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企业会计集中核算思考

时间:2022-05-03 03:46:12

邮政企业会计集中核算思考

1邮政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

1.1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资金加速周转。邮政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基层单位银行账户进行逐一清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制度,各基层单位每月预估资金流量,确保收入资金及时回笼,支出资金统一由核算中心支付,解决了会计分散核算,资金调度紧张的问题,便于企业统一资金运作的安排,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加速周转,提高资金的流动性,避免了有些单位资金充足,而有些单位资金周转又很困难。资金的集中使用不仅能满足企业日常资金的正常需要,而且还能满足一些重点项目通过轻重缓急的方式进行逐一解决。1.2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数据质量。会计工作政策性较强、变化快、涉及面广,会计人员业务水平高低各有不同。邮政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后,在人员方面,核算中心人员通过招聘考试层层选拔,使得人员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成本费用报销方面,核算中心制定了统一的成本费用报销模板进行会计核算,提高了会计科目使用的准确性和会计附件资料的统一性;在会计报表方面,会计政策的统一提升了合并报表质量,使得会计标准化的工作迈入了一个新台阶。1.3强化了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监督。会计集中核算后资金流向全程监控,原始凭证严格把关,会计凭证层层审核,执行会计审核的会计人员与被审核单位在人事权、考核权及工资发放等方面分离。避免了人为干预造成财务信息的失真,减少会计核算中的错误和有效避免了舞弊现象的发生,防止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弱化了会计监督的职能,保证经营信息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通过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及时、准确地反映出财务信息,为邮政企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使会计工作有序地进行,防范经营风险的发生。

2邮政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2.1核算流程不够完善,效率有待提高。邮政企业省内报账覆盖区域广,各个地市州的财务初审质量参差不齐,资料往返频繁,报账时间不均衡,核算中心人员不足等问题,使报账周期较长。(1)报账效率较低,报账时间集中月底。省内各单位费用报销退回频繁,大量时间浪费在“审核—退回—重审核”的过程中,例如影像资料扫描不清晰,报销资料不符合要求等。部分基层单位习惯月末集中关账,每月最后一周审核量时常达到当月的40%以上,月末如遇报账单退回,很可能核算数据不能反映在当月的财务报表中,造成当月的财务信息不准确。(2)核算人员工作量不均衡,缺乏激励机制。每个基层单位大小、规模及业务量都有一定的差别,核算中心采用的是核算人员与基层单位一一对应的核算方式,因此导致核算中心人员之间工作量不均衡。加之核算人员数量不足,每月大批量的凭证装订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导致部分人员加班常态化,人员相互之间忙闲不均,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而与此对应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2.2基层单位会计工作较为薄弱。往来账款、资产的使用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账款和资产交由基层单位催收和管理,账务交由核算中心负责核算。有人认为财务工作重点,由基层单位财务部门转向了核算中心,基层单位只是从事报账工作的“二传手”,他们忽略了财务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都来源于基层单位。而在基层单位内部,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不及时,配合不紧密,责任不明晰,相互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2.3基层单位报账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各基层单位会计变成了报账员后,减少了对基层报账人员的会计业务培训,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流于形式。随着新旧员工的更替,一批业务熟练的员工退出了会计岗位。《会计法》的修订,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专业能力、遵守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人员的新标准,这一变化使一些人错误理解,降低了招收会计人员的门槛。人员素质的下降,会计知识的欠缺,也是造成初审把关不严的主要因素。2.4信息系统风险不断提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使财务信息数据环境产生变革,财务数据信息已经融合于互联网中,财务管理效率提高的同时,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保密性等风险问题也越来越重要。银行结算支付的电子化,会计信息网络间的传递,使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性增高。一方面,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如数据外泄、系统瘫痪等;另一方面,来自内部的安全威胁如系统中断、非法更改等。我们应针对各种威胁提出预防措施,并全面考虑各种威胁的可能,才能适应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发展。

3邮政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改进措施

3.1完善核算管理流程,强化内部监督。报销派单随机化、流程标准化,把对应固定基层单位的核算方式变成了核算中心内部全员大派单。建立各项内部监督机制,对报账流程进行优化、缩短报账时间、提高报账效率。(1)实行全影像扫描报账模式,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和投诉机制。为了加快报账速度,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实行了全影像扫描报账模式,纸质资料不邮寄至核算中心,解决了会计资料来回传递,避免实物传递过程中资料的丢失,有效避免企业的财务风险。利用信用监督,建立体系完整、责任明确的信用体系机制和投诉机制,在核算中心和基层单位双方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方面,通过报账时限、审核质量、报账均衡性等指标对基层单位进行考评。报账系统的报销单从报账发起到核算中心的时间进行跟踪;月度、年度报账及资金支付进行分析;对各基层单位财务审核不严的情况进行考核,有效地减少退单率,提高报账效率。另一方面,强化内部监督,建立基层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之间的沟通渠道,促进核算工作更好地为生产经营做好服务支撑。在核算过程中无理由地退单,以及工作态度等方面,基层单位可以填制《会计核算业务投诉单》进行投诉。会计核算中心及时对投诉问题进行审核办理,并将处理意见反馈至各基层单位。(2)凭证装订外包,核算人员建立激励机制。全影像扫描后,会计基础资料存放在基层单位,每季度凭证装订公司上门对基层单位会计资料进行装订。凭证装订外包后,不仅满足了规范装订的要求,而且解决了核算中心人员不足,使核算中心人员专注从事附加值高的会计工作。提高了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也强化了会计凭证的整理、保管工作。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根据报账单量核定奖金,把收入与工作量紧密挂钩,在核算中心内部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解决了会计人员手中的工作量不均衡的问题,从而打破平均主义,调动核算中心人员的积极性。3.2加强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做好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从源头上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地位日趋重要,会计基础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与经济运行的结果。(1)促进业财配合,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报销报账系统中的信息数据通过前端推送,使业务部门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财务与业务部门的协调、沟通,并让其知晓会计基础工作的相关内容,加强规范意识,做到事前把关、事中审核、事后复核,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2)建立完善询证函制度,加强往来账款的核对。基层单位定期与往来单位核对,对已了结的经济事项要及时完成结算、催收和清理,建立完善询证函制度,明确双方债权债务的关系和金额。增强基层单位对往来账款管理的财务风险意识,对于往来债权采取“谁经办、谁负责催收”,往来债务采取“谁经办、谁负责申请付款”的原则。让核算中心与基层单位形成有效往来账款管理机制,防止“两不管”的现象。避免坏账、呆账的形成,缩短资金回收周期,提高资金周转率,切实控制往来款项的新增。(3)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避免被核算单位资产管理成为薄弱环节,基层单位作为资产的使用管理单位,应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保证账卡物相符。对各使用部门的资产应合理配置,避免资产的闲置浪费。每位员工应有爱护设施、设备的意识,正确使用并提高资产的使用寿命,减少人为因素对资产的损坏,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维修费用的目的。并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执行资产的维修、保养、更新及报废、调拨、出售。3.3提高报账人员素质,积极转变职能。随着政策法规的不断变化,基层单位的报账人员应定期进行会计业务知识的培训。招聘全日制大学里具有会计、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提高报账人员的地位和整体素质,会计职能应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过渡,加强管理职能,深化内部控制,通过对财务数据分析,能够真实反映出邮政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并能够反映各种业务的经营状况、未来前景,提出将来的发展战略,提高邮政企业的经济效益。3.4加强风险防控,不断完善财务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里相互制约的岗位,必须设置相互制约的操作权限,会计人员使用财务信息系统必须不定期更换操作密码,对使用的计算机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扫描、杀毒处理,信息技术人员应对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随时排查,保障计算机及网络使用的安全和可靠,防止财务信息的泄露、篡改。实物资料影像扫描上传,使会计集中核算对信息技术依赖程度较高,方面我们应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性,进行信息技术的风险防控;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加大开发信息系统对财务方面的应用,在信息化技术完备的基础之上对财务信息系统加以完善。

4结论

邮政企业会计集中核算,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会计核算标准化、流程化,利用规模效应和分工化处理,有效的节约企业资源,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内部管控,强化了会计监督,提高了邮政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为邮政企业带来了经营效益。做好邮政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将决定邮政企业财务工作的发展和未来。

参考文献:

[1]张伟.国企会计集中核算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会学习,2018(14):136-137.

[2]张静.对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24):280.

作者:李娟 单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