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时间:2022-07-28 11:08:18

浅析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中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字语言、强烈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优美深邃的意境,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和提髙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

一、对比中品味形象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人理解课文、了解课文,这样才能为后期的审美奠定基础,这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从某一个角度分析,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明确真善美,做好真假、美丑的对比,在无形之中揣摩与理解美。如,在学习《西门豹》的时候,可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对西门豹与巫婆所代表的人物加以对比,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其对美丑有所了解,在不断对比分析中真正认识到要发掘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二、想象中品味意境美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接受的知识有限,尤其是缺乏对外部环境的了解,不懂得发现美、鉴赏美,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发言,还要学会想象与联想,通过想象体会美的意境。同时,语文教师还要从教材入手,挖掘其特点,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想象中进行推理与分析,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时候,写景的句子非常经典,即“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宏观角度出发,让学生对该诗加以了解,然后从微观角度分析,指出作者借景抒情的意义,让学生品味艺术意蕴。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想象力,语文教师让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思绪回到诗人所处的时代,大多数学生在脑海中会出现春暖花开、蝴蝶翩飞的情景,在江边有一叶扁舟顺着河流漂浮,然后渐行渐远。当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这一场景之后,语文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使其加以想象,体会诗中的韵味所在。

三、推敲中品味语言美

毋庸置疑,小学语文课本中题材丰富,有故事、说明文、散文、记叙文,每一种文体都赋予了特殊的含义,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推敲,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感,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1.推敲传神的诗句。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分析与解读,可以了解到无论是诗人还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均对用词问题加以重视,所选择的词不仅具有形象性,而且还具备丰富性。如,在学习《鸟的天堂》的时候,文中的绝大部分段落均经过了作者仔细的推敲,所用的动词以及副词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明亮”一词的应用将树叶的色彩进行了展现,所采用的“堆”字则将树叶之间相互重叠的画面进行了描述,如果作者换作另外的词语,那么意境则会有所不同。当然,正是因为这些词语的合理运用,引导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细细琢磨,不仅可以体会到文字之美,而且也可以感悟作者的情感所在。2.欣赏优美的句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文体,且根据相关实践证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散文的效果最为明显,因为散文中的优美句子能够激荡人的心灵,或者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采取的表述方式具有美感。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的时候,无论是对山的描述,还是对水的描绘,都非常讲究,在描绘水的时候用的是静、清、绿,而在描绘山的时候则用了奇、险、秀,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带着学生进行朗读,在读到优美段落的时候要多加分析,让学生品味,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美感,对桂林山水产生喜爱,加深印象。3.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通常情况下,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需要注重人物对话,一般在引导学生对人物对话分析的时候,需要多角度考虑与分析,并且还要询问学生他为什么会讲这一句话,如果别人说这一句话合适吗,还可以换成别的话吗?通过分析,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的时候,老班长对指导员所说的话,不仅表达了对下级的关心,而且也是遵从上级命令的表现,体现出长征期间红军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指导学生挖掘教材之美、文章之美,还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等出发,加强分析与研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感知美。

作者:杨向伟 单位:甘谷县大像山镇柳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