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安全评价分析

时间:2022-06-20 10:43:48

林业生态安全评价分析

摘要:生态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保护好林业资源,提高林业生态安全水平,防治林业生态危机,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对其生态安全加以评价,并分析了其林业资源中的问题,以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林业资源;生态安全;影响因素;评价分析

林业生态安全评价是林业生态保护的依据,通过安全评价能够及时发现林业系统是否存在生态安全问题。林业生态安全就是在某个特定范围内,人们所依赖的林业资源同其开发、保护等之间的协调状态。林业生态安全评价占据十分重要地位,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生态安全评价的重要参照之一[1]。福建林业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福建省濒临海洋,可能遭遇台风或洪水侵袭,林业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发挥防风保护作用,控制海水侵蚀,从而维护陆地安全,而且健康的林业生态系统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生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提高生活质量。

1福建省林业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况与影响因素

1.1基本概况。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气候,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有着发展林业经济的良好条件。山多林多是福建的一大特色与优势,2013—2017年,福建省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覆盖率稳步上升,森林结构逐步走向合理,森林质量全面提高,林地覆盖面从之前的62.96%上升至63.10%,位居全国第一,林地蓄积量也达到5.32亿立方米。其中,生态公益林的面积较大,人工林面积也增加至239.84万公顷,位居全国前列[1]。1.2影响因素。福建省林业生态安全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每一种因素都可以成为重点研究对象,都应该作为林业生态安全评价的关键点。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林业生态安全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具体体现在:森林、林区所处的丘陵、山地等地形环境,易遭洪水、狂风、暴雨、滑坡、泥石流等的侵袭,使得林业环境及周围环境易受到安全威胁。这就是地理自然环境和气候对林业生态安全构成的威胁。②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现已成为威胁和破坏林业生态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多数的林业生态安全问题源于人类社会的破坏。具体体现在:第一,林业破坏与污染。人们为了谋取短期的经济利益,无视生态平衡,过渡采伐林业木材、滥用污染性农林药品来预防控制病虫害,破坏了生物链条,从而对林业生态安全构成威胁。第二,林业生态产业结构混乱。产业结构的单一导致其对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对经济危机以及自然灾害等的抵御能力欠缺,从而出现了因为产业结构失衡所导致的林业生态安全问题。第三,技术因素。林业生态安全建设与维护同样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先进的林业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以最低的成本投入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2林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林业生态安全评价应该主要从以下3大方面入手:环境安全、生物安全、生态系统安全。其中环境安全评价具体是指污染源指标、环境受体、资源指标几大环节。生物安全评价需要立足于生态系统本身,对其完整度、生物物种多样性等进行评价,生态系统安全评价应以各类因素、不同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等为参照[2]。对此,要创建关联性影响特征指标系统,需要从几大关键角度出发:经济角度、环境角度、社会角度、能力角度。区域生态安全指标系统的创建必须彻底地展示生态安全的问题、现状、水平等,且应该重点折射出人们、整个社会与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等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等。其中状态指标主要用来分析、权衡整个人类社会的行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压力指标能够指明生态破坏以及多种环境问题的成因;响应指标可反映大环境下的人们对自然生态的适应度,战胜不良环境的能力,以及人类处理生态问题、确保生态安全的能力。结合福建省林业资源具体情况,将林业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规划为:系统层和指标层,其中系统层又涵盖3大类资源,每一类资源有自身的权重,具体如表1所示。

3林业生态安全的评价与方法

3.1林业生态安全评价方法。3.1.1数学法。数学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林业生态安全评价法,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评估出林业生态系统是否安全,属于广泛运用的评价方法。最近也有一些新方法被应用,例如:物元模型法、模拟神经法等。为了能够更为精准、高效地评估林业生态安全与否,应该在评价过程中积极地尝试运用其他方法,例如,生态足迹法一般用来分析人类的需求同生态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3.1.2景观格局法。该方法一般用于分析与评价景观生态安全工作,在众多的评估方法,此方法独具特色,不仅能够围绕单个因子展开安全性剖析,也能有效地分析不同因子之间的关系,同时,能够从中理出不同因子的特点,进行因子安全性与关系之间的对比,根据所分析的关系来对应制定科学的对策与措施[3]。3.1.3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是现阶段学术研究领域较为推崇的评价方法,这是由于此方法的评价适用范围较大,而且可以用来综合评价模型内部的多个因素,可以尝试将此方法用于福建省林业生态安全评价中。但是,又考虑到林业生态安全自身属于相对模糊的概念,数量、数值等都有一定的限制性、模糊性,为了确保评价精准,减少干扰性信息,防止信息重复,可以尝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加以配合,以此来对林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3.2林业生态安全评价。第一步需要围绕最初数据实施标准化处理,这样才能控制各类量纲对结果带来的影响,再凭借SPSS软件深入剖析福建省森林资源质量的相关指标,下面则将重点围绕森林资源质量数据来展开细致的分析。结合分析结果,KMO=0.619,这就意味着此检验达到了要求,同时,可以从结果中抽取一个主成分,对应的方差贡献率则达到99.6%,大于95%,意味着达到了主成分分析法,也就是此因子能够代表森林资源质量的8个指标,继续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结果加以处理,并将贡献率充当权重,进而得出不同森林资源质量的分值,具体如表2所示。通过观察表2数据得出:自2013—2017年,福建省林业生态安全逐渐呈上升势头,通过全面分析各个系统中各个层次的得分,最终得出:森林质量得分最高、森林保障得分最低、森林威胁得分中等。细致分析得出:在2013—2017年,某段时间森林资源倍受威胁,然而,由于森林质量、保障等都呈强化趋势,从而使得截至2016年,林地的覆盖比重也增加了0.9%,同时,地方林业行政机构增加了对林业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这样福建省森林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而且上升幅度较大、增速较快。整体来看,福建省林业生态安全状况持续走好,然而,其中也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加强预防,控制生态安全威胁,积极防范自然灾害以及其他人为灾害等所造成的生态安全威胁。

4福建省林业生态安全存在问题分析

4.1生态系统较弱。福建省由于特殊的临海地理位置,使得其生态系统相对内陆更为脆弱,而且其淡水资源匮乏,土层较薄,再加上频繁的高级台风侵袭等,导致福建省气候条件相对恶劣,林业生态系统也容易受到破坏。4.2人们的林业生态安全意识亟待加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滥用森林资源,生态环保意识较差,单纯顾及眼前利益,忽视整体利益,一些地区化学材料、林业农药的超量使用等问题层出不穷,使得原本生态化的林业资源面临着各种威胁,林业法规与惩处制度等的不完善也为林业资源的生态破坏创造了可乘之机。4.3林业生态监管机制欠缺。福建省林业生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需要一套健全、科学、完善的监管机制,需要林业部门与地方行政机构、监管机构等之间的配合,从而保护好林业生态资源。

5福建省林业生态安全建设的方法和策略

5.1扩大经济林面积,提高经济林生态功能。增加经济林的种植量,扩大经济林的覆盖面积,为多种生物创造有利的生存空间和栖息环境,使得林区范围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均上升,这样也就能够提升林区范围内的碳储备量,从而有效增强经济林生态系统的碳汇作用,让经济林成为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为人类及整个生物界提供所需的环境资源,充分发挥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改造与优化作用。5.2控制化学污染,提升生态系统的安全级别。影响林业生态安全的一大因素就是化学污染,例如残余的农药等,特别是林业经济产业化发展模式下,各种化学药品使用量不断增加,再加上化学药品无法及时降解,林业自然环境不能在短时间内自净,加剧了林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如果残留的农药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则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瘫痪,甚至影响林木以及林区内各种物种的健康生长,进而对林业生态安全构成威胁[3]。因此,有必要重点从化学污染控制方面出发,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他们的责任理念,注意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并增加自然肥料、绿色肥料的使用量,这样才能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安全,优化其功能。5.3创建林业生态安全监控预警机制。福建省林业生态安全应创建林业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用来监测人们对自然资源、林业资源、生物物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发现破坏行为及时发出警示性信号,并对应采取挽救、控制手段,从而确保经济生态林的安全。同时,要明确监测对象,形成具体的维护标准,例如: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都应该成为重点监测对象,而且要创建监测标准系统,设定资源枯竭临界点、预警点,经常性地加以分析、权衡,提出预警性信号。对于一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需要设定观测中心站,从而控制生态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严格加以防范。

6结语

福建省林业生态安全总体上走向良好,然而,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林业部门重视林业生态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确保福建省建林业生态安全,保障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俎耕辛.南平市山区工业园绿地景观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2]范秀琼.发展经济林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探讨[J].农技服务,2013(1):90-91

[3]田国双.林业生态产业链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指标构建[J].林业经济,2014(11):26-28.

作者:余小琴 单位:福安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