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钢琴特色研究

时间:2022-04-12 08:56:26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特色研究

[摘要]试图从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多年中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从校本教材的开发要突出师范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中职学前教育钢琴校本教材开发提供参考性意见,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校本教材;师范特色

教育部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实施,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课程的设置调整和校本教材的开发越来越重要,有关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校本教材的开发需要结合当地及本校的情况开展适当的研究。针对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结合学生实情和钢琴学科的特点,化解职业教育技能浅薄、实践层面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指导问题的矛盾。把专业理论和技能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并与社会接轨,形成中职特色教育。编写系统化又符合学生职业需要的校本教材极为必要。

一、整合音乐课程,优化组合,注重可持续发展

中职钢琴教育受传统观念影响,多以沿袭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学设置、课程设置模式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致使音乐专业课程结构零散、机械、缺乏衔接和关联。因此,笔者建议:(一)钢琴技能学习与音乐学科整合。在钢琴校本教材的开发中要注重对其他音乐课程的整合,教材布局要讲究,各科目所占比重、衔接、进度等要合理、科学,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尽量提高效率。即钢琴学习中融入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和声等音乐学科内容。(二)优化组合。教材内容要考虑音乐基础能力的综合培养与钢琴教学内容的结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方向,要求学生具有简线谱的交替运用能力、边弹边唱能力、乐谱视唱与歌词的结合能力、音乐分析与表现能力、音乐活动组织等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合理且优化的知识结构,组成立体性的、多向的知识能力链条。(三)中职教育时间战线短,在钢琴校本教材实施效果讲求“短平快”的同时,注重质量的提高及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前教育要兼顾学生职前、职中、职后的教育及提升发展,也可与将来参加高职学前教育的继续深造学习接轨。

二、强调基础、突出核心、进行分级制评价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在入校前基本无钢琴弹奏基础,在音乐基础知识方面,如识谱、节奏、调式等知识是一知半解,因此教材的内容一定要注重入门,强调基础性。以基本技能教学为主线编写钢琴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钢琴弹奏基础能力的训练。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来进行梯度编排。讲究规范的弹奏方法、合理的指法设计、乐句的音乐处理、乐曲的结构分析、体会音乐要素的表现,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等基础技能、知识的传授。提炼钢琴弹奏的核心技能,对零钢琴基础的中职学生来说无疑是掌握这项技能的一条捷径。考虑到其年龄特点,就是理解能力强,但弹奏协调性是难点。因此,对钢琴基本弹奏技术点进行细化、提炼,所有的练习曲也好,还是乐曲都围绕着这几项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反复强化,把这些核心技能训练扎实后,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自学,甚至创造性地延伸拓展到更多的音乐曲目弹奏上去,从而激起兴趣,提高学琴效率。

三、调整传统教材内容、学以致用

钢琴校本教材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用多种形式强化基础,突出能力的训练,体现出实用、适用性,提高学习效率,展现专业特色。那么,在内容编排上绝不是很多曲子的简单堆砌,要突出钢琴基本的、核心的技术训练与儿歌简易伴奏、弹唱的结合;简谱与五线谱结合;在简易伴奏编配方面教会学生配置和弦、简单转调和选择织体的方法;多选编有专业特色的、好听的、趣味性强的、适合孩子们歌唱和活动的乐曲;指法的设计与练琴方法、正确练习习惯的养成;在教材编写中加注练习说明,有利于学生在课后自主练习中更好地理解掌握。要学生扎实掌握技能,不仅仅是能弹几首曲子,而是要有能力进行拓展,培养举一反三的实际应用能力,学以致用,开发校本教材的实效性。以上是笔者从事多年中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思考,难免有不妥之处,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应该怎么样进行,才能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借此希望能抛砖引玉,相关的教育工作者群策群力,不断开发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并符合中职学生实情的、指导性的钢琴教学内容体系,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2-09-25.

[2]张新启.中职学校要重视校本课程开发[N].中国教育报,2008-05-07.

[3]欧阳河.2006-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预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1):39-40.

作者:方策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