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程人文教育研究

时间:2022-01-15 03:10:07

品德与社会课程人文教育研究

摘要: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通过这门课程渗透人文教育,使小学生更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能够在社会信息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分辨对错,明辨是非,培养其道德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人文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生已不再是信息孤岛,通过多媒体设备能够接触到社会信息,所以品德与社会课希望老师通过在教学中引入人文教育,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这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从小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所以在这门课程上渗透人文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甄别正确的内容。第一,小学生通过多媒体等方式接触社会内容较多、较杂,由于他们没有社会经验,自制力也较差,所以很难能够从纷杂的信息中分辨出对错,故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纳入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明辨是非,梳理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帮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鸡观、价值观。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能帮助小学生更加认识社会,对社会有个基本的了解,通过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思路,能够让小学生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的生活相对来说十分简单,接触的对象有限,但是随着我国网络的不断发展,小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的内容越来越多,但是毕竟因为阅历少,很难分辨是非曲直,易被社会上他人影响。尤其是互联网上的价值观众多,不全是正确、乐观的,所以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时渗透人文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点进行。1.将社会的道德要求与对个人的道德要求进行有机的统一。人文教育就是以人为本,让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上获得发展,在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时,教师的授课方法、内容和讲课方式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人文教育渗透的第一步。此外,还要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中,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应该把和谐社会的构建、法制社会的发展都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些社会人文内容的价值,并且应该告诉学生每个社会人文的发展是需要社会中每个人道德提高来推动的。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课程中,让学生自行去举例子说明什么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己应该如何做,并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进行分享,从而统一了社会道德要求和个人道德要求。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中渗透人文教育,需要教师以人为本,在授课前不但要备课,还应该积极地备学生。一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作为教育的目的,不断地通过实例内容来提升学生的素质;二是针对一个班级的整体情况进行授课,面对性格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并给予学生自学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留作业,让学生课下通过网络看一则社会新闻,并且写出学生是怎么认识这则新闻的,社会上有什么评论,评论的观点是对是错。通过这一个作业既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够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做出调整。三是品德与社会课的老师应转变角色,从督促学生转变为鼓励和引导学生的人,将课堂更好地还给学生。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有个开阔的思维,对社会现象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善于发问,具有创新精神和怀疑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转变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不再把自己放在上位者的角度,而是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不断地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想,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思想的多样性。4.不断地挖掘课程资源,让其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所以课程资源有时候也会存在着一些时滞现象,这样教师就需要在课前进行认真备课,并时刻关注社会发展进程,将不合时宜的课程资源内容进行更正和调整,使其更符合社会的发展进程。

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人文精神的渗透不是一时能够完成的,是需要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的,所以需要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并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孙雪松.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J].才智,2013(33).

[2]王建文.《品德与社会》课:别忽视情境创造[J].湖南教育(中旬刊),2009(3).

作者:杲凯达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华丰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