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12-05 11:13:02

跨境电商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等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随着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特色方向建设试点的提出,以及跨境电商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逐渐加重,各高校也应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管理层面上,改革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以期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境电商;改革;英语教学

2018年5月,国标指导下的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与质量评价研讨会在扬州大学举行。其中的一个议题就是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特色方向建设试点方案。可见,跨境电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得到教育部专家的认可。其实,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网络化、信息化如火如荼行进中,国际贸易和交流日趋频繁,社会对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1]为应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2007年教育部就批准增置商务英语本科专业,2012年将其列入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根据统计,到2016年4月底,全国共有293所本科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在这近十年中,中国的社会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跨境电商的发展模式也经历着从B2B向B2C的海淘代购方向转变,继而见证着垂直电商的全面崛起,并向着多元化和品牌化的方向行进。同时,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也在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以期培养出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贡献的优秀毕业生,服务社会需求。

一、商务英语课程现状

如何保证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商英国标》)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建设和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商英国标》要求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应具备五种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2]而各高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培养方案和专业特色,同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以及行业动态等,开设各类和商务英语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如通识类、商务技能类等类别,为各层次、各类型高校,特别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结合地方资源,找准发展特色,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助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上述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应具备五种能力中,除去必备的,也是最为基础的英语应用能力外,商务实践能力应是培养目标中的重中之重,这是该专业区别与其他专业,如英语和翻译等的重要标准,也是用人单位,特别是跨境电商行业在招聘员工时看重的能力之一。根据《商英国标》,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中商务知识和技能模块主要含盖以下7门专业核心课程:经济学导论、管理学导论、国际商法导论、国际营销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实用电子商务,占专业课比例的25%到30%。从内容上看,这些课程又与国际贸易专业的部分课程互为重叠。相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同学,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可能面临着商务知识学不深的局面,而相对于英语专业的同学,他们又面临着英语基本功不扎实可能带来的困境。同时,授课的教师可能由于缺乏行业实践的背景,授课内容没有与时俱进,学生又缺乏行业实践的锻炼,纸上谈兵,这都对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总之,在跨境电商飞速发展,对人才有迫切需求的行业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具有企业注重的英语语言优势,但普遍缺乏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营销与推广的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跨境电商背景下企业对人才多样化、复合化的要求。[3]

二、跨境电商现状及高校人才输出困境

在中国提倡“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发展的大环境下,跨境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各项数据都说明其迅猛发展势头的不可抑制性。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为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并且呈现出明显的抬头趋势。同时,2015年06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了政策性纲领文件,鼓励国内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又快又好的发展自身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国际竞争力,做大做强企业。同时,国家将进一步规范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等金融需求,并要求各政府部门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由此可见,跨境电商作为新兴行业,发展的势头肯定会越来越猛。那么,跨境电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通过笔者对所在城市跨境电商企业人士的采访,了解到具有良好英语水平,熟悉国际贸易知识和电子商务平台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是其最希望招聘的对象,薪酬也相应比较高。但事实是,具备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优秀专业人才是“一将难求”,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企业很难招聘到心仪的人才,而人才的匮乏又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稀缺的人才供给难以匹配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行业进一步发展。因此,从高校层面而言,需建立科学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在语言技能和行业实践上多下功夫,以应对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旺盛需求。然而在高校层面,是什么样的因素制约了商务英语人才的输出?现将从以下三点加以说明。(一)课程设置。总体而言,针对商务英语课程,课堂学习的比例仍然占了很大的比重,重理论教育而轻实践的问题依然存在。根据《商英国标》的要求,属于英语知识和技能课程模块的专业核心课程占了总核心课程数的50%到60%,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多安排在课堂并尽量争取在一二年级阶段完成。剩余有关商务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在打牢商务英语基本功的同时,理应多在“课堂+实践”的模式中完成。事实情况是,许多高校受现实条件限制,就在实验室实训,通过各种软件模拟商务操作,但这种操作无任何商务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性,学生也缺乏与团队的共建和互动,仍与实际环境存在较大差别。同时,较少组织教师和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抽象理论知识无法具体到现实中进行实践和检验。如若学生仅仅学会书本上的内容而与实践操作脱节,就无法了解相关跨境电商行业的背景、流程、操作和注意事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竞争性,并且在初入职的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实操,不利于其自身价值的迅速体现。(二)师资层面。按照《商英国标》的要求,各高校,特别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和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目标上应锁定在地方性、应用性上,差异化选择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且有利于自身优势发挥的人才培养定位、应用性学科方向和社会服务方向上转型和发展。[4]然而,在现实层面,我们不得不面对教师转型期带来的阵痛。首先,在人才招聘上,对新进老师的专业需求大多设置在商务英语或有较好行业实践背景方向上,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然而现在,不少高校的编制和职数都已饱和,仅有些许空缺来招聘新的师资,相对于需要开设的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课的需求,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很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就采取了内部培养的模式,即鼓励师范型教师通过短期的培训,转型担任商务英语教师。而这类教师因过去从未接受专业系统的商务英语知识培训,也从未在一线企业担任职务,缺乏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往往无法解决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解决商务困境等的实际问题,导致教育和实践脱节,并落后于行业应用。(三)管理层面。从管理层面而言,中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存在着人才培养机制固化的现象。人才培养机制是指高校为了实现特定人才的培养目标,遵循内在运行规律,协同人才培养各方要素,有效组织内部资源发挥作用的方法、机理和制度。[5]那么,现存的普遍现象是大多高校会按照传统的学科分类和专业目录进行学科专业结构的设置,管理和决策模式比较僵硬,缺乏灵活性,难以紧跟社会行业发展步伐以及对人才储备提出的新诉求。对于课程的设置无法做到因时而异、因需而变,缺乏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使得人才培养不能根据社会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现行人才培养周期固化,课程体系、知识模块更新较慢,毕业生刚出校门,其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就已经落伍。同时在教学管理机制上,没有高效融合不同专业之间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设施配备等方面的优势,各个专业各自为政,相对而言较为封闭,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流,难以发挥协同作用和有效促进人才的培养。以上问题如不得到有效解决,在这一轮跨境电商如火如荼发展的进程中,商务英语专业将错失新一轮机遇,其课程体系难以更新或仍处于原地踏步的地位,无法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相对接,与时俱进。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调转思路,合理设计和调配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以及管理体制,才能在新形势下不断调整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转向,夺回发展主动权。

三、解决措施

通过笔者对所在城市跨境电商企业的走访了解,从企业的人才需求层面来说,普遍岗位的任职要求上并不是很看重你是否为名校毕业。但相对的,企业普遍看重应聘者的英语水平,包括听、说、读、写、译,特别是口语上是否能顺畅得体地与外商进行商务沟通,拥有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同时,在商务技能上能熟悉国际贸易流程,能熟练进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例如亚马逊,eBay等平台的操作、营销和推广并转换为利润。企业的这些实际需求,作为人才输出单位的高校又应该如何改革现行商务英语课程?拟针对上个部分提出的人才输出困境的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一)课程体系的改革。从课程体系上来说,各高校应主动减少理论课,特别是高年级理论课的课时数量,积极与校外企业开展合作,实现教学内容和行业需求相辅相成,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实践平台,把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每一次试错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业务能力。应该说,985或211等名校或是地理位置处于一线城市的高校,能更多地争取到与企业的合作,甚至有些企业看中高校的科研能力、毕业生资源、名牌效应等,主动与其建立对接关系,邀请学生进入其企业实践,互惠互利、互为共享。相比之下,地方型高校在吸引企业合作上比较不占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类高校对于企业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双方缺乏真诚的沟通,还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未能构成利益共同体。由于没有分享到人才培养的红利,产业界不愿或不能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便有合作,深度与长效性也明显不足。[6]在这样的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模式就比较流于形式,缺少实践教学应具备开放性、渗透性等特征,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高校在建立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企业需求,通过协商满足双方的共同利益,成为一个共同体。在某些实践性较强的商务英语课程里,可邀请企业人士或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资深专员等到校指导,并分享自己从事该行业的经验。通过讲演,可以使学生迅速地累积跨境电商行业相关背景知识,缩短与行业实践的距离。同时,通过与企业人员或讲师的面对面互动,可以及时解答心中疑惑,为自己的未来发展设定一个预期目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也应制定出适合学生的讲授内容以及分享方式,使学生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输入。同时,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行业实践这一契机,多观察,多记录,认真总结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得失,为课堂的授课提供案例,并增添教材中缺少的内容或是更新老旧的信息,甚至可以根据这些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撰写出跨境电商方向所缺少的具有完善系统理论知识的教材或书籍。同时,这也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帮助学校更好地完善培养模式。总之,为了缩短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摸索期,帮助企业实现人才利用最大化的目标,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授课模式可适当地和行业实践结合,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特别是跨境电商企业所需的人才相契合,可实现学生“毕业即可上岗”的教学目标,使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得到有效衔接。(二)师资层面的完善。从师资层面来说,商务英语教师应摆脱在象牙塔里较为封闭的环境,大胆地走出去,申请行业实践,参与与跨境电商企业的沟通,通过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实战的过程积累实践经验,了解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在英语语言、平台操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需求,进而能针对实际情况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践进行案例分析,提升课堂内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商务英语课程,特别是跨境电商方向人才的培养,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示范,培养学生成为各类跨境电商平台所需的客服专员及平台运营、网络营销等需要的专业人才。众所周知,现行的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可涵盖以下三个方面,即:语言知识、商务文化和交际能力。[7]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特别是跨境电商方向的学生,除了接受必需的英语语言技能方面的培训,教师还需着重培养学生商务方向的知识,并辅以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类案例和经验分享,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也为学生“走出去”提前铺好道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现实素材,而这是教材远远无法满足的。因此,应多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实战,累积工作经验。同时,也可通过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通过在各种跨境电商平台实际操作,把专业知识以及行业实践获得的信息付诸实践,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检验自身的能力,以期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三)管理层面的调整。从管理层面来说,高校在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上应逐渐摆脱人才培养机制固化的现象,努力探索并建立个性化培养和考核机制,以紧跟社会行业发展步伐以及对人才储备提出的新诉求。另外,《商英国标》也强调各高校可根据专业特色和行业需求,自主调整课程设置。这就从政策层面允许各个高校根据自身定位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培养差异化的人才,为商务英语专业的百花齐放提供保障,也为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原动力。同时,跨境电商在岗位需求上是多样性的,覆盖的领域也各不相同,除了最基本所需的语言技能和国际商务的相关知识,可能还需要网络、金融、物流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如果要求学生样样精通,除了耗费巨大的教育成本,也不符合《商英国标》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各类要求。因此,高校的管理层应与时俱进,努力探讨并实现个性化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和考核机制。可以根据跨境电商对人才不同的需求和地方经济的特色,设置模块化课程包,并相应的设置不同的学分、学时和考核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块,精益求精,或是补缺补漏,避免人才培养上的“一刀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要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变。《全国教育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一2020)》明确提出高校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养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和通过各类行业实践收集到的相关第一手资料和经验,可提升课堂的创新性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各高校可通过各项政策,如激励机制、业绩考核、评聘要求等,鼓励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变。只有实现产教融合常态化,才有能力去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变革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结构,保证新型人才的供给质量与效率,有效契合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四、结论

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设立,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特色方向建设试点方案的提出,并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策,是伴随着我国更开放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跨境电商企业对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迫切需求而提出的。那么,随着国际贸易发展模式的改变,跨境电商在全球化的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校在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上也应与时俱进,与需俱进,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管理层面上,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地域经济发展特色,大胆探索,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多与各类企业接触合作,在行业实践上鼓励教师有所作为,在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输送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跨境电商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立非.国家标准指导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J].中国外语教育,2015(1):3-8.

[2]刘永厚.《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J].外语教育教学,2015(9):81-83.

[3]郑勇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跨境电商[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7):53-57.

[4]胡昌明.新建本科院校后发优势转化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6):36-41.

[5]张鹏妮.“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逻辑、机制及路径[J].江苏高教,2016(4):92-94.

[6]段丽华.新业态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12):66-70.

[7]梁燕媚.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基于口头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J].对外经贸,2016(10):136-145.

作者:黄少雯 单位:莆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