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感恩教育有效策略

时间:2022-07-03 09:01:50

学生感恩教育有效策略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美德,是做人应该具有的公德意识,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应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能够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与父母、同学、老师、社会以及大自然和谐相处。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当前我国小学生有关感恩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希望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希望能够促使小学生学会感恩,陶冶情操,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感恩教育;有效策略

1.当前小学生感恩状况调查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不知道父母生日的学生占到了63%,不知道父母年龄的学生占到了43%;与之相对,93%的父母都会给子女过生日。以上数据来源于网络,而我在批改有关于爱心的作文时发现,很少有学生写有关父母对子女的爱的作文。这不仅让我无奈与感叹,并忍不住发问:“现在的小学生为什么一点都不知道感恩呢?”部分小学生缺乏感恩思想,变得自私与冷漠,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具体来说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影响密切相关。羔羊尚知跪乳,乌鸦懂得反哺,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感恩这一传统美德却在部分学生中严重缺失,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丛飞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经常说一句话,“我怀着一个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丛飞前后共捐款三百多万以资助180多个山区贫困孩子,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在丛飞病危期间,很少有被丛飞资助的孩子对丛飞表示感谢,相反,个别家长和孩子还抱怨丛飞对其不继续资助,更有甚者指责丛飞对贫困山区孩子进行资助知识为了让自己出名。我们应该让所有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学会感恩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感恩兄弟姐妹、同学、同时的互帮互助互爱之恩,感恩老师的教育之恩。

2.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及策略

2.1要引导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就像心灵间一股温润的泉水,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心田,从而让生命充满活力,享受生活所带来的美好。感恩源于心灵深处,而不是来源于外部,感恩与否在于一念之间,也就是说是否具有感恩意识。感恩并不是伴随着人的出生而来的,而是需要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教育的对人的引导,促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责任、心态和品质。实施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在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育者要充分挖掘语文、品德与社会等学科中所蕴含的感恩思想,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使感恩教育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讲述故事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知恩、感恩,使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恩惠。因此,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应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将感恩教育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合。例如,教师在开展《爸爸妈妈》这一章节的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设计诸如“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这样的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在爸爸或者妈妈的指导与帮助之下,进行家庭劳动,从而使学生能够从小树立感恩的意识。2.2要让学生明白感恩的内涵。具体来说,感恩包括以下内容: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热爱祖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感恩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我国民族精神的弘扬。小学教材《品德与生活》中的“恩”意义深远、内容丰富多彩: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之恩、祖国对国民的保护之恩、大自然对人类的滋养之恩等等。因此,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应该生动形象地为学生阐释感恩的内涵。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感恩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美德。子女在年幼时父母给予其养育之恩,相应地,子女出于感恩应当积极主动地承担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教师对学生有教育之恩,学生应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以优异的成绩回馈教师的付出;朋友给予自己诚挚的友情,自己也应以信守承诺等回馈朋友;社会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各种公共设施,我们每个人就应该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这样的事例皆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回馈既可以是物质上的回报,也可以是行为上的回报,还可以是精神上的回报。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主动报恩教育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例如: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积极主动地要求帮助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在社区帮助老人、儿童等。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这种报恩并非建立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之上,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感情交流。2.3家校协同实施感恩教育。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需要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物质上的要求总是竭尽所能地、过度地、不加限制地给予满足,其结果往往会导致孩子形成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的不良品格,更谈不上体谅、关怀与感恩他人。感恩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活动,因此,教师在进行感恩教育的相关活动时要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在开展学校相关活动时,可以与家长进行联系,以便于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亲子互动、感恩演讲、感恩画廊、感恩征文等活动,以便于与家长及时有效地沟通交流,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了解,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其感恩情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能够和睦相处,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便于总结自己在某一时期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向家长传达学生近期内的表现,针对学生进步的方面,家长要给予学生表扬同时也要给予老师感谢,这在很大程度上将使家长与教师之间取得密切的联系,增进二者间的感情。家庭和学校共同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2.4在校园文化中融入感恩教育。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往往是通过一些大人物的大事迹开展的,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容易给学生形成盲目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情节。而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缺乏切身的感受,无法切切实实体会到感恩带来的愉悦与欣慰,无法在学生心中形成对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感恩的意识。长此以往,学生们将不会有机会为他人着想,更无法形成感恩他人的习惯。校园文化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校园文化可以将学生、家长、教师和校长充分调动起来,让大家投身到校园文化的特色活动之中,亲身体验其中的价值所在,使大家形成共同的认知。因此,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节日文化,倡导感恩,使学生能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从而增加学生对父母、教师、大自然、祖国以及社会的热爱之情。学校可以利用一些重大节日,通过走廊文化,组织学生亲自开动脑筋,动手制作一些卡片,也可以通过征文、诗歌等形式让学生表达其对节日的喜爱之情,这样可以让冰冷的墙壁展现出生机盎然的一面,与学生们一起成长。走廊文化形式多样、色彩斑斓,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同时也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通过相关作品的展示,能够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感恩的价值所在以及感恩给其带来的愉悦。在每次活动结束之后,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老师进行沟通,将每位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记录下来,并汇编成册,以便于激励学生不断前行。小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感恩日记是使小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方法。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每周做2到三件好事,并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详细地记录在感恩日记之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成长的过程,同时老师和父母要在学生的感恩日记上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便于不断激励学生取得进步。

3.要善于引导感恩行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具有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祖国的庇佑之恩。因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将感恩的意识转化为感恩的行动,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教师可以在节日期间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开展与感恩相关的实践活动,组织小学生走出校门,走入每个社区、街道、敬老院、福利院等,用实际行动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的恩赐、感恩他人对自己的教育,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个人价值,另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还可以学会关爱他人、照顾他人、学会感恩,使学生的心胸更加豁达,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切实体会到感恩无处不在、体会到感恩带来的幸福感与满足感。每年的节日只有短短几天,但是,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感恩之心不应仅仅局限在节日的那几天,而应该时时、刻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将感恩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美德。

4.结束语

家庭和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树立感恩意识,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体会感恩,将自己的感恩之心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感恩行动,从而促使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投入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1]刘禹辰.谈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与策略的研究[J].关爱明天,2015(7).

[2]张勇.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的有效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7).

[3]隋秀丽.谈谈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4).

[4]李海霞.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7,4(4):186-187.

作者:黄慧 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