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时间:2022-04-16 10:35:06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表现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强,缺少渗透教育的方法和专业心理教师缺失等问题。为此,可采取“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渗透方法,掌握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等措施,以切实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文在论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时,列举出了包括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在内的自主发展方面的内容,以及包括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在内的社会参与方面的内容[1]。受此启发,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内部体验与外部感受协调一致,保持乐观的心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实现上述目标,应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他们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以促进他们心理素质的提升。在实现学校心理健康的途径上,既包括专门途径(心理课程和心理咨询),也含有间接途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就是指在本学科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外,教师还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技术和方法,通过和谐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鼓励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完成认知自我、适应环境),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2.1欠缺渗透意识。部分教师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要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即可。但现实是,在教学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特征会自然地展现在教师面前,如心理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状况等,甚至包括心理障碍。这就决定了教师应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并立即对其实施辅导教育。事实表明,绝大多数学科教师缺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而这往往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2.2缺乏渗透方法。有些教师知道渗透的重要性,可是又不知道如何去渗透,缺乏科学的方法,表现为“渗多透少”。“渗多透少”,就是指有些教师对心理学基本原理理解不透,生搬硬套地把一些心理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信息技术教学实际。表现为:把信息技术课完全变为心理健康教育课;把握不住渗透的重点;只在教学的某个环节中能看见渗透,或只见局部而不见整体。2.3缺少专业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配有专职心理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多,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容易局限于本学科的教学思维,很难有突破,给渗透带来了困难。

3针对现状的对策

3.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1)要有主体性的学生观。教师不能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视学生为学习主体,这样才能实现有效学习,进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有机整合。(2)要有广义的知识观。教师不能认为“知识=储存+提取”,因为这是狭义的知识观。广义的知识观是把知识、技能、策略视为一个整体。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传授信息技术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传授一定的心理技能。(3)要有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教师不能把教学目标只停留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层面,更应放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3.2掌握科学渗透的方法。以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为例,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增设了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了操作方法,从而为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课堂教学“施工蓝图”。例如,部分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究设计如表1所示。3.3掌握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知识,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熟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在合理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辅导手段。3.4掌握组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怎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贯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呢?笔者对此认为,显然不必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单独抽出来,否则就成了直接的心理教育,根本实现不了渗透的价值。笔者建议,教师应在发展性教学目标导引下,创设合理的教学程序和环境条件,使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教学,并在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中消除冲突并矫治问题行为。3.5开展跨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信息技术教师和心理教师可以开展跨学科的教育和科研活动,彼此了解对方学科的特点,以使渗透教育有的放矢。信息技术教师应掌握心理学基本原理,以方便实现渗透教学。例如,信息技术教师可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原理,加强听课效果,训练注意力;而心理教师可以深入了解信息技术教材资源,挖掘其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笔者相信,在两门学科教师通力合作下,一定能达到互通有无、协同创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作者:刘楠楠 单位:亳州学院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