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体能胜任力体育教学问题研究

时间:2022-02-18 10:25:44

职业体能胜任力体育教学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及逻辑分析法,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学生未来职业属性脱钩、课程体系构建与市场岗位需求偏离、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滞后、教师队伍建设结构性失衡及悖离于人文精神的单一的“终结性”量化评价考核方式等5个方面审视了我国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职业体能;体能胜任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1以服务为宗旨,职业体能胜任力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9号)中指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当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导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带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工具性教育色彩,表现为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仅满足于“一技之长”的培养,热衷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人文素质、信息化素养、创新精神、职业体能胜任力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问题的剖析,总结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点及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体能胜任力需求视角出发,探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路径及对策,为能够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职业院校体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应专业体育教学改革文件提供理论支撑。

2职业体能胜任力导向下高职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审视

2.1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学生未来职业属性脱钩作者:单位:高职院校是培养我国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多由中专院校和技术院校转型或合并而来,目前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观念仍然沿袭着中专和技术院校的教学痕迹,造成目标和观念与学生的专业需求及身心需求存在脱钩问题[2]。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习专业的差异性情况而定。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立足之本。在体育课程的内容的选择上应以培养学生职业体育特征及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为出发点,教学的内容应与学生的未来职业能力发展相符,然而,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未能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职业属性相符,在教学内容上仍然以竞技类项目为主,也未能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优势。2.2体育课程设计和课程体系构建与市场岗位需求偏离作者:单位:在满足市场岗位职业体能需求的前提下构建体育课程体系和课程设计,不仅有助于全面落实自身的教学政策和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还可以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有效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培养终身体育能力,提升学生适应社会、以及满足人才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体育能力的要求。然而,受限于政府层面的制度缺位、高职院校自身能力失调以及功能失衡的内生动力障碍,多数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设计和课程体系构建上,仍存在与普通高校雷同或沿袭着中专、技术学校的体育课程模式,课程体系及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的职业体能关联不足,职业运动能力的内容匮乏,难以保证高职院校学生适应运作劳动活动所需身体素质和机能能力得到发展和完善[3],难以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及职业发展的需要。2.3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滞后作者:单位:职业教育的发展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和评价方式必须紧密围绕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填鸭式”“三基教学”等以“说教式”传授竞技项目运动技能为主教学的形式,表现出过窄的专业教育、忽视学生的未来就业职业体能胜任力方面的诉求,越俎代庖,较少或基本不开设与学生未来职业属性关联的体育课程[4],忽视学生走向社会后的效益,导致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特点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传统的“说教式”的传授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的需求,这与现行的高职体育课程设置缺失以及滞后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有关。2.4教师队伍建设结构性失衡作者:单位:师资队伍建设历来是彰显学校办学资源、影响办学质量的重要主题。受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缺乏宏观和微观的体育管理模式、学科建设限制等方面的束缚,高职体育师资队伍无法完全契合职业院校发展建设的进程,师资队伍建设遭遇瓶颈,体育教师更多扮演者边缘化公共体育教学实施者的角色。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着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存在师资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双师型教师比例低、师资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培养渠道不顺畅等问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迅速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学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然而生源规模的递增并未与体育教师师资数量齐驱并进,受高职院校办学基础薄弱、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历史遗留问题的限制,掣肘了高职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的建设和优化进程,师资队伍结构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衡状态严重,影响了高职体育教学的质量。2.5悖离于人文精神的单一的“终结性”量化评价考核方式作者:单位:现行高职体育考核评价多以“量化”指标(高度、远度、速度、力度等)作为评判学生的成绩的尺度,这种注重“达标”的终结性评价考核方式相对客观、易于操作,因此,学生体育“量化”指标的测试分数一直成为衡量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标准。然而,单维的生物健康方面评价学生体育运动成绩难以适应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需要,片面运用“量化”方式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在参与学校体育活动过程中的态度、能力、情感、协作精神、素质等方面的评价,存在种种人文精神的悖离的现象,而诸如参与性、态度、情感意志的发展,以及体育能力、个体进步度等这些容易忽视且难以量化的人文因素指标确是就业竞争力重要考核因素[5]。

3结论

在满足市场岗位职业体能需求的前提下开设高职体育课程,体现了体育学科体系的高度融合性。受高职院校办学基础薄弱、滞后的体育微观管理意识、学科之间的壁垒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的限制,体育课程的边缘化掣肘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因此,应将职业体能胜任力培养作为一种长效机制进行建设,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属性的身体活动特征,制定符合高职院校职业体能的教学大纲,采用根据职业活动特点加以改造的职业实用身体训练手段,植根于对学生进行职业必备身体活动能力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适应职业环境和条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佚名.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5(9):48-52.

[2]周杏芬.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08):58-60.

[3]曾永忠,董伦红,赵苏喆.高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与实施构想[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4):331-334.

[4]刘雪凯,张国艳.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目标改革与实现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7(08):165-168+178.

[5]高升,蒋先军,付银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方法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3):90-92.

作者:杨凯 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