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信息化助力留守儿童发展研究

时间:2022-03-04 11:34:26

家庭教育信息化助力留守儿童发展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家庭教育信息化理念为指导,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教育模式、祖辈参与的家庭教养方式等教育环境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信息化的近端支持系统、创设数字化家庭教育环境、发挥学校信息化教育功能,促进主客观教育环境融合,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化发展,维系社会稳定。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信息化;留守儿童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性、持久性的终生教育。《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学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排在首位的是“有温暖的家”,在“学生最崇敬的榜样”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父母”。詹姆斯•科尔曼提出,家庭作为经济生产的单位,为子女提供了能够学习那些需要掌握的技能的合适环境。由此看出,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榜样作用是良好家庭教育最坚实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发展中的农村家庭教育产生很大影响,缺少父母陪伴、亲子关系疏远、学业成绩低下、隔代教育等留守儿童问题不断显现。优先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让家庭秉承家庭教育信息化理念进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成为缓解留守问题,实现弱势群体教育补偿的良方。

一、家庭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家庭是重言传、重身教、育品德,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的关键场所。家庭教育成为家庭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中介变量,既连接家庭环境的创设,也是形成良好家风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信息化理念是基于崇高的家国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博爱之心、勤思乐学、敢于担当精神等家庭教育的精髓,运用信息化的近端支持系统、创设数字化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参与,更好地为家庭教育服务。第一,崇高的家国情怀。作为国家和家庭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要将个人理想、家庭未来和国家发展有机统一,时刻保持对国家繁荣富强、家庭和谐幸福、个人奋发图强的理想追求。第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高尚的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道德美则行为正,对社会贡献的可能性也将增加。第三,博爱之心。仁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稳定、国家兴盛的重要基础。第四,勤思乐学。每个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勤读书、善思考,在学中增强本领,回报社会。第五,敢于担当。勇于、敢于、乐于吃苦在前,不畏惧困难和挑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才能更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关于家庭教育精髓的内涵,可以通过信息化方式为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家庭教育信息化对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必要性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需要家庭教育信息化理念。弘扬和践行家庭教育观是每个家庭的责任,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家庭、家教、家风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三者有机统一,是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最具普遍性和长久性。只有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才能更好地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融合奠定基础,培养留守儿童丰富的社会情感和中华传统美德。2.家庭教育信息化理念是留守儿童“三观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培养留守儿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对促进整个社会稳定发展极具重要意义。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家庭,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庭和父母在孩子社会性发展,价值观形成,社会准则践行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担负主要责任。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家庭教育信息化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一课。

三、家庭教育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影响

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家庭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主要包括家庭拥有的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农村的留守儿童多来自经济困难的家庭,父母多是低收入者,对子女学业方面的在线教育资源的投入与关注较少。留守儿童往往缺失家庭数字化、智能化环境对其教育的积极影响。通常情况下,农村家庭的子女数较多,父母的陪伴、家庭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的缺失,孩子很可能产生自卑心理。在这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偏低的影响下,留守儿童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不能满足,对其辨别是非能力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发展不利。2.父母的教育模式的影响。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键在父母。在家庭课堂中,父母是对留守儿童实施教育的主体,是保障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第一步。《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中的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参与抚养的家庭在亲子沟通、家长尊重孩子、亲子阅读等方面普遍表现得更好。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从家庭客观方面来讲,父母迫于家庭经济贫困或生计往往选择外出务工且具有长期性。从父母的主观方面来看,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职业身份与社会地位处于社会中下阶层,很可能忽视子女的家庭教育,随学校教育大流培养孩子,也有一些孩子分担起家庭生活的重任。近年来,政府给予相应的社会帮扶,促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信息化,如进行远程教育、智能设备捐赠等,但家庭教育始终替代不了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方式。若父母忽视家庭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留守儿童很可能浪费最好的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时间,长期缺乏沟通的家庭,影响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以及和谐家庭及社会的构建。3.祖辈参与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留守儿童较早地缺少父母这“第一任教师”的陪伴教育,多数由祖辈参与家庭教育。祖辈无论从年龄、体力、受教育水平、思维方式、社会行为等方面与留守儿童所处的时代相差甚远,隔代教育矛盾日益突出。祖辈参与的家庭方式多是给予留守儿童基本的生活起居和物质需要,无法从学业上给予更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与祖辈的沟通也存在差距。祖辈往往不会主动给留守儿童施加学习压力,信息化的接受程度较慢,但作为未成年的留守儿童,其心理与心智都并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缺乏约束的家庭环境中,留守儿童自身将无法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往往并不愿意强迫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获得低学业成就,对其发展不利。

四、家庭教育信息化促进留守儿童发展策略

1.构建信息化的近端支持系统。留守儿童的近端社会支持系统的统筹发力能够促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需求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的近端支持系统主要包括老师、同学、其他亲属、邻居、村委会等,通过他们提供专业化、具体化、多样化的社会服务,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首先,组建以村为单位的远程教育学习辅导班,为留守儿童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提供陪伴学习的场所,相互交流辅导,增强监护意识,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其次,村委会定期开展以火灾、溺水等为主题,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在线安全知识讲座。通过讲座的宣传力和引导力,提高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其他亲属、邻居等的安全责任意识。再次,给予贫困留守儿童与信息化相关的物质方面的社会帮扶。定期组织开展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捐赠活动,帮助留守儿童缓解因经济贫困带来的信息鸿沟。通过远程教育、在线知识讲座以及智能设备捐赠等活动,拉近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健康的身心素质。2.创设数字化家庭教育环境。积极创设数字化家庭教育环境是弥补留守儿童精神和心理层面缺失父母陪伴的重要举措。一方面,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坚实的依靠。面对留守儿童陪伴上的缺失,父母必须意识到即使不在孩子身边,陪伴也并未终止。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沟通与教育依然可以借助各类社交平台等进行补偿。如父母可以通过微信、QQ与孩子进行视频交流与沟通。沟通中注意保持积极地态度,善用鼓励与倾听,与孩子共情,少用批评与说教,使其感受到父母的温暖与关爱,愿意与父母倾诉。父母需要转变教育观念,除了与孩子交流学习,应该从思想道德、心理情绪等各方面引导孩子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做孩子的倾听者、引导者。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化的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可以与孩子一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共同立家规,严于律己,树立必要的家庭威信,适时帮助儿童修正自己的不足与短板,不娇纵溺爱,不放任自由,帮助留守儿童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使留守儿童适应父母和临时监护人之间的过渡。3.发挥学校信息化教育功能。学校是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也在学校度过,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尤为重要。

农民工子弟学校和一些留守儿童较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教育教学内容和课外活动的内容可以借助学校信息化教育平台,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在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因材施教,善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关注个体化发展,与学生共情,及时关注、疏解留守儿童在学习、道德和心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尝试“做中学”,充分利用学校“班班通”等信息化教育平台,寻找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将课堂内容数字化、生活化,游戏化,让留守儿童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教学内容。将家庭建设中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内容尝试运用在线资源不断融入,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开放日”活动,邀请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或其他亲属参与,帮助指导家庭教育信息化资源使用,引导留守儿童积极理解留守现状,鼓励他们尝试解决自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刘伟.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3]夏晓莉.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转为流动儿童研究——基于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调查[J].理论观察,2014

[4]王佑镁.数字时代都市侨乡留守儿童信息化教育:问题与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13

作者:高永超 王亮亮 单位:1.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新疆教育云技术与资源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