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领域新平台建设思考

时间:2022-02-22 10:31:48

农业领域新平台建设思考

摘要:文章以贯彻国家大型设备开放共享精神为出发点,阐述了技术方法创新平台建设的背景,明确了该平台的基本工作任务,如提升设施运行效率、推进全面开放共享、完善均衡人员体系、支撑领域科技发展等,并提出了加强研究经费支持、推进运行绩效管理、探索人才引育模式、强化仪器配置管理等加强技术方法创新平台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领域;技术创新方法;科技平台;仪器共享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发表的讲话指出,“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要求,“对于通用科学仪器设备,通过建设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方式,集中集约管理,促进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农业领域科技平台体系需要结合科技创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数学、信息、物理、化学等的学科辐射融合为方向,搭建聚焦试验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平台[1],进一步提升重大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大型设施设备管理使用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性能装备对科技创新的支撑效能,集聚要素、协同攻关,助推其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与创新高地[2]。

1技术方法创新平台建设的背景

1.1贯彻国家大型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精神的基本要求。科学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其应用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标志。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5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7.3万台(套),年均有效工作机时为1157小时,利用率为72.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000多小时、187%的利用率[3]。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虽然已经建立了基本的科研平台体系,购置了千余台(套)5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但与院外单位之间、院内不同研究所之间、同一研究所不同平台之间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率有待提升,大型仪器的年均有效工作机时仅为1204小时,利用率75.3%[4]。因此,要加快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和开放共享水平。1.2应对农业学科“后发”属性的创新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科学和技术高度融合,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与此同时,现代科技的革命性突破、高水平科技论文的发表越来越依赖于大科学装置、重大工程设施等科技基础平台支撑,依赖于先进的实验手段和科技基础数据信息观测、计算等综合分析处理能力。农业科学作为交叉学科和“后发”学科[5],越来越受到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等“先发”学科通过仪器设备等带来的辐射影响。世界发达国家的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大多采取“公共平台+预备实验室”的模式[6],高度重视仪器公共平台建设,并对仪器设备进行集中管理。1.3深入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开放要求。农业科研工作既要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前沿和农业农村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重大需求,也要强化科研管理,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集中和网络化管理,提升研究所的主体责任意识和专业化服务能力[7],大幅度提高设施平台的利用率,为农业科研的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因此,有必要建设一批技术方法创新平台,并以此为核心,集聚传统农业科学领域之外的专业人才,构建专业型支撑人员团队[8-9],加强设施设备功能开发与全流程解决方案构建,强化技术、方法、标准等研发。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精神,提升科研机构大型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开放共享水平,有必要启动建设技术方法创新平台[10]。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研机构必须紧跟引领国际农业科技发展前沿,打造一批水平高、装备强的学科公共实验室,缩短与世界先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差距,支撑未来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跃升国际一流水平。

2技术方法创新平台建设的任务要求

农业领域中的作物、园艺、畜牧、兽医等一级学科以及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农业机械等学科,要通过技术方法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设施设备使用效率,推进全面共享,建设支撑团队,开展试验方法学研究,统筹学科发展与科学探索,为一线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依据科研机构学科设置,建设具有不同侧重点的功能单元:一方面,提高科学研究效率,降低创新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提升科学研究工作水平,在机会成本和边际效益核算上取得先机,夯实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基础。2.1提升设施运行效率。以科研机构已有的大型设施设备为依托,辐射带动其他低单价的仪器设备,搭建功能专业化的设施群、操作流程化的仪器序列,完善前期材料处理和后期数据分析等环节,全试验链条部署,全面提升平台运行机时、使用效率,提高测试化验处理能力。2.2推进全面开放共享。落实国家开放共享要求,搭建基础法人级物联网,并与国家大型设施设备共享网络对接,原值在50万元及以上的仪器设备全部对外开放,50万元以下的设备依据高效自愿的原则进行择优共享,为机构内外的科研与企事业单位等提供测试化验等技术服务。2.3完善均衡人员体系。组建由专业从事化学分析、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等支撑类人员构成的技术创新团队,设计系统性测试分析流程,有力支撑全院各科研团队的科学创新,与科研类、管理类、转化类人员形成有机互补、均衡发展的人员体系。2.4支撑领域科技发展。明确中长期试验技术研究的方法学科体系,引进培育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技术,强化方法学研究,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可能性,提升整个学科集群的创新效能。

3技术方法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

落实国家文件要求,充分利用大型科研仪器设施资源,在学科的科学方向和技术手段两个交叉维度,建设技术方法创新平台体系。一方面,完善开放共享机制,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提升设施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的使用率、开放率,为农业科研机构乃至社会提供高水平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开展方法学研究,持续拓展设施设备测试功能和应用范围,持续提供新方法、新技术,有力服务机构自身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提升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为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基础支撑。3.1统筹布局,梯次推进。对于作物、园艺等学科,统筹农业科研团队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的技术分析需求,“十三五”,主要依据优势单位已有大型设施设备、共享类平台建设等基础,部署功能单元;“十四五”乃至中长期,主要依据学科体系布局及科研机构发展方向,调整完善平台的系统性布局。3.2定位清晰,试点先行技术方法创新平台立足。设施设备特别是大型通用仪器的集约化管理,建设专业支撑人员队伍,开展方法学研究与服务,以试验技术进步支撑和引领科技创新,其建设应优先选择一批设施设备相对集中、共享基础好、人员梯队较稳定、机制建设较为完备、具有一定优势特色和引导示范效应的科研机构进行,待模式与机制运行成熟后,再逐步推广。3.3科学管理,务求实效。对标康奈尔大学、中国科学院等试验技术研究服务先进平台,技术方法创新平台在仪器设备购置上享受优先权、在支撑队伍建设上强调专业化、在技术研发服务上强化引领性,以建立特色考核指标体系为核心,完善建设运行管理机制。通过通用类设施设备开放共享,避免固定资产重复投入,提升科研工作效率;通过大型、专用设备功能开发与技术服务,推进学科交叉,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4加强技术方法创新平台建设的建议

4.1加强研究经费支持。在建设运行期,农业科研单位依托自主经费,对入选技术方法创新平台开展的方法学研究给予支持,稳定支持支撑团队开展技术服务、功能单元强化、设施设备功能开发、实验室运行咨询等。同时,也通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推进平台设备开发、试验技术研发、系统性试验程序设计等工作。4.2推进运行绩效管理。在运行期,以5年为周期,对技术方法创新平台进行考核评估。与科技部、财政部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相结合,对于开放共享有力、运行效果好的技术方法平台,可根据服务效果享受绩效后补助资金支持[11],并在申请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科研设施与仪器运行维护经费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4.3探索人才引育模式。明确技术方法创新平台内团队人员的支撑类人才定位,同步享受国家和农业科研单位内部的人才招聘、引进、培育等政策支持[12]。在初期,考虑科学和技术“双肩挑”人员的使用。同时,畅通支撑类人员职称晋升渠道。4.4强化仪器配置管理。结合各功能单元设置、支撑团队技术优势,以及前沿、交叉、新兴学科发展现状,协调基层法人单位,由技术方法创新平台通过各种仪器设备购置渠道,统筹大型设施设备购置[13],强化集约化管理,形成适用广、全流程、各具特色的设备群和配套技术体系。

作者:刘涛 刘建安 魏延迪 熊明民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