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弊端及改进措施

时间:2022-12-19 08:46:52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弊端及改进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总体上有了较大进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强,事业单位所依据的会计核算制度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和不适应性。本文从分析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探讨,形成一些初步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弊端;改进措施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弊端分析

事业单位是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服务性组织,其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要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进行。从实践情况看,我国一些事业单位由于工作环境的差异,分布地域和所处行业的不同,在会计制度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一些弊端。根据对一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常见问题的梳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在适应范围方面的问题。从适应范围的角度看,我国的会计制度应该适用于所有符合条件的对象,包括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在内,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一些特定的事业单位并没有被纳入执行体系中,比如一些事业单位所执行的会计制度是本行业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些事业单位被纳入了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无法适用当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适用范围并未实现全覆盖,所有的企业都要遵守会计准则,执行起来规范统一,而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约束的范围还达不到这一程度。(二)在会计分类上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日常活动所产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如果从人员和办公的角度出发以,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支出,一类是人员经费支出,另一类是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围绕这两大类费用支出,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分类,人员的经费支出具体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费等;公用经费支出具体包括办公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及其他费用项目等。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下,事业单位没有经营性支出,其经费来源是政府的全额拨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公共需求日益增长的变化,一些事业单位由全额拨款变为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一些经营性的活动陆续增加,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支出逐渐增多,而且比例也在不断扩大,对此需要从成本效益的原则出发对会计分类加以改进。(三)适用会计原则方面的问题。会计原则也称会计准则,事业单位当前除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主要是以收付实现制作为其会计核算的基础,这种方式与企业通行的权责发生制相比存在比较大的缺陷,容易导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影响。首先,事业单位收付情况采用的是现金制度,从表面上,这种制度非常客观,通过把日常的现金流向和流量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当期发生的全部现金收入作为事业单位该期的收入项目,当期发生的所有现金支出,作为该期的现金支出项目。但在现金流动的背后,企业发生的很多成本和收益并不能被充分体现出来,这也直接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统计存在信息失真的问题。其次,基于收付实现制的原则,也导致了事业单位收支计划工作无法达到协调一致。当事业单位出现大型固定资产维修或房屋维修、机器设备更换、大宗固定资产采购等情况时,就会导致事业单位当期和当年的支出突然加大,影响最终结余情况,最终使当年的收支计划变得不协调,不得不随时变更收支计划。(四)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弊端包括体制问题、认识问题以及固定资产核算等相关问题。首先,是会计核算的体制问题。从当前情况看,事业单位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管理体制不顺畅,体制、职能和运行机制上存在模糊地带,多级的会计核算数据信息不衔接,对成本控制和降低成本消耗的作用不明显。其次,是对会计核算的认识不到位。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加之事业单位长期享受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认识缺乏应有的深度,未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出发,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对现金、投资、发展等给予关注,而相应的对于支出、日常管理和效益情况缺乏有效重视。另外,各事业单位的管理需要也不一致,有的单位对成本管控比较随意,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不完整,会计报表信息不充分,给会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再次,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问题。由于事业单位对使用中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会导致其账面价值与现实净值发生较大偏差,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价值发生虚增。体现在成本上,由于没有列支折旧费,使得成本核算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盈余出现虚增,无法充分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五)会计报表方面的问题。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存在弊端主要体现在不编制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采用科目余额的结构形式。首先,事业单位由于不编制现金流量表,就使得现金流量表的作用无法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也导致无法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现金收支变动情况,不利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做出有效的管理决策和掌握事业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事业单位很多业务活动都是以现金收支的途径来实现的,编制现金流量表并不复杂,也有非常大的必要性。其次,按照2013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在资产负债表取消了收入、支出项目,这一点在执行会计制度时要引起重视,不能再沿袭过去的做法,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策略分析

按照我国预算和国库制度等各项改革的要求,结合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修订,从满足事业单位预算资金财务管理的需要出发,立足会计制度变革,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一)规范和统一会计制度。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针对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应用范围方面存在的差异,要逐步取消行业会计制度,进一步统一会计制度。具体做法是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指导原则,有计划按步骤取消某些特殊行业正在执行的会计制度,对各行业的会计制度进行全面统一,形成国内通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一些需要保留的特定行业,在执行统一会计制度框架原则下,可以适当制定特殊的行业会计核算办法。在达到制度统一的前提下,针对行业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消除当前会计制度适应范围不统一的问题,促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效贯彻落实。(二)对适用的会计原则进行调整。根据以上的弊端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事业单位适用的会计原则除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按照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主要采取的是收付实现制,这种处理方法导致的直接问题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的核算原则是权责发生制,这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也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原则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和客观性原则,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以实际发生的情况为准从根本上反映和评价事业单位经营活动及财务状况,可以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资金变化情况及运行过程。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规范下,只有在提供服务时才确认收入,相应的义务在接受服务后就确认为当期所发生的费用,这样可以有效弥补收付实现制所导致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漏洞。(三)对会计核算进行规范。首先,整改固定资产核算。在固定资产购置环节,直接记录所支付的全部价款,建议不必按照资金来源进行列支,这样能够真实体现资金流向,简化处理流程。要做好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要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明确折旧计算方法,比如企业常用的直线法计提折旧,以此增强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其次,目前多数事业单位已经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将基本建设会计纳入单位的大账,对这一要求的落实要严格给予监督,对于存在仍未整合的事业单位,要及时按会计制度要求予以整改,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四)完善会计报表内容。首先,细化现金流量报表的内容。现金流量表包括业务活动现金、投资现金和筹资现金三部分内容,可以有效反映出事业单位在特定时间范围内现金的流入流出情况,通过对这三部分内容加以细化,能够为事业单位会计统计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其次,对于在2013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各事业单位要坚决予以落实,对于仍然沿用过去操作习惯的单位,必须按照新制度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将收入、支出项目剔除,并按规定要求重新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刘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评析[J].财经界,2014(06)

[2]黄欣明.浅析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J].中国集体经济,2016(21)

作者:于越 单位:长春市地方税务局机关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