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教学改革

时间:2022-01-28 10:12:43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教学改革

摘要:《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本文依照课程特点,以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设计了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教学体系。

关键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国外的物流规划与设计课程非常注重于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企业物流运作和发展的具有创新性、实战性的复合型物流规划与设计人才。国内高校的物流规划与设计课程大多数情况表现在或者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疏于实践,或者反之;或者偏重宏观,而疏于微观,或者反之。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高校针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提出了不少改进方案,试图将理论与实践环节、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力求培养出具有系统化思想、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实践型人才。但到目前为止,各高校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化,还不具备完整的体系。鉴于此,亟待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完善,优化本课程结构体系,使广大学生能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各届毕业生将来的从业要求。在教学组织方面,也亟需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一、建立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

模块化思想最早起源于工业制造业,在20世纪50年代,欧美专家针对产品需求的多样性、零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要求,提出了模块化设计的思想。随着模块化方法的发展,这种新方法也逐渐地运用到了教学内容改革中,即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模块化划分,使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能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又能为课程开展项目导向或任务导向教学奠定基础。《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比较丰富和复杂,与其他专业课程有交叉性,因此在对课程内容界定时需要充分了解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课程的重复性。对于必须交叉的知识点,要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进行设定,以实现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协调分工。同时,本课程也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模型多、方法多和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理论方法,还应该具备将各种理论方法正确、灵活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构成完整的课程知识框架体系,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各模块的学习逐级掌握不同的知识和能力,以便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面。由此可见,可将本课程体系设计成三大模块,即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实践应用模块、创新综合模块(见表1)。1.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由两部分组成:(1)物流系统相关问题的界定与分析。如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内容的界定,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功能、分类、作用机理等的分析。(2)基本方法。如基础资料的调查、物流需求预测方法、方案评估等。2.实践应用模块。实践应用模块是以提升学生“专业运用能力”为目标设置的模块,该模块将主要根据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界定,将课程内容组织以“专题”的形式呈现,主要包括四个专题,即物流节点选址、物流节点内部布局规划、社会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网络规划。每个专题包括方法和实例(算例、案例)两部分内容,起到将方法和实例(算例、案例)紧密结合的作用,帮助学生灵活地把相关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3.创新综合模块。创新综合模块是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设置的模块,该模块将课程内容组织以“项目”的形式呈现,主要包括两个项目,即社会物流系统规划(三大平台规划)、企业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网络规划+节点内部布局规划设计)。通过两个“项目”将实践应用模块和专业基础知识模块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项目”研究制作过程中,能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并且全方位的得到物流规划与设计项目全过程(五个步骤)的训练,培养和触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体系

本课程教学改革旨在系统性讲授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地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讲授这门课程中,一方面需要系统地讲授有关理论方法,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充分的案例分析和实例练习,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把相关基本理论应用于实际。综上所述,《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是需要将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和实验环节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构筑立体化的教学体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超强实践能力的“物流规划与设计”人才。1.理论讲授。理论讲授是将讲解与提问、解释与启发、直接与辨析等方法有效结合,从教学的重心“教”转移到“学”,从“直接灌输”转移到“思考接受”,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讲授概念性内容时,使用“概念辨析”的方法,在讲授方法时,采用“原理+举例”的模式,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方法。在讲授综合性比较强和复杂的理论问题时,采用多角度的方法去分析、设计关键问题的提问方案,这里有两方面的优点:一是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提醒学生,有利于学生注意听讲;二是借此问题的问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在讲授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时,宜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明了各种方法的假设条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等,提高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特别是在实践应用模块的内容讲授教学中。课程组结合教学团队成员的科研课题,根据各模块内容的实际需要编制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在讲授各种方法时,结合相关科研项目“教方法,讲应用”,在丰富、完善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中理解方法,并且学会和掌握应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3.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为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将为之改变,这体现出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教学模式。《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在组织课程内容学习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任务和驱动模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驱动模式,如讨论、扮演教师讲课、课题报告交流等)完成任务(预习课程知识点、查找拓展知识、撰写课题习作报告等),更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获取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环节。实验环节是培养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教学手段,为此《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中设置了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物流实习、实验室仿真模拟训练和沙盘模拟等实验环节,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课程组也正尝试将科研项目引入教学,将学术研究嵌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参与教师的具体科研项目,鼓励学生讨论相关课题研究报告,分析各种研究报告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在锻炼中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及可行性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也有利于以最新的学科发展和学术成果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并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三、结语

以努力提升学生“专业运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对《物流工程》专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新构建,初步形成了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的课程内容体系要求,构筑了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实验环节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体系,以培养具有更强实践能力的物流规划与设计人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基础工作,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验证、调整和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云清.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刘联辉,彭邝湘.物流系统规划及分析设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3]蔡临宁.物流系统规划———建模及实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刘晓佳,兰培真,刘旺盛.《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改革的探讨[J].物流科技,2009,(11):130-132.

[5]王宏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1):121-122.

[6]李宁.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研究,2017,(39):195-198.

作者:李云清 单位: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