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人才培养论文

时间:2022-02-24 10:58:53

国际经贸人才培养论文

一、自贸区战略下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

(一)良好的综合素质。不同于国内市场,外国市场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涉及到语言、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国际经贸人才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强劲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文化阅历。具体表现为:首先能够掌握外语并能流利地用外语沟通;其次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最后,由于现在是法治社会,对外活动中也经常会遇到法律纠纷,这就要求我们的国际经贸人才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二)较强的实践性。对外商务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不是光靠理论研究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和外国相关部门或者个人实际洽谈才能完成,需要我们国际经贸人才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和谈判技巧才能完成。目前,我们大多数企业需要的是能够高效便捷完成相关事务的人才,而不是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的员工。(三)具有全球化思维的管理人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外向型企业实现了由传统的进出口贸易向对外直接投资的转变,而海外经营需要考虑不同员工的文化背景、相关国家的政策、不同国家的公司运作等方面。因此,目前对于我们国际经贸人才来说,仅局限于传统的进出口相关业务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能够实现跨国公司的良好管理和运行是新形势下给我们国际经贸人才提出的另一更高要求。

二、对接自贸区战略人才需求,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

(一)对接自贸区战略人才需求,吸收国际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生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直是吸收国际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主要专业之一。随着我国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国际留学生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学生选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的越来越多,这既为我国及这些国家(地区)培养了符合自贸区战略需求的人才,也加强了与这些国家(地区)学生的学习交流与文化交流。(二)依据自贸区战略人才需求,调整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坚持依托现代产业、服务地区经济,瞄准上海自贸区战略的人才需求,以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主动融入自贸区战略。专业定位为: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兼备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基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服务面向自贸区战略,培养能在服务业、制造业、涉外经贸部门及综合性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国际经贸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三)为实现自贸区战略人才培养目标,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严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实现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计并实施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实践能力”的基本培养模式,通过建设两大课群(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群、国贸实务操作课程群),突出两个特色(区域性、应用型),夯实两个基础(学科+英语),搭建三个平台(一课堂、二课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六大能力(专业技能、英语、计算机、语言沟通、组织协调、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起“课堂教学→实验室操作→培训考证→实习基地实践→就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四)建设自贸区研究和“双师型”为特色的教学团队。高等院校应前瞻性地认识社会的人才需求,客观清醒地认识自身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发掘自身办学优势,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人才培养的特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积极与国内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合作,围绕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培养青年教师,挑选与自贸区内或有自贸区业务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邀请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专家到校开办讲座。同时,安排教师到实习基地参与工作,使其具备一线工作经验,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学院教师申报自贸区相关课题,集中形成一批自贸区研究的教学、科研成果,建设自贸区研究和“双师型”为特色的教学团队,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五)因材施教,全面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积极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优化培养方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成才需求。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强化英语教学,积极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摒弃传统的大学基础英语教学方法,转向实用能力的培养。以中教和外教协作教学、反思教学的方式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形成了听说结合、读写结合、生存英语与学术英语结合、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结合的特色英语课程体系。每年聘请国内外优秀老师和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多元化的师资构成给学生带来了新的视野并促使学院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改以“小班授课”、“分组教学”与“合作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Seminar)、观点陈述(Presentation)等教学方法,将学术规范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同步进行,让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实行全程导师制度,导师个别辅导每周一次,以便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使教师在教学评价方面,从注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转移到注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独特理解、阐释、质疑、批判和应用上来,即尊重个人见解,重视个性和差异,鼓励在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下,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

三、不断改革创新,形成鲜明的自贸区人才培养特色

(一)强化国际服务贸易专业方向。主动适应全球贸易投资新规则的重大变化,积极对接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服务上海“四个中心”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强化以国际服务贸易为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特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方案定位于复合型、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工科背景下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优势。近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针对全球贸易投资规则新发展和上海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新要求,围绕国际服务贸易专业方向,新开设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外包等专业课程,新增实践教学课程服务外包业务实习,编写出版了《国际服务外包》等系列教材。(二)加强双向交流的国际化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突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十分重视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多门专业外语和双语课程。2012~2016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30多位学生赴美国、瑞典、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国际交流或攻读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报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境外学生显著增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有来自港澳台、蒙古、越南、老挝、柬埔寨、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学生。2015年、2016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共招收境外学生61人,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5级本科生总数的20%以上。(三)坚持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和校企互动的教育特色。坚持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发挥工科背景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优势,坚持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和校企互动的创新教育特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施“专业平台”加“实习模块”的教学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突出学科基础与专业特色课程的构架,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基地,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人文素质,培养学生走“宽、专、交”的成才道路。

参考文献:

[1]郑磊.新形势下国际经贸复合型人才培养新变化和新模式[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2]王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3.

[3]何袅吟.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时代金融,2014.5.

[4]刘铁明,方超.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趋势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J].人力资源,2014.5.

[5]龚锋.对优化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9.4.

作者:黄新祥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