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巧妙导入六法

时间:2022-02-25 10:08:31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巧妙导入六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创设恰当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六种导入方法,教学效果不错,愿与大家分享。

一、联系热门话题、热门人物,导入新课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热门话题、热门人物,引入课题,创设操作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教学数据的连加时。教师安排了一次活动——“比一比,看谁快”。教师先以热门人物——刘翔引课,让学生说一下刘翔的骄人战绩。同学们一听刘翔,发言都十分踊跃。老师接着说:“今天,让你们和他比一比,比跑步,我们肯定不行。我们比计算。怎么比呢?尝试13秒内计算各国奥运奖牌总数。”这时有些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这超出人脑极限,不太可能。”老师微笑,不作评价,只让学生看书,讨论,上机尝试。同学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二、创设优美情境,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美感是人类接触到美的事物之后所引起的一种冲动,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美也是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如果注意创造机会,捕捉契机,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那么不仅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有帮助,同时也能以美启真,以美导善。教学《图文并茂》一课时,我以几篇优美的配乐散文诗,配以美丽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在“博览”中欣赏美、品味美。绚丽的色彩、优美的旋律、意味深长的诗句,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性情,解放心灵,感受到计算机不是一个神秘的难以接近的家伙,利用人机之间可以捕捉的情愫,学生和计算机的距离拉近了,学习兴趣更浓了。

三、创设向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向往是人们追求目标的一种心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这种追求的需要,进而就能水到渠成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给低年级学生讲打字练习时,我特意请了高年级中几位打字速度快、指法好,又能盲打的学生到班上来作表演。当同学们看到他们的手指在键盘上熟练地打击时,既佩服又羡慕,我趁机点拨:“同学们,这几位同学打得多好啊。其实他们跟你们一样,原来也是不会打字的,但自从学会了打字,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你们想不想学打字,跟他们一样好啊?”学生听了,一个个跃跃欲试,我趁机讲授新课。让学生持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对教学无疑大有裨益。

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新知

提出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学完“给幻灯片插入图片文件”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计算机上的图片是有限的,也许都不能反映你的意思,我们可不可以把自己的图画作品插入到我们的演示文稿中去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上机探索,并用旧知识带动新知,学生容易接受。

五、课件以及动画的引入,让学生进入学习佳境

现代技术在不断发展,传统“黑板加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课堂教学已出现了同时使用多种媒体的组合模式,这无疑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多媒体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刺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它具有速度快、储存量大,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的特点。同时它还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情境。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各种优美的情境,新奇而有趣的事物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提起兴趣,集中注意力,认真上好课。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激发了创造性和自我表现的能力。

六、以用入手,实现“以用带学”、“以用促学”的目的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是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致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狂轰滥炸,把他们本来高昂的兴趣给吓跑了,使他们感到信息技术这门课深不可测,从而产生畏学、厌学。如果我们以用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就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教“路径”的概念时,一般教师按照先讲“路径”的概念,再举例,最后让学生练习体会“路径”的含义。如果在讲解它时,先以学生学过的文件的打开与保存入手,通过解决学生日常出现的常找不到自己的文件这一问题,引出“路径”的概念,我想它的教学效果会比第一种方法好得多。

课堂教学是一门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复杂的艺术、科学。短短的几十分钟,演绎的却是丰富多彩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地去探索更多的引入方法和教学方法。课堂不仅是老师的,更是同学们的。我想,当学生真正地把课堂当成了自己的舞台,那么他们的学便是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他们也将会是成功的。

作者:樊思宏 单位:山东青岛市黄岛区珠江路小学