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课程的改革

时间:2022-04-12 02:52:08

医学人文课程的改革

1摒弃冗长枯燥的文字,代之具体生动的案例

目前我们的医学法学图书注重对法律条目的罗列,使得医学生在学习中重视死记硬背,过后就抛之于脑后。这些年很多医疗纠纷与医学工作者的法律观念缺失有关,教训相当惨痛。我们的医学法学课程可以以典型案例为章节展开,利用多媒体将事件起因、经过及结果,法庭的辩论过程和宣判结果展现给大家,甚至直接参与到法院的庭审,使大家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将充分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和潜在风险。而后,可以设计许多问题,采用课堂讨论,PBL等教学模式或以写个人心得的方式加以展开,甚至将患者和家属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学生才能充分思考并借鉴前车之鉴,在工作中知法懂法,养成缜密周到、谨言慎行的工作作风,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而在医学伦理学的学习中,更是注重患者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价值、尊严、隐私的全面的保护。在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中,难免会碰到传染患者、垂危患者、隐私羞于启齿的患者。而我们的医学生社会经历有限,有些情况是很难驾驭的。只有通过先期的情景体验,他们才能从中获得经验。

2减少肤浅的说教,增加与医学生的互动

医生和患者是医疗工作的两个主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医学心理学的侧重点在于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方式。但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在超负荷的紧张工作中,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急躁、悲观、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这时候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调适和疏导的办法,在繁重的工作压力和不良的刺激中难于自拔或情绪失控,将直接影响医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我们也发现,一些心理状态好的医生,临床工作效率高,失误少,医患关系相对融洽。所以建议在临床心理学中应增加对医学生本人的心理素质测试和性格分析,建立学生档案,并定期随访,有针对性的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调试。同时,可以充分列举各种心理障碍的患者,不同医生不同的交谈和处理方式,以及最终不同的结果。医学生可以从中加以比较,学会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变得善解人意,心胸开阔,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积极影响患者,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换位思考的实践内容。医学生模拟患者身份完成挂号、就诊、取药、检查等整个就医过程,使大家懂得患者就医的急切和艰辛,这样可以从多角度启发医学生,使他们有切身的感受。

3增加对目前国情和新医改的进程的论述

目前的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偏重于意识形态的教育,而我们的很多医学生基础知识很好,但经常是把自己封闭在象牙之塔里,对国情和将来的工作状态所知甚少。一旦进入临床工作后,难免有相当的落差。所以在医学人文课本中,将我国的医疗基础、近年来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措施进行详细的论述。这样,医学生将深入了解新医改的难度和希望所在。如果能鼓励医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比如下社区,下乡,下边疆,进行力所能及的医学知识普及和流行病调研,并撰写相应的心得或论文,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地区的需求,也能在实践中产生真知,巩固中国新医改的群众基础。相信其中定会有思想敏锐的同学提出有利于医改的真知灼见,并成为它的身体力行者。总之,目前医学人文教育任重而道远。在社会不同阶段,它将不断的改革以发挥相应的作用,而改革过程需要国家、社会、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多方的配合才能完成。应鼓励医学生主动的参与医疗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并茁壮成长。

作者:刘燕李渊单位: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