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2-18 10:54:19

美术学科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绘画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利用美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启发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画笔来表达心中的美好憧憬,只有对世界充满美好的想象,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健康向上的生活目标。这才是美育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美术;绘画;观察;想象

1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一样,是美育的一部分。在小学生中开展美术教育,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发掘有绘画潜能的学生,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让学生具备欣赏美的能力。以我国传统的中国画为例,画面上只有墨迹在宣纸上留下的深浅不一的痕迹,但却展示了不同的美感,既有抽象的人物、山水,也有深远的意境。例如一幅一位老人独坐在船头的中国画,蕴含的却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几匹马、几个人,一座大山的入口,让人联想千军万马正隐藏在山的另一边。不仅是中国画,世界各国的画作,都蕴藏着无限美好,一双青筋暴突的双手,一张饱经风霜的面孔,让人想起自己勤劳的父母。圣母慈祥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能令人想起自己的母亲,想起天下所有的母亲。这种联想就是审美带来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美术不仅可以通过画面中的景物或者人物表情产生联想,还可以促使充满幻想的人拿起画笔,将自己心中想到的美好画出来。这种情感是用文字难于表达,只有通过画面来传达。这种欲将自己的情感用画面来表达的心理,是人的情感流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美术不仅有表达情感的作用,在生活中也有重要作用。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文化生活都离不了美术。美术是人们的第一感觉,因此学习美术具有重要意义。

2美术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渗透

对于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就是要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勇于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心理;只有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人才会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会因为一点挫折而气馁。在美术课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让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所要观察的事物上,会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去追求、去探索,还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动手是创造的开始。美术课上的心理健康渗透,主要是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在一年级的美术课程中,先从彩线连彩点开始,然后由此联想到淅淅沥沥飘洒的小雨点,闪光的烟花。让学生先画画,然后从画面去观察生活。这样学生就会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深刻地留在脑海中,还养成了细致观察的习惯。美术教学不单纯地是为了画出美好的图画,还包括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像一年级学生就要学习做手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他们都想做出比别人更好的手工制品,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这种不服输的心理状态也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之一。一年级下册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能力,从最初的影子变化,让学生来了解太阳的变化,继而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风云雨雪,动物植物的变化。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动物的友好态度。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心的开始,只有具备敬畏之心,才能保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才会具备仁爱之心。在小学一至三年级,美术教学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来感受生活中的美术无处不在。还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对称、线条等美术基础,来掌握美术的技能。在这个时期,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美术基础,还要鼓励学生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画自己的家,将自己对家的美好希望表达出来,画自己心目中的妈妈形象,老师形象,通过他们的画作,可以看出他们心中希望的老师和妈妈形象是怎么样的。这是他们表达自己内心的主要方式。进入中高年级,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让他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美术,提高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小学美术就是通过动手、观察、欣赏等方式,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习如何将生活中的美好表达出来,以此来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3美术教学中影响心理健康的行为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观察、动手,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但如果在教学中掌握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很多美术教师在要求学生动手制作时,提的要求过高,超出小学生的能力范围,小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让家长动手。有些老师也没调查清楚,就来表扬学生,结果养成学生不诚实的习惯。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应该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要过于标新立异,这样往往会起反作用。让别人代劳,将别人的成果窃为己有,就是严重的心理问题。教师应该以培养诚实的品格为主。无论是让学生观察,还是让学生动手,最好都在课堂上进行。即使学生做出来的很笨拙,教师也要从不同角度,来肯定学生的成功,提高他们的自信,鼓励他们积极进取。让学生用画画表达思想,教师要能够从画面来读懂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学生画中的妈妈是个爱打麻将的形象,是个手机不离身的低头族,教师就要向学生家长提出来,让他们改正自己的形象;也有的学生在画面上表现的自己,是个被孤立的形象,教师就要关心这样的学生,了解他们被孤立的原因。在美术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书面作业那么简单,还需要老师成为心理专家,通过美术现象来了解学生的真是心理,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陆琛.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207.

[2]张天强.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4):68-69.

[3]鹿珍珍.小学美术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J].林区教学,2017(08):101-103.

作者:王凌静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