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渗透

时间:2022-10-26 11:27:24

课程思政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渗透

摘要: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受众最广的必修课程,其课程思政教育的落地对高校思政教育整体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语言学科教学本身必然会涉及到中西方思想冲击、文化碰撞,思政教育的实施与强化是英语学科内在需求。基于此必须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本文主要探讨课程思政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策略,以思政教育统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专业课程教学强化思政教育实效,让立德树人的教学希冀落到实处,让高校思政教育更契合教学实际,更接地气,更富教育实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渗透;策略探讨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课程思政概念,其强调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要求教学要围绕育人,高校人才培养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想,重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思政教学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处处皆思政,课课皆育人[1]。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具有现实必要性,课程思政落地,强化对学生价值、思维、文化观的引导,以高效课堂建构实现学生思政德育教育的强化。

一、课程思政概念

课程思政不是具体的课程,其是当前创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本质上是教学理念。课程思政强调在专业学科教学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变革,让思政教育与课程专业教学结合起来。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则是在讲授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学、思政教育,教书与育人深度融合。课程思政不是课程与思政的简单结合,课程本身就有着思政教育的丰富素材,而思政教育的落地不能仅仅依靠思政教育课程,更应该渗透到学科教学中[2],借助学科教学的载体表征提升思政教育的覆盖面。课程思政理念下,要求教师做思政教育的有心人,具备思政教育责任感与自觉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相关素材,为我所用,以创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思政教育的落地。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是高校基础学科,面向所有学生开设。回归到学科教学本身,其除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外,更要树立跨文化思维,提升跨文化表达能力,学以致用。而学以致用的过程中离不开正确价值导向的引导,需要道德规范层面的表达约束。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为知识教学为教学,学生掌握大量的学术理论知识,但缺乏思政统领下的价值思维引导,学生受西方外来不良思想影响,产生道德困惑,价值选择与判断不准,也在多元文化思想的冲击下,迷失自我,价值观歪曲。高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教育的黄金期,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思政导向模糊,其对西方糟粕文化辨识不清,影响学习与成长。“教”到位,而“育”缺位。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则是让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以大学英语学科的人文属性,强化传统道德教育、思政教育,以有效的精神引领实现学生爱国精神、民族意识的强化。课程思政理念下紧抓大学英语教学特征[3],从其教学受众面广,内容丰富、师资队伍庞大等现有思政教育条件入手,使其产生与思政教育课程同样的教育效力,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与引导更为深远持久。

三、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

(一)理念先行,思政教育更自觉。以理念的先行驱动高校英语教师思政教育实践探索。一方面,英语教师认识到学科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自觉承担起思政教学的责任,正确处理好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关系,以立德树人、教师育人、为人师表等统筹教育教学工作,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思政引导与启迪。使得学科教学、学科话题探讨政治立场坚定,思政导向清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英语语法、词汇、篇章的学习,指导学生英语思维与跨文化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面对西方文化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会甄别与选择。在坚定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提升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抵御能力,以政治敏感和信息鉴别能力辩证看待西方文化。教师要为人师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坚定的政治信念、专业的知识讲解、魅力化的师德师风,起到榜样示范,杜绝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等错误思潮。另一方面加强技能学习,具备思政示范与教学的能力[4]。大学英语教师应系统学习思政知识,熟悉党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文化素养,具备思政教学资源挖掘,提取与利用的能力。教师要经常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探讨,经验学习与创新思考相结合,通过接触优秀的师资团队,教研团队,走出学科教学思政渗透的自我视野,具备思政素材组织,思政教学实施等教学技能,奠定大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全方位的思政育人基础。(二)尝试探索,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课堂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部分,也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思维,着力于打造大学英语第一、二、三的高效课堂。对于第一课堂的利用要本源性坚守。教师在教学中传授英语专业知识,同时借助英语篇章讲解、课题探讨,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通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很多篇目都具有思政教育的丰富素材,如尊老爱幼教育、家国情怀教育、良好行为品德教育,将英语阅读篇目与传统文化、道德结合起来。以尊老爱幼为例,将其延伸到“孝敬父母”,“尊重老人”层面,与学生一起探讨传统的“孝”文化,敬老文化,并品味孝道文化在当代的文化价值,延伸到精神文明建设中。课程思政更为自然,而大学学科教学也更富趣味。学生在英语语法、词汇等专业知识学习中获得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教育洗礼。以第二课堂的开发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实效。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追求思政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锻炼的融合,社会实践则是大学英语的第二课堂,也是思政教育的载体支持。教师鼓励引导学生组建英语社团、兴趣小组、话剧社等,鼓励学生阅读时政新闻,指导学生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激发学生思政学习与探讨热情,也在思政教育深化的过程中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如借助70周年阅兵大典,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视频,组织该主题英语演讲或者知识竞赛,让学生在英语表达练习中学习国情、军事知识,感悟祖国的强大,培养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5]。第二课堂上学生自觉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文化。关注网络第三课堂,课程思政更鲜活。信息时代,以网络为主体的第三课堂运作更为成熟,其也逐渐具备课程思政实施的条件。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传播、共享与交流互动优势,借助微信微博、QQ、短视频网站等组织学生深入学习思政,获得有效的思政熏陶。教师可以布置教学相关的思政探讨话题,如“哔哩哔哩”短视频平台上的“后浪”话题,让学生搜索资料,对比国内外学生学习发展情况,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知不足,才能更好地提升发展。学会借助电脑客户端、移动终端设备可以自由地检索学习,品读世界文化,大大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和英语文化知识背景。而外研社、微英语等微信公号,及时向学生推送世界新闻、推送精美英文篇目,解读传统故美德故事等,激发学生课外拓展阅读的兴趣,也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如某校英语课题组自主开发的“学习强国”APP中的英文模块,让学生随时随地接触学习英语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自觉提升政治文化素养。(三)统筹规划,加强资源管理与组织建设。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效发挥,单单依靠教师自觉地资源挖掘与利用还不够,必须做好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规划与部署,做好对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挖掘与整理,做好优秀思政教学经验的记录与交流共享。学校建立专门的课程思政管理小组,学校党委宣传部牵头,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团委等支持配合,让课程思政项目的实施有制度约束,有责任牵制。不仅仅是英语学科教学,其他学科教学也享有统一的规划指导[6]。高校课程思政有明确统一的教学目标,有具体细化的方案支持,有有效的组织协调,有稳定的财力、物力及人力支持。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挖掘整理的思政教育影视资源、文学资料、政治教育素材、教育典型案例等由专人负责汇总整理,转变为优秀的教学资源,让新教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而按照类型、风格、科目、年代等整理汇编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接入校园网,资料库,带来更广范围内的教学探讨,项目实效评估。学校方面也可以组织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师分享经验,以其为课程思政项目的带头人让学校各专业教学都相继走上课程思政教学正轨。有效的课程思政管理,使得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更完备、运作更高效更规范。其对学生思政教育引导价值越高,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实现优秀品格的塑造和高尚情操的陶冶。

四、结语

课程思政理念更为成熟,其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也更富实效,因此课程思政的推广具有现实可行性。大学英语作为各大高校必修课程,学生主体广泛,而语言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其具有思政教学的天然学科基础优势,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与教学实践将成为高校英语教学变革的一大方向,其更是素质教育理念,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工匠精神培养的内在呼唤。思政教学将不再是思政课的专属任务,思政教育真正成为活的教育,人的教育,价值观行为观的日常化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娟.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N].西藏日报(汉),2020-08-15(004).

[2]张宵.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与研究[J].海外英语,2020(14).

[3]王丹.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7).

[4]刘潇.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探索[J].管理观察,2020(19).

[5]王安琪,隗雪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初探[J].北京教育(高教),2020(07).

[6]黄一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问题与对策研究——兼谈医学院校英语课程医德教育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

作者:马晓薇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公共英语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