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时间:2022-08-13 09:47:12

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急需培养一批创新创业型人才;但由于认识的差异,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重视不够、体系不健全、教育模式不完善和师资队伍数量质量等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高等中医药院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教育体系、教育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只有这样,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关键词: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创业教育的概念在1989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教育研讨会首次被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的一种教育模式,包含“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个基本的概念,创新是创业的核心与灵魂,而创业是创新的表现形式与实践过程。国内外学术界在近几年对创新创业教育密切关注,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本文将从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3个方面,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1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技术革命,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因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意义重大,事关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富强。目前,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作为培养中医药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还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使命。1.1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培养一定数量的中医药创业者。中医药高等教育经过60余年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从全国各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看,还急需一批能够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创业者,这一点从全国众多地区的中医药企业和中医药医疗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非中医药专业学历背景中不难看出,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急需摆上重要日程。1.2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急需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随着健康中国战略、中医药法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带动,中医药健康产业也必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中医师开设诊所实行备案制的启动,可以预见未来将产生大批独立开设中医诊所、中医馆、健康养生中心等机构的中医药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创业群体,新的事业新的发展急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中医药人才,中医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谓正当时。1.3中医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需要。中医药高校要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离不开杰出创业校友在就业、捐资助学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通过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引导、扶持、帮助可以进一步增强创业校友与母校的感情,增加其创业成功率,从而培养更多的杰出校友,提升母校的综合影响力。

2中医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的不足或办学经费、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面临诸多问题。2.1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在中医药高校中,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氛围没有形成,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高。有三种典型的倾向:①认为创新创业是理工类院校的事,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单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必要的学科专业基础。②认为中医药继承的问题还没解决好,开展创新创业有失根基,不会取得多大成效。③认为中医药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那种以培养企业老板为目的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必要。基于以上认识,致使中医药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总体上重视不够。认识不高,对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和支持力度就不到位。目前,许多中医药高校还没有单独的创业实训中心、创客空间、孵化基地等,场地、经费、人员、编制等支持力度不够,对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引导、支持力度不够,调动师生投入创新创业工作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缺失或乏力。2.2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不健全,缺乏整体效力。缺乏顶层设计和执行机构。各中医药院校虽然普遍成立了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但分工不够明确、具体,有的将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教务处,有的挂靠在招生就业处、学生处或就业指导中心,有的挂靠在团委,多头管理,机制不畅,看似多方协作管理,其实是管而不管,各管理方的工作如蜻蜓点水,不能深入下去。由于缺乏独立的执行机构和人员,因此,顶层设计不够,各自为政,缺乏合力和统一领导,资源整合和执行力不足,缺乏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的战略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缺乏资源的统一调配和整合,没有发挥校内资源的整体效用。高校的创业项目多属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故而,在项目孵化和培育过程中离不开重点实验室或实验中心的科研平台支持,也离不开工商、财务管理等学科教师和广大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投入。由于这些资源分属不同的部门和单位,因此,在创业工作的实施中,创业师资的整合以及校内创业实践基地的整合不到位。2.3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够完善,课程建设薄弱。从中医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总体情况看,大部分高校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融入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建立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①课程随意性大,缺乏系统的设计。绝大部分高校只是一些零散的公共选修课,仍简单地以“修满学分”为要求,采用慕课、讲座、选修课、社团活动等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所占的学分很少,课时比例偏低,获得学分的要求也远远低于专业课程,缺乏专业教育的支撑和依托,缺乏明确的整体创业教育战略、指导方针以及系统、多层次的创业课程模块,难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从中医药高校实施“专创融合”教育的进展情况看,绝大多数中医院校还未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待,甚至未纳入到学校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单纯的创业技能教育,面向少数有特质学生的教育,没有系统的将各个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彼此独立,无法深入融合。③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不完善,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一套具有时代性的与中医药行业或专业配套的创新创业教材,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设计层面都处于一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态。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学中通常采用大班合班的授课方式,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缺乏与学生互动,讲课内容以课本知识点为主,缺乏一些具体、细致的实践方面的内容,没有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2.4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数量不足,整体水平不高。从目前中医药高校的实际情况看,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兼职老师,来源主要有两个部分:①各校管理学院承担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学科的专业教师兼任。②各校承担就业指导课的专兼职教师和对创业感兴趣的政治辅导员兼任。这两部分人员组成的师资队伍,其专业化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均难以胜任此项工作。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兴的学科,对教师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具备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授课技能,而且要具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创新创业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显然,兼职教师难以担此大任,他们在创业理论知识训练和专业素养上缺乏专业基础,对创业实践中的企业创建流程、市场风险评估和新时代营销模式等既缺乏实践感受,也存在着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正如有些研究者所指出,“总体而言,当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还只是一个非职业性的临时队伍”“只是一群最为保守的教师在教授学生创新创业”。有些高校虽然从创业校友和优秀的企业聘用了一部分兼职创业导师,但由于经费以及教学时间问题,导致他们只能承担数量有限的1~2次讲座和报告,外聘企业教师实际承担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几乎不太可能。目前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创业教育已快速起步,但中医药院校总体而言尚未形成一个体系化、完整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除上述问题外,还比较明显地存在着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缺少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文化氛围,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缺乏专业系统的创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指导,创业导向强调过多、普及面有限等问题。

3中医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中医药高校属于行业特色高校,相对于综合性院校而言,学科相对集中,专业氛围更加浓厚,因此,要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发展,就需要重点聚焦,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3.1突出实践导向,全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建设。中医药院校要站在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切实把各级领导部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条件要求落实到位。创业教育自身的“实践导向”本质和创新创业教育所涉及学科的综合性、集成性,使得搭建实践平台支持机制成为高校推动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从目前全国中医药高校的整体情况看,①要积极在校园内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加快建立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将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纳入工作量,并对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及职称晋升的条件;对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或竞赛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以及优先推免研究生等激励,引导师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②要在创新创业教育用房、场地以及硬件配套设施上给予支持,加强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建设,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3.2发挥整体合力,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个有效的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五个部分:①组织领导体系:负责全校创业教育的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工作。在组织领导体系构建过程中,有两个组织机构对创新创业工作的运行效果十分关键,其一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一般应由学校行政或党委一把手担任,便于调动全校资源;其二是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执行机构———创新创业学院或创业教育中心,院长(主任)一般应由校长或分管创新创业工作的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院长(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教务处、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科研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均应兼任副院长,便于统筹学校各种资源,发挥整体合力。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点、线、面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创业公共课、基础课,旨在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面向有创业特质学生,要遵循创业人才成长规律和企业生成规律实施系统化培养,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应以创业基本规律认识以及创业素质与能力提升为主;面向极少数自主创业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创业项目孵化为主,开设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应以创业实践扶持为主。③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与载体(基础设施、研究中心、实验室等):创业教育的实践属性和创业项目的主体来源,客观上要求高校必须为创业项目团队提供必要的研究和实验平台,因此中医药高校必须面向校内的研究中心和教学科研实验中心设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并向创业项目团队开放。④创新创业孵化体系:要根据各校实际条件,建立面积相当的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等。⑤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体系:结合中医药高校的实际,开展以“创业大讲堂、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等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和创业社团开展的各种创业活动。3.3完善课程体系,探索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我们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学校的特点、学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阶段、学校的类型及产业的地理位置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力求多方面、多元化地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学校创业教育发展阶段看,对尚未正式启动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医药院校,应该将创业教育的重点放在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内涵等方面;而那些具有一定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高校,则应侧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全面整合校内教育资源,搭建实践平台,增强创业教育的整体效力。从学校办学类型看,应用性中医药高校应加强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研究性中医药大学应该着重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我国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出谋划策,从而促进我国中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从学校所处的地域看,地处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医药高校,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商业环境,且中小民营企业数量多、行业广,为中医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医药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展中医药在大健康领域的优势,强化对学生创业能力教育,大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大胆实践、大胆创业,并及时提供技术指导与帮助。地处中西部地区的中医药高校,由于经济较为落后,环境、资源等限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为落后,这些地区的中医药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要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宣传创新创业的意义,在教学中强化和融入创新创业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1]。在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中,应坚持“面向全体,基于专业,分类培养,专创融合,重在实践”的方针,逐步形成“课程教学———项目研究———竞赛实训———成果转化与创业孵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①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做到创业教育全覆盖。要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必修课,设置创业实践项目学分,开设跨学院跨专业的创新创业选修课。②融合行业创新创业资源,建设特色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如开设《医药企业管理实务》《中医临床思维与创新创业思维》《中小型医药企业营销专题研究》《中医药健康产业创业实务》等特色课程。③深度整合创新创业要素,设立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专业课教学内容、实习活动、毕业设计活动、创业大赛活动等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创业的内容。3.4强化培训提高,打造一支力量雄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医药高校应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①要立足校内建设一支以承担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创业研究和创业指导为主要任务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的人数应根据课程教学工作量匹配的原则进行设置,专职教师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由于《大学生创业基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必修课,仅靠专职教师难以完成任务,还应在辅导员、管理学院专业教师中选拔一定数量的创业教育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学校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创业指导的任务。校内教师队伍往往由于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和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故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深入实践,将其培养成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团体。②要建立一支校外创业导师队伍。要利用社会力量和校友资源,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和社会知名企业家、创业者、行业专家、孵化机构专业人员组成一支兼职教师队伍,加入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中,以他们自身的创业故事、创业经验,来帮助学生形成对创新创业的全面认识,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从而在学生与社会之间建造一个沟通与学习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钱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25-28.

作者:曹世奎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