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思想品德课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

时间:2022-03-24 03:15:00

透析思想品德课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高校育人的主渠道。通过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活动和考试制度,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培养创新素质的育人功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品格,提升其创新人格,发展其创新能力,思想品德课将成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创新素质创新人才

主席在2010年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各项战略任务”。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输出的数量,事关人才强国战略任务的落实、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教师责任重大、任务紧迫。

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素质,它是创造者永葆创造热情、克服万难去推进创新任务,实现创新目标的动力基础和力量源泉。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由多种素质协调发展而形成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想品德课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渠道,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和心理健康观以及成才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断创新其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活动和考试制度,深入挖掘其潜在的育人功能,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品格,塑造创新人格,发展创新能力,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中的非智力素质方面,成效显著,具体措施如下:

一、创新理论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品格和创新人格

1、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品格

创新品格包括创新政治品格、道德品格、法律品格和创新心理品格,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和创新实践起到指引方向、保驾护航和持续推动作用。

1.1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政治品格

创新政治品格是创新品格的首要内容。我们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通过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的教育及国际形势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引导大学生认清我国的国情、党情、民情与世情,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责任感与紧迫感,合理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通过创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着力将自己锻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创新人才。形势与政策课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政治品格,也就解决了创新人才的科技创新成果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具有导向作用。

1.2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道德品格和法律品格

创新道德品格和法律品格是创新品格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在高科技犯罪频发的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道德品格与法律品格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说理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将社会、人类所认可的价值体系、道德规范、法律规范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心信念和个性品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品格,使大学生的创新科技成果只发挥“单刃剑的作用,只造福人类,不危害社会。为此,我们从帮助大学生树立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不断创新和拥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入手,从道德素质方面对大学生提出要求,树立心系祖国、奉献社会的爱国精神,胸怀社会、服务人民的创新责任意识,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真、求是、诚信的创新道德,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创新道德和创新动机;同时,教育大学生认识到,创新更要增强自身的法治观念,需要知法、懂法,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进行创新活动,依法维护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

1.3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着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心理品格

创新心理品格包括创新信心、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这些因素是大学生创新的内驱力,直接影响到创造力的开发和创新成就的大小。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心理品格:

(1)树立创新信心,发展创新兴趣。这是大学生创新品格中的基础因素。我们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善待自我身上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树立自信心,找到兴趣点,培养创新需求,逐步发展创新领域;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适时地调整创新目标,使之更适应复杂的环境,增强创新成功体验。

(2)激发创新意识,端正创新动机。这是大学生创新心理品格中的核心因素,是创新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我们通过教学,一要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四个方面入手:养成习惯性地发现问题的习惯;敏于抓住偶然中的必然;看似反常现象见怪不怪;大胆假设,勇于否定前人和否定自己,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要培养创新动机。引导大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以饱满的情绪、振奋的精神、丰富的联想,去探索、去创造,实现高质量的创新目标;三要以正确的创新价值观为指导,将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的高尚的创新动机内化为大学生的创新需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3)培养创新情感,磨练创新意志。这是大学生创新心理品格中的关键因素,往往对他们的创新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决定创新成败。高尚的创新情感更是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工作的精神动力。我们通过教学,一要帮助大学生有效调控不良情绪和情感,诱导和开发其潜在的优良情感,使其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盎然的兴趣和旺盛的创新热情;二要教育大学生以钱学森等爱国科学家为榜样,以持久的爱国热情,饱满的创新情感和创新才能投身到创新实践中去,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创新之行,不断取得创新成就,为国家和民族多作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爱国者的人生追求。创新意志是创新目标的护卫者。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志方面,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挫折和逆境,既然不可避免,那就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去迎接它,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磨练创新意志。意志越坚强,克服的困难越大,越能创新出新成果,做出令人瞩目的业绩。只要心中的创新大旗不倒,在逆境中就会抓住机遇,获得成功;二要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如专题社会调研,加强对大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让大学生在遭遇失败中,提高战胜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养成遇挫愈坚的意志,提升创新心理品质。

2、强化创新素质教育,塑造大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包括创新理想、创新信念、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是大学生创新的发动机和推动力。我们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着力培养大学生热爱创新、崇尚创新、敢为天下先、富于批判精神和真诚奉献的品格。

2.1树立远大的创新理想,坚定的创新信念。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我国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作出并将继续作出重大贡献,这是同他们具有远大的创新理想、坚定的创新信念分不开的。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以马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通过开展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坚定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以更高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去追求创新并保持对创新追求的持久性和坚定性;教育大学生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避艰险,勇于开拓,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2.2培养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我们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和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前途、命运同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把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为祖国、为人民真诚奉献的人生信念,恪守科学精神、勇于追求真理、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大胆创造的创新精神和顽强的毅力,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之中,充分施展创新才能,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和有所创造。

二、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思想品德教育单靠理论灌输是不能解决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问题的。我们在教学中逐步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单一、全程灌输的方法,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为教育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1、“有的放矢”教学法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对于三门课的各章教学内容均采用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放弃”一些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自学。自学内容包括教材和参考资料;自学形式多样,有课内、课外和讨论式自学等,既培养了大学生学会获取相关新信息、迅速掌握最前沿科技知识的自学能力,又因“精讲”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先向学生讲述相关法学理论、法律条文再讲案例,后让学生大胆推测法院判决结果,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辩论与讨论教学法

即是通过师生课堂互动,通过设疑(由教师提出社会生活热点问题中的对立观点,启发思维)——辩论或讨论——解题(形成思维)——归纳(由教师总结,澄清是非,给出正确答案,形成思维逻辑)中发展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和“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两讲中,教师通过精选法律案例,提出问题,交由学生辩论和讨论,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多向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开放式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了表达能力、即时发挥能力,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兴趣盎然又获益匪浅。

3、主题探究教学法

如我们在教学的课余时间,在部分专业的学生中举办了“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主题报告会和“创新专题咨询”活动,在师生双向交流互动中,广泛宣传创新的重要意义和创新知识,使大学生正确认知创新活动,破除创新神秘感,树立创新自信心;我们还在大学生中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研究”、“创新道德观的价值研究”等主题研究活动,激发了大学生的探索欲望,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人格。

4、角色教学法

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小品的饰演,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安排学生参与模拟法庭审判,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化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可接受性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性。

5、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到教学中来,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地进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效地改善教学内容的呆板、僵化印象,学生亲眼目睹了教师的创新行为,体会到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改变生活,必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创新素质的培养

创新离不开实践。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做到提高和发展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必须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把创新认知和创新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以实现思想品德课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

1、加强实践教学,拓展育人空间

我们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创造了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通过组织任课班级学生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参观科技馆、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请优秀毕业生做报告、参加应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等,强化大学生的创新理想和坚定创新信念教育;利用勤工俭学,进行职业角色、创业意识教育;组织大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和社会调研,培养大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同时体会和承受成功与失败,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其“永不言败”的坚韧创新品质,锻炼了创新意志。

2、采取切实措施,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大胆质疑和勇于探究成果显著者奖励加分等措施,以进一步激励大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竞争的意识;在教学管理上,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大学生创新个性得到发展。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互联网络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电话咨询和邮箱收发电子邮件、QQ聊天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观、创新道德观和法治观及心理健康观教育。温暖、平等、自由开放的网育平台,受到正授课大学生和往届大学生的热烈欢迎。网育更进一步优化了大学生的创新品格和创新人格。

四、创新考试制度

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思想品德课考试内容和方法,综合考量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状况,努力把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落到实处。

1、关于考试内容

减少试卷中死记硬背的考题内容,多安排一些探讨性的综合问题,即增加客观题和发挥题量,减少主观题量,学生必须经过充分而深入的思考才能做出解答和完成,或必须经过论证才能做出回答。

2、关于考试方式

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成绩分三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及教学活动表现、作业(综合型作业或读后感、观后感);社会实践论文(调查报告);期末考核。作业和论文实行开卷,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对那些有创造性见解的答卷给予加分奖励。克服“一张试卷”、“一篇作业”定绩、定等的简单做法,对于大学生自觉培养创新素质,起到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必须充分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创新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创新素质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素质教育之路,为将我国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作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