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9-09 03:18:59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通过总结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推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文首先介绍了安庆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现状,然后从人才培养方案、导师制、第二课堂、实习改革、毕业论文改革等五个方面,总结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专业改革与调整时在数学学科门类下新增设的一个理科专业,是一门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数学类专业[1]。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解决信息科学、计算科学、工程技术等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使毕业生能在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科技、教育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具备进一步继续深造的能力水平。安庆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于2004年获得批准并开始招生,目前已有十六届毕业生,近2000人。近年来,随着办学经验的积累,我校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2010年成功获批为省级特色专业。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2-4],突出数学和计算机基础;根据学生特点走导师制的成长路线,突出互动交流教学相长[5];根据学生兴趣开展第二课堂,突出培养动手、创新能力;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毕业实习的改革,通过完善毕业论文形式,倒逼学生提升研究解决问题能力[6-9]。通过改革,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考研成功率在全校位居前列。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最近这些年,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式教育向着大众化教育过渡,所招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发展极为快速,是当前炙手可热的专业。自2004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获准招生以来,数理学院便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特点每两年就修订一次人才培养方案[2-4],目前已进行了五次修订和完善。最早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参考省内外相关高校,在注重数学基础与计算机科学基础这一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主要开设《微分几何》、《运筹学》、《近世代数》、《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最优化理论》等数学类课程。之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几乎所有学生报考数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就业相对较难。很少有学生报考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这与教育部的目标相差较大。针对该问题,在后来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我们注重结合学院的教育实际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删除了部分数学类课程,逐渐加入程序设计、应用软件和数据分析类的相关课程,加强学生的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当前已增设《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软件选讲》、《应用密码学》、《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信息类课程,但仍建立在数学与计算机的基础之上,通过发挥数学优势,注重打好编程基础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将来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的能力,以及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二、实行“导师制”

“导师制”是指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指导老师,对本科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教育活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从2010起开始实行单向选择的导师制,先由数理学院里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老师和计算机学院里部分老师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近期所研究的课题及以及所教授的课程公布出来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的实际条件选择导师。确定了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后,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和科技创新等活动,导师在生活、学习中认真帮助和指导学生。通过导师制,学生与导师的距离拉近了,在导师的潜移默化下,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及专业素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参加导师制的学生,相对于未参加导师制的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的更快,各方面表现的更优秀。在学习方面,他们更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动手能力强,在各类的竞赛活动中屡获大奖,例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程序设计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在生活中,受导师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表现的更出色,在与人的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真诚相待,对人对事不偏激,充满理性,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在升学和就业过程中,由于他们理论基础扎实,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得到了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考研录取率连年上升。同时,教师可以多让学生参加到实际的科研项目中,把科学研究以及学生的教育、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的科研工作能独立思考、发展并解决问题。在毕业时能有更多的选题方向,学会课题的设计,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有效的解决各种问题,顺利完成自己的课业。

三、开展第二课堂

信息和计算科学的专业,其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通过有关学习获得信息和计算机学科的专业知识,全方位提升各种能力。因此,在学习时需要构建起良好的学校氛围来促进常见的建设,以此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近年来,我们在认真做好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积极开展第二学堂,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适应、创新、协调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我院主要采取两个方面措施。一是组织特色学习班。每年在下半学期和暑假期间组织数学建模辅导班和数学竞赛辅导班,委派学院中、高级职称老师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每年通过邀请IT行业的优秀人才来校做学术讲座和行业讲座,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三是利用假若以及双休日来加强建模的培训,组织专业学生参加数学的建模大赛,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的比赛,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四是参加假若的社会调查活动,申报并且开展学生的科研课题,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申报校级或是省级的创新项目,提升实践能力。五是开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学校的这几年需不断开展,通过企业以及其他用人单位,做好调研活动,学习其他学校的办学经验,并且根据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所需的人才提出更多具体的要求,拟定专业技能的培养细则,这些专业技能培训由学生自学,或是通过开放实验完成。六是利用教学的空闲时间开放实验的机房,安排高年级的学生做好机房的管理工作,学生根据学习可到机房自由学习。这样的目的在于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爱护并且有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自主、独立的完成思考,为他们创造一种轻松和宽容的学习环境。

四、加强校企合作,改革毕业实习方案

之前学校普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使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创新能力不强,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但实际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不是对立的教学体系,而是相互依赖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积极与企业之间建立“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校内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学[6-9]。这种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为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企业环境熏陶和实践锻炼机会。同时,让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机会,到企业去进行毕业设计,参加企业课题的相关研究,结合实际工作由学校教师及企业工程师,在其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加大学生感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提升学生独立分析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不断改革毕业实习实训方案。在早期,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没有安排毕业实习。随着校企合作的推进,安排几个学生到实习公司进行分散实习的方式。之后采用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方式。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与更多的企业展开校企合作,已由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结合方式过渡到全部集中实习阶段。通过毕业实习让学生切实感受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系统开发方式,直接面对信息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际工作的特点和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价值,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目前我们与省内省外知名软件企业、软件培训机构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实习基地,主要实习实训基地有:江苏云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肥达内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上嵌科技有限公司、无锡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合肥中软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市风云软件职业培训学校、合肥启点软件有限公司、上海尚观嵌入式培训机构、合肥宏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庆分公司、安徽华章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恒瑞达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等。

五、推行毕业论文改革

为切实提高毕业生的研究解决问题能力,我院严把出口关,积极推行毕业论文改革,倒逼学生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的动手创新能力。2010年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均是采取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方式,主要探讨一些问题的理论知识。随后根据我院教学人员实际和市场需求,对信息专业的毕业论文采取毕业设计的形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近几年来我院与省内外实习基地和企事业单位合作,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由学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正在不断推动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教学实践改革,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全面推动导师制和第二课堂,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改革,已培养了许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优秀人才。通过教育的教学改革,调整课程体系作为领头来面向市场,开拓专业的口径并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重运用、强化基础、多方向的特色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唐晓静.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大学数学,2007(2):9-12.

[3]徐立祥,段宝彬,陈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教育创新,2009(22):255-256.

[4]孙文兵,谢文平,杨立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2):95-96.

[5]余安喜,李贵林,何峰,魏云龙.本科生导师制试行效果分析与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16-17.

[6]李云翔.地方本科类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9):110-111.

[7]王拥兵.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论坛,2017(6):55-57.

[8]刘静,马柏林,王薇,祝颖莲.浅论校企合作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梧州学院学报,2018,28(6):92-98.

[9]关清元.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武夷学院学报,2018,37(6):99-101.

作者:吴超云 郝庆一 单位:安庆师范大学数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