。企业应当积极谋求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强内部相关人员的培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对优秀人才的奖励机制,为物流业发展创造好的环境,进一步增强我国物流业竞争优势和抗争能力,壮大和发展我国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