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概况

时间:2022-01-14 09:11:36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概况

孙思邈作为我国古代医学伦理学的重要开拓者,中医人文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其医德思想对弘扬中医人文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本文以万方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平台(截止2017年11月30日),通过查找,以“孙思邈医德”为主题的文献有181篇,以“医学生人文素质”为主题的文献有1901篇,以“孙思邈”+“医学生”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索引发现,目前有关以孙思邈医德思想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文章非常少,一共只有13篇。从研究进展来看,人们对以孙思邈医德思想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注度有所上升。搜索结果显示,2001年有1篇,2008年有1篇,2009年有2篇,2010年有1篇,2011年有3篇,2012年有1篇,2014年有1篇,2016年有3篇。从研究层次来看,还没有专门关于以孙思邈医德思想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硕博士学位论文。总体来说,现阶段对孙思邈医德思想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还很欠缺。本文对国内外孙思邈医德思想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研究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以孙思邈医德思想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和思路。

1孙思邈医德思想

腾晓东[3]认为孙思邈“大医精诚”篇中包含了儒、道、佛三家的道德观,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成就了孙思邈的医德思想。冷其林[4]认为,孙思邈继承和发展儒释道思想并作为“大医精诚”中的医德戒律,帮助我们认识其医德思想的渊源和了解他所受儒、道、释等宗教思想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韩智道[5]认为,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行医时的体态、风度,行医的方法三方面对医师所应具备的医德作了全面的论述。赖雪平等[6]认为,孙思邈医德高尚,言行一致;终生专一于医,不慕权势富贵;谦虚好学,博极医药之源;以济命扶危为己任,在任何情况下都一心赴救,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尊重同道,扶掖后学。郭瑞华[7]、周保国[8]从孙思邈热爱医学,仁慈为怀;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誓愿普救,勇于献身;淡于名利,为医清廉;不畏艰险,一心赴救;不分贫富,普同一等;视人如己,待患如亲;省病诊疾,纤毫勿失;谦虚谨慎,尊重同道;举止端庄,谈吐适当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论述。李迪臣[9]认为,孙思邈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完整地提出医学伦理学的概念、规范和要求的医学家,是我国古代医学伦理学的奠基人。张禹杰[10]指出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深远影响,并呼吁大力宣扬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以扭转现今医德滑坡的现象。张修燕[11]提出把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作为教材,促进现代医务人员产生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从而养成不避亲疏、不论贫富地全力救治患者的精神。从国内学者对于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研究可见,学者们多从孙思邈医德受儒、释、道三方面融合、渗透的影响,为患者服务的态度及行医的方法、体态、风度,第一个系统提出了有关医德的全面论述等其中一方面进行论述,未能从孙思邈医德的根源、实践、理论、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综合进行论述,对其医德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入。

2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2.1国内研究。在新媒体的时代下,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作为未来“白衣战士”的医学生们,他们的医德关系着整个医疗行业的环境,因此,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显得越发急迫和重要。总体来看,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相关概念的研究。赵美娟[12]认为,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内在本质对人的生命及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与自然、与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孙英梅等[13]认为,医学人文精神就是人文精神在医学卫生实践中的应用与体现。张艳萍等[14]的医学人文精神强调临床的客观感受,追求医学的人性化,重视情感因素的注入。二是关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制约因素、现状及必要性的研究。如赖雪平等[6]认为基本原因主要有专业设置不合理、教育功利思想较严重、教师人文素质不高、医学生自我人文要求意识淡漠等。而张蕾[15]则认为主要的原因应归咎于传统医学教育过于突出政治、注重技能而忽视人文的结果。三是关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策的研究。对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孟国祥等[16]建议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树立“全人”教育思想。郭永松等[17]、敖慧斌[18]建议加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建设。赵降英等[19]、赵磊[20]建议创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冷树青等[21]、肖爱平等[22]建议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总之,国内众多学者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必要和丰富的理论依据。研究主要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现状分析和措施探讨,但对医学院校的个性指导的研究不足。本文正是针对以上不足,力求对这一问题进行整体、系统、深入的论述,并结合实际情况力图有所创新,并提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法,为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2.2国外研究。国外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由来已久。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早已形成共识。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国外学者的观点是:树立新的医学观念,全面认识医学与社会;培养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依靠人文的知识和方法强化临床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协作精神和社区管理能力。在实践方面,国外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从加强医学人文学学科建设入手,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新举措是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其主要特点是:突出课程的综合化、纵向“连续性”和横向“关联性”,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实效性、灵活性及多样性。综合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改革可以看出,其课程的开设始终是紧紧围绕医学领域、为医学服务的,形成了一个环绕医学并与之相关的医学人文学科群,主要包括哲学、历史、宗教、法律、伦理、文学、艺术和行为科学,并以医学与人文科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为核心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法学、心身医学、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及行为科学等。

3小结

综上所述,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孙思邈、孙思邈医学及孙思邈医德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国内学者们对孙思邈的医德思想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分析其思想内涵并对其进行学习借鉴。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学习、借鉴以及研究的新思路:一是目前对孙思邈医德思想内涵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孙思邈医德思想外延的研究较少,其医德思想对于后世医家的影响方面值得进一步挖掘。二是对孙思邈的医德思想大多都是单纯从医学角度进行分析阐述,而孙思邈医德思想受所处时代、环境及儒、道、释思想的综合影响,可从“中医+”思想的角度出发,从哲学层面进行分析、总结孙思邈的医德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三是可从孙思邈医德的根源、实践、理论、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综合进行论述。纵观国内外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总体上看,国外的研究起步早,研究系统深入,研究已进入实施阶段,教育效果较好;国内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趋于表面,未形成系统,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实效性有待提高。因此,借鉴和吸收国外相关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探索加强国内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新途径,是切实提高国内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莉 何清湖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