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自理自律习惯养成研究

时间:2022-03-20 03:24:23

农村留守儿童自理自律习惯养成研究

【摘要】在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的当下,留守儿童已经是每个农村学校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缺乏陪伴、关爱与教育,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比较严重的问题。临时监护人教育效果较低,加上农村教育条件的限制、教育观念的偏差、部分教师的综合能力不强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要使农村留守儿童养成自理自律的良好习惯,家庭、学校与政府等各方面都需要加以努力。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自理自律;习惯养成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基本概况

留守儿童不论是祖辈照顾、亲属照顾还是自己独立生活,都会产生一定弊端。相关调研显示,留守儿童由于疏于管教,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强,缺乏刻苦精神,学习成绩与非留守儿童有较大差距。长期的亲情缺失导致性格上较为沉默、暴躁、消极,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因为染上恶习,缺乏引导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如果他们的问题没能得到很好解决,那么将来极有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不良行为习惯主要有以下这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厌学、逃学,不讲文明,不诚信,集体意识较为单薄等。留守儿童形成这些不良习惯的原因是复杂的。情感教育的缺失是重要原因。留守儿童长期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沟通,孩子在情感上缺乏依靠,遇到困难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支持与帮助,比较渴望拥有家庭温暖与父母呵护。绝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隔代监护,年龄与思维上的巨大差异使隔代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心灵沟通较为困难。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也不太知道如何辅导管教儿童的学习,尤其是实施新课改以来,课程知识很多都是监护人没有学过的。加上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有限,较难适应留守儿童数量较大的现实,教师面对日常繁杂的教育工作,无法对留守儿童做较为细致的心理辅导与教育。由于缺乏父母长期的关爱与管教,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的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长期的放纵,一些儿童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行为较为散漫,最后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3.农村留守儿童自理自律习惯的养成

3.1留守儿童生活上的自理。生活上离开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要学会从头学起,学会打理日常生活。利用实践课、活动课、班会课引导学生学会准时起床、运动,学会自己料理床铺,收拾房间,学会自己煮饭、洗衣服,学会自己照料自己。一般来说,留守儿童的父母每个月或定期都会寄给他们一次生活费。生活自理,必然要求留守儿童管好自己的零用钱。这就要求要教育好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学会如何正确消费。3.2留守儿童行为上的自律。要让学生做到行为上的自律,必须关爱留守儿童。父母、其他监护人或学校要引导留守儿童制定较为明确的自律目标,激发学生潜在的自律意识。要调动留守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有效激励,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要开展“文明班级”“优秀少先队员”“进步学生”“给父母打一次电话”等系列评比活动或汇报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要开设符合留守儿童心理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自尊、自立、自强教育。这些系列活动,有利于形成自律氛围,促使留守儿童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意识,实现行为上的自律。3.3留守儿童学习上的自觉。没有自我在学习上的管控意识,缺乏自觉的学习习惯,留守儿童是难以在学习上有所成长、有所进步的。要通过生活上的自理、行为上的自律,增强留守儿童的学习自觉能力。要引导留守儿童自我加压,将严峻的现实处境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励他们刻苦学习。要帮助学习上的差生补习文化课,提高学习成绩,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激发学习上进心,更有利于留守儿童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当然,农村留守儿童自理自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依靠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学校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培养工作,强化帮扶工作,政府要强化农村经济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为农村劳动力在当地就业创业创造条件,从源头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邢武魁.谈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29):282.

[2]张美玲.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290.

作者:张海娟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新城镇新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