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实施难点及简化核算研究

时间:2022-08-31 10:26:16

会计制度实施难点及简化核算研究

摘要:《政府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在实际执行时,个别单位在会计核算相关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个别经济业务在确认过程中存在科目边界不清晰的问题;科目核算的实际内容无法满足现阶段开展经济业务的实际需求等。本文主要针对《制度》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各项难点开展详细探讨,同时,针对简化核算的具体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推动《制度》的有效落实,充分的发挥实用性价值建言献策。

关键词:简化核算;实施难点;会计制度;政府;工程物资

为了确保《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针对相关的有效执行策略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具体研究方面包括:第一,基于实务应用领域角度,深入研究和分析《制度》执行过程中涉及的各种问题及解决策略等;第二,围绕权责发生制的实际应用环境,针对政府会计核算过程使用的各项措施的相关理论及政策进行探讨。现阶度贯彻及简化会计核算相关方面展开的研究较少。

一、财务会计要素分析

《制度》中对财务会计核算进行了明确化,具体的核算要素有净资产、费用及资产等。其中,净资产主要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区域到负债以后,预留的净额;费用主要是报告阶段中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数量变少的、可发挥一定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

二、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难点

针对信息系统衔接较差这一难点,会计人员开展相关落地操作的过程中,相应会计主体需要有效促进业财结合,利用现代化措施,和单位中的相关系统开展良好对接。一般来讲,各单位负责信息系统相关工作的部门并非为财务部门,致使业务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相关数据出现难以统一的问题,会对会计核算的内容及程序造成影响。现阶段和财务相关的信息系统,存在独立和繁杂的特点,包括人事信息、核算管理相关系统等,倘若不对此类系统开展有效整合,会导致实质层面上的信息孤岛问题产生,致使核算的流程复杂化,信息传递链大幅延长,使会计信息质量大幅降低。总而言之,理应对有效的调整及优化信息系统提起高度重视。无法实现有效的预算细化管理属于实施难点之一,具体而言,预算管理是确保相关信息质量的关键要素。会计人员开展的预算精细化操作,发挥的实效性高低,会对核算的整体水平造成影响,基于历史因素、管理水平等因素,一些单位开展的预算管理细化操作发挥的实效性均较低,包括核算业务边界不清晰、项目划分不缜密等,对相关《制度》的执行造成了限制。《制度》具体是针对会计的科目和要素等开展规范操作。具体执行过程中,需要重视和相关单位预算管理加以合理融合,这便要求相关单位基于预算及项目管理实际情况,开展合理的层次划分及细化操作,结合具体的内控要求针对工程程序开展规范化调整,同时,与核算工作加以合理融合。基于此,在核算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预算项目,在具体开展细化操作时,应注重其缜密性,进而避免对会计核算的实际质量造成影响,使得部门、项目等对应关系出现混乱的问题,难以实现双分录的精准形成,影响信息质量,基于长远角度而言,对归集项目成本也存在不良影响,对后期政府开展的财务报告研究及使用等相关操作也具有不利影响[2]。理论支撑也存在不足的问题,2019年新《制度》执行以后,个别行业具体开展相关操作时,受到了阻碍和困难,基于宏观角度,涉及《制度》建设相关问题;基于微观角度,涉及科目单位项目和科目核算的衔接等问题。现阶段《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度》,9项具体准则、《政府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政府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等,大致符合了单位内部核算及报表编制的要求。但结合数月的实践应用,在计量、确认等方面产生了核算边界模糊,和计量的属性缺乏明确性等问题,对相关信息的整体水平造成了不良影响。现阶段,应用的体系和《制度》内,并没有针对会计政策进行清晰的确定,工作人员实践工作过程中,一般会参考《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有关内容,结合主观意识进行分析,但单位内部开展会计相关工作人员依旧存在综合素质缺乏等问题,所以此类分析操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会出现基于分析失误等原因的影响,信息有效性及可靠性大幅降低的问题[1]。制定会计准则《制度》,符合预算法执行及政府《制度》相关内容要求,需要基于顶层或者宏观的政策理论作为基础,包括资产定价、公共经济相关理论等。结合这些理论,具体开展《制度》创设操作的过程中,应注重了解具体的主导是收入费用观还是资产负债观,进而明确会计核算关键点,最终确定信息质量特点,了解具体导向是相关性还是可靠性。

三、政府会计制度简化核算

《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是将创设和改良单位内外部环境作为依托的,个别试点单位基于内部环境角度,结合现阶段自身分行业相关经济业务及内控实施状况,针对《制度》实践执行时的个别环节开展了相应简化操作,例如核算业务程序及科目等。具体需要考量的方面较多,包括融合政策研究的理论支持领域,及实务领域的有效合作与配合,进行合理化的资源共享操作。单位决策及管理人员应重视针对财务部门相关职能设置操作开展跟踪形式的优化和改良操作,并确保其拥有充足的资源和政策作为支撑,加快政府会计财务部门,基于核算反映转变为决策支持及管理型的发展脚步。也应重视积极优化各财务管理人员的会计理念,重视跟随时展潮流,将自身实效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一)业务程序方面。照比原制度,该《制度》内设置的财务类科目更多,核算的范围大。针对资产类科目而言,个别科目属于新增范畴,例如研发支出、加工物品等,还有一些经营管理类的科目。其中包含待摊费用、公共基础设施在内的科目,会被有效应用。对于新设置或者使用范畴增大的科目,个别科目开展具体核算时,涉及的范畴主要是基于原制度某科目内划分来的,从本质层面上来讲,属于针对传统经济事项程序的细化分类,随后,根据权责发生制开展会计确认及计量相关操作。经由有效整合及优化经济业务程序的方式,可实现对核算的有效简化。工程物资科目归属于《制度》在建工程科目核算范畴,主要指的是对相关工程相关各类物资的采购投入资金进行核算,在购买过程中,记录到该科目中,实际领用时再转到工程成本中。为实现核算简化目的,确保各经济业务于双分录内能够更为明确、完善的凸显出来,可经由优化调整业务程序的方式,实现简化会计科目的目标。换而言之,针对基于工程需求购买的物资,在不对工程施工成效及效率造成影响的条件下,可统一购买和领用的环节,或者将其纳入至一个会计期间内,共同计入在建工程科目,简化其他科目的应用。核算库存物品科目的单位,实际进行业务活动的过程中,为了消耗而进行使用,或者为了售卖进行存储的各类易耗品和材料等,和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动植物或者物品等成本,是核算的具体内容。个别单位在考量内控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将满足上述要求的一些物品,归为价值较低的耐用品开展具体管理,设置和固定资产较为相似的管理程序[4]。但《制度》内明确要求:单位为了使用而购买的平常办公物品,可在购买的同时直接将其纳入费用之中,无需进行科学核算相关操作。促使各单位开展的业务程序简化及相关核算操作,拥有了相应的政策作为支撑。单位可利用合理手段,对内部业务程序进行优化及整合,在考量内控建设标准及相关原则的基础上,以满足内部资产管理标准为条件,针对直接费用化相关物品的范畴进行合理扩增,对库存物品科目的核算进行内容简化操作,并对在途物品科目开展简化操作。《制度》内有关于应交增值税科目的内容繁琐,此科目具体可分为9个二级科目,结合单位相关业务的特征,个别得到批准的单位开展简化的计税征收工作,对该科目相关核算内容进行了简化,单位也可通过合理设置业务程序的方式,缩减其他二级科目的使用及具体的核算覆盖范畴。针对抵扣类业务,单位开展实践工作的过程中,一般会涉及到抵扣对象模糊的情况,包括到底需要抵扣到项目还是部门等,倘若到项目,还要针对相关资金的属性及来源进行差异化分析,倘若为国家专项资金,相关部门针对支出的速度设置了对应标准,基于原制度进行抵扣,会导致项目支出和国库资金支付,存在进度无法统一的问题,进而突出此项费用和预算支出间的不同[5]。原制度内的不同难以利用会计核算解决,在此《制度》实行以后,可确定抵扣的具体对象,也能够细化到某一项目,基于此形成的支出和费用间存在的不同,可基于相关文件中的差异调节加以体现。(二)科目应用方面。《制度》共设置的会计科目超过100个,其中:财务会计科目超过70个,预算会计科目超过20个。财务会计中资产类科目超过30个,在具体开展核算简化操作的过程中,属于关键性内容。实际开展会计核算相关操作时,针对一些没有涉及或者涉及相对较少的科目,可对核算确认相关环节开展合理简化。《制度》中对保障性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科目进行了核算范畴要求,但现阶段还没有设置对应的标准和规则等,所以,实际开展各环节执行操作的过程中,一些部门和人员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性,由此,会计人员便需要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特点及范畴和单位的属性等,针对相应科目的核算开展科学的界定操作[3]。以高校为例,对于其资产负债报表,需要基于高校业务特点及办学目标等,将存在相应属性的资产,包括文物文化资产、政府储备物资等,规划到固定资产类别中,开展具体核算,究其原因,基于收益对象及服务层面,上述资产和固定资产定义较为相符。《制度》执行后,会计人员进行的计量及确认操作,也应注重满足持续跨级分期及持续经营的设计要求,针对财务会计的期间主要以月为单位,核算过程中需要保证费用及收入于期间上达到匹配,针对适应了年度匹配模式的单位来讲,实际开展相关确认操作的过程中,针对计量及科目择选相关操作中金额分摊工作的实施会相对较为困难。具体而言,针对待摊费用进行核算的标准为单位支付完成,需要在本期及后来各期,分别承担一年分摊期中的各种相关费用,倘若不跨年,以月度为标准进行费用分摊及一次费用化,不会对年度报表中的信息造成实质层面上的影响。针对跨年度相关费用,以月度为标准进行费用分摊及一次性费用化相关操作,对年度费用和其他剩余费用造成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企业及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待摊费用科目均已取消,具体开展《制度》执行操作的过程中,单位可基于实际的经济业务现状,在核算一些金额较小的待摊费用时,采取一次费用化的方式,缩减该科目的实际核算范畴,实现核算简化。

综上所述,《制度》的执行及落实,本身即为一个覆盖面较高、牵连事项较多的综合化工程,基于国家事业单位现行管理模式,开展的相关操作,势必会导致很多困惑和限制性问题产生。政府及相关部门理应提起高度重视,并注重将多方力量与资源集中在一处,开展有效的统筹规划操作。

参考文献:

[1]廖雷英.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基建会计核算实务探索——以E高校为例[J].财会通讯,2020(07):164-168.

[2]郭笑兵.企业所得税对计提工资税前扣除适用权责发生制的思考——基于华润置地案的分析[J].中国市场,2020(11):137+139.

[3]陈玲玲.新修订的医院财务与会计制度实施对于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12):111.

[4]郄志伟,白桐铭.权责发生制视角下事业单位基建会计纳入“大财务”探析[J].财经界,2020(04):152-153.

[5]杨旷怡.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强化与改善举措分析[J].财会学习,2020(10):23-24.

作者:刘乃强 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矿产资源稽查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