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

时间:2022-03-08 10:03:24

信息化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壮大,现代社会的很多领域都开始与信息技术融合,由此形成了信息化环境。而农业经济管理因为技术水平限制,在信息化发展进度上要弱于其他领域,所以如何加速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相关部门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此进行研究具有推动农业经济管理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

1.信息化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问题

1.1信息处理难度大。农业经济产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不同类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相应在管理工作中,单纯依靠人工对所有信息处理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巨大负担,同时无法保障信息处理结果的质量,说明信息处理难度较大。例如某地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一般需要对整个季度的经济信息进行分析、评估,而因为信息量庞大、复杂,所以工作人员即使每日每夜赶工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出一个可靠的结果[1]。1.2农民信息化意识薄弱。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必然要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中,使农民成为信息技术的管理者,通过信息技术来反馈相关信息,或提出相关建议等,但事实上我国农民群体普遍存在信息化意识薄弱的现象,即绝大部分农民都不重视信息化技术、不具备信息化技术操作能力,甚至认为农业经济与信息化技术没有关系。这一条件下就导致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建设受到巨大阻碍,很多农民无法接受信息化管理方式,更愿意在传统管理体制内进行经济生产活动,而这些表现会直接导致农业经济产出效率、水平降低,因此需要进行优化。1.3缺乏专业管理者。即使在信息化环境下,农村经济管理依旧需要人工作为支撑,即人工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来进行管理决策,由此为了保障农村经济管理质量,相关管理者必须具备充足的专业水平。但事实来看,很多实行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地区,都缺乏专业的管理者,原因在于绝大部分的专业人员不希望留在农村地区进行工作,其更向往城市环境,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岗位长期空缺,信息化建设自然受到阻碍。

2.信息化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

2.1先进技术的引入。面对数量庞大、复杂度较高的农业信息,单靠人工已经无法满足经济信息处理需求,因此需要通过一些先进技术来替代人工执行信息处理工作,例如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属于智能技术,具有与人类逻辑思维类似的智能逻辑,在智能逻辑的作用下,人工只需要将相关信息导入大数据技术系统,等待系统的分析结果即可,同时大数据技术系统的应用在处理能力、准确性、稳定性上都远超人工信息处理能力,因此采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解决信息处理难度大的问题。例如某农村地区就采用大数据技术来进行农业经济信息处理工作,重点分析每季度地区农业经济走势,根据技术系统运作表现来看,一年内系统分析最长耗时为1h,错误率为0,证实大数据技术应用比人工模式更加可靠。2.2强化农民信息化意识。实际上,现代农民之所以存在信息化意识薄弱的问题,是因为农民对信息技术不了解,不知道此类技术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与影响,所以要强化农民信息化意识,就要先让农民了解信息技术的作用。对策上,首先可以在农业地区大力宣传信息技术,让农民初步形成信息技术概念,其次可以无偿组织部分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在培训中通过案例来展示信息化技术的具体作用,加深农民对信息技术认识,同时引起农民对此类技术的重视,最后要逐步将信息技术引入农业生产过程当中,让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融为一体,落实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针落实。2.3专业管理者的培养。专业人员对城市的向往是其自身的选择,我们不能强加干涉,但为了弥补农业经济管理中专业管理者岗位上的空缺,就需要通过培养方法来进行优化。首先在农民信息意识得到强化的条件下,以当地农民群体为基础,对群体中的年轻一代进行信息化技术培养,其次在培养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去除不必要的部分,这有利于培养速度,能更快地弥补岗位空缺,由此即可培养一个具有充足专业水平的农村经济管理者。

3.注意事项

为了让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策略落实,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三大事项,下文将对三大事项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1基础设施建设。众所周知,网络在本质上是由网络信号组成的,而网络信号来源于各种基础设施,例如信号发出装置、接收装置等,由此说明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步骤,同时在基础设施与网络信号的关系上,设施的数量、性能会影响到网络信号的覆盖面、强度,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必须对设施数量与性能进行管理,使农民或管理者在信息化运作中有良好的体验,这样才能更快速、更有效地实现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目的。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都不完善,甚至有部分地区根本没有网络基础设施,这一条件下,建议相关部门对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完善,让网络覆盖农村地区。3.2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成本,而现代很多相关部门认为该项建设工作的成本不需要太高,通过少量成本进行重点建设即可。但事实上,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概念是面向全体农民群体的,在以上建设策略上,会导致某些农民无法享受信息化服务,也无法通过信息技术来反馈信息,因此在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扭转以上策略中体现的错误认知,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让每个农民都能享受到信息服务下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这样才能彻底贯彻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仿真。3.3信息化建设下的制度改革。在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完成之后,农民及管理者的行为、观念等都会发生变化,即信息化会导致农业生产行为、经济运作方式、管理工作的可操作空间等发生巨大变化,相应传统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就无法保障农民、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性,代表农村经济管理存在漏洞,容易带来风险,例如某地区在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之后,曾连续两年遇到某农户谎报收益,以降低自身税收额度的问题,而农户之所以能连续两年都实现这一行为,原因在于该地区的经济管理制度比较传统,无法核实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这一条件下,就有必要对信息化建设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在其中增加网络监管手段,并设立相关的规章制度,由此通过网络监管手段,可以核实各类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等,如果发现问题则依照规章制度来进行处理。

综上,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发展造成了巨大限制。而通过本文提出的策略,可以改善现存问题,使农业经济管理得到优化,同时策略的使用加强了农业经济管理的能效,这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有序发展。另外,针对文中提到的注意事项,相关部门应当保持重视,否则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李梦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分析[J].山西农经,2016(08):44-45.

[2]王战.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J].山西农经,2016(09):15.

作者:王安石 栗琪 单位:1.费县信访局 2.费县马庄镇人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