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初中历史新教材中小字处理的建议

时间:2022-04-28 05:33:00

透析初中历史新教材中小字处理的建议

摘要: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课文中增加了小字,本文就如何处理历史新教材中的小字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历史新教材;小字处理

大小字相间,是初中历史新教材的特点之一。从版式上看,大小字字体不同,给人以变化感。小字虽小,内容却很能吸引学生去读;从字数看,大小字相差无几,由此可以推断,小字的多少有无并不是编者的随心所欲,而是经过精心安排的;从内容看,可分为三类,一是大字内容的具体化,二是知识面的拓宽,三是专门选作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内容。按规定,小字不作基本要求,即不要求记忆和掌握。但是在教学时间允许、学生尚能接受的前提下发挥小字内容的作用,对学生理解或增加历史知识,发展智力,锻炼能力,受到思想教育都很有补益。经过近一年的新教材试验,我觉得对小字的处理关键在“灵活”二字,即因课﹑因时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下面谈谈我的几种做法。

一、教师对小字的处理应从教材的整体性出发,作通盘考虑

所谓教材的整体性,是指教材的指导思想、编写意图、总体结构及其在思想教育、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的目的要求,以及拓宽知识面、注意减轻学生负担、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等教材本身具有的优点。离开了教材的整体性,对小字的处理就会陷入盲目性。例如第三册第16课“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一目中有关孙中山免费为穷人治病、赠送药品等内容的一段小字,叙述的虽然不是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但它有利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就教材的整体性而言,最好选用。

二、做为大字内容的具体化,小字部分要有选择地讲,以使学生理解或加深理解大字内容

如第三册第27课有“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一目,因这一目不是重点,教材大字仅一句话:“1926年7月至192年4月,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席卷全国,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涤荡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在中国的统治,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这样写的好处是使学生对农民运动的时间、中心、作用一目了然。但是有些概念化,怎样“轰轰烈烈”,又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呢?小字部分以祥实的材料做了补充说明。教师只需撷取几句,就给大字部分增加了血肉,充实而易于学生理解。

“1927年初,全国已有17个省建立了农民协会,会员900多万人(席卷全国)。农会建立了梭镖队,夺取地主团防的枪支,武装自己。农会势力极盛时,地主权力完全被打倒,‘一切权力归农会’。不少臭名昭著的土豪劣绅,经审判后被处决。”

这一目其实也可以从小字讲起,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一时期农民运动的规模、声势和作用。对“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应点明时间(北伐期间),中心在北伐的主要战场,打击对象与北伐大目标一致。

三、对着意拓宽知识面的小字,可讲可不讲,要合理取舍

例如,第一册第16课有一段小字是这样写的:“汉朝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小麦的推广。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在关中一带推广小麦。北方人喜欢吃面食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这一段小字就应该在课上处理,或讲或让学生读,别看字数不多,却可让学生得到两点知识:

1.那位提倡“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董仲舒,在经济方面还提出过重要建议呢!

2.原来延续至今的北方人喜吃面食的习惯,是源于汉代。这两点知识,前者增加了学生对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认识,后者与现今的饮食习俗相关,学生们会感到饶有兴趣。这样的小字,不理不睬该多么可惜!也有的小字,是可以断然割舍的。例如第一册第四课有一段小字,介绍商朝奴隶制国家的体制。对初一学生来讲,枯燥难懂,就不用去讲,有余力的学生,课下可随意看看,以增加对商朝奴隶制的认识。

四、对专门选作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内容,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办法,这里仅举其中一二。

1.对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多思考。例如第二册第2课有一段小字:“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然未中进士。当时有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端门外见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段小字旁边,正好是用花边框起来的提示:“想一想,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读小字,并提示他们思考:“长策”和“赚”是什么意思?唐太宗为什么得意,他说的话反映了什么想法?

从这段小字中,你可以分析出唐太宗的高明之处吗?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得出这样的历史认识:唐太宗通过提高进士科的地位,把选举用人权集中到中央来了,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天下有才有识之士,为了做官,纷纷争考进士。这真是唐太宗笼络人才,稳固统治的一项高明之策,他不愧为是杰出政治家。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小字内容,可以采取集中开故事会,由学生演讲的办法。因为这类内容多生动易懂,学生喜读爱看,受到故事的感染,他们也愿意讲给他人听。尤其是像“三顾茅庐”、“李白赋诗”、“岳飞抗金”、“戚继光抗倭”这类故事,学生在准备过程中,还会把大字小字内容自己结合起来。实践证明,以班为单位,一学期搞一至二次故事会,对促进学生的历史学有好处。第一,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二,可以锻炼学生叙述、概括和分析历史的能力。第三,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会受到教育。第四,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对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有强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