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3-03 09:46:16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本文论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堪忧的现状,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说是一名高中生因为想偷看老师出卷的题目而去老师办公室,却被老师逮了个正着,于是老师严厉的批评了他一通,没想到,这学生想不开,竟然跳楼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导火线仅仅是因为一件偷看题目的小事,仅仅是因为老师严厉的批评了他这一行为,他便这样轻率而冲动的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网友在新闻后评价说“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经不起一点点挫折”,也有人说是老师的教育有问题,太过于严厉了,甚至还有人指出是中国应试教育造成的结果,诸如此类。应该说,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但却不够全面。这一现象真正反映的是我国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匮乏。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从心理老师的配备,再到心理咨询室的建设、相关仪器设备的购置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政策的保障等,无所不及,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教育背景下,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却被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被严重挤压,在“升学率”、“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社会、学校、家庭等关注的是他们的成绩、分数,至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这种看不到的成绩,则很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唯有出现了极端事件,才有那么几个人惊呼:“现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了”,殊不知,在一开始,孩子的心理健康就缺失了。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父母所接受的教育决定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现在的很多父母在社会急功近利、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特别重视子女的智力成绩,既所谓的分数。只要成绩好,其他都可以不计较,在父母眼里,成绩决定了这个孩子是否优秀,是否有前途,是否有一个好的未来。至于其他的什么道德品质、情商的发展,这些都是次要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很多的中国父母又特别溺爱孩子,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的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受一点点委屈,恨不得事事包办,孩子有什么需要千方百计的满足,让孩子不受任何的挫折、失败,在真空中成长。却不知,这种教育方法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成长历程,没有经历失败、挫折的磨炼,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忍耐力、心理坚韧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培养起来,没有作好迎接社会挑战的充分心理准备,一旦离开父母、家庭的庇护,踏入社会,便会变得手足无措,而当突遇发展中的困难、挫败时,心理平衡很容易打破,如果缺乏求助意识,或者缺乏社会支持,极易陷入心理危机当中,而采取极端行为。

2.学校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多年来,在“学而优则仕”的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的教育走入了一种功利主义的怪圈。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的求知欲、不是从学习中得到求知的快乐,不是学而至用,学习目的不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不再是启发学习者的自我完善,为实现人的真正价值而努力奋斗,学习的目的不再是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发现他的特长,保护他的天性,而学校教育把所有学习的目的聚焦在所谓的“成绩”“分数”上,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可以扭曲任何教育规律,不惜任何代价,可以任意挤占其他所谓与成绩、分数无关的活动。什么体育课、德育课、音乐、美术课在分数至上面前,都让位于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课,即使有的学校开了这些课,也是走过场,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作秀而已。更别说还要开设什么心理健康课。当然,也有些学校例外,一个学期也有几堂“心理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做些游戏,玩的开心就行,至于是否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游戏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则不得而知。有些学校开通了心理咨询室,却没有引进专门的心理健康老师,主要是让某些老师兼任。至于财力、物力、政策上的保障,则几乎没有。

3.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

虽然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要求学校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但这样的政策往往是以思政教育的名目下发,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中只是蜻蜓点水,只占很小的份量。至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所需要的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却难有保障。这导致各教育相关单位在执行政策时,马虎了事,更别说是重视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不是同一件事物,尽管可能有一部分相通的地方,但所遵守的教育规律、教育目标、教育手段却大相径庭,因此,不能以思政教育去代替、掩盖心理健康教育。

二、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父母应加强学习,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念

父母应该意识到:科学的教育方法应该是首先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和体魄,然后才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所学应有所用。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爱好,并加以合理引导。而不是出于功利、竞争的角度,在教育中过于片面的强调分数、成绩的重要性,并把这作为评价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父母更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技能对孩子的成长才是终身受用的。在教育孩子中应树立一种理念:不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让孩子在挫败、与困难做斗争中成长,这样获得的经验教训才是宝贵的,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诸多益处。父母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而不是仅凭想当然、凭个人主观经验去教育孩子,而应该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是否遵循了孩子成长及教育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孩子对话,通过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2.学校应明确方向,切实重视并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从孩子上幼儿园一直到高中,孩子成长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可谓巨大。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分数教育的迷途中走出来,真正把培养身心健康而不是高分低能的孩子作为自身的历史任务和责任,不再把分数作为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才算是明确了教育方向。在平时的教育中,切实重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真正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上给心理健康教育有保障,认真而有实效地把心理健康教育风风火火的开展起来,而不再让学生对心理健康保持一种神秘感,甚至是恐惧感,给这些在青春期风暴中成长的少年们提供一个温暖的心灵港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政府应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政策支持,并对政策的落实予以监督

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重视,出台了相关政策。但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台的政策较少,难以保证青少年得到应有的心理健康关怀。幼儿园、中小学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难有实质性的突破,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期处于边缘甚至是空白状态。由此,政府应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力度,出台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并对政策的落实予以监督,保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政策、财力、物力、人力上的基本条件,方能建构起一张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护网,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

作者:涂春华 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