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研究8篇

时间:2022-08-05 08:49:45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研究8篇

第一篇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带来的重大变化

(一)会计主体、要素等发生改变

由于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对会计要素进行明确的界限划分,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它的会计要素主要是会计科目,这个科目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即为资金运用类、资金来源类、资金结存类。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将以往单一的会计因素进行了重新的明确和划分,它将会计要素主要分为了五类,即为净资产、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通过对会计要素的重新划分,提高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事业单位旧的会计制度的主体主要是预算资金活动,因而会有一定的弊端出现,它不能以更全面的视角展现出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情况,所以旧制度无法适应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步伐。各事业单位在新的会计制度背景下,以本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为会计主体,并对其进行全面覆盖及会计核算。这种使会计主体全面化的制度改变有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并且能够有效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二)会计核算内容发生改变

在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一直没有被明确划分,这两者一直被看做一个整体。所以,我们要在事业单位新的会计制度中,对此进行明确的划分,以此来细化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例如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增加了一些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分类,具体有:政府收支、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这样的分类就能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细致化,进而实现更好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还增加了“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非财政补助结转”这两个核算项目,从而使得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对结转结余实行单独核算,并重新界定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方法,这样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更加细致化、科学化。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发生改变

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是通过“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对固定资产的初始价值进行反映,这样的核算方式,计算出来的数值只是个大概值,不能很精确地体现出其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核算的质量也较低。针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这一问题,新制度在去掉“固定基金”科目的同时增设了“累计折旧”及“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四)新增“在建工程”的核算科目,定期核算基建数据账目

在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与基建相关的资产、收支及负债情况没有被纳入会计核算的统计内容当中,而在新制度中,规定基建投资需按照法规政策实行单独建账、核算工作,同时按月将基建数据纳入会计总账中。这样在加强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管理的同时使得会计信息更加完整,促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并降低了风险。

(五)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

由于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能很好地体现财务报表的全部结构,因而也就无法全面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具体的财务状况。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此作出了较大的改善,明确了财务报表的具体细则,从而可以很完整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现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主要有会计报表和附注,会计报表又分为收入表、支出表、资产负债表等几大类。财务补助收入支出表作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新增的财务报表内容,对事业单位的某一会计年度财政补助收入、支出及结转结余情况能够详细地反映出来。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与财务报表体系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更加协调,在对旧制度进行改善的基础上增加了报表体系的完整性及系统性,同时也有利于财务系统的整体完善和进步。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现的问题

事业单位新的会计制度经过不断的完善,以及内容上的增添,相较于原有制度体现变得更加完善化和系统化,在大大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基础上,也十分有利于推进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改革进程。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不足之处和局限,例如对现金收支变动情况没有全面地了解,现金流量表仍未被加入会计报表中;收付实现制仍然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责权发生制没有全面涵盖到事项的核算或各项经济业务,事业单位的当期资产、成本及负债情况等没有被全面地体现出来,这些情况都会影响事业单位风险管理及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后期的实施过程中仍需进一步对自身进行完善化和系统化。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衔接工作的分析

为了使各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彻底贯穿并落实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且做好与旧制度的衔接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加注意:

(一)财政部门应通过多种手段来宣传事业单位的新的会计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以及会计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对新制度的思想认知。同时,各事业单位在全面、深入地了解新制度的内容时,应开展对会计队伍的培训工作,比较新旧会计制度的异同点,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新的会计制度,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能够更加规范、更加正确地进行相关的核算,同时要对核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二)事业单位在实施性的会计制度时,要重视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核算软件的更新工作,使得会计信息能够被正确计算和录入,从而保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三)事业单位在实施性的会计制度时,做好会计实务工作在新旧制度下的衔接,并且重视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及会计实务的处理工作,对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要进行摊销,按照新制度对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工作及财务补助收入支出资金进行核算,使得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得到切实实施。

四、结束语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多方面对旧制度进行了完善和改进,成功使得财务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及会计职能得到转变,这样就能真实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降低财政资金风险等,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事业单位新的会计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也推动了我国会计改革的进程。

作者:裴敏 单位:苏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培训指导中心

第二篇

一、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意义

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也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时事业单位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事业单位是中的部分工作是一种生产性的内容,是一种无形的服务,需要继续被改进。加强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也满足事业单位管理的需要,事业单位中的很多工作是有偿服务,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工作成绩,进行成本核算能够为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可靠的费用支出依据,为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制定预算目标提供指导,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此外,通过成本核算还能够对内部的费用支出进行监督管理,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逐渐向企业管理贴近。在事业单位改革之前,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相关的收费标准,统计业务成绩。由于是政府向事业单位进行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就没有必要进行各项经济效益的考核和核算,将更多地精力放在实现社会效益上。而事业单位改革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事业单位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物质保证,资金的来源也日渐广泛,债权人需要对事业单位进行资金收益的索取,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加强成本核算,了解资金的使用以及流向,更好的推动事业单位改革。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还需要注重社会效益的实现,进行财务管理就是为了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预算,成本核算恰好帮助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实现良好的发展。

二、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与管理

(一)逐渐引入权责发生制

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工作不仅需要利用收付实现制,还应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对于事业单位的各项收支来讲,应该将各项工作活动责任人的权利和责任真实的反映出来,这就需要事业单位有相应的应收票据、应付账款等,保证权责发生制落到实处。权责发生制不仅满足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需要,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权责一致。权责发生制相对于收付实现制来讲具有一定的优势,权责发生制能够有效地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为事业单位提供真实的成本信息,使事业单位的决策更加合理、科学。但是权责发生制相比与收付实现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工作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应是分阶段、分步骤进行。

(二)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

事业单位要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精力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充分考虑成本效益,不盲目或重复投资,固定资产的购置应经过严格的审批,纳入到政府的预算范围内,购置过程中,做好预算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购置。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做好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等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清查,更全面的了解固定资产的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事业单位的领导、财务人员以及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划分,对固定资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监督管理中出现各种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的惩处。

(三)处理好事业单位的所得税

新会计制度中规定,将事业单位的所得税当作结余分配的内容进行处理,新会计制度下的支出不仅包括事业单位工作活动的资金消耗,也包括事业单位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支出,这种情况下的事业单位所得税就不能作为结余分配的内容进行处理,而是一种支出的费用,在费用支出中应加入所得税这一内容,对事业单位缴纳的各种所得税进行核算。事业单位还需要对结余分配的内容中消除所得税的内容,将事业结余与经济结余统一成一个内容,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以及成本核算工作的进行。

(四)转变财务报告体系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应满足不同事业单位投资者的需要,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成绩进行考核,向资金投资者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作为资金筹集以及决策的依据,事业单位应真实的体现单位的经营成果,变革财务报告体系,使用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由于事业单位相对于企业的发展环境比较特殊,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控制单位的投资以及债务情况,避免出现财务危机,国家政府也应根据法律规定事业单位的举债和资金投资比例,使审批程序更加规范化。

三、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经营情况、成本信息等都得到了真实的反映,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管理与发展。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与改革发展,事业单位必须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做好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实现事业单位的顺利转型,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作者:王雪梅 单位:大连教育学院

第三篇

一、目前事业单位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过程中方法落后操作不规范

会计从业的基本技能需求就是核算。事业单位对财政人员工作给出的标准是现金制,以确认入账和支出为参数进行统计,这种方式虽然精准,却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忽略了现实资金流动,以报表为依据进行统计失去了真实性,核算结果并不能代表单位的真实财政情况。从账目表面来看,剩余的流动资金足够后续项目的进展,但可能现金已被支出,确认和反馈需要一段时间,而此期间正是造成误差的原因。核算工作通常是以年度为参照进展的,也有个别小单位以季度为结算日期,事业单位会涉及到很多跨年的大项目,对会计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由此可见,这种统计资金的财政制度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现状,应借鉴私企的一些财务核算方法。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在职的会计从业者虽然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但缺少业务技能培训,仍然沿用传统的核算方法,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脱离了实际,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二)财务制度的不健全

事业单位并不涉及到营销问题,主要任务是负责项目的管理,通过招商为地区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这种特异性决定了财政部门在单位中并不占据首要位置,管理人员主抓的重点是对外的项目交涉,财政只是负责简单的统计工作,并不需要计算盈利与亏损。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是由政府统一拨发的,所得收入除小部分用于内部建设外也要全部上交,市场经济并不能作用在财务系统中,因此造成了制度不完善现象。缺少风险意识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情况,会计在核算统计过程中由于没有系统的制度作为依据,也较为松散,所以,并不能详细的体现各部分的会计核算,缺少建设中的成本预算,所以出现造价往往高于预定金额的现象。单位为保障各项目正常进展,通常会向银行贷款进行负债运营,由于缺少健全的财务制度,不能将收益与负债做出合理的预算,很容易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资金不能正常运转,使企业走进困境。

(三)没有按规定计提折旧,无法如实反映事业单位资产

现有的财务制度都是针对已经发生了的资金交易制定的,对于已确定但没有实际交易的项目缺少记载,这样的财务报表并不能真实的反映一段时间内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一些办公消耗用品需要定时更新采购,在财务记载中,只是将其买入时的情况记录在其中,并没有详细标记使用年限与预计购买的支出。需要更换设施时需要经过一个繁琐的财务批准流程,给正常运转带来了很多困扰。不动资产包括为满足群众需求而购入的工作设备以及大型电子仪器,经过统计会记录在单位的财政账目中,消耗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实际价值会有所降低,也就是单位的固定资金随之减少。缺少计提折旧使这种变化不能被显示出来,重新换置带来的费用往往就是造成账目产生误差的原因。

(四)会计核算计算机化的操作不规范

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应用在会计工作中,可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差,但在事业单位由于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从业者的思想观念落后,并不能有效利用信息化设备完成统计计算工作。同时在引进计算机核算设备的财政部门仍然面临着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初始化中系统要求设立用户名和密码,保障使用者工作内容的安全,这一优点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被体现出来,作为保密用途的密码往往在单位内部处于公开状态。知晓密码的人都可以进入财务系统,严重影响核算工作的精准性,恶意篡改报表内容的现象时有发生,是现阶段存在的首要不稳定因素。计算机中的财务系统经常遭受到病毒的侵害,由于缺少操作规范,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随意连接外设电子设备,使病毒进入计算机中影响正常运行。

二、针对重点问题的一些改进对策

(一)规范会计核算操作,提高核算信息准确度

为了降低单位会计核算与实际存在不符的现象,需制定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操作。定期开展在职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引导,提高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可通过技能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奖罚计划来增强会计人员的危机意识。贯彻落实出台的政策方针,不定期对核算结果进行审查,加快在核算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学习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促进单位财政与现实资金流动情况接轨。另一方面,则需要规范会计核算标准的流程,尽量的完善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基础会计工作的重点,只有不断的完善单位内部制度,才能更好的发挥会计的工作职能,是会计信息更准确、更标准,才能更好的防止会计工作中出现各类问题及漏洞。

(二)努力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并积极推动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当前,人们对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关注,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现在单位还根据收付实现制下提供的会计信息为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会计信息的失真,因此,为了防止这种失真现象的出现,我们就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的会计制度。首先,我们要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大多数企事业单位还是以领导说了算的规则,要考虑到中国目前大部分企业仍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这样在进行会计制度制定工作时,就能从根本上避免这些问题的存在,制定一个相对完善的会计制度。其次,在会计操作、成本资产、负债和会计核算等问题上要有所变化,结合市场情况随时调整负债核算,使其符合时代要求。再次,要认识到评估机构也存有风险。在负债确认与计量中,如何使其真正反映负债单位的实际负债情况是非常重要的,确保信息的真实。然后再运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收入与费用。再次我们要认识到评估机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对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如何次啊能更完善、更科学的真实反映负债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最后阶段运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收入与费用,即使收入未收到分配基金也应计入当期收入,不属于当前成本,即使已经付款也不应包含在当前,这有助于有效的机构人员的工作绩效评估,帮助事业单位部门管理责任的进一步强化,加强帮助改善公共机构的服务质量。

(三)运用新方法进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国有资产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有着相似性,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盘活资产存量、维护所有者权益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原有的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的方法进行调整,运用新方法进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对事业单位来说,购置固定资产时不用按照购置资金的来源列支,可以运用“贷款”、“事业支出折旧费”等,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购置。事业单位新的会计制度,对这次核算方式进行了具体规定,其实就是借鉴了企业会计核算方式,完善了事业单位的核算。

(四)会计信息录入的规范化

对会计核算来说,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登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所以应规范会计信息登录,只有会计信息登录做好了,才能确保整个会计核算的安全性。首先明确会计登录账户设置。结合单位实际对账户进行规范化设置,确保登录安全;其次复核会计信息录入,确保信息安全、正确。一般来说,事业单位比较普通的会计信息登录可以从简,但也要由专业会计人员进行录入。对业务量较大且比较敏感的事业单位来说,应加大规范会计信息录入,复核会计信息,确保信息安全,避免出现差错,带来严重后果。

三、小结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事业单位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相应的会计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完善会计核算问题,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控制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经费,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使提供的会计信息符合单位需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一些疏漏,使会计信息更真实的反应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并运用正确的会计制度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保证单位的及个人利益,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真正意义。

作者:匡晓波 单位: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

第四篇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

1.难以控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出现会计信息不全或者不规范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但是正是由于这些会计信息的不全面,从而也就导致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在事业单位的相关报告中,有时会出现会计信息不能完全的呈现在核算部门,从而造成最终的会计核算与实际的支付之间有了很大的偏差。在一些事业单位中,甚至会存在着隐匿收入、虚列费用以及资产不实的恶劣现象,但是由于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也就使会计核算时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从而给会计核算带来误差。除此之外,由于会计信息不全面,就会导致财务管理过于随意,降低了财务管理部门在事业单位中的地位。最后,有的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时不遵守会计核算规范,造成收支不规范,最终造成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失严重。

2.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规定存在缺陷。在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区分会计期间和折旧期间,在进行资产核算的时候,事业单位往往会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部门同时进行核算,但是这样就会造成在整个核算的过程中出现虚增的资产或者净资产。我们都知道,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是不会随着其自身价值的使用而使自身增加或者减少的,这也就决定了固定资产不仅不能反映出它自身的消耗程度,并且也不能成为评价固定资产的残余价值以及转让价值的依据。对于一个事业单位中以前的资金余额,如果国家对此有相关规定,就要按照国家的规定严格执行,如果没有规定,可以依照事业单位自身的“事业基金”进行结算,但是如果通过事业单位自身的“事业基金”进行结算,就容易使固定资产出现虚增或者虚减基金的现象。

3.投资基金的核算问题不够严谨。在我国的有关规定中,如果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时使用货币、实物或者无形资产,那么在进行核算时,就必须根据投资金额将事业基金中的一般基金转换为投资基金。如果根据这个规定,那么事业单位的投资基金的金额就会小于一般基金的金额,这也就造成了事业单位的投资基金在进行核算时出现了一定的阻碍,从而抑制了事业单位对外的投资力度。更严重的是,在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于事业单位的投资基金的核算并没有完整的理论依据。

二、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措施分析

1.确定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在我国的许多事业单位中,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由于核算的前提条件以及资金管理方式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会计体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而巨大的会计体系差异造成了各个事业单位之间的会计信息难以进行比较,从而也就难以通过选择去选择更加适合的核算方法去进行会计核算,最终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大大降低。针对这个问题,为了使我国事业单位建立更加完善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我们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明确事业单位中会计的地位,确定该会计核算方法是适用于企业会计体系还是适用于预算会计体系。然后,我们在根据确定后的体系进行相应的核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科学合理性,才能保证获得更加完整的会计信息。

2.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为了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我们必须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各项基本原则。这样才能为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使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以及收支情况能够得到最真实、最完整的反映。为了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我们必须要逐步的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各个会计要素。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改善,例如在会计科目中增加“累计折旧”部分,这样有利于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提供方法和依据;在财务报告中附加现金流量表,使各个资金的使用情况变得更加明确,从而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改进会计人员管理机制。首先,如果要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我们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相关技术和能力的培训,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的建设,除此之外,对于每一个在岗的会计人员以及竞争上岗的会计人员,我们要确保他们都有相关的专业证书,同时还要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从而确保他们的会计核算能力能够满足工作中的需求,绝对不能只做表面工作。另外,我们还要改进会计人员的管理机制,为了实现这个措施,我们可以建立会计人员委派制度,这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完整度,同时还可以加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有效的避免了一些弄虚作假现象的产生,使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审核工作变得更加完善。

三、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的不断发展注定了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势必要进行改革,因为只有进行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我们才能使我国的事业单位更加符合社会的要求,才能紧跟国际的步伐。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视,并且坚定不移的根据相应的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确保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更加完善。

作者:徐黔 单位: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第五篇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的问题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范围与折旧年限不明确

首先,由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范围依然没有清楚的、统一的划分标准,加大了固定资产进行划分的难度。其次,由于使用年限对于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与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有着极大地影响,即当使用年限有区别的时候,那么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金额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别,导致固定资产在核算上的信息与实际情况可能不符,从而造成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审计上难于进行。最后,由于新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上制定的标准过低,比如将固定电话等用具也纳入到固定资产的核算上,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时候往往核算结果就不够准确,同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不丰富

新制度在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上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年限平均法,其二是工作量法。在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方法基本上都是以直线法为基础进行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然而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背离会计原则的,同时,通过这种方法核算出的固定资产的数据是不具备参考性的,因此,这种不可靠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导致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情况也产生了很大的偏差,从而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相关科目设置被忽视

会计行业谨慎性原则中曾经提到过: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评估的时候,不能过高的评估固定资产,同时也应注意不能过低的评估资产负债。但是,在具体的财务工作中,由于固定资产的损耗是不可能消除的,而这一方面新制度中并没有涉及,相应的也就没有相关科目的设置,这对于固定资产核算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增加了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的工作量。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改进措施

(一)事业单位利用新型固定资产核算软件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核算上主要利用集中核算体系,为了更为准确的进行固定资产核算,事业单位应该利用新型固定资产核算软件,从而更好地计算新增的模块与科目,确保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

(二)完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范围与折旧年限

第一,对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的范围进行统一划分,从而减小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对固定资产进行划分的难度。第二,对新制度中使用年限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可以提高固定资产在核算上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程度,降低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审计上的难度。第三,适当对新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上制定的标准进行调整,将一些办公用具从固定资产核算上剔除,从而加强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核算上结果的准确性,并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三)完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体系建立

第一,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核算责任制。成立固定资产核算部门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与权限都划分清楚,从而有效保证职责细化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核算体系,确保本单位内的资产数据准确性。四、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改进意义第一,新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上的改进更加切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新制度增添了一系列的新科目,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固定资产的核算。比如,新增添了“长期应付款”科目,从而将融资中固定资产产生的负债就归纳到了这一科目中,满足了往来业务的入账需求。第二,新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上的改进改善了固定资产核算体系,有效地杜绝了“做假账”与“账外账”的问题,比如事业单位中的基础建设工程可以直接纳入“在建工程”这一科目中,这样就可以直接在资产负债报表中了解到这一工程的建设进度。第三,新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上对累计折旧提出了新要求,有效改善了事业单位费用摊销的问题,使会计人员可以更清楚资产的价值,做出更加真实的会计报表。

三、结束语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但同时这一制度也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而不断完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它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地贡献。

作者:路建莉 单位:河北省地震局承德中心台

第六篇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基金会计核算的新规定

(一)货币资金进行的长期债券投资

长期债卷投资是指含年以内的固定的不变动的债券,这种类型的债券包含不是自己企业的债券、国债、金融债券等,它在一定时间内按利率收取利息,并且到期回收本金。长期债权投资,又分一次到期还本付息和分期付息到期还本两种典型形式。如果要求的付息期是相同的纳税年度,在我国企业的所得税都是按照年度来征收的,会依据权责发生制根本原则进行征收。如果企业的付息期不按年度来计算,那么在原则上年度纳税就不按照债权责任制度计算利率收入,在录取纳税所得时,还要调整长期债权的投资成本,等到付息时再对成本进行调减。在投资成本上借记方登记为“事业资金”贷记方登记为“银行存款”,在投资成本金额上借记方登记为“事业基金”贷记方登记为“非流动资产资金”,在一定的固定时间回收利息时,借记方登记为“银行存款”贷记方登记为“其他收入—投资收益”,当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性还本时或者收回长期债券时,借记方登录为“非流动资产资金—长期投资”,贷记方登记为“事业资金科目”。

(二)新制度下货币资金进行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

现代制度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一些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实施控制、影响程度较深的权益性投资,还包括对其合作经营的企业方面的权益性投资。新制度长期股权投资,包括公司持有子公司、合作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对联合企业投资在权益法上有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也包括没有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对于持有比例大于50%的,存在控制关系,对于持有比例小于或者等于20%的不具有重大影响。在账务处理上,借记为“事业基金”,贷记为“长期投资的非流动资产”在持有时间的固定时间段内获得的利息,借记方登记为“银行存款”贷记方登记为“投资收益”在转让不定期的长期股权时,借记方要记录为“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贷记方登记为“长期投资”,在产生税费时,借记方记录为“待处置资产损溢点或者是处置净收入”贷记方记录为“银行存款”,在期末应将长投账面价值高于可回收金额的差额,在计提上做减值准备,在实际取得的价款金额中,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产生的价值差额,确认为投资损溢,在借方登记“银行存款—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资本公积(借或贷)”在贷方登记为“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借或贷)”。

二“、事业基金”会计核算的具体变化

(一)会计科目变化的体现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基金会计核算增设了两个新的科目,“财政补助结余”“财政补助结转”,这加强了财政资金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在事业基金上新设定了“经营结余”“事业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新科目,对事业基金的分配做了进一步的核算管理,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余额分配和支出。旧制度事业基金一般分为两个明细的大科目:分别是一般基金、投资基金,一般基金对外核算上是滚动结余的资金核算,投资基金的核算是对外投资部分的资金核算,新的制度取消了这两个科目,领设立了“非流动资产基金”来核算净资产。

(二)在对外投资上的变化

新制度在基金核算上不包括接受捐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上,事业基金的变化不涉及对外流动资产的投资和收回,在账务核算上简化了不必要的流程,旧制度的借记登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改为借记“事业基金”,贷记“事业资金—投资基金”改为“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在对外投资上科目进行核算时不需要对事业基金进行明确的核算。

(三)年末转入口径的变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形式上,对事业基金的范围做了新规划,非政府补助的剩余分配和剩余后的分配金额是属于事业基金的。传统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是规定的除营业总额与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事业结余,所以在口径上存在变化。

三、新制度下事业基金核算的例子分析

某绿化事业单位建设平台于2013年11月开工,1月份基建账套数据,其中2013年12月31日基础建设拨款有100000元是本年上级补助拨款,其余为该年中央预算拨款,该单位未纳入财政直接支付。2014年基建账套中设备投资中有20000元使用银行存款支付,待摊投资中有20000元使用银行存款支付,有10000元使用现金支付,现金从零余额账户支取。2014年1月末基本建设总账目并入账套账务处理的方式。四、新制度下会计核算改进的建议新制度在并账上应该格外注意,并账不单是简单的数字调整,还是内部交易的调整,在会计核算问题上要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在业务往来的调整上注意账目的抵消问题,在对外投资上要严格控制,不能使用事业基金进行投外投资,不能用事业资金进行交易活动,遵循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事业基金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情况的应用执行严谨。综上,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应该及时的学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准确的把握事业基金的应用和财务规则,对事业基金的应用要严格遵守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章制度,在事业资金的不合理占用行为,要积极的及时反馈,保障事业基金应用收支的平衡,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更好发展。

作者:韩拴英 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第七篇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制度规定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通过核算和审计有效加强我国的事业单位资金预算,从而加强财政资金的收益。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促使我国财政部门的管理体制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因为环境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我国会计成为了事业单位中所短缺又会常出现问题的职位,事业单位对此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明确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其特点表现为:

1.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的工作通常会收付现金,而实际的经营核算的情况会出现权责的问题。

2.事业单位和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相对较低。其单位中的设备达到1000元以上价格的都属于固定资产,而1000元以下的设备但是能保证使用时间一年以上的同类物资,也可以成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事业单位所配备的固定资产要进行登记,由此可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论新旧都可以成为固定资产有效使用。

3.事业单位和对外投资进行管理和核算的内容需要通过项目主管相关部门的管理人经过审核后,各项条例和标准都符合制度内容才可以由财政部门通过审批。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如借记情况、贷款情况、投资情况等。

4.事业单位的收入资金主要通过收取的行政费用和从企业财政部门的经费取得相关的补助资金、事业单位开展相关的业务和辅助活动获取的资金几个方面。其中收取的行政事业费用可分为资金收入的管理、行政部门的资金收入情况的管理、财物没收的管理,获取的资金不能归类到事业单位中。

5.事业单位获得的经费和补助,通过各项业务和辅助活动获得资金,作为事业单位的收入。

6.事业单位收到的各项业务和经营的资金收入,能够确保其独立进行核算,确保收入项目的资金,从而获得利益。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审计的关注事项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特点,注册会计师能够通过事业单位会计的收付情况进行审计,同时要遵循核算和审计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事业单位的审核工作,从而减少会计核算和审计的风险。

1.事业单位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开立银行账户,取得财政部门的批准和人民银行开户的许可认证。需要保证及时上缴专户不挪用的资金、开立的银行账户能够提供预算外的资金进行支出、核算的相同级的资金,财政部门需要确保资金从财政部门进行核拨,避免出现资金的收入情况和其他的业务冲突的现象。

2.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问题,需要财政部门对资产的入账情况和资金情况的属实性进行审计,控制事业单位的固定资金不入账或私自上缴等情况。

3.事业单位要对资金的收纳情况进行审计,并要求能够根据国家的收费标准落实工作,合规收入的情况保证能够及时、不滞留和不存错账户,审计要通过相关单位的收费许可证明。同时审计的工作人员需要充分的了解事业单位的收费标准、范围和对象进行计算,同时保证收费的项目能够有所变化。

4.事业单位所使用的票据和单位票据的使用要能及时地对比票据的总额和银行账单,保持资金的一致。会计审核过程中票据号码的情况也能够保证所开票据的完整。对于个人设立或变更收费的情况需要给予严重的惩戒。5.政府收支分类后,事业单位需要严格进行各项支出费用的规范,项目支出资金确保不挪用公款,同时保证各项手续的完整、原始单据的规范和经费支付的真实性。

三、事业单位会计在核算工作中的不足

1.会计的支付信息存在不实的情况,收付资金的情况不实的问题致使事业单位的成本提高,收支情况和实际收支情况完全不符。同时还会造成事业单位出现负债的状况。

2.会计信息缺少相互的比较,收付情况按照当期情况进行计算,收付情况通过资金来实现,确定资金收入和支出的标准,但没有对资本消耗进行核算。事业单位将固定资产所支配购买配置的费用,进行项目的分类,但是没有对资本的期限和费用进行审核。

3.没有对事业单位资金的应用状况进行具体的分析,资金的收付情况可作为项目的成本依据。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折旧,这就说明单位所配置的固定资产会落实到账目中。同时推行政府采购的制度在实际的收付资金问题不被纳入会计的核算工作范围内,从而降低了财物的管理。

4.会计核算工作中容易出现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对各项业务的收付情况能够进行记账,但其不计成本和亏损。而经营者会以权责发生制进行记账,计算其收入的成本和盈亏情况,这就会造成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工作信息不真实。

5.会计内部的管理工作不完善,事业单位正常运营的过程中,会存在会计内部管理工作不强的现象,发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财务领导者对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对内部知识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与掌握,从而导致会计核算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内部管理工作只是走走形式,对于一些票据的领取没有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管理,对资产情况也没有定期进行清盘工作,每个部门之间办事流程缺乏相关手续。同时,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缺乏,导致记账、对账等出现混乱的现象,致使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问题。会计核算受到环境影响、缺乏相关的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会计核算只是书面形式,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6.会计账簿的使用不规范。我国会计法规已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会计账簿的使用、等级,以及核算过程等,但是在账目进行设置时,普遍存在随意设置账目、账目缺失等现象,致使资产记账过程粗略。

四、完善会计核算工作的策略

1.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进行完善。针对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实际情况,需要进行折旧科目的增加,因为固定资产的购置需要填写借记或支出的记录。

2.加强风险意识。事业单位要加强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体系,切合实际地规避事业单位管理和经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财务会计管理再进行设定,有前提性的对警报进行系统分析,并制定出警报的标准值,以此来预防。从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情况来讲,各个事业单位之间的财务组织结构的运行还存在着许多差异,不能够完全统一。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运营的现象来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风险防范系统,同时建立较完整的收账记录形式规定一个统一的时间来核算,以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审计工作的实效性。

3.对无形资产进行核算,设立累计摊销的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以降低无形资产。同时,还需要增设相关的基金科目,处理购入无形资产的借记事项。借记无形资产,可通过贷记累计摊销。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处理和管理无形资产和成本,从而对资产使用的情况进行了解,反馈真实的财务信息。

4.加强会计的素质。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管理,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和发展,设立相对合理的财物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层次进行分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财务会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储备较强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实际工作情况制定财务的计划内容,从而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能够正常的运行。

五、总结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其核算和审计的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找到工作中的问题并不断地规范会计工作,从而保证我国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

作者:程志锋 单位: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第八篇

一、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或者事项涉及的主要会计科目及处理

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主要涉及“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结余”、“短期投资”及“长期投资”四个一级会计项目,其相关会计处理规范要求如下。对于经营收入,“实现经营收入时,按照确定的收入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期末,将本科目本期发生额转入经营结余,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营结余’科目。”,对于具体的会计处理,分小规模纳税人及一般纳税人两种情况,比如大多数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所属的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实现经营收入,按包含增值税的价款总额,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科目,按扣除增值税销项税额后的价款金额,贷记本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金额,贷记‘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对于经营支出,主要有三种处理情况,一是相关人员“计提的薪酬等,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二是相关活动“领用、发出的存货,按领用、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存货’科目”;三是相关活动“发生的其他各项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缴税费’等科目”。对于经营结余,分期末和年末两种处理方式。对于前者,“将经营收入本期发生额结转入本科目,借记‘经营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将经营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营支出’科目”。在前者的基础上,后者的具体处理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前者结果“为贷方余额,将本科目余额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二是“为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不予结转。”对于短期投资,分三种情景有三种会计处理方式,一是在取得特定短期投资情况下,“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二是在特定时点收取利息的情况下,“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三是出售并取得本息的情况下,“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照出售或收回短期国债的成本,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对于长期投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分长期股权投资及长期债券投资两种情况进行分别规范说明的。另外,因为特定事业单位内部业务的复杂性及会计科目的交叉性,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还涉及到“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缴财政专户款”、“预收账款”、“存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会计科目,对于具体会计处理,基于篇幅局限,恕不一一阐释。

二、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会计核算的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事业单位在对其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三点,一是会计核算行为的统一而及时,也就是说特定事业单位应该把其所涉及的全部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都纳入单位的会计核算中,而且应该确保核算实务行为的及时性,确保及时、准确地出具形成相关会计信息;二是要坚持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九条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四条均明确规定“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其实这些业务和事项的大量存在是权责发生制之所以能应用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基石。三应该确保会计政策的一致性,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这里的一致性要求不仅是对于特定单位的纵向要求,还是对特定行业事业单位的一种横向要求,即要求特定行业的不同事业单位在较长时段内应该保持会计政策的一致性,慎重变更。

作者:张志贤 单位:浙江省嘉兴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