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改革课程改革论文

时间:2022-02-02 04:13:04

教研改革课程改革论文

一、对现行教学教研制度的反思

如果我们以新的课堂理念反思过去的教研工作的话,就不难看出重教轻研是当前许多学校教研工作中的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指导思想存在偏差。一些教科研人员为基层学校服务的观念不强,而许多教学一线的老师整天忙于教学,参与教研活动的意识淡薄,认为教研工作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

2.教研工作多处于教而不研的状态。许多学校的教研活动主要局限于一些教学常规检查,或者是随意化的评课,以及抽象的理论学习等活动,教研活动流于表面,因此对于一线教师的教研能力毫无帮助。而传统的教学研究制度对作为教学研究主体的教师,无法真正发挥其主动性和创新性,开发有个性的教学新思维,教师的成长过程极其缓慢,教学改革的进程随之放慢。因此,重建教学研究制度,刻不容缓。

3.教研工作的着眼点不明确。许多学校错误地把学校教研工作的重心放在教材和教师方面,着重强调对课堂标准和教材的诠释上,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忠诚地去执行教材、教学目标上,关注的重点在于对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和掌握上。教研工作只关注老师作用的发挥,却极少关注研究的关键领域——课堂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

二、学校教研制度改革的具体策略

1.注重对青年老师的培养。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新分配或调进十几位年轻老师,所以关注老师的个性成长,培养青年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了我校教研工作的主旨。基于此,我校实施了“青蓝工程计划”,即新分配的每位老师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做师傅,一周至少要听师傅两节课,师傅也要听徒弟一节课,师傅不仅要对徒弟在教案书写、如何上课方面进行指导,还就如何与学生相处等各方面对青年老师进行帮助。此外,对于第一次送高三,初三的教师,学校也给予积极地帮助,安排同年级组学科“老”教师作为师傅,并要求新送高,初三教师当好徒弟,听一节师傅的课,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再上一节自己的课,即“听一节,上一节”。

2.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着力改革“备课-公开课-说课-评课”的教研模式。过去我们听课、评课时大多注重老师对大纲、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是否突出重点并注重了难点的突破等方面,主要看教师“教”得怎么样。而现在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对一堂课的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的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

(1)改革备课。传统的备课,教师总把要上的课事先做一个预设,不仅预设了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的话,学生的发言,而且还预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连教学结果都事先做了预设,课堂上必定要求按照这样的预设进行发展,决不能偏离“预设”。这种死板的备课方式根本没有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千变万化的课堂。若是这样的备课方式不进行改革,教师的劳动显然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和价值。再者知识点的讲解我们虽有统一的教案,但往往是由主讲教师一人承担制作课件、编写教案,其他教师基本上不参与,对主讲教师主备内容照抄照搬,无自己的思考轨迹,生搬硬套,毫无二次,三次备课过程。针对于此,我校在“集体备课问题”上作出了改革。

(2)改革公开课教学评课制度。公开课本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形式,它提供了一个沙龙式的平台,不管是对教者,还是听者,都有益于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上的提升。以往我们的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借班试教在所难免,原因就是怕出丑,不敢展露平日课堂,让课堂原生态展现,均在公开课进行虚假的表演。而公开课最重要的功能——研讨,在老师们看来,倒显得其次。因此,为了提升公开课的研讨性功能,我们学校重新确立“公开课”的定义,不总是在评课中“拍马屁”,就是要求参与听课的教师“挑刺”“刺”挑的越多越好,越多还有奖赏。相互之间比比看谁挑出的“刺”有水平,有深度,有意义。

3.构建教学总结制度。总结自己的工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作为一名教师,经常性地记录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们学校就倡导教师写教后反思、教育随笔、教学日记、案例分析等,把自己的教学感悟、教学困惑、体验、思考等写下来。基于教师实际的教学总结和反思制度,对教师的帮助是相当大的,不仅教师时时感到有教学方面的“冲动”,有教育上的灵感,下笔更有话可说,文章更加鲜明、生动。

三、实施新理念下教研制度改革的体会

在我校进行教研制度改革以来,让我体会最深的是青年教师正迅速地成长,有一定教龄的老师也在逐步改变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和习惯,正慢慢地步入课程改革的新境界,相信在新理念下的教研制度的改革一定会使我校的教学教研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曹倩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