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汇率对贸易与投资的影响

时间:2022-12-11 05:18:29

议汇率对贸易与投资的影响

本文作者:陈清河工作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金昌市中心支行

汇改有利进口金昌市主要外贸企业金川集团是典型的进口型原材料企业,且99%的产品在国内市场,选取其为样本企业。6年来金昌市进出口额及其在全省的占比逐年增长说明,汇改对大额进口原料行业是有利的。汇改为原材料进口型企业获取境外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伴随着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进口原料人民币成本日益下降,金昌市进口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持续高位波动的同时,涨幅更大。经调查,样本企业作为进口类原材料企业,人民币升值可承受范围“没有上限”,人民币升值越高,节约成本越多。以2011年进口数据为例,2011年进口额为44.90亿美元(人民币中间价为6.4588),2011年样本企业共花费290亿元人民币用于进口,2011年样本企业利润为42亿人民币。这就意味着人民币每升值1%,便可节约资金2.90亿元人民币,利润上升6.90%,该比例随着汇率的上升呈递增态势。

汇改对样本企业出口影响不大在国外市场占比很小的情况下,汇改对企业出口影响不大。5年来金昌市出口额呈波浪式变化,并未与汇率变动呈现明显的相关性,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国际市场产品价格,2006-2011年出口额分别为15578万美元、15586万美元、8511万美元、33382万美元和也表明人民币升值对进口型原材料企业出口的影响有限。2011年,样本企业出口收汇额为28303万美元,是2009年3.33倍。数据显示在金融危机影响淡去后,金昌市出口情况明显好转。可见影响样本企业出口的主要因素还是母公司的经营决策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汇率变化引起的出口额减少非常有限。以样本企业2011年出口数据2.83亿美元计算(人民币中间价为6.4588),2011年出口货物收汇18.28亿人民币,占营业收入的1.50%。人民币每升值1%,少收入出口货款0.1828亿元人民币。由于样本企业产品主要为内销,所以说,人民币升值对样本企业出口的影响是存在的,但总体来讲,十分有限。

汇改利好对外投资汇改以来尤其是二次汇改以来,金昌市企业境外投资开始持续活跃,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发生境外投资外汇登记及增资业务8笔,金额合计20.23亿美元,汇出金额合计14.07亿美元。而截至2010年5月底,金昌市境外投资总额仅4.91亿美元,是存量投资额的4倍多。汇率变化对于境外投资影响与对进口影响正相关,样本企业汇出额14.07亿美元,其中人民币购汇7.67亿美元,按6.4588的人民币中间价计算,样本企业购汇用人民币49.54亿元。这就意味着人民币每升值1%,便可节约资金约0.50亿元人民币,该比例随着汇率的上升呈递增状态。这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一次汇改初期,企业顺风顺水,迈大步前进,大大忽视了风险的防范,2008年以前企业基本未采用金融工具规避或管理汇率风险,许多企业根本不了解外汇掉期、境外NDF等金融衍生产品,更谈不上使用。对远期结售汇,多数企业认为银行提供的远期结售汇报价与企业预期和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办理成本较高而排斥对其的使用。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到来,才让企业真正认识到金融工具使用所带来的实惠。调查显示,2008年样本企业通过使用外汇金融产品减少汇率损失150万美元,利用进口押汇、定期存款和远期售汇组合业务节省付汇成本约3700万美元。企业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汇改调查显示,一次汇改后企业被政策推着走,经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二次汇改后的企业迎着人民币升值之风而行,愈走愈勇。2010年伴随二次汇改推开,企业明确了经营思路,两条腿走路,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齐利用、共发展。一是充分利用金融理财产品。在规避汇率风险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从银行获取的不仅仅是结算服务,开始追逐融资、避险及理财等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二是充分利用ODI,为企业获取稳定货源开道。二次汇改后,企业借二次汇改的东风,截至2012年5月海外项目增资8次,投资额达20.23亿美元,特别是2011年2月成功收购澳门投资,更名为金川国际登陆港交所主板市场,成为甘肃省第一家在H股上市的企业。三是通过海外设立子公司,开辟出口新途径,合理规避汇率风险。2009年该集团公司通过对境外设立子公司——美国公司追加投资,启用了美国公司海外平台,开始了海外代销业务。简单地讲,就是国内先将货物以寄卖方式出口至美国公司,再由美国公司在海外存储售卖。好处是一方面国内公司提前锁定收益,另一方面也同时规避了可能的汇率波动风险。2009年该子公司就拉动境内母公司出口额达5866万美元。四是灵活选择国内外原料配比,综合降低企业成本。样本企业虽然是进口型原材料企业,但自身也进行资源开发。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疲软、有色金属价格下跌的情况下,该企业把握时机,扩大了海外进口量,虽然2009年进口额仅为27.48亿美元,但同期原料价格仅为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四分之一。可见,灵活选择国内外原料比例,也是降低企业成本的途径之一。面临的问题一是企业不能冷静面对机遇,盲目扩大进口。从近年来的数字我们很容易看到企业大踏步扩张的步伐,样本企业原料对外依存度超过50%,这就为企业埋下了隐患,如何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货源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样本企业为资源开发企业,海外投资存在巨大风险。海外投资原本就要面临东道国政治、文化、经济等政策风险,况且又是要输出东道国资源,就更增加了投资所面临的风险。比如东道国发生政治风波、战乱等,都有可能造成后期无法取得收益,前期投资无法收回的情况。三是汇率优势掩盖了企业真实成本变化情况。由于汇改后人民币持续升值,从数据可以看到,仅人民币升值就可以为企业带来超过20%进口额的成本缩减,企业盲目乐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积极性。建议一是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势在必行。要进一步加大“以质取胜”、“外贸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力度,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尽快提高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制造能力与竞争能力。有效运用税收、补贴等财政政策手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尽快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努力降低换汇成本。二是政策扶持企业“走出去”做大做强。加强外汇政策宣传,采用政策通报会、媒体宣传和定期举办各类境外投资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使企业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对信用较好的外向型企业,尽量给予政策倾斜,扩大其跨国经营在资源配置上的自主权。三是提高对汇改的认识,而不仅仅停留在价格层面。扩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动幅度后汇率更具弹性,今后应该更加注重引导企业提高对汇改实质的认识,注重经济对汇率的控制力。近年来我国与一些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货币互换、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等都是汇率改革的深化,要进一步引导企业顺势而为,充分利用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