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校企协同实践教学研究

时间:2022-08-13 09:49:35

物流管理校企协同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双方热度不高、动力不足、实践项目流于形式等问题,提出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明确校企合作目标,找准校企协同的契机,通过合理规划实践教学时间、以赛促学、项目带动、共建实训基地等措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专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以及员工素质水平,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关键词:校企协同;实践教学;物流管理

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大量应用,使得物流企业迫切需要能够胜任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而职业院校的责任就是为企业培养专业对口、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应对新形势、新变化,党的报告指出,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改进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迫在眉睫。

一、校企协同实践教学

校企协同就是要求学校和企业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最终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发展。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安排主要包括专业认知实训、物流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以及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实训。其中专业认知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时长为1-2周,实训目的是检验和提升动手实践技能;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实训,采用集中实训的方式,通过学生和企业双选,学生完成半年到一年的企业顶岗实训,目的是帮助学生增加工作经验,提前适应工作岗位需求。三种实训活动中,学校和企业的参与度和热衷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校方和企业主动参与较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在第三年的顶岗实习阶段,此时的专业学生在学校已经完成了两年的专业学习,进入到企业后,相当于“准毕业生”或者叫“准员工”。双方一般通过“企业专业指导师傅+学校专职实习教师”的方式共同辅导学生完成后续的实习工作。而专业认知实训和核心课程项目实训,专业教师和企业的积极主动性要比前者低。对于不同的实验实训活动,校企双方态度的一冷一热,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和学校双方在校企协同实践工作的现状。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尽管开展物流专业认知实训、核心课程项目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以及顶岗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也保证了校企合作的有序进行,但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风险高低、管理难易决定了参与热情。校企实践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的安全,如果无法控制好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一切合作都将是空谈。近些年,不断发生的学生实习安全事故,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主体绷紧了神经。因此,对于认知实训和核心课程项目实训两种短期集中的校内实训活动,学校教师更希望放在本校进行,此时指导教师作为实训的主导,能够较好地监管实训中的学生。企业往往只是被动参与的角色,也不太热衷提供一到两周的企业全程实训,时间短、对原有企业运营的影响、安全等诸多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参与热情。而对于顶岗实习来说,高职第三年集中实习,虽然时间跨度长达一年,但是由于学生是以“准员工”的身份出现的,实习期间风险相对可控,管理难度反而较低。同时,学校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动态,配套了习讯云平台进行学生日常实习的管理,加上企业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做好实习过渡引导,校企协同在顶岗实习项目上达到高度一致。2.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双方动力不足。就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而言,直接与之业绩考核挂钩的工作任务包括教学任务、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等等,而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并未纳人教师绩效考核,所以部分专业教师对校企合作不感兴趣,不愿也没有更多的精力投人到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之中。有部分专业教师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的不足,但也苦于没有相应的鼓励机制,不能长期深人物流企业,不能真正获取企业最真实的作业情况,加之物流管理专业校内专职教师还需承受教学任务、科研工作等多方面压力,实践教学时间分配有限,更无暇顾及中长期实践教学。就物流企业而言,追求更高的效益是其经营目的。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一方面,学校受到各种制度限制,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与企业需求时间不吻合,再加之实习学生缺乏熟练的操作经验,影响企业整体的作业效率,并不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很难在短期内形成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造成物流企业实习学生的流动性大,甚至有部分学生还会因为劳动强度大,对实习企业有怨言,物流企业的社会效益也没有得到提升。故而企业也不愿意把大量精力放在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上。3.校企合作校内实践教学项目流于形式。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中,《仓储与配送实务》《物流采购》《运输管理实务》《物流成本管理》《国际货运实务》等课程需要仿真的实训项目支撑,才能最大限度缩短与企业的距离。这就需要企业的业务骨干参与到实训项目的开发、设计、实施和完善过程中来。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企业业务骨干工作时间难以协调,校企合作实践项目多由校内专职教师设计,造成实践教学项目过于理论化。就《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实践项目而言,虽然近几年,一部分物流企业已经有了相对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但还不够完善,企业物流成本具体可操作的实例本身就少,加之涉及企业商业机密,一手数据更是难得,即使有企业兼职人员参与实训项目设计,实训项目内容也会有所保留。

三、对策及建议

为了更好地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针对现有的校企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校企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真正参与其中。(一)明确目标,创造效益。当前要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校企协同,就需要找到校企双方共同的利益诉求和广阔的合作空间,探索校企合作途径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和价值需要。由于校企双方人才观念、制度、利益等方面存在冲突,首先需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本着互惠、共赢、共享的原则,在合作方式、项目审批、日常管理、科研成果归属等方面进行约定,从而建立一整套创新人才培养动力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可以为物流企业培养员工,企业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作为学校,希望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适应企业人才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以行业标准、社会需求为导向,真正培养企业用得上的准员工。作为企业,希望委托高校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用得上、留得住,创造经济效益。为此,校企双方应向着“共创利益、分享利润”的方向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获得实习工资,企业在实习期间能够提高业务收入。学生在实习期间,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企业按照合理化建议带来的经济效益给予学生提成;同时,物流专业校内专职教师朝着成果共享与转化的方向做科研,参与企业经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按照比例分享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二)找准契机,资源共享。1.合理规划实践教学时间。学校应深人企业调研,结合物流企业业务周期、用人需求,修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规划学生专业认知实训、物流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以及第三学年实习实训等实践项目时间。在实训安全的大前提下,保证企业有需要,学校能保障。同时,企业要为每批次开展实践教学的学生合理安排岗前培训,做好企业文化宣传、岗位认知、技能训练,从而有层次、有梯度地开展实践教学。这样,学生的技能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得以提升,企业完成工作任务也有了保障。以每年的“双十一”购物节为例,物流业务量以倍数增长,物流企业仓储作业人员却严重不足,为此,制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企业的用人需求,集中安排两周的《仓储与配送实务》核心课程实训,并提前就学生上下班接送、实习食宿、实习工资、实习时间及劳动强度等方面与企业达成协议。学生提前一周进人企业学习企业文化,由企业骨干人员讲解示范仓储作业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更快地完成仓储作业任务等具体实训内容。在整个实训教学安排中,学生技能迅速提升,企业储配任务高效完成,实现资源共享、校企双赢。2.以赛促学,丰富校企协同实践教学形式。自2009年,相继开展各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如“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及实施大赛”“国际报关大赛”等,基于此,联合企业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由企业提供奖励或经费支持,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又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形式。充分利用校内物流实训基地资源,邀请企业开展“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及实施大赛”,该大赛内容紧密结合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仓储与配送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物流信息技术》知识,学生通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学以致用,解决人库、出库、装车、配载、配送等实际问题,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分析能力,并激发学生创新思考和独立分析、团队协作的工作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这种“以赛促学、以学促训”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有机整合实践知识与实践技能,还为校企合作打造了沟通的平台。在赛前,可以邀请大赛合作企业的业务骨干为学生开展培训辅导,学生得以与物流企业专业人员进行实时沟通和交流。同时,大赛也为企业物色优秀物流作业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企业通过物质奖励、提供若干岗位实习机会等方式鼓励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甚至可以直接签约聘用。职业技能大赛为实践教学和企业实习之间搭建了畅通的桥梁,为学生打造实习就业平台提供了便利条件。(三)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学校的优势资源在于可以为企业提供充满弹性的准员工、较高科研能力的物流专业教师资源以及较好的实验实训设备;企业的优势在于提供真实的工作情境。在明确校企双方的优势之后,就可以很好地寻求共赢发展途径。1.校企协同,共育人才。首先,以项目带动,提升专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物流企业需要借助专职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完成“业务能2019/4《宁夏教育》_本期话题_力升级”。故而,鼓励具备高水平科研能力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校企合作开展横向课题,以项目带动,积极参与创新实践相关教学工作,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既解决了企业的困境,又提升了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目前,本院已成立现代物流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主要从事物流企业作业设备研发设计,研发成果经过论证,能够满足物流企业在包装、装卸等作业环节提升工作效率的需求。其次,依托学校的实训设备和教师资源,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素质。经过近十年的实训基地建设,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已经拥有了能够适应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的设备,包括叉车、地牛、各类货架、立体库、AGV小车、全自动和半自动打包机、流通加工线等。利用现有的师资和设备对企业新入职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的素质。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员工稳定性差、素质不高的问题。一般物流企业员工更迭速度是1 ̄3年,造成员工流失的原因包括工作环境差、收人低,其最大原因在于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缺失。高职院校学生通过高考历练,再经过两年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基本素质高于社会上未经训练的工人。借助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一方面,在培养过程中渗透企业文化,增强了准员工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增长经验、提升能力。校企共同努力,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员工,解决了企业劳动力不足、流失严重的问题。另外,校企合作为企业留住人才的同时,也为本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营造了良好的个人发展环境。大量毕业生在同一物流企业任职,对准毕业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作为校友,在企业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共同成长,使得企业员工素质稳步提升。2.互为培训基地,建立互助机制。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的人才提升和补充也需要学校的鼎力支持,因此双方应该互为对方的培训基地,建立互助机制。一方面,学校通过企业实训基地,完成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升,以及解决学生的企业实训实践教学问题,使其能够更快地融人未来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将学校视为自己的员工培训基地,通过定期组织的新员工人职培训,员工拓展培训以及晋升培训等活动,借助学校师资、场地和设备等资源,提升员工的素质。这样可以节省额外的开支,也增进了双方的交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学生提升实践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它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合力克服操作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来完成,其对物流行业、学校和企业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人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现阶段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上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但是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探索,一定可以设计出更贴近实际、更契合各方利益的实践教学方案,最终为我们的学生在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做出贡献,让学生真正掌握技术性的知识,并且教会他们学有所用,将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

作者:邵宁平 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