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体制创新路径

时间:2022-01-03 09:16:18

现代农业体制创新路径

一、江西省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江西省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机遇

1国家的“三农”政策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宏观环境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了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并逐年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江西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将沐浴着国家支农扶农的春风。

2国家对土地整治工作的大力推进,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供了平台土地整治已作为我国促进区域用地结构优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已成为了保发展、保红线、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平台。土地整治着眼于区域整个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对区域“田、沟、路、林、渠、城”的统筹布局,提升土地对社会经济的供给能力。消除制约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培肥耕地土壤,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土地整治的重点内容,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江西省“十二五”期间要完成1377万亩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明确了30个县(市、区)为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可以预见,国家将聚合各类资金,建设一批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这为江西省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改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3“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战略的提出,为江西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抓手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和谐秀美乡村建设作为推动农村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提出了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家庭与邻里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的“五美四和谐”的目标任务,并制定了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城镇和农村统筹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工程、和谐文明村工程、文化惠民工程、贫困群众帮扶工程、深化改革工程、党的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融农村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为一体,这为江西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工作抓手。

2、江西省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挑战

1农业自然资源日趋紧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江西省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阶段,工业化、城镇化都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定的农业资源,虽然江西省大力开展了“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努力实现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占一补一”,但“占优补劣”的现象较为普遍,建设占用的主要是良田沃土,而补充的基本上是低质量的耕地。因此,全省的耕地质量可能出现不断退化的趋势,农业自然资源会日趋紧缺。

2传统农村社会的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的趋势不可逆转,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的现象不可避免。江西省常年外出务工农民773万左右,约占全省农村人口的32%,这些外出的农民绝大部分是年富力强、有文化、有见识的农村劳动力主力,留守的基本上是“386199”部队(妇女、小孩、老人)。因此,江西省传统农村社会的劳动力优势在逐渐丧失,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就是最好的例证:20世纪90年代,农业劳动力的价格一般为每天15元,到2007年,上升到每天50~60元,目前已超过了100元。另外,由于坚守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些人群的传统观念和习惯根深蒂固,对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方式吸收转化能力差,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

3农业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一是全球气候的变化异常,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难以预料。二是农业生产是一个生产周期较长的经济活动,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先天不足,而农产品市场难以预测,农产品价格容易波动,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不够稳定。三是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宏观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农业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难以预料,影响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

4农业基础设施的相对薄弱,难以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是农业生产的基本保障,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是抵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实现旱涝保收的主要设施。然而,江西省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中低产田达1600万亩,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病险率高,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田间灌渠不配套,农田灌溉效益衰减严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重大动植物疫情的发生几率加大,农业防灾减灾压力较大。邱爱保利用小波变换对江西省1949~2009年农业自然灾害变化率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就表明近年来江西农业自然灾害日益频繁。

二、江西省现代农业建设的机制体制创新

1、创新农业经营制度,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市场风险抵御能力

1鼓励土地资源要素的流转与优化配置规模化、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实现标准化和商品化生产的基础。在推进土地整治、零星分散田块向集中连片转变、加强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原有家庭承包地分散经营的状态。要在确保农户土地承包经营基本利益的基础上,鼓励农户采取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和“种养大户”或“小农场主”的形成,积极探索“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红”、“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按股分红”等股份制利益分配模式,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2坚持农户的经营主体地位不变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庞大,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城镇化和工业化来实现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转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土地还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产资料。简单地依赖几千亩、上万亩的农业园区(即“大园区、大业主”)来推进江西省的现代农业建设,是不现实的,必须立足于以农户为主体的“大基地、小业主”模式,农民既是参与者,更应是受益者,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创新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积极探索诸如“六统一分”(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投入品配送、统一疫病防控、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市场营销,分户适度规模种植养殖)的运行形式,把分散的种养殖农户组织起来,进行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化经营。

3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组织平台,是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载体,不仅能节约农产品从产出到消费过程的中间交易成本,而且能把由交易成本节约而形成的经济剩余保留在农业内部,从而增强农业自身的积累和发展能力,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加大对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加强合作社治理结构和民主管理的指导,在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活力与效率的同时,确保作为社员的农民经济利益得到维护,民主权利得到保障。4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健全的市场流通体系是实现现代农业商品化的保障,政府应加大对现代农业市场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农产品的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和市场的调控,应及时采集、分析、预测和农产品产前、前中、产后的信息数据,通过宏观调控防止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创新农产品高效流通机制,探索类似于“市场+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超市(农超对接)”的营销模式,降低流通成本,稳定现代农业的经济效益。

2、创新强农惠农机制,集中资金破解“瓶颈”,培育现代农业发展内在动力

1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作为弱势产业,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已是一个国际惯例。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农业财政支出金额一般都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25%以上,特别是日本和以色列等农业发达国家的这一比值更是达到45%以上。江西省农业财政支出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近年来虽不断增加,2007~2010年分别是145%、194%、18.51%和19.25%,但与国际扶持力度,还存在较大差距,应加大扶持力度。

2找准强农惠农政策的切入点,提高资金投入效应,避免“过程性浪费”要开展江西省现代农业建设的专题调研,找出制约江西省现代农业建设的“瓶颈”所在,对于制度性“瓶颈”,可通过改革创新消除壁垒,对于硬件“瓶颈”,却可通过集中投入,加以完善与改造。各地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硬件条件有所不同,必须把准脉、用对药,有针对性地加大投入,才能发挥强农惠农政策“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3以土地整治为抓手,构建强农惠农的协同机制,完善现代农业的生产条件和物质基础土地整治是立足于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优化,完善现代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平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用地整理、种粮大户粮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都必须落脚于农田,其实都属于土地整治的范畴。要改变各部门各自为政、零敲碎打的“撒胡椒面”现象,统筹规划区域现代农业的强农惠农项目,可探索类似于“涉农资金项目联席会议”的协同制度,按照“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要求,遵循“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归口申报、各司其职”的原则,聚合发改、财政、农业、国土、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部门管理的项目与资金,统筹安排,实现项目互补,形成合力,实现区域整体现代农业发展内在动力的培育。

3、重点攻关绿色农业的关键技术,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含量

1加强绿色农业关键技术的攻关发展绿色农业,是江西省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现代农业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而科技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关键支撑。在逐年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的基础上,要重点针对江西省主要绿色农业产业,围绕植保、土肥、良种、加工等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行绿色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力度,建立绿色农业保护区,引导鼓励保护区域内企业实行清洁生产,还要重视绿色农业的环境建设的科技应用,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提高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完善和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要改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有活力、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普遍缺乏动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政府扶持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由于农业生产的经济比较效益明显偏低,农户对先进科技的应用积极性并不高,农技工作者要完全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生存,难度很大,且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国家在推广应用减缓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科技中要承担应尽的义务,因此,必须强调国家对农业科技推广的财政扶持,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加大现代新型农民培育力度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主体要素,农民才是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真正的实施主体,他们对农业科技的掌握与应用是提高江西省现代农业科技含量的关键因素。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投入的引导,构建有效的新型农民培训经费保障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建立政府引导、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养一大批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的新型农民,通过提高广大农户对农业科技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来提升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

作者:陈美球黄建伟段萍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