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分析

时间:2022-01-17 10:48:22

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实习的医学生42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21名学生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对照组21名学生实施常规教学法,对两组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医学生实践能力、病案分析能力评分分别为(92.84±3.16)分、(93.77±4.22)分,对照组分别为(79.23±5.66)分、(81.76±6.85)分,观察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医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同度(95.24%)高于对照组(71.43%),两组间进行比较,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消化内科临床带教中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并且提高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同度,有着积极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学;消化内科;临床;应用;实习

medicine,EBM是一项十分科学的方法[1]。临床在诊治患者中,所实施的各项诊断和治疗决策都要建立在最新和最佳的科学证据基础上,由此使医疗效果更佳显著[2]。因此,循证医学的医疗水平高于传统的临床医学水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临床医学方法学[2-3]。在当前临床医学带教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医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消化内科,学生需要在实习期间掌握多而复杂的内容,包括常见病的诊疗,如肝炎、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炎等,以及学习消化内科新技术,如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消化内镜等[4]。而循证医学教学法的应用,可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患者临床问题,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最佳证据,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做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5],从而为学生将来独立完成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此次研究,针对消化内科医学生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实习的医学生42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各21名医学生。观察组中,男11名,女10名,年龄22~25岁,平均年龄(23.85±1.73)岁;对照组中,男12名,女9名,年龄22~24岁,平均年龄(23.14±1.65)岁。两组医学生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常规临床带教方法,主要以临床查房、经验传授和技能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可安排进行专题讲座和病案讨论课程。观察组则在常规临床带教基础上,联合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实施方法如下:(1)循证医学基础方法指导:首先讲解循证医学的基础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以及病案分析等方法。(2)选取适当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前来就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发现其同时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提出问题:其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是否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如若相关,如何预防。(3)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最新的和最佳的科学证据,特别注意检索临床随机对照的相关研究结果。(4)通过听取学生的研究结果,对寻找到的证据进行严格的评价,分析其可行性和真实性,结合临床病例提出自己的诊治思路。(5)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做出最终诊治决策。通过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随访,并对应用后的临床效果做出评价。1.3观察指标。在实习生出科时,对其实践技能和病案分析能力做出评价,每项评价满分为100分。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同程度,分为认同、基本认同和不认同,认同度=(认同数+基本认同数)/总人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生实习成绩评分比较。观察组实习生出科时实践能力评分为(92.84±3.16)分,病案分析能力评分为(93.77±4.22)分;对照组实习生出科时实践能力评分为(79.23±5.66)分,病案分析能力评分为(81.76±6.85)分。观察组实践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1,P<0.05),病案分析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5)。2.2两组实习生对教学模式认同度比较。观察组21名实习生中,对教学模式认同13名、基本认同7名、不认同1名,认同度为95.24%(20/21);对照组21名实习生中,对教学模式认同7名、基本认同8名、不认同6名,认同度为71.43%(15/21)。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实习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同度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3,P<0.05)。

3讨论

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医学实践,在实施过程中重点强调证据的最新、最佳和对证据的评价[6]。循证医学既能有效地解决临床问题、促进患者康复,同时也会推动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临床医学科学的进步[7]。目前,循证医学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也有所发展,尤其在临床带教中,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方式,重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规的临床教学多是基于医生自身的经验进行传授,然而临床病例各有不同,固定的诊疗方法势必造成不良的临床诊疗结果[8-9]。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临床诊治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另外可根据自身学习积累经验寻找合适的解决策略,并对查找的依据做出自己的评判,还能够开拓学生思路,使其自身的医学素养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10-12]。我院消化内科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方法,追踪最新的消化内科临床结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证据、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在此次研究中发现,通过对我院临床实习生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观察组医学生实习结束后,在实践技能、病案分析两方面优于常规教学法的对照组,观察组医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同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在消化内科临床带教中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并且提高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同度,有着积极的教学价值。

作者:王丽萍 刘彦琦 苏秉忠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