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促进和投资促进国际经验及借鉴

时间:2022-12-01 04:42:00

贸易促进和投资促进国际经验及借鉴

一、政府在贸易促进和投资促进中的作用综观经济发展史,政府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协调管理和政策激励能动地影响了一切经济活动.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在政府的积极刺激下取得经济进步的.近30年来,政府的作用总体上呈加强趋势.OECD的报告明确强调了政府为企业提供商业环境并影响其竞争力的作用.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学院的国家竞争力评估中,都将政府作为决定一国经济竞争力的八个基本因素之一.国际贸易和投资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国家间的行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介人了本国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政府的作用表现在诸多方面.

1.制定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行总体规划.

政府根据经济情况制定与产业发展相联系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如确立高科技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重点出口产业,确立国家吸引外资的行业选择和海外投资的区位,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引导外资的流向和产业发展的方向.美国按照"国家出口战略"的要求,成立了由19个职能部门组成的"贸易促进与协作委员会"及"出口援助中心"和"出口倡导中心",通过政府各部门间的合作,强化政府的商贸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便捷的商务查询和速效服务,以帮助企业占领国外市场,获得海外大笔合同,特别是外国政府的大宗采办项目.

2.通过各种政策激励,扶持企业开展贸易和投资活动.

(l)运用产业政策促进贸易活动.用产业政策对国内的与进口商品进行竞争的行业依法支持,是可以被国际社会接受的一种做法,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选择对本国未来国际竞争力有重大影响的产业作为出口重点产业,通过金融、财政、税收、信贷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予支持和扶助,如给予高技术产品出口补贴、63税收减免、出口融资等优惠.通过一定程度上的产业倾斜,确保本国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运用各种优惠金融、财税等政策促进出口和吸引外资流入.各国政府为促进本国产品出口,往往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不仅以财政拨款作为援助基金,还尽力协助出口企业获得来自各种国际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如美国每年从联邦政府资助出口计划中为进出口银行用于贴息而增拨专款1.5亿美元,作为大型项目的出口援助基金.新加坡贸易发展局的市场开拓援助制度,鼓励新加坡公司产品进人出口市场.日本金融机构根据政府各个时期制定的法律向电子等基础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提供重点贷款,特别是对重点产业部门的大型企业提供特别优惠贷款.日本的开发银行就是一家主要对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的银行,它长期稳定的6.5%左右的低利率刺激了民间企业高技术投资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从国外引进新设备、新工艺.

(3)进行政府采购.政府本身就是贸易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用户,尤其是在技术不确定性与市场不确定性倾向于限制新产品的发展时,政府的采购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定量的需求是企业投资的先决条件.虽然WTO规定政府采购不能歧视外国企业,但政府采购实际上仍是用各种方法支持本国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的方法.例如在世界客机市场上,欧洲各国政府就是通过政府订单等激励形式,支持空中客车公司通过创新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来同美国波音飞机制造公司抗衡的.可见,政府的需求引导了生产的方向,并且稳定的国内市场成为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强大后盾.)3.对贸易和投资活动进行协调管理.

(l)完善各项生产服务体系.一方面表现为完善港l、保税区及墓础设施建设,为贸易和投资活动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向社会提供充分、迅速和便利的信息服务.美国政府在这方面堪称典范,美国商务部几乎在所有的城市都设有贸易促进中心,向当地的企业提供世界各国的贸易环境、国际市场状况、贸易途径和商业信息等.下设有出口管理局和国际贸易管理局,主要负责对外贸易,是外经贸信息的主要部门,其中国际贸易管理局还专门设有国际贸易信息中心和出口支持中心,汇集了100多个政府采办项目的资料供出口企业查询,并注重提供各国需求最大的商品和服务部门名单供企业参考.

(2)保护知识产权,为技术贸易创造良好的法律环64境.政府通过制定健全的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如《专利法》、《商标法》、《着作权法》,反对不正当竞争,这样可以维持本国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和鼓励发明创造及其有序的技术扩散.美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保护风险投资和技术发明创新的法律体系,80年代以来先后颁布了《史帝文森怀特勒创新法》、《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法》、《加强小企业研究发展法》、《联邦技术转移法》等,形成了对风险投资、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技术扩散等强有力保护的法律体系.

(3)以进口保护来促进出口.促进贸易自由化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各国竞争力不同,自由贸易体制受益的程度不同,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和对本国产业的保护,贸易保护主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一个受到保护的国内市场使国内厂商能够借助有保障的国内市场来扩大生产,使利润足以覆盖和补偿研究、开发成本,从而降低边际生产成本,获得静态的规模经济效应,为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这样,进口保护不仅起着进口替代的作用,而且发挥着出口促进的战略作用.

二、行业协会等民间商务性的中介机构在贸易促进和投资促进中的作用作为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企业和市场的中介,行业协会等机构在促进各国开展贸易和投资活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由它的两大基本职能所决定的.

1.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服务.

随着产业的逐渐发展成熟,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内外竞争加剧,市场变化及其前景预测,往往是单个企业难以把握的.行业协会凭借自身与政府和相关单位的特殊关系,可以帮助企业开展同世界各国经贸界的联系,特别是发展同对口商会、工商会、其他经贸团体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联络和合作,负责与外国在本国的对口组织办事机构和商(协)会的联络工作;协助本国政府组织经贸洽谈、招商引资及其他形式的促进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活动;组织和承办各种经贸研讨会、洽谈会、技术交流会、展览会、博览会;接受海外企业、团体的委托,代办在本国设立代表处或办事处;为海内外企业开展市场调研与分析,提供企业资信调查报告;出口商品商标海外注册;为企业提供与对外贸易及投资相关的咨询服务等.

2.规范行业内企业的商业行为.

(l)规范本国企业的贸易和投资行为.企业出自盈利的驱动性和认识上的偏差,在树立企业形象、打开产品市场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短期行为,导致了低价倾销等无序竞争行为的发生.这对企业树立长期的良好形象是极为不利的,也不利于行业整体的良性发展.行业协会通常会依据政府的有关法令、政策,拟订行业标准,加强国内有关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建立良性的产业协调机制,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资源,解决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通过保证执行国家政策的广泛性和公正性,建立起平等的竞争环境,维护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合理权益,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

(2)创造公平、有序的国际竞争环境.行业中介组织规范出口经营秩序,完善外贸出口的监测预警,从源头上遏制倾销等无序竞争的出现;还适当运用反倾销措施抵制进口产品不正当竞争,来保护本国产业部门利益;并协同政府和企业共同组成反倾销应诉体系,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滥用反倾销措施,搞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情况下,及时运用世贸组织框架内的争端解决机制,使本国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如印度在商业部、反倾销管理总局和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鼓励国内企业采取反倾销和"反"反倾销措施,很好地维护了国内厂商的利益三、贸易和投资促进的国际通行做法-可供借鉴的经验入世以后,我国各项产业更大程度的开放是我国促进贸易和投资活动的一大契机,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并不排斥而且更加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和协调.以下贸易和投资促进的国际经验总结,为我国今后开展投资贸易促进活动提供了借鉴.

1.建立WTO全球性的多边贸易开放体系,扩大各类产品的出口市场.

实行开放的自由贸易战略和开放的资本、劳动力市场,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充分运用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达国家充分运用其资本和技术优势,使国际贸易市场上产品的交易、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目前,发达国家致力于参与和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以维护其在新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格局的利益份额.如美国作为WTO和GA竹的创始缔约国,一直倚仗其超级强国的实力,利用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在国际贸易领域主导着游戏规则的制定,迫使其他国家降低关税,为美国产品进入外国市场创造有利条件,从国际贸易体系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积极开放、审慎保护则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贸易战略.各国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开展多边谈判,积极参与WTO的创建活动,减少贸易和抽资的障碍,通过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开放,获得更多产品以及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人.

2.通过区域内或区域间经济合作,促成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领域的贸易不断增加,近年来各国兴起了以双边或区域形式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以此作为WTO框架的必要补充.这种新经济合作形式代表了新时代多边贸易体系发展的方向,就WTO框架未作出明确规定的领域,如投资、人员流动、环境问题、技术合作和竞争政策等提供了适当规则和制度保证.

从全球范围看,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已发展比较成熟,日本一贯推行的仅强调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基本贸易政策近期出现向多、双边并重转向的趋势,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与新加坡签订《新时代的经济合作协定》,其主要内容不在商品贸易领域,而是侧重包括资讯科技、金融服务与投资等新领域.2000年底东盟-中、日、韩旨在加速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的东亚"10十3"合作机制已开始启动.世行研究表明,90年代以来地区贸易协议在整体上减少贸易壁垒,增加了贸易政策的协调性,在促进扩大全球贸易中所起的作用起来越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类协议有助于促进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降低关税提供了可能性,扩大了出口市场,增加外资流量,增加技术转让,并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用创造发明、取得专利、商标保护来积极占领国际贸易市场.

知识产权制度既是有效保护知识成果的重要制度,又是激励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制度.世界贸易组织已把知识产权列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正因为如此,美国、日本和欧共体成员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为了争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拥有在高技术及其产业竞争中的主动权,纷纷研究制定面向21世纪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并将其纳人国家经济、科技的总体发展战略.如美国301条款授权总统采取适当的行动消除违反国际协议或影响美国贸易的外国贸易壁垒,其目的在于加强对美国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美国在国际半导体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正是运用这一条款,向日本施加压力,迫使其开放半导体市场,使美国对日本出口的半导体增加了20亿美元.

4.实行以出口为导向的贸易发展战略.

一贯推崇自由贸易的欧美政府在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方面,开道护航,不遗余力.发展中国家也十分重视出口,采取了多种鼓励措施.如泰国规定免除外贸企业、公司所得税3一8年;出口企业直接或间接用于出口生产的进口投人可免除进口税、商业税和地方税;对用于出口生产的国内材料投人,其间接税可以减少;有潜力的出口产业可得到政府贷款计划的支持;发展出口加工区;提供营销资助,为大型私营外贸企业建立良好的银行服务支持系统等.这些措施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出口的不断扩大,对泰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韩国早在1962年就提出了"出口第一"和"贸易立国"的口号,大力实施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韩国首先降低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的保护,人关不久就将名义关税税率和工业品关税税率分别下调至14%和12%,并相应放松外汇和金融方面的管制,银行业加快对外开放,政府和企业都积极采取加快经济国际化的措施,从而使韩国出口贸易规模急剧扩大,大量外资流入,推动了经济发展.

5.建立完善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

首先,完善市场和法制环境是吸引外资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方面,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和城市化投资,创造更多适合企业发展的条件和市场机会;在着手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重点放在见效快的投资项目上,以实现资本的快速积累.另一方面,给予外资优惠待遇.如印尼政府1999年恢复鼓励投资的"免税期"政策,对纺织、化工、钢铁、机床、汽车零件等22个行业的新设企业给予3一5年的所得税免征;对于以超过30%的规模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项目,减免其资本货物以及两年生产所需原材料的进口关税;国家优先出口项目和有利于边远地区开发的项目,政府将提供一些税收优惠;对出口加工企业减免其进口原料的关税和增值税及奢侈品销售税;对位于保税区的工业企业政府还有其他鼓励措施.印度对外商投资的税收优惠主要有减免关税、减免公司所得税和酌情延长免税期等.

从1995年开始,对交通运输设施建造项目采取BOT方式的,还有5年的不纳税优惠期.

其次,推进服务业自由化进程,扩大市场准人.各国存在的服务业贸易障碍,以限制外资股权比例为最多,且普遍存在于金融、保险及电信等行业.东盟各国在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除着手进行金融服务业重整外,已经加速放宽外资股权比例,积极研究修改有关投资法令,以吸引外资进入,恢复经济成长.例如,马来西亚提高了外国人保险业及批发零售业的持股比例;泰国开放外国人经营批发零售业;印尼允许外商与印尼业者合作设立拍卖公司,经审核合格的批发零售业和已登记注册的新银行外资可拥有100%股权.

6.加强外国投资管理,保质保量的引进外资.

各国多有一套严格的外国投资管理体系,外资进人必须首先接受政府的审查和批准,有些行业和活动是禁止外资进人的,外资的股权比例也受到限制.通过这些规定,政府可以有效地调控外资的流向,防止资金雄厚的外国大企业冲击和威胁本国的中小型企业和不发达产业,还可以保证外汇收支的平衡.比如印度汽车工业就得益于政府的投资政策,外国汽车公司在印度投资必须和当地公司合作,联合开发生产的新款车型既部分实现国产化,又保留国外原车型的优势,在价格上与交纳了较高关税的进口车相比又有较大的优势,避免了印度国产汽车市场受到外国产品的过大冲击.

马来西亚对外资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参股作了十分明确的限制,如在电信业和银行业,外资的股权限额为30%,在保险业,外资的股权限额为51%.菲律宾在向外资开放本国市场方面,十分注意循序渐进,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缓冲期,如金融业方面,外国资本虽然可以拥有个别银行的全部股份,但外资在菲律宾整个银行业中的投资比重则不许超过60%.菲律宾的零售业也是长期保留给本国人经营,直至不久前才决定有条件地对外资开放.韩国单纯劳动密集型和保税加工产业的外商控股权限制在50%以下,全部出口的产业和代替进口的产业中对其他行业技术影响较大的产业以及与韩国企业的投资合作需相当长时间的产业,允许外资投人占50%以上.

7.利用全球和本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吸引外资和进行海外投资.

经济全球化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浪潮在发达国家、先进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形成了一条产业转移的链条,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成熟化使实际生产过程具备被剥离和转移的可能.20世纪80年代,美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将产业发展重点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将具有国际竟争力的资源要素从边际生产率低的国家向边际生产率高的国家转移,从而带动了技术权利使用权转让和金融服务业输出,并促进了资金流动以及原材料商品交易.东亚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外转移的最大受益者,从60年代到90年代初,整个东亚地区的制造业迅速崛起,其产值已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以此为基础,东亚逐步扩大了区内贸易,到90年代中期区内贸易已达到东亚外贸总额的一半.在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东亚依赖产业转移形成了一种被称为"东亚模式"的增长机制,形成一了一条特殊的产业转移链,"亚洲四小"作为中间环节,接受工业发达国家转移来的产业,同时将自己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转移到东盟和中国大陆.随着"亚洲四小"的制造业逐步向周边地区转移扩散,使其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开始下降,服务业同时相对上升.与之相应,中国大陆和东盟国家的制造业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在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并成为世界中低档制成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8.发展风险投资业,吸引国际创业投资机构到本国运作以吸引高技术产业的投资

风险投资政策,是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投资机制,由风险投资机构将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后通过严格的筛选、评估,向具有专门技术而无法筹得资金的极具增长潜力的高科技企业投资.由于科技成果转化阶段市场、技术等不确定性的存在,加大了投资风险,迫切需要风险资本的投人,为企业进人高新技术领域提供资金支持.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不仅吸纳了国内的闲置资金,其自由的退出机制还吸引了国际资本流人高科技产业.各国政府发展风险投资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建立体系完善的法律环境.如美国的《小企业技术法》和《技术创新开发法》,英国制定的《贷款担保计划》和《企业扩大计划》,日本制定的《小企业法》等,不仅为高技术科技成果向商品的转化提供了法律保证,而且将政府有关税收减免、信贷担保等政策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保证政策的稳定和贯彻实施,另外,实行强有力的税收、政府补贴等政策支持措施.美国80年代后期对税制进行了改革、规定风险投资额的60%免征税,其余40%减半征税,使总风险投资税率由49%降到20%.新加坡在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方案中规定,创业投资机构在当地开始运营的前5一10年间完全免除所得税.韩国政府给所属的创业投资公司增加低利贷款1000亿韩元,专门用于对风险企业的投资.

9.扶持中小企业的出口和投资.

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上一般都占90%以上,是各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为了保持经济的活力,各国政府都采取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不少国家专门设立相关机构,如法国于1999年在财经部对外经济关系总司下设的中小企业处、新加坡成立的中小企业发展署和贸易发展局,以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领导和协调.此外,为了引导中小企业向国际化方面发展,各国都推动中小企业出口并为此提供财政支持,如英国制定"出口中小型企业发展方案",美国制定"出口推动计划",德国制定"亚洲发展计划"等.日本是世界上向中小企业提供财政补贴最多的国家,每年就要实施200多项财政政策,其中单扶持中小企业开辟海外市场,政府每年就提供80多亿日元的补助金.行业协会也起着重要作用,法国、意在利、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的出口产品,由行业协会提供出口渠道和代办出口业务的就占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